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炮 戰

開闊平坦的大平原令第12師團的炮兵得以充分發揮火力,卻也令鬼子慣用的小隊滲透戰術變得難上加難,本來紅軍的組織就要比國軍嚴密得多,即使滲透進來也大多會被馬上發現,何況現在光是要通過兩軍之間那幾十裏的開闊地帶就已經相當困難?而紅軍方麵卻因為有空中偵查的幫助,很快就發現了敵軍大部隊所在,胡衛東本來還想重施故伎,讓空軍轟炸鬼子的炮兵陣地,可日軍第12師團光是大口徑高射炮就帶了足足54門,紅軍僅僅為了偵查就損失了兩架飛機(教練機改裝),這令胡衛東迅速冷靜下來,放棄了空襲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

本來以紅十五軍的傳統,野戰一般都是由其軍長兼紅八軍團副軍團長粟裕來指揮的,但發現敵人火炮極多、而且有不少射程遠、威力大的重炮之後,胡衛東斷然決定親自指揮這次戰役。由於之前低估了敵軍實力,原定的作戰方案已不可行,一定得先解決掉鬼子的炮兵,否則穿插敵後的紅軍部隊必然會在鬼子的猛烈炮火下傷亡慘重,而對於炮戰,胡衛東遠比野戰要有信心得多

不過,胡衛東雖然對自己指揮炮戰的能力很有信心,但情報的不足還是令他有些心中沒底,如果鬼子內部也像國軍那樣臥底成堆,那該多好啊?可是感歎也沒有用,胡衛東現在至少要試上一試,如果隻是因為敵情不明就未戰先撤,他怎麽也不甘心

雖然胡衛東有些犯愁,但紅十五軍還是利用夜幕的掩護,將陣線大幅度前移並抓緊時間就地構築起了簡易的野戰工事。擺脫了之前敵人可以打到自己,而己方的火炮卻夠不著鬼子的窘境。而且與日軍相比。紅十五軍還是有些優勢,首先是有空中偵查的便利,雖然鬼子的大口徑高射炮威脅很大,但紅軍飛行團吃虧後馬上改派升限極高的九五式戰鬥機充任偵查機,鬼子的高射炮這下可就鞭長莫及了,雖然高空偵察效果較差,但隻要找到鬼子的集結地,紅十五軍的幾百門大炮同樣不是吃素的。此外目前紅十五軍的偽裝技術已經日益成熟,又有大量的騎兵可以派出去攔截敵方的探子,至少可以讓日本人同樣變成聾子瞎子。雖然日軍為此發起了多次炮擊。但對於散布在廣闊區域的遊騎並沒取得太大效果,反倒因為暴露了具體炮位而遭到了紅十五軍炮兵部隊數十門遠程加農炮的猛烈炮擊。由於胡衛東這個“人形炮瞄雷達”的存在,紅軍的炮擊迅速而準確,目標地域很快就傳來了連續不斷的爆炸聲

然而,紅十五軍的遠程炮擊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戰果。但聽到遠方傳來的爆炸聲後,胡衛東卻有些失望地發現其中並沒有連環殉爆的情況,看來第12師團的炮兵指揮官還是很有兩把刷子的,至少防範意識很強。當然,也可能是當初那個鬼子炮兵聯隊吃過大虧後,其他的鬼子炮兵部隊也都學乖了,明白即使與中國軍隊交鋒,也可能受到炮兵的威脅,而將炮位間距拉大了的緣故。

此外。鬼子的反擊也非常快,在紅軍炮擊後剛過了十幾分鍾,鬼子的數排大口徑炮彈就打了過來,將幾門轉移稍慢的大炮全都炸毀,再次證明對方的炮兵指揮官的確經驗豐富,雖然估算的速度遠不能與胡衛東相比。但日軍火炮的最大射程卻有明顯優勢,令他們在第一輪炮戰中不落下風。但這卻反而令胡衛東看到了機會,當天晚上他命令全軍再次利用夜幕將陣線前移,雙方的前沿陣地相距已經不足三公裏,這一方麵是為了削弱敵軍火炮射程更遠的優勢,另一方麵則是為了充分發揮紅十五軍步兵的兵力優勢,因為目前紅十五軍雖然減員嚴重,但依然有4萬以上的精銳步兵,而以日軍的編製,炮兵聯隊裏配屬的步兵一般是不會參與進攻的,那麽現在第12師團正規的步兵也就是3個聯隊不到12000人而已

隨著軍總一聲令下,負責試探性進攻的紅十五軍獨立師2團兩千餘名指戰員立即開始賣力地挖土,將交通壕不斷向前延伸,鬼子自然很快就炮擊阻止,但因此暴露了位置的日軍火炮卻幾乎是馬上就被紅軍的猛烈炮火所覆蓋,而這次由於早有準備,紅軍的炮兵並不戀戰,每炮打出4發炮彈之後就立即轉移陣地,因此日軍炮兵的二次反擊並沒取得太大的效果,反而同樣因為暴露了位置,而被之前一直隱忍不發的紅軍炮兵第二梯隊逮了個正著,然後鬼子再反擊,卻沒想到紅軍同樣也有第三個梯隊

由於準備充分,紅十五軍的初次大規模炮戰取得了極大的成功,隻有少數火炮被敵人摧毀,而且因為距離拉近的關係,射程較近的150mm榴彈炮等老式炮種也得以派上用場,而避免了那些胡衛東眼中的“戰略炮種”遭到損失,因此在雙方連續四個來回的炮擊過後,紅軍僅僅損失了4門150mm榴彈炮以及7門老式75mm野炮而已,卻令日軍的火炮完全啞火,絕對稱得上是一場大勝。但令胡衛東失望的是,在這樣惡劣的局麵下,鬼子居然還能沉住氣沒讓那些遠程重炮開火,因此保住了這張底牌,使得胡衛東遲遲不敢下令發起總攻。

出於對胡衛東這個正職的尊重,在其決定親自指揮此次戰役後粟裕一直沒有發表什麽意見,但眼見一個巨大的破綻擺在那裏,胡衛東卻視而不見,他終於忍不住進言道,“軍團長,炮戰打贏了確實值得高興,但是如果就這麽打下去,隻可能打成一場擊潰戰。這次戰役又與以前不同,敵人後麵還有一個師團接應,想靠機動部隊乘勢掩殺很不現實,反倒是敵軍合兵一處後實力大增、因而導致戰局逆轉的可能性更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