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戰車師團

與此同時,華北戰場的連續慘敗,在日軍大本營內也引起了激烈爭論,首相近衛文麿都差點被軍部當成替罪羊犧牲掉,幸好陸軍自己沒臉派人出來接任,又更不想海軍一係的上位,近衛文麿的首相之位才得以保住,但他縱然逃過一劫,也終究還是沒能堅持多久......

經過日本國內各大勢力的互相扯皮,最後主要責任被推給了那些死人,爭論的焦點隨後就轉到接下來的對華戰略上來。?..一開始有人提出應該從淞滬戰場抽出兵力支援華北,但卻遭到了海軍一係與剛剛編成的華中方麵軍的司令官鬆井石根大將的極力反對,後者為了說服天皇,特別指出國聯會議在即,若從淞滬戰場抽調部隊馳援華北被西方列強以為是日本無兵可派,因而低估“大日本帝國”的實力並由此改變對日態度,那後果可就十分嚴重了。

裕仁天皇對這些道理並不是十分明白,但他並不想在西方各國元首麵前丟臉,所以最終還是支持了他們的意見,隨後更批準了史無前例的瘋狂擴軍計劃。按照這個計劃,在未來半年時間裏,日本除了重建被成建製消滅的6個師團和幾個獨立混成旅團,還會再新建十五個陸軍師團,這也就意味著日軍將會動員超過80%的預備役兵員,這已經相當於曆史上40年到41年日軍的動員程度......

但對於目前已經被封在山西這個天然囚籠裏的日本華北方麵軍第1軍,這些措施卻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為此日本軍部不得不冒險以最快的速度將除了近衛師團之外目前駐紮在日本國內、朝鮮與中國東北的7個師團全都派到天津編入華北方麵軍對華作戰,而他們空出的防區則由國內重建或者新建的師團接管。

日本這樣做,在短時間內勢必讓偽滿的防禦變得極其虛弱,這無疑是遠東蘇軍大舉南下、一口氣解除日本關東軍威脅的大好機會,但此時斯大林已經發動了波及蘇聯全國的大清洗運動,遠東蘇軍也難以幸免,在空前壓抑的政治氣氛下。人人都以明哲保身為優先,沒有哪個愣頭青會無事生非向上麵提建議或意見,結果等到斯大林得知此事的時候。最好的機會已經錯過了......

但鬼子的這次大規模調兵,對於剛剛進入東北的高原來說,卻絕對是一次意外的良機。正是利用了這段時間關東軍無暇顧及的機會。他成功地整合了東北抗聯原有的各路兵馬,並通過主要針對日本開拓團與“集團部落”守軍的遊擊戰與小規模運動戰,擴大了影響,壯大了隊伍,到37年年底的時候,東北抗聯已經恢複到3萬餘人,而且無論是戰鬥力還是凝聚力都比昔日極盛時期更強,同時還解救了不下三十萬被困的東北群眾,並在北滿建立了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根據地......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磯穀廉介等日軍將領臨死前向華北方麵軍司令部發出的電報說明了他們的敗因。原本被人認為軍事生涯已經徹底終止了的筱塚義男被重新起用並擔任新組建的日本陸軍戰車師團的師團長,軍銜也被提升為陸軍中將。而如果戰車師團在實戰中表現出色,那麽日本陸軍部更將會奏請天皇再建一到三個戰車師團,然後與現在這個戰車師團一起組建日本乃至世界曆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機械化軍。

但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隻是一個戰車師團。以日本現在的戰車保有量,隻需要從現役和庫存裝備中擠擠湊湊就基本夠用了,但如果是組建一個甚至多個機械化軍的話,戰車的產能就必須迅速擴大,而這就會與海軍爭搶鋼鐵和燃油。如果在原有的曆史軌跡中,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在這個時空,因為胡衛東穿越引起的蝴蝶效應,海軍高層推崇航母的重臣要比曆史上更多、態度也更堅決(主要是那次成功空襲的結果),以至於原計劃中的大和、武藏這兩艘超級戰列艦(其實還包括其後的信濃號,因為不再是先造戰列艦再中途改為航母,所以不但性能上更好,材料也節省了不少。)都被巨型航母所取代,因而省下了兩三萬噸優質鋼鐵,對於海軍來說,這個數字並不算多,但卻足夠多造一兩千輛坦克與裝甲車了。至於燃油,僅僅一兩千輛坦克的消耗量,對於海軍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還是可以讓步的,何況日本裝甲車輛燒的主要是柴油,而艦船主要燒重油、飛機則主要燒汽油、而且是高質量的航空汽油,所以衝突其實並不是很大......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閃電戰,不光令日本人吃了大虧,也引起了一直對裝甲部隊十分重視的兩位大國元首的高度關注。德國方麵希望派出一個軍官團來華學習,赤色黨高層本想拒絕,但是德國代表表示願意進一步密切雙方合作,甚至暗示可以出售高精度的軍用機床給根據地之後,太祖終於聽取胡衛東的意見同意了德國人的要求。而斯大林則向周公邀請胡衛東來蘇訪問,並暗示這是蘇聯向赤色黨提供大規模援助的條件之一,中央討論之後,決定先等胡衛東將山西的這一輪戰役打完、並安排好中原蘇區來年的工業計劃之後再說......

而赤色黨內,同樣被閃電戰術的威力所深深震撼,但與很多幻想著部隊機械化的將領不同,目光更為深邃的太祖卻首先意識到這種戰術日軍不難學會,而他們遠比中國軍隊更有大規模推廣這種新戰術的條件,雖然中國這一次是占了大便宜,但如果不能想出破解的辦法,此後的抗戰反而會更加困難,而國內隨著一次接一次的勝利而逐漸抬頭的“速勝論”思想,就更是令他擔心,因此不久之後他所撰寫的《論持久戰》與曆史上更傾向於分析抗戰的有利因素不同,對於抗戰的困難之處也進行了重點剖析,文中還特別分析了機械化部隊的長處和缺陷,為中國軍民破解日軍隨後掀起的裝甲狂潮指出了一條明路......(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