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決策委員會,是遂行民主的手段,但實際上趙大嶺等人是不可能讓民國眾和明代眾真的擁有超過現代眾的決定能力的。 .dt .com所以在人員配比上,民國眾和明代眾各自占據兩個席位,而現代眾則占據五個,最終組成了九人的決策小組。現代眾處於人數的絕對優勢,便能在顧及另外兩方意見的同時,保持比較有效的決定權。

現代眾的委員包括委員長趙大嶺,副委員長鄧希夷,政委劉天,中鐵公司的經理梁振海,還有一名孔子學院負責人原本來自中央部委的老同誌姚維春。白南還是因為太年輕了一些,所以沒有參與到決策委員會中,不過憑著他的能力和與趙大嶺等人的關係,實際上他也擁有不小的權力。

另外四名非現代眾的委員分別是民國眾薛嶽劉放吾,明代眾則是兩個大太監,鄭和與王景弘。王景弘此人在曆史上不如鄭和有名,但實際上他五次參加下西洋,都是作為鄭和的副使。此人在朱棣還是燕王的時候,就參與起事,立有大功,而且深受朱棣信任。在下西洋的過程中,在貿易文化交流造船監製等方麵出力不小,可以說鄭和下西洋中,王景弘至少能分到三成以上的功勞。其後,他又擁立朱高熾有功,受到封賞,官至南京守備。正史中,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病逝於印度,正是王景弘帶領艦隊走完了全程,回到了國內。

決策委員會成立之後,做出的第一個決策就是對三支艦隊所有的人員和物資,進行一輪徹底的統計調查。這顯然是一個可能費時費力的工作,但同樣也是絕對有必要的工作。為完成這項工作,決策委員會決定抽調現代眾的一部分維和士兵和援非誌願者,加上民國眾中一部分知識分子,明代眾一些管理型人才,協同進行這項調查。

身穿著時下流行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文化衫的李勝安,手裏拿著一個記事本,跟在隊伍裏。他是這一次援非誌願者中的一員,之前在一家物流公司上班,也許是因為向往驚險和刺激,選擇了加入援非誌願者的行列,但沒想到非洲沒有去成,卻來到了18世紀的美洲。

承受能力比較好的李勝安也不禁自嘲:“最起碼北美的氣候要比幹旱炎熱的非洲好的多。”

他被調入現在這個統計小組,對三支艦隊的人口和物資進行統計記錄。旁幾名戴著藍色貝雷帽,穿著軍裝的維和士兵,他能夠清楚地在他們的臉上閱讀到一些緊張的情緒,但是這並沒有讓士兵們崩潰。顯然,這些士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的戰士,不過李勝安認為,真正維持這些士兵行動力的,是沒有崩潰的組織結構。

一個仍舊行之有效的軍事組織體係,完整的上下級關係,使得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像一個精密的零部件,被動而且機械地跟隨著所有人運轉。他們每個人也許是茫然而且驚慌的,但是當這些個體被集中在一起的時候,卻又穩定而富有目的性。

這一點上,明代眾又強過了民國眾。因為明代眾是完整的下西洋艦隊,而民國眾卻是來自不同地方,有著不同身份和職業的人們,就算是那些國府軍士兵,也來自不同的建製和家鄉地域,更重要的是他們之前麵對軍事失利,已經是士氣重損,現在出了這麽一檔子詭異事,更加混亂。

“這條船上的國府軍士兵已經統計完了,是756人,這是最後一條運兵船了應該,加上我們之前的統計……唔,所有的國府軍士兵應該在15322人。按照那個時候的編製算,都夠組成兩個師的部隊了。”李勝安很喜歡曆史軍事,對這些東西比較了解,開口說道。

維和營的上尉徐道潤擔當該統計小組的組長,此時也是歎道:“如果不是提前把武器給控製住了,把這些國府軍士兵給控製住了,還不一定鬧出什麽亂子。”

李勝安笑道:“也沒您想的那麽嚴重,我們畢竟還是有海戰武器的,祁連山號雖然不是主戰艦艇,但是上麵有76炮有近防炮,加上那艘出口給沙特的導彈艇,這些大多數是木殼子的輪船,隻能被我們擊沉。”

徐道潤說:“畢竟是同胞,弄出太大死傷總歸不好。”

統計小組很快又清點了一遍民國眾船隊裏的輕重武器,將詳細的情況直接呈報給了決委會,趙大嶺拿到那張清單也是不由驚訝。

“……m1903步槍有21055支,m1卡賓槍有563支,湯普森機關槍3325支,這些都是美援武器,是美國人二戰淘汰下來,丟給常凱申來打內戰的,哦,除了這些倒是還有一些日本武器,想來是抗戰結束後從日本人手裏接過來的那一百萬的武器裝備之一,主要是火炮類的,120門75mm步兵炮,還有大量的擲彈筒。美製火炮也有一些,105mm的野戰炮50門迫擊炮100門。這樣裝備比人員多,這些船有些就是專門轉移軍火的了。”趙大嶺合計道。

白南又拿出了另一張清單,念道:“咱們祁連山號上也帶著維和營的武器,九五式步槍1000支,05式微衝300支,88式狙擊槍20支,10式反器材狙擊槍6支通用機槍20支班用機槍60支火箭筒40具反坦克導彈40具6x6步戰車20輛猛士車40輛卡車16輛。”

趙大嶺點點頭道:“重裝備還是有一些的,特別是有卡車步戰車這樣的武器,我們還是有著很大優勢的。這些重裝備不僅能夠進行作戰,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做工程機械使用嘛,就是如果沒有了油料,也相當的麻煩。”

白南道:“加利福尼亞州曆來是美國重要的產油區,昌茂輪上可是有中石油的采油設備和工人的,我們如果能就地打井采油,進行提煉,不管是步戰車還是戰艦的油料,都不會是什麽問題的。”

趙大嶺笑了:“這樣好,把這件事情記錄一下,作為咱們接下來建設殖民點優先發展的項目之一。”

白南又接著道:“現在上萬口子人住在三個船隊裏,咱們這邊的居住環境還算最好的,我民國眾和明代眾那邊的船艙環境,有些真的很惡劣,咱們艦隊這就要靠岸了,應當加緊建設一些房屋,供咱們這些移民們居住。”

政委劉天有些感慨:“白中校的思維轉換真是快啊,我們這些人還沒從這件事中緩過神來,你就已經把咱們所有人當成了移民了。”

白南搖搖頭:“就像趙司令說的一樣,怎樣我們都要生存下去。”

鄧希夷一般不參與討論,這時候開了口:“昌茂輪上中鐵和中建的人,不知道拉了多少的鋼軌和建築材料,咱們再就地取材一下,蓋上它一些住宅樓是不成問題的。現在也不必糾結什麽居住條件的問題,統一蓋那種大宿舍就行,讓人們從船上下來,在陸地上生活,至少能夠增添大家的穩定感。”

“嗯,我其實也想提議的。暫時咱們處在殖民點的草創階段,物資緊缺,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弊病和問題,是不可能一步走到像咱們那個時代那種城市形態的,我還是建議,咱們效仿以前的模式,蓋集體宿舍搞大食堂,這樣最起碼在食物之類的重要物資上,能夠實現相對公平的配給,等到我們的物資開始豐富之後,然後逐漸放開,讓大家可以進行更加自主的生活,比如為家庭提供住宅,開放市場什麽的。”

劉天摸著腦袋問:“還有家庭?”

趙大嶺解釋道:“咱們這邊和明代人那邊是沒有家庭的,但是民國眾那頭,不少都是舉家逃往台灣的家庭,拖家帶口,有老有少的,特別是那些被常凱申裹挾到台灣的沿海農民們。”

白南說道:“其實家庭是社會最穩定的結構,這些家庭就是咱們殖民點今後發展的重要基礎,他們有家有口,所以會趨向於平和生活,進行生產和勞作,並繁衍後代,我們的殖民點才會持續發展下去。”

劉天嘖嘖地道:“白中校你想的真是遠啊,我這兒還暈著呢,你都想到繁衍後代上麵了,我說你也是年紀輕輕的,不如也踅摸一個年輕漂亮的姑娘,趕緊在十八世紀結婚算了。”

趙大嶺也是打趣說:“白南這孩子,就是想的多想得遠,心思忒雜,不過現在他這個特點倒是有利於咱們殖民點的發展啊,咱們殖民點的建設千頭萬緒的,真的是方方麵麵都要顧及上。”

白南繼續說著自己的建議,道:“其實我的想法實際上就是一個變種的人民公社製度,大家一同生活一同生產,隻不過現在我們需要從事的工作變得許多,不僅要耕種養殖獲取食物,而且還有進行工業生產獲取必要的生產資料,編練新的軍隊保護殖民點。進行統計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當我們確定了人口和相關能力之後,可以將不同的人員分配到不同的工作中去,有人耕種有人修房子有人采礦有人教書治病,一個有機的社會形態才會穩定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