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 雛鷹展翅

不過對於曆史上夭折了的蒙大拿級戰列艦來說,巴拿馬運河被日本人截斷倒反而是一件好事,因為曆史上它被放棄的一大原因就是噸位太大過不了巴拿馬運河,現在運河斷了,反正更小的戰列艦也同樣沒法通過,這個缺陷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如果這些建造中的軍艦全都造好,美國海軍的實力必然遠勝珍珠港事變之前,即使兩線作戰也完全不必擔心,可是軍艦建造與形成戰鬥力畢竟需要時間,而無論日本還是德國,都知道“趁他病,要他命。”的道理,抓緊美國這幾個月的虛弱期掀起了狂風驟雨般的攻勢......

首先是日本海軍留守部隊與德國遠東艦隊組成的聯合艦隊護送剛剛重建的陸軍三個師團長驅南下,攻擊美國控製的傀儡國菲律賓。但此時菲律賓的美軍畢竟與當初珍珠港遇襲時的夏威夷美軍不同,都早已經進入了臨戰狀態,巡邏機的警戒範圍也因而擴大了許多,而日德聯合艦隊的規模又著實不小,終究沒能像偷襲珍珠港時那樣瞞天過海,在半路上就遭到了美軍陸基航空兵的截擊。

雖然有了近炸引信和炮瞄雷達後,高射炮的對空作戰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但一向都崇尚進攻的美軍卻還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派出機群主動出擊,不過他們這麽做也自有他們的底氣,菲律賓美軍認為德國才剛有自己的航母,不可能那麽快就形成強大的戰鬥力,而且兩艘航母也就僅有幾十架艦載戰鬥機,無論如何也擋不住菲律賓起飛的三百餘架陸基飛機......

但令美國人難以置信的是,首次參戰的德國艦載航空兵竟然展現出了出類拔萃的技術水平和戰術執行力。再加上他們所駕駛的fw190a(即f4u的山寨版)艦載戰鬥機性能也比美軍的戰鬥機更加出色,結果區區七十多架艦載戰鬥機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地擊落美軍近200架戰機後,自身的損失卻僅有11架,曆史上威名赫赫的哈特曼、馬爾塞尤等超級戰鬥機王牌在這個時空的首次戰鬥中都紛紛嶄露頭角,再加上艦隊防空炮火的戰果,美軍在菲律賓的陸基航空兵損失大半。

正因為這樣,雖然因為菲律賓幾個重要機場的防空火力都較曆史上有極大地加強、而日方艦載轟炸機數量不足,令其被迫放棄了轟炸菲律賓機場的打算。但由於戰鬥機在空戰中損失太大,美軍還是和曆史上一樣失去了菲律賓北部及其附近海域的製空權,這自然為日軍在菲律賓大舉登陸掃平了障礙。

而在成功登陸後,由於侵華戰爭中“怯懦畏死”的前科而讓崇仁頂著很大阻力才能重建的大阪第4師團卻憑借其出色的表現由原定計劃中的偏師一躍成為了進攻的主力,並使得原本看上去還算是五五開的戰局變成了一邊倒的局麵。

大阪師團在戰前就了解到了美軍害怕側翼受到威脅的弱點,因此特意頻繁運用穿插迂回戰術迫其離開陣地後撤。然後利用己方掌握了製空權的巨大優勢,一邊呼叫友軍的轟炸機破壞敵後的橋梁(這是中英戰爭中的成功經驗,被鬼子學去了。)以阻滯敵軍的撤退。一邊則猛追猛打,從而以相對很小的傷亡擊潰了大批的美菲軍隊。此外,第四師團還抓住珍珠港事變後美軍人心不穩的現狀,挑選出一些英語較好的官兵陣前喊話發動心理攻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戰後粗略統計,大阪師團迫降的美菲軍隊總數居然比另外兩個師團的總戰果之和還多......

同時,在菲律賓戰役中,日本陸軍第四師團官兵還表現出了相較另外兩個師團更勝一籌的戰術素養,不管是基本的步炮協同還是更加難以協調好的陸海空立體作戰。他們都是日本新陸軍各師團中做得最好的。

菲律賓戰役後,一直被日本國內嘲笑為“窩囊廢師團”的大阪師團上下自覺揚眉吐氣。為自己正名說“我們大阪兵不是怕死,隻是厭惡無意義的犧牲,擅於開動腦筋才是勝利的關鍵,那些滿腦子都是筋肉的蠢貨是不會明白的。”,引來其他師團的一片罵聲......

那些大阪師團以外的日本舊陸軍軍官則普遍認為,大阪師團之所以表現如此出色。其實是因為他們在日中戰爭期間陣亡的人數最少,超過三分之一的戰前老兵都保留了下來,而其他師團能有一成就算是多的了,這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巨大差距。而大阪師團老兵之所以這麽多,是因為日中戰爭時大阪師團打不過就投降了,戰死的比例很低,兩國議和後這些俘虜大多被釋放回國,成為後來大阪師團重建的骨幹,而那些負隅頑抗的其他常設師團卻大都損失殆盡,自然也就沒幾個老兵可用了,說白了還是在吐槽大阪師團昔日的“光榮事跡”......

而那些日中戰後才提拔起來的年輕知識型軍官則大多認為,在日本新建的陸軍各師團當中,大阪師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因此技術兵種的水準也最出色,這無意中與崇仁新建陸軍時推行“自動化”(注1)、“重火力”與“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戰術思路十分契合,因而能夠比其他師團更好地發揮新式武器的效能、與海空軍的配合也明顯更好,這也有了他們脫胎換骨一般的表現。簡單來說,就是他們認為大阪師團以前表現不好隻是因為舊日本陸軍的戰術不適合這個師團的特點,而現在表現好了,則是因為新日本陸軍的戰術利於他們的發揮......

注1:當然不是後世的“自動化”概念,隻是輕步兵裝備更多的自動武器,並用半自動步槍全麵淘汰老式的拉栓式步槍而已,如今的日本工業實力比曆史同期強得多,但人力資源卻少了許多,這種建軍思路很明顯是正確的,至於資源,隻要拿下菲律賓,當初中福國際開發的銅礦就足以滿足日本戰爭的需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