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蘇芬戰爭(中)

芬蘭作為一個小國,自知無力單獨同一個大國對抗,它對未來戰爭的設想是:“如果芬蘭不幸被卷入一場與大國牽連的戰爭,芬蘭可以指望從進攻芬蘭的大國的敵國方麵得到援助”。芬蘭軍事當局計劃,依靠曼納海姆防線牽製並消耗蘇軍兵力,在取得外援後實施反擊,爭取在有利條件下與前蘇聯議和。

但即便如此,若不能夠抵擋蘇軍一段時間,外援也是根本無濟於事的,芬蘭在拒絕蘇聯的無理要求之後估計到蘇聯可能大舉入侵,就未雨綢繆地提前開始了全國總動員,並在卡累利阿地峽疏散居民,堅壁清野,作好長期抗戰的準備。

到戰爭開始時,芬蘭陸軍已經擴充到了15萬人以上,另有預備役人員30萬、後備役“民衛軍”10萬以及婦女服務隊10萬。但芬軍十分缺少反坦克炮和彈藥油料,全軍隻有反坦克炮約100餘門,槍彈僅夠2個月、炮彈僅夠3個星期作戰之用。空軍同樣不足,僅有轟炸機30架,戰鬥機56架,偵察機59架,而且型號較舊。

但芬蘭舉國上下卻無不同心抗敵,甚至芬共成員也大多站到了本國政府一邊,拿起武器對蘇作戰,成為繼中國之後第二個民族感情壓倒了意識形態的赤色組織。不過這也因為之前一部分芬蘭共產黨人前往蘇聯之後卻反而被蘇聯國內愈演愈烈的“大清洗”所鎮壓,增加了芬共對蘇聯的不信任感;另外更因為芬蘭獨立後建立了一個清廉而高效的政府,國內不但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各階級的差別也明顯縮小,因而緩解了社會矛盾。贏得了國內人民的普遍擁戴。

此外,蘇芬邊境人煙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縱橫,交通不便。但芬境縱深地區公路網發達。有數條鐵路與邊界平行,便於物資運輸和兵力機動。而蘇方一側的卡累利阿地區是一片渺無人煙的荒漠,從列寧格勒到摩爾曼斯克隻有一條與邊界平行的鐵路和兩條通往邊界的支線。加之蘇軍無論是人數還是重裝備數量都遠遠超過芬軍,因而後勤補給方麵芬軍明顯占優。所以雖然對蘇聯的強大國力忌憚不已,但芬蘭軍隊的總司令——傳奇人物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依然自信可以獲得衛國戰爭的最終勝利。

戰爭爆發後,雙方的作戰行動主要集中於在邊境的四個地區。即卡累利阿地峽、拉多加湖東北、邊界中部和貝薩謀(今稱貝辰加)地區。其中戰略要地卡累利阿地峽是蘇聯發動這次戰爭的主要目標,這裏交通條件較好,有單線鐵路4條和石質公路10條,可通向芬蘭西北。

地峽寬約100公裏,地形起伏,車輛可以通行。但缺少便於遠距離觀察的製高點。武奧克薩河縱貫其間,水量充沛,多間以深水湖泊。維堡是該地的唯一一個小工業城市,也是過往蘇芬邊界的必經之地和最佳通道。而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則是卡累利阿地峽的人工屏障,是蘇軍進攻的重點,也是最難啃下的硬骨頭。

曼納海姆防線經過芬蘭10年苦心經營,業已形成完整的防禦工事體係。它由縱深約90公裏的3道防禦地帶組成。各道防禦地帶均依托沼澤湖泊等天然障礙物。構築有670個永備發射工事和土木質火力點,另有近800個地下暗堡,並以塹壕和交通壕相溝通。在主要防禦地帶前設有20~60公裏縱深的保障地帶。主要防禦地帶前和保障地帶內廣泛設置了防坦克和防步兵地雷和防坦克樁砦、防坦克壕和防坦克崖壁。

曆史上蘇軍在這條防線上損失極其慘重,但在這個時空,因為曾經派人觀摩解放軍攻克日本關東軍要塞群的戰鬥,蘇聯早早就將口徑達到203毫米的b4重型榴彈炮派上了前線,在航空部隊與t34坦克群的掩護下靠近目標進行直瞄炮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無數的芬軍連一個敵人都沒打死,就犧牲在被轟塌了的堡壘要塞當中。芬蘭人以為堅不可摧的防線幾乎是輕而易舉地便被蘇軍突破了。

而蘇軍的損失不過是百餘架飛機(包括受傷飛回但沒法修複的)和數量稍多的坦克,這對如今擁有上萬架作戰飛機和上萬輛坦克的蘇聯來說,根本無足輕重。而與曆史上戰況大相徑庭的,並不僅僅是這一處戰場

拉多加湖東北地區有一條繞過拉多加湖北岸通往卡累利阿地峽南部的接近路,但其距離較遠。且在賽馬湖與拉多加湖之間有一段狹長的隘路,易被守方堵塞和截斷。半年前剛剛成為本時空蘇聯第二個坦克集團軍的蘇聯第8集團軍下轄2個坦克軍和1個機械化軍(機械化步兵),擁有超過800輛坦克、裝甲車和自行火炮,效仿中國軍隊以裝甲兵在朝鮮半島上利用狹窄通道長驅南下的經典戰例,快速切入芬蘭腹地,威脅芬軍主力的側翼。

麵對蘇軍的裝甲集群,芬軍3個步兵師雖然在遊擊隊的配合下節節阻擊,但與曆史上戰爭在冬季進行、由於地處寒帶而黑夜極長以致於蘇軍的空中優勢根本發揮不出來截然相反,如今卻是晝長夜短的晚春,這令蘇聯的轟炸機如魚得水,給予了芬軍極大的打擊。而芬軍戰前挖掘的反坦克壕等各種野戰工事也因為蘇聯第8集團軍擁有上萬名機械化步兵而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蘇軍的步兵雖然戰鬥力因為“大清洗”的緣故而下降得非常厲害,可是akm自動步槍等新型自動武器的廣泛裝備卻令他們的火力暴增了十倍以上,因此實際戰力絲毫不比芬軍遜色。

當前線陣地被蘇軍的步坦協同撕開了一個口子之後,裝甲洪流的威力立刻顯現出來,七八百輛坦克和裝甲車**,在蘇聯龐大機群的配合下將後方的芬軍一下子衝得稀裏嘩啦。芬軍雖然英勇作戰,但還是在短短兩三天內傷亡大半,很多部隊甚至撤退都沒撤退得出來,遭受到了各條戰線中最慘烈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