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虎食人卣

所以,司馬六一直沒搞明白這香爐的來頭。≯

現在終於搞明白了!不過,卻是因為找人看風水,現這香爐再也不能用了。

“也是,我爺爺當年用刺刀幹過鬼子,膀子上還有鬼子給留的彈孔,你說他的牌位前邊供一個倭國香爐,我能順了才怪呢!就算我沒受影響,這倭國香爐也不能留啊!”司馬六感歎道。

“老人家還有此壯舉?”唐易接口問道。

“是啊,桂南會戰,昆侖關大捷,我爺爺也是立了功的。就是那次負了傷,後來又調離了原部隊,再後來去了台島。”司馬六介紹道,“我爺爺去世的時候,也算葉落歸根,葬到了大6這邊的祖墳。”

“鬧半天,原來是老蔣的隊伍。”文佳笑道,他一開始沒整明白。

其實,司馬六本來生意沒做這麽大,後來多虧了他爺爺的資助才這樣。

“對了,我爺爺當時還從一個倭**官手裏繳獲過一件東西,當時沒有上交。這一說這香爐是倭國製造的,我把這東西一並帶來了,一並給看看,有沒有問題?”司馬六說著,從帶來的提包裏拿出了一樣東西。

唐易一看,是一封書信。文佳笑道,“一個倭國鬼子的書信有什麽?這東西一直在你家裏,不也沒事麽?這是你爺爺的戰利品,和敬奉用的香爐不一樣,沒事的。”

“文大師,我這不是既然來了,索性都搞明白,徹底放心嘛。再說,這書信裏提到了兩樣東西,正好向唐總請教一下。”

唐易笑笑,接過打開了,不過書信是倭國文,唐易基本看不懂。但是裏麵提到的兩樣東西,和落款,唐易卻看懂了,因為落款的名字和東西名稱,都是純粹的漢字,不過是繁體罷了。

這封信的落款是:河野飯塚。

“我找人翻譯過了。”司馬六沒太注意唐易表情的變化,接著就大體解釋了一下。

這是河野飯塚寫給參與侵華的小舅子的,其實也就是河野太郎的舅舅。這個人叫藤本雄,估計就是被司馬六的爺爺幹掉從而拿走了這封書信。

書信裏先問詢了一些情況,然後說到了從華夏搶奪的文物,說僅僅從1931年到1939年,就多達2oo多萬件。

這個唐易並沒有吃驚,因為後來倭國後來也做過統計,從1931年到1945年,這期間一共掠奪華夏文物36o萬件。

這封信的字體帶著幾分飛揚,可以看出河野飯塚當時應該心情很好。

接下來的內容,揭出了他心情很好的原因,因為他剛見了一件來自華夏的頂級青銅器。

河野家最擅長的,就是青銅器和古籍善本,河野飯塚對此尤為感興趣,這一次是近距離觀察,獲得了很多新的認知。

河野飯塚提到的這件頂級青銅器,叫乳虎卣(注:音you,主作盛酒器具,口小腹大,有蓋有提梁)。

“我是真沒聽說過什麽‘乳虎卣’這樣的青銅重器。”司馬六看了看唐易,“唐總,你肯定聽說過了!”

唐易看出來了,司馬六拿來這封書信,主要是想問問裏麵的東西,但凡喜歡古玩的,這種好奇心是免不了的,除了這個乳虎卣,後麵還提到了另外一件東西。

“這個乳虎卣,是倭國的叫法,實際上,在華夏,叫做虎食人卣。這是商代的青銅器,造型是一隻虎和一個人相抱。。”唐易解釋道,“叫法不同,也反映了華夏和倭國對待這東西的想法不同。叫乳虎卣,那就是認為人獸和諧,天人合一。而叫虎食人卣,自然是要表現虎的凶殘了。”

“倭國鬼子真特麽變態,就知道人獸合體。”文佳笑罵。

這話說的幾個人都不由一樂。唐易心道,這可不能和倭國變態動作片相提並論。其實倭國學者的這個觀點,也不是一點兒道理都沒有。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共創綠色生態——不過,倭國學者可能忽略了,這可是在三千多年前商代,那時候生產力不達,獵捕野獸相對都比較難,想認識到這個問題恐怕有點兒牽強。

唐易也沒多解釋這個,而是接著說道,“司馬總,四羊方尊你肯定知道了?”

“這個我當然知道。”

“虎食人卣是商代青銅器的精品之作,出土在潭州安寧縣附近,這四羊方尊,也是在附近出土的!”

“原來如此!”司馬六道,“那是怎麽流到倭國去的?就是侵華時期?”

“這個我隻是看過一些資料,而且資料也不是很可靠。據說,當時一共出土了兩件,後來都流出了國門,一件現在巴黎的一個美術館,另一件就在倭國的一個博物館。至於怎麽流出去的,這個很難考證了。不過,時間上雖然是近代流出去的,但不是侵華時期,應該還要早一些。”

司馬六切齒道,“特麽的這麽多好東西都到倭國去了,要是都留下,說不定我還能多撿幾件漏兒!”

唐易笑道,“其實,很多流到倭國的華夏國寶級文物,還真不是倭國鬼子侵華的時候搶的,古代交流占了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你比如王羲之《喪亂帖》唐代摹本,被認為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跡的摹本,要不是和《二謝帖》、《得示帖》連在一起,恐怕就被當成王羲之唯一的傳世真跡了。這件可稱作無價之寶了吧?”

的確,《喪亂帖》唐摹本是采用之前介紹唐人經卷時說過的雙溝填墨,白麻紙上,墨跡酣然,筆法精妙,神韻也惟妙惟肖,絕對是極品。

“這是華夏人自己帶過去的。”唐易接著說道。

“啊?”司馬六驚道,“怎麽回事兒?”他知道《喪亂帖》唐摹本是在倭國不假,而且有人將其與故宮的《神龍蘭亭序》和台島故宮的《快雪時晴帖》相提並論,的確是不折不扣的國寶。

“這是鑒真東渡倭國的時候帶過去的。”唐易道,“這個我對比過很多史料,雖然沒有經過權威專家認證,但是我覺得應該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