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始皇稱霸,焚書坑儒

第始皇稱霸,焚書坑儒

禹鑄九鼎,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使工師以雌金為陰鼎,以雄金為陽鼎。

鼎中常滿,以占氣象之休否。

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鹹震。皆應滅亡之兆。

後世聖人,因禹之跡,代代鑄鼎焉。

九州乃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正所謂:“禹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

其所劃分的九州範圍,依次是州,起自黃河壺口,涉及後世山西、河北、河南等省部分地區,地為白壤。

州,起自黃河下遊、濟水,涉及河後世北、河南、山東,地為黑壤。

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東半島,地為肥沃白壤。

州,起自黃海、泰山、淮河,涉及山東、江蘇、安徽,地為紅色粘土。

州,起自淮河、黃海,涉及江蘇、安徽、江西及其以南的地方,地為潮濕泥土。

州,起自荊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地為潮濕泥土。

州,起自中原、黃河下遊,涉及河南、山東,地為柔軟的土,下層為肥沃而硬的黑色。

州,起自華山、黑水,涉及陝西、四川、甘肅、青海,地為黑色鬆散的土。

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陝西、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地為最上等的黃壤。

天下有九鼎乃穩,如今在魯國泗水丟失兗州黑鼎,秦國即便稱霸天下,也會因為氣運不足而受製,隨時有坍塌的危險。

不得不說,黃帝軒轅深謀遠慮,唯恐秦國國君不恤黎民、窮奢極欲、天下受苦,所以提前將九鼎之一奪取,乃是製衡之道。

果然,秦國昭王得鼎而卻一,天下輿論嘩然,紛紛斥責秦國國君乃是“無道昏君”,妄圖竊據國之神器,天下蠢蠢欲動。

奈何,自從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威勢已成,根基厚實如山,巋然不動,無可撼動,天下諸侯雖然恨不得秦國分崩離析,可也隻能望洋興歎、無可奈何。

但是,依舊出現了種種不祥之事。

秦國在長平之地坑殺趙國精銳四十萬,屠刀果決,卻是讓天下諸侯頓感“兔死狐悲、唇亡齒寒”。

最為弱小的韓國立馬派出說客遊說秦國國相範雎。

亡則秦王王矣,武安君為三公。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南定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望之功不益於此矣。

今趙亡,秦王王,則武安君必為三公,君能為之下乎?

雖無欲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嚐攻韓,圍邢丘,困上黨,上黨之民皆反為趙,天下不樂為秦民之日久矣。

今亡趙,北地入燕,東地入齊,南地入韓君之所得民亡幾何人。故不如因而割之,無以為武安君功也”之辭說動國相範雎。

國相範雎唯恐武安君白起戰功顯赫而危及自己的地位,於是立馬進宮覲見秦昭王,言道:“秦兵勞,請許韓、趙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王聽之,割韓垣雍、趙六城以和。正月,皆罷兵。

於是,使得想要乘勝追擊、擴大戰果的白起大為不滿,與國相有了嫌隙。

待得後來,昭王又要再度興兵伐趙,白起有病,拒不受命,昭王無奈,另選大將攻伐邯鄲,結果大敗而回。

國相範雎為此親自拜見白起,意圖說服白起重新執掌秦國兵馬,白起心中有怨,再加上身體有疾,於是還是不願起用。

為此,昭王大怒,幾度貶謫之後,將其賜死。

武安君引劍將自剄何罪於天而至此哉?”

良久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遂自殺。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至此,戰國四將之一的白起沒有死在戰場上,卻死於國內政治鬥爭中。

秦昭襄王四十年,因悼太子死在了魏國,秦昭襄王四十二年,安國君繼立為太子,號安國君。

秦昭襄王死,孝文王即位,當時孝文王已經五十三歲,垂垂老矣,結果登基三天,就猝然而亡。

太子子楚即位,是為莊襄王。

當時,安國君有子二十多個,子楚隻是默默無聞的一個。

呂不韋覺得奇貨可居,親赴秦國,獻上珍寶,取悅於安國君寵妃華陽夫人,為子楚取得了王位繼承權,隨後返回邯鄲,終日與子楚飲酒作樂,廣泛結交天下豪傑,專等秦國王位輪到子楚來坐,好一展宏圖。

此時,他還將自己相好的一位能歌善舞的美貌姑娘讓與子楚同居,史稱“趙姬”。

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趙姬生下一子,就是趙政。

因於正月出生,故起名為正,一作政。趙姬生子以後,子楚把她立為夫人。

秦昭王五十六年,昭王死,太子安國君繼位,是為秦孝文王。華陽夫人為王後,子楚為太子。

趙國把趙姬母子送歸秦國。9歲的趙政在生地邯鄲度過了童年,來到秦國。

呂不韋因為輔佐之功,位居丞相,執掌秦國國政。

秦莊襄王碌碌無為,登基三年而卒,趙正登基,成為秦國新任國君。

但是,年紀幼小,國政由太後把持,委政於丞相呂不韋。

趙正乃是嬴姓本O。,趙氏,因此也叫嬴政。

十三歲登基,二十二歲舉行了成*人禮加冕儀式,開始了“親政”。

除掉權臣呂不韋、太後寵臣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先後滅韓楚六國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定都鹹陽。

至此,東周以來天下的諸侯割據的時局終於結束,天下再度大一統,秦國之威即便是蠻夷也略有所聞,忌憚不已。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為王”。

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同行。

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政,以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

他下令左右大臣們議稱號。

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為,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嚐有,五帝所不及”。

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建議秦王政采用“泰皇”頭銜。

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隻采用一個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

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中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大”的意思,人們對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時就稱“皇”。

上古人們想象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

秦始皇將帝”兩個字結合起來,第一,說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權神授”;

第二,反映了他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

此舉大大激怒了諸天聖人,這是在赤挑戰諸天聖人。

率先發難的就是火雲洞三皇。

“豎子膽敢”

身披明黃帝袍的軒轅看著人間界秦朝國君嬴政接受朝臣恭賀為“始皇帝”,勃然大怒,麵龐發紅,髯須抖動,握著軒轅寶劍的手指都發白了。

這三皇五帝乃是上古聖賢,功德廣大,即便是諸天仙佛也不敢放肆輕辱,如今嬴政堂而皇之要功蓋三皇五帝,這是在赤藐視三皇,如何不讓軒轅惱怒。

人壽短,不過百載之數,本座倒要看看他如何與天地同壽,能夠家業百代相傳即便是一向溫和敦厚的伏羲聖皇此時也動了怒火,隻是人間人皇已出,天機大定,即便一三皇之能耐也不能輕易更改。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牛首人身的神農聖皇咬牙切齒道。

“隻是此乃人教之事,我等三皇雖然德蓋諸天,但也不可繞過道德聖人,否則孰為不美”

伏羲生性謹慎,雖然想要略施薄懲,但又,不敢下手,否則就有插手之嫌。

“大兄此言差矣,我等身為三皇,曾經教化人族,更何況三弟乃是人皇祖先,為何管不得此事?”

神農手拿一株不死神草,擺一擺,大為不解,甕聲言道。

看著軒轅氣鼓鼓的模樣,伏羲笑道:“嗬嗬,我等前番出手,乃是因為道德天尊允諾,我等可以放開手腳,肆意施為。如今人皇已定,天下初定,人教之事可以說已完,我等要是再度出手,怕是有幹涉之嫌。

二位師弟可不要忘記了當初那位對待同門師弟的手段,人族如今已經是人教禁臠,我等正因為是三皇,更應該避嫌。”

神農與軒轅聞言一頓,眼神之中閃過一絲驚悸,顯然知道道德天尊遠非表麵看上去的清靜無為,反而是那種錙銖必較之人,於是紛紛熄了懲罰念頭。

幽冥地府,漆黑黑不見一絲光亮,無數牛頭馬麵手持勾魂索、哭喪棒,到處抓著妖魔鬼怪往十殿閻王處報到。

隻是無數哭喊的鬼魂一靠近十殿,立馬被山巔之處彌散下來的一層柔光所籠罩,神情立馬虔誠、恬淡,紛紛住口,安安穩穩的隨著牛頭馬麵進入審判之地。

牛頭馬麵每次被這柔光籠罩,渾身如吃了人參果似般舒爽,心中對山巔隱隱放光的寶殿投去一瞥滿含敬意的目光。

巍峨山巔,不見陰風,不顯黑暗,乃是無量光明,無量清淨,一座雕梁畫棟的寶殿矗立,高聳入雲,散發著讓人心悸的氣息。

殿堂之中,一位端莊女子秀發高挽,身披鵝黃衣裙,從容端坐在一座玉像前麵,細細一看,那玉像與其麵容一般無二,都是恬淡溫婉,傾國傾城。

娘娘手中拿著一杆鑿子,古樸無華,卻散發著遠古、蠻荒、恢弘的氣息,一陣陣靈壓若隱若現,仿佛黑暗中潛伏著一隻恐怖的巨獸。

嫋嫋青煙從這鑿子上揮發出來,冉冉而上,在虛空之中幻化一方世界。

其中光怪陸離,人煙滾滾,摩肩擦踵,熙熙攘攘,乃是秦國新都鹹陽,皇宮正殿上空一隻血色巨龍猙獰咆哮,鱗甲鮮明,毫光閃爍。

虛無之中一道道信仰之力滾滾而來,被這種血龍吞噬,然後匯聚在頷下龍珠處,晶瑩剔透,散發五彩之光,照耀萬裏河山,乃是不可多得的重寶。

龍首兩隻黑色鹿角虯曲恣意,煞氣滾滾,恍若擎天巨劍直指蒼穹,龍爪輕扣皇宮屋脊,搖頭擺尾,龍目精光四射,睥睨天下,秦朝氣運興盛至此。

“甚好如此,大事可成”

後土娘娘輕笑一聲,大為滿意,秀指輕輕一彈鑿子,一股若隱若現的煙氣飛入那方世界,鑽入皇宮之中,不見了蹤跡。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齊人淳於越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製”,要求根據古製,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

秦始皇采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等也限期交出燒毀;

有敢談論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

此即為“焚書”。

此令一出,天下書生紛紛反對,奈何“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無數典籍被查抄,紛紛被燒毀。

這些典籍經過曆代名人大家著書、闡釋,蘊含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祥瑞,於是典籍被焚,典籍之中的無數功德、信仰、瑞氣再無所依,紛紛氣化。

秦國龍脈見此,龍口大張,吐納起來,無數書香之氣入其口,聖賢箴言入其腹,詩書光華透體而出,惶惶奪目。

這下子,即便是道德天尊自己也坐不住了。

天下書籍,乃是曆代人傑之著書立說留筆而出,積累的是智慧,是氣運,是功德,是人生哲理,是天地至理,是人倫綱常,是萬民信仰。

如今秦始皇一把火將無數聖賢之說焚毀,天下仙佛為之驚怒,即便是已經化為塵土的先賢也在冥府之中感知,日夜嚎哭,震動地府。

十殿閻王鎮壓不動,不得不稟告東嶽泰山大齊仁聖大帝黃飛虎,黃飛虎也知道人間帝王之事,心中感慨萬千,立馬將急報送往天庭。

天庭瞬息之間受到巨大壓力,不僅散仙嚎哭告狀,就是天庭正神凡有留下筆墨在人間者也紛紛告狀,一時之間,鵝毛飛雪般的哭訴、告狀信函充斥淩霄殿。

昊天玉帝巍峨高冠,帝袍威武,頭頂瑞氣重重,祥龍飛舞盤旋,足足九千九百九十九條,出沒雲端,神龍見首不見尾,威嚴、莊重、厚德、慈祥,氣息厚重,重若泰山。

“這簡直是豈有此理昊天看完奏折,微閉龍目,昊天寶鏡微微一照,立馬知曉了事情來龍去脈,怒發衝冠,一揮袖袍打碎了桌上的琉璃燈盞。

“陛下息怒”

一聲恍若鶯鳥出穀的女音響起,身披鳳袍的華貴女子款款而來。

“原來是西王母,不知王母有何高見,可以為針解此憂愁?”

昊天一見西王母,心中大喜,求教道。

“不敢當陛下如此稱呼,本來此乃天庭之事,臣妾不宜插嘴,隻是此事關係重大,臣妾才不得不進諫一番,還望陛下恕罪”

說著,盈盈小蠻腰就要屈身拜倒,昊天哪裏敢真讓瑤池金母拜倒,連忙扶起。

“愛妻但說無妨”

金母順勢而為,借著玉帝堅實的臂膀站了起來。

玉帝輕嗅一口金母衣裳香氣,蘭香清幽,分外陶醉,隨即收拾起旖旎,請王母坐了禦座。

“陛下,雖說我等與那冥河道人有約,但是如今人間帝王已經離經叛道到不可容忍之地步,觸怒諸天仙佛,罪無可赦,還需當斷則斷啊西王母說著這話的時候,一反剛才柔弱之相,顯得英姿颯爽,麵容堅毅,巾幗不讓須眉。

二人以為這嬴政膽敢焚書乃是因為受到冥河挑唆,所以決定舍棄秦始皇一人,來平息天下仙佛怒火。

玉帝聞言,卻是猶豫良久,心中忐忑。

說實話,與冥河相約,乃是因為當時除去冥河之外,天庭再無外援,所以改立人皇之事,玉帝才甘冒風險,與冥河老祖與虎謀皮。

自己分身下界,宣揚法家一脈,最終在秦國發揚光大,於是玉帝自己也就到秦國青睞有加。

暗中吩咐諸天正神,將紫薇帝星遙遙對準秦國,日夜照耀,加持帝王之氣。

如今秦國一統天下,成為人皇之主,玉帝因為改立人皇之事,而受到天道嘉獎,功德降臨,渾身氣運越發濃厚。

受此影響,玉帝也唯恐被人發覺他在此事之中的角色。

本想瞞天過海,不料嬴政卻幹出這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使得昊天再也無法裝聾作啞,心中也起了撕裂決議的心思。

“甚好,如此,也休怪我天庭不守信用了昊天立馬就下定決心,與冥河決裂,頭頂巨龍咆哮,九千九百九十九條神龍圍拱這一方巨鏡出來。

七彩毫光閃耀,霞光萬道,照亮天庭億萬裏雲海,一道晶瑩光柱射出,洞穿雲海,照到人間界,彌合了人間界與冥河的空隙,一下子使得幽冥血海再也感受不到紅塵之中的濁氣和醉人的血氣。

氣煞本老祖也昊天小兒無恥,枉居天庭之主高位,居然過河拆橋,恬不知恥以為老祖我是待宰的羔羊,受了此番大虧,焉能讓你好過”

冥河什麽道行,瞬間就感知到幽冥血海與人間界的通道被一道厚重禁製封鎖住,雖然困不住自己,但是無數阿修羅卻是觸之即死,紛紛被天庭浩然皇氣給燒死。

隻是冥河也是圓滑之人,知道如今人間看似天下初定,實則因為焚書之事而暗流洶湧,所以這老家夥雖然心中氣憤,但是也沒有立即發作,唯恐在這關鍵時刻,被人抓住根由敲打一番。

所以,冥河老祖恨恨地盯著血鏡,看著人間界上演的鬧劇,隨時準備對高高在上的仙佛嘲諷一番,坐看大戲上演。

昊天既然已經得了功德,也就需要與秦朝劃清界限,於是天庭星君搖動星幡,使得紫薇帝星開始遠離地麵,光華逐漸暗淡起來。

於是,凡是人間有德之士或者善於望氣觀星相者紛紛察覺,知道帝星暗淡無光,此乃凶兆。

就在這時,有兩個術士侯生和盧生暗地裏誹謗秦始皇,並亡命而去。

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禦史調查,審理下來,得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全部坑殺。此即為“坑儒”。

“焚書坑儒”這件事徹底激怒了諸天仙佛,欲要改朝換代,再立人皇,否則這樣下去,萬民昏聵,典籍不存,道統斷絕,這是多大的危險。

由於天庭不作為,眾仙家敢怒不敢言,隻得紛紛求助於聖人,一時之間,三十三天再度熱鬧起來。

大赤天,八景宮前跪著一位道人,星眸鳳目,嘴唇寬厚,手持一卷《道德經》,畢恭畢敬朝八景宮跪伏。

須臾,一身穿八卦道袍男子出來,正是玄都*都溫和言道:“師弟請起關尹聞言起身,謝過玄都,問道:“不知老師願意見我否?”

玄都一甩拂塵,嗬嗬笑道:“貧道正是帶你入宮而來,且隨貧道來”

說著率先步入了八景宮。

關尹大喜,緊隨其後,魚貫而入。

老子頭頂祥雲朵朵,仙鶴翩翩,紫氣縱橫,仙風道骨,華麗道德文章三千言上下飛舞,道盡天下至理。

“弟子拜見師尊,願師尊萬壽無疆“平身!你不在道場清修,為何來此?”

“師尊恕罪,如今天下初定,秦國竊據國器,乃為人皇,可是焚書坑儒,我等門下後繼無人,典籍不存,道統有斷絕之危,還望師尊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