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國家的強盛,歸根到底必須依靠人才;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沒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就難以順利實現。首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知識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來。我們要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必須大力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科技人才。要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等機製,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其次,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最後,引進國外人才和智力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長期堅持的重要戰略方針。國家的對外開放,必須首先推進人的對外開放,特別是人才的對外開放。對外開放要著眼於人,著力於人。

一、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實現由人口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必然選擇。

我們黨一直高度重視人才規劃,重視從戰略上考慮人才問題和人才工作。改革開放之初,隨著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人才問題日益突出。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成為黨和國家工作的一項基本方針。圍繞人才隊伍建設,黨又提出了教育、人才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培養社會主義“四有”新人,並提出了幹部隊伍建設“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四化方針,知識分子工作、教育工作、人才工作得到高度重視,為推進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進入新世紀,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各方麵建設的不斷深入,如何規劃人才戰略擺在了我們黨的麵前。2000年11月,江澤民在中央經濟工作會上的《當前經濟工作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中指出,要製定和實施人才戰略。同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的人才隊伍。2001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則專章提出“實施人才戰略,壯大人才隊伍”。這是中國首次將人才戰略確立為國家戰略,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布局之中,使之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精神,2002年5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這是我國第一個綜合性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首次提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綱要》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從戰略高度認識人才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列入議事日程,擺上突出位置。2002年5月28日,江澤民強調:“當務之急是要抓緊實施人才戰略”。2003年11月,胡錦濤同誌《在慶祝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上的講話》中再次強調,“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2003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首次召開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並下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對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達到新高度。2007年,人才強國戰略作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三大基本戰略之一,寫進了中國共產黨黨章和黨的十七大報告。由此,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進入了全麵推進的新階段。2010年4月,我國第一個《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出台,確定了中國在2020年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的戰略目標。5月25日至26日第二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再次強調,到2020年我國人才發展總體目標是:培養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確立國家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人才基礎。2011年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能不能實現偉大複興,要看能不能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讓各方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才華。”這一論述,再次將人才工作提升到了戰略新高度。

2012年,黨的十八大強調,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是保證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根本之舉。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加快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布局,造就規模宏大、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推動我國由人才大國邁向人才強國。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支持力度,重視實用人才培養,引導人才向科研生產一線流動。充分開發利用國內國際人才資源,積極引進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和政策創新,建立國家榮譽製度,形成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製度優勢,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麵。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在全社會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建立集聚人才體製機製,擇天下英才而用之。打破體製壁壘,掃除身份障礙,讓人人都有成長成才、脫穎而出的通道,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完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麵人才順暢流動的製度體係。健全人才向基層流動、向艱苦地區和崗位流動、在一線創業的激勵機製。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製度優勢,完善人才評價機製,增強人才政策

開放度,廣泛吸引境外優秀人才回國或來華創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理論內涵,對於更好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強國戰略的基本內容

人才強國戰略是黨和國家麵對新世紀、新階段的發展任務和時代挑戰提出的一項重大戰略。2010年5月25日至26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第二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就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人才工作進行總體部署。根據《綱要》,人才強國戰略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強國戰略的方針、目標和總體部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強國戰略,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指導下,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正確用人方向,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加快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和政策創新,擴大對外開放,開發利用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為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廣泛的智力支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強國戰略,既是一個長期的戰略,同時也有階段性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人才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和造就規模宏大、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確立國家人才競爭比較優勢,進入世界人才強國行列,為在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人才基礎。具體來說就是:(1)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隊伍規模不斷壯大。(2)人才素質大幅度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3)人才競爭比較優勢明顯增強,競爭力不斷提升。(4)人才使用效能明顯提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強國戰略的總體部署:一是實行人才投資優先,健全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多元人才投入機製,加大對人才發展的投入,提高人才投資效益。二是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設,突出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大幅度提升各類人才的整體素質。三是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改善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四是造就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到2020年,全麵落實各項任務,確保人才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強國戰略的體製機製創新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強國戰略,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改進人才管理方式,加強人才工作法製建設,努力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麵。

1.改進完善人才工作管理體製。(1)完善黨管人才的領導體製。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創新黨管人才方式方法,完善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發展,切實履行好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的職責,用事業凝聚人才,用實踐造就人才,用機製激勵人才,用法製保障人才,提高黨管人才工作水平。(2)改進人才管理方式。圍繞用好用活人才,完善政府宏觀管理、市場有效配置、單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擇業的人才管理體製。改進宏觀調控,推動政府人才管理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轉變,運行機製和管理方式向規範有序、公開透明、便捷高效轉變。健全人才市場體係,發揮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遵循放開搞活、分類指導和科學規範的原則,深化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人事製度改革,創新管理體製,轉換用人機製,擴大和落實單位用人自主權。發揮用人單位在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中的主體作用。(3)加強人才工作法製建設。堅持用法製保障人才,推進人才管理工作科學化、製度化、規範化,形成有利於人才發展的法製環境。加強立法工作,建立健全涵蓋國家人才安全保障、人才權益保護、人才市場管理和人才培養、吸引、使用等人才資源開發管理各個環節的人才法律法規。

2.創新人才工作機製。(1)人才培養開發機製。堅持以國家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為導向,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完善現代國民教育和終身教育體係,注重在實踐中發現、培養、造就人才,構建人人能夠成才、人人得到發展的人才培養開發機製。堅持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立足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才,突出培養創新型人才,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統籌規劃繼續教育,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2)人才評價發現機製。建立以崗位職責要求為基礎,以品德、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發現機製。完善人才評價標準,克服唯學曆、唯論文傾向,對人才不求全責備,注重靠實踐和貢獻評價人才。改進人才評價方式,拓寬人才評價渠道。把評價人才和發現人才結合起來,堅持在實踐和群眾中識別人才、發現人才。(3)人才選拔任用機製。改革各類人才選拔使用方式,科學合理使用人才,促進人崗相適、用當其時、人盡其才,形成有利於各類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人用人機製。深化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製度改革,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健全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選拔製度,加大市場化選聘 力度。完善事業單位聘用製度和崗位管理製度,健全事業單位領導人員選拔製度。(4)人才流動配置機製。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要求,推進人才市場體係建設,完善市場服務功能,暢通人才流動渠道,建立政府部門宏觀調控、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中介組織提供服務、人才自主擇業的人才流動配置機製。健全人才市場供求、價格、競爭機製,進一步促進人才供求主體到位。大力發展人才服務業。加強政府對人才流動的政策引導和監督,推動產業、區域人才協調發展,促進人才資源有效配置。(5)人才激勵保障機製。完善分配、

激勵、保障製度,建立健全與工作業績緊密聯係、充分體現人才價值、有利於激發人才活力和維護人才合法權益的激勵保障機製。完善各類人才薪酬製度,加強對收入分配的宏觀管理,逐步建立秩序規範、激發活力、注重公平、監管有力的工資製度。堅持精神激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健全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體係。完善以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為重點的社會保障製度,形成國家、社會和單位相結合的人才保障體係。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政策

1.實施促進人才投資優先保證的財稅金融政策。各級政府優先保證對人才發展的投入,確保國家教育、科技支出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衛生投入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支出增長幅度。

2.實施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政策。建立政府指導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多種形式的產學研戰略聯盟,通過共建科技創新平台、開展合作教育、共同實施重大項目等方式,培養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

3.實施引導人才向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流動政策。對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人才,在工資、職務、職稱等方麵實行傾斜政策,提高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標準,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

4.實施人才創業扶持政策。促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創業貸款等業務的規範發展,完善支持人才創業的金融政策。

5.實施有利於科技人員潛心研究和創新政策。在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企業建立符合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不同特點的職業發展途徑,鼓勵和支持科技人員在創新實踐中成就事業並享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

6.實施推進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合理流動政策。完善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和掛職鍛煉製度,打破人才身份、單位、部門和所有製限製,營造開放的用人環境。

7.實施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大力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製定完善出入境和長期居留、稅收、保險、住房、子女入學、配偶安置,擔任領導職務、承擔重大科技項目、參與國家標準製定、參加院士評選和政府獎勵等方麵的特殊政策措施。

8.實施鼓勵非公有製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發展政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下各種所有製組織中的人才,堅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把非公有製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人才開發納入各級政府人才發展規劃。

9.實施促進人才發展的公共服務政策。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務體係,建立全國一體化的服務網絡。健全人事代理、社會保險代理、企業用工登記、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人事檔案管理、就業服務等公共服務平台,滿足人才多樣化需求。創新政府提供人才公共服務的方式,建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製度。加強對人才公共服務產品的標準化管理,大力開發公共服務產品。

10.實施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製定職務技術成果條例,完善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和利益分享機製,保護科技成果創造者的合法權益。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成就

2011年,中組部、人社部製定頒發了我國第一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0—2020)》。隨後,《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實施方案》《關於加強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評選表彰管理辦法》《關於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的意見》《關於開展企業新型學徒製試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相繼發布,政策體係不斷完善。一些重大人才工程全麵鋪開,例如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青年英才開發計劃,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高素質教育人才培養工程,文化名家工程,全民健康衛生人才保障工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高校畢業生基層培養計劃等。

“千人計劃”穩步推進,繼續實施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資助、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留學人員創業啟動支持計劃等,每年投入4000多萬元,對高層次留學人才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給予重點資助;深入實施海外赤子為國服務行動計劃,每年支持40項左右,吸引上千人次各類海外人才回國(來華)服務,10000多項人才技術合作項目參與對接。2015年,又有1028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回國(來華)工作。截至2015年底,“千人計劃”已分11批引進5208名海外高層次人才。2013年,“萬人計劃”第一批入選名單正式發布。作為與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千人計劃”並行的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萬人計劃”定位於國內高層次人才的培養支持,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遴選支持1萬名左右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哲學社會科學和高等教育領域的領軍人才和青年人才。“萬人計劃”首批共遴選產生820人。另外,一些地方和部門也製定了自身的人才工作計劃。例如,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994年,中科院率先推出了麵向海內外的人才計劃——“百人計劃”。20年來,“百人計劃”為我國引進和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探索出一條適應我國國情的人才引進和培養新途徑。截至2013年年底,“百人計劃”共引進培養優秀人才2145人,入選時平均年齡約37歲。90%以上具有海外學習或工作經曆,主要來自歐美等科技發達國家,近1/3來自100所世界頂尖大學和59所世界著名科研機構。2013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科院時,提出了“四個率先”的要求。中科院黨組積極部署,製定了《“率先行動”計劃暨全麵深化改革綱要》,將建設國家創新人才高地,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戰略任務,全麵實施“新百人計劃”。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有利於吸引和集中各方麵、各領域的人才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持續健康發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