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航母無用論

原因很簡單,航母的戰力歸根到底取決於飛機,飛機不給力的話,航母自然也就沒什麽價值了。各國海軍的精英們得出的結論是,隻要魚雷機空投魚雷時的重重限製不能解決,那它們就永遠都是防空火力的活靶子(但除了親身經曆過的日本生出了並不確定的猜測,各國海軍高層卻都沒想到中國軍艦的防空火力竟會比他們強十幾倍;而俯衝轟炸機威力又太小了,根本奈何不了皮糙肉厚的戰列艦;至於水平轟炸機,一方麵高空轟炸的命中率慘不忍睹,需要有非常龐大的數量才有實際意義,而一艘航母頂天了也就能夠裝載不足百架飛機,另一方麵重型的水平轟炸機上不了航母,而中型的水平轟炸機隻能攜帶800-1000公斤的航彈,想要炸沉戰列艦的話,除非運氣好命中彈藥庫,否則十幾顆都未必能夠炸沉一艘戰列艦,而考慮到水平轟炸機那不足百分之一的可憐命中率(注1),尤其是炸彈重量不夠,投彈時就需要飛得更高才有足夠的動能擊穿戰列艦水平裝甲,因此命中率愈發慘不忍睹的情況下,至少要十幾艘航母才有可能炸沉一艘戰列艦,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造戰列艦來對付戰列艦更加劃算

這樣一分析,雖然航空兵對艦作戰值得重視,但卻僅限於陸基航空兵,而航母似乎依然沒法與戰列艦抗衡。這個結論一出,甚至就連已經完全被空母派主導了的日本海軍部也一度產生動搖,若非日本海軍高層的戰艦派已經幾乎被完全肅清,當權的空母派即使完全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也必須始終堅持航母路線,日本搞不好就走回頭路了。不過即使如此,包括裕仁天皇在內,日本高層(主要是總喜歡找茬的陸軍方麵)還是有些人質疑日本海軍大造航母的選擇。直到後來日本從德國人手中搞到了載彈量奇大的最新型斯圖卡轟炸機(注2)和與之配套的1.8噸新型穿甲和半穿甲重磅炸彈生產技術,並將前者改造成艦載型之後,日本人才得以一心一意地沿著航母路線快速前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人出於習慣性的節約,並沒有完全放棄魚雷轟炸機,他們認為就算主攻不行,在將敵人的戰列艦炸得失去反擊能力之後,魚雷轟炸機用來完成最後一擊,要比其他兩種都要節省得多,而與驅逐艦和潛艇相比,又要方便得多

除了防空部隊,華北航空總隊的戰鬥機飛行員們也有著出色的表現,小夥子們以不滿一百架飛機的損失(其中中國的飛機損失38架),擊落日機五百多架。而其中第二批蘇援航空隊的出色表現更是意外的驚喜。

這次挑人胡衛東沒去,但波克雷什金雖然不像胡衛東那樣先知先覺,可眼光卻更為犀利,要知道曆史上此君除了在空軍戰略戰術方麵的卓越貢獻,還是培養出最多王牌飛行員的教官,同時幹掉的王牌飛行員(德國王牌飛行員的標準是擊落10架以上)也最多,達到了整整20個之多,世上這方麵比他更有眼光的恐怕還真沒幾個。再加上由於抗戰爆發以來華北航空總隊的出色表現,斯大林這次沒像第一批那樣敷衍了事,雖然來的依然都是航校學員,但卻大都有至少半年的軍機飛行經驗,比第一批來時基本都是菜鳥的情況要好得多,而其中更有闊日杜布這位曆史上蘇聯擊墜數第一的戰鬥機超級王牌,這無疑令胡衛東倍加驚喜。

正因為這批蘇援航空隊底子較好,因此胡衛東簡單了解之後直接就讓他們駕機出戰了,結果表現相對於他們的飛行經驗來說算是相當不錯,尤其闊日杜布初戰的表現更是光彩奪目,他以獨自擊落一架、合作擊落兩架的出色戰績迅速成為了這批年輕蘇聯飛行員中最受矚目的存在。但蘇援航空隊中表現最為傑出的始終是他們的老大*克雷什金,他以刷新單次戰鬥紀錄的擊落(包括獨自擊落與合力擊落)9架敵機的成績,給了新來的小夥子們極大的震撼

注1:這裏向大家道個歉,之前沒能查到二戰各個階段水平轟炸機的命中率,所以誤將二戰後期水平轟炸機的命中率直接拿來用了,但後來查到後卻發現,僅僅39年-43年這短短幾年之中,水平轟炸機的命中精度就提高了幾百倍,因此前文所寫十幾架水平轟炸機對艦轟炸能夠命中1-2顆是很大的錯誤,事實上以38年的世界科技水平,即使中國與日本的水平轟炸機都配備了世界先進水平的光學瞄準具和機械計算機,4000米高空(800公斤穿甲航彈能夠擊穿大部分戰列艦水平裝甲)水平轟炸戰列艦的命中率也僅有千分之一,即使目標是停泊著一動不動

二戰期間水平轟炸機投彈精度提高那麽快,一是因為瞄準具和投彈計算機的改進,二是由於航彈穿甲戰鬥部設計上的改善,加之盟軍當時已經控製了製空權,使得他們的水平轟炸機投彈時不需要再飛那麽高,精度自然大幅度提高了

修改很麻煩,前麵的相關情節書友們就當是咱們人品爆表了吧(無意中幫鬼子也開了掛,算扯平了,再次深表歉意

注2:其實斯圖卡轟炸機性能一般,但是結構強度非常大,因此可以攜帶重磅炸彈進行俯衝轟炸,而不會在改出拉起時解體,這是同時期世界上其他幾款輕型轟炸機做不到的,它也因此成為世界曆史上唯一單靠自己炸沉戰列艦的俯衝轟炸機,但因為德國戰鬥機令人蛋疼的超短航程,斯圖卡轟炸大型軍艦的戰例並不多,如果能夠上航母的話,這個缺點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的,但戈胖子卻讓齊柏林號成了廢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