第403章海州的“中心”

事實上蘇東傑對舒元坤說起這個源能電池的項目在淮揚市落戶出了點問題之後,舒元坤立刻就把電話打到了宋伍方那邊,對於舒康介紹關毅去淮揚投資這個項目,以及江南省那邊到底出了些什麽問題,他都了解清楚了。

不過他現在這麽問兒子,顯然是對舒康把這麽優質的項目介紹到淮揚去這種胳膊肘往外拐的行為很是不滿。

聽明白了父親的責問到底是什麽意思的舒康,立刻辯解道:“您不是說,在您的轄區範圍內,不許我打著您的旗號做生意嗎?這是中央的規定我怎麽敢違反?再說海州這邊也不適合搞源能電池項目”

“誰說不適合的?海州是華夏改革開放的窗口和前沿陣地,像源能這種處於國際技術前沿的項目,我看在海州搞,比在淮揚那邊更合適!”舒元坤對於舒康的辯白根本就不屑一顧,“你以前打著老子的旗號還少啊?現在倒和我說什麽中央規定了你糊弄誰呢!”

舒康聽到父親的話,嘿嘿笑了笑道:“爸,這個生意,我也就是參股的股東,我也沒有最終決定權不過要說這源能基地還真不太適合在海州落戶”

緊接著,舒康就把關毅在淮揚那邊發現了一個“源能礦”的事情和父親透了個底:“這個事情,您可千萬別說出去啊!這可是我們公司目前最大的機密!”

關毅當初把源能礦的事情告訴舒康,這讓他覺得這是關毅對他最大的信任,這種信任讓他也感到非常“自豪”。

舒元坤聽了舒康的話,倒是沒有堅持剛剛自己的意見。不過對於源能產業,他顯然不希望海州被置於其外。

想了想之後,他對舒康說道:“你明天能不能請你那個朋友來家裏吃個飯,我們海州也許不適合做源能生產基地,但源能電站項目對於海州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啊!”

對於父親提出的要求,舒康無法拒絕,而且還被要求做出保證,盡可能地利用他股東的影響力促成這個項目的達成。

第二天,舒康就領著關毅回家了。

在去市委大院的路上,舒康苦笑著對關毅提起了昨天給父親做出的那個保證。

關毅笑了笑說道:“這可是件大好事啊”

對於中天源能來說如果能夠和海州市政府達成合作“源能電站”的項目,不但能夠為源能的綜合利用開辟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更能推動淮揚源能基地的項目,可謂一舉兩得。

舒康雖然也想到了這一點,但他怕讓關毅誤會自己是在替父親當說客,所以在和關毅說這件事的時候,就一再強調自己是被父親“逼著”來遊說的。關毅這麽說倒是讓舒康心裏鬆了一口氣。

“毅哥,我家老頭子待會兒和你提這個事情,你先別答應他,就說要回去和其他股東商量一下”舒康的眼睛滴溜一轉笑著對關毅提出了一個請求。

關毅哈哈大笑道:“到時候,在股東們商量這件事的時候,就要看你舒大公子說服力了,而且應該是經過艱難地努力最終才說服了大多數股東的對吧?”

聽到關毅這麽說,舒康尷尬地笑了笑。

康平路。

這條東起高安路,西至華山路全長不到一公裏的柏油馬路,路寬15米至16米,道路兩側法國梧桐成蔭。

海州作為華夏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全球知名的國際大都市,有不少地方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如淮海路、外灘、靜安寺等等但要說海州真正的中心,很多人不知道正是康平路這條默默無名的小馬路。

康平路,原名麥尼尼路,由法租界公董局於1922年修築,據說這條路名是用一位法國僑民的名字命名的,這個麥尼尼到底是何許人也,史書上也並無記載。

倒是不少在康平路生活過的知名人士,為這條小馬路帶來了深厚的曆史人文底蘊。

這些人中有海州紡織大王吳昆生,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以及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的大特務頭子陳氏兄弟都曾在康平路居住或置辦過房產。在這條街上還有一大片屬於華夏第一財團家族的陸家族宅。如今這些老建築都已經成了人們憑吊曆史的見證了。

那個將海州稱為“十裏洋場”的時代已經遠去多年,康平路卻依舊以寧靜的氣質**於世人,那些曆史的滄桑被掩埋得無影無蹤,留下的隻有馬路兩邊,風格各異,多姿多彩的老房子。

康平路上的建築,時間跨度較長,既有20世紀初建造的,類似官家大院式的“宅院”和老城廂平民住房,也有1940年代中建造的,歐美風格的花園別墅和成片的西式裏弄洋房,還有在1980年代以前,為數不多的高樓建築和很罕見的平房式洋房。

在這片老建築之中讓康平路被稱為海州“中心”的,卻是一片看似平平無奇的建築海州市委大院。

從1949年建國之後,海州市委辦公廳就一直位於康平路68號。在老一輩的海州市民口中,這個海州最高的權力機構就一直有一個“康辦”的指代詞。

近三十年裏,海州一直在變,拆得拆,建的建,太多的馬路大搞建設而麵目全非,隻有這裏居然奇跡般地不動聲色,操持了原來較好的風貌,甚至連一個商店都沒有,似乎城市的煩亂與躁動,始終與這裏無關,或許這才是康平路的“神秘”所在。

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海州市委大院的旁邊,有一條小小的夾道。兩道圍牆一邊是市委大院,另一邊是一片掩映在綠樹花草叢中的花園小樓。

這條夾道看著很不起眼,但細心的人們會發現,想要從這條小路上走,那卻是不太可能的,小路的路口有一個警衛室,路口有一個禁止通行的欄杆。這簡單的設置讓人能夠清楚明白地知道這條路的裏頭是一個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