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洛陽起義

就在胡衛東為豫西蘇區的建設殫精竭慮的時候,陝北的偉人正準備進行東征以打開抗日的通道,即便不成也可以藉此擴紅籌款,改善陝北根據地目前極其窘迫的財政狀況。由於豫西蘇區現在就在山西南邊,太祖自然不會放過紅八軍團這支強大的援軍,當即電令胡衛東派兵配合。胡衛東接到電報後不敢怠慢,連忙傳令紅十五軍主力部隊準備北渡黃河,進攻閻錫山的大本營山西。

胡衛東從電報中得知,可能是由於提前出現的“即俘即補”、“訴苦三查”等轉化戰俘與增強凝聚力的絕招,現在的紅一方麵軍遠比曆史上同時期要強大得多,兵力多達5萬餘人,裝備也要精良不少。原來,長征期間曆次戰役轉化過來的“解放戰士”就有上萬人,抵達陝北後又碰上了戰鬥力一塌糊塗、裝備卻相當不錯的東北軍,連續殲滅其好幾萬人,從而大幅度增強了自己的實力。必須說明的是,曆史上紅軍也先後幹掉過東北軍和十七路軍不少部隊,但後來出於統戰目的將大部分俘虜和繳獲的裝備都送了回去,所以紅軍的實力並沒增強多少,但這個時空由於戰俘轉化效率變得奇高,紅軍自然就不舍得將其大部放回了,僅僅釋放了一些軍官而已,再加上根據地所招的新兵,中央紅軍猛增到5萬多人就不足為奇了......

也正因為一方麵軍的整體實力大增,曆史上不過1萬3千多人的東征紅軍在這個時空卻變成了一支3萬多人的強大部隊,這下閻錫山可有得頭痛了,要知道即使是曆史上那支東征的紅軍也一樣逼得他向老蔣求援,何況山西南邊現在還有胡衛東的十幾萬精兵虎視眈眈呢?而且現在河南糜爛,又有大別山根據地橫在中間,中央軍難以通過,曆史上陝南與川北的數十萬中央軍大部隊也沒了(由於紅八軍團的橫空出世,這些國軍部隊都先後被調到南方“剿匪”去了,其中相當一部分已被殲滅。),因此紅軍一旦進攻山西,在不短的一段時間內,閻錫山都別想指望老蔣的援軍可以趕到......

當然,考慮到閻錫山在山西深厚的根基,即使紅軍有二十萬精銳,想將他一口氣趕出山西也是不可能的,但在山西站住腳卻是不難,運氣好的話還能拿下幾個城市發點洋財,而閻錫山這些年攢下的工業底子、尤其是那座關內規模第一的太原兵工廠,就更是令胡衛東垂涎三尺......

而36年1月又有意外之喜,洛陽的張鈁宣布起義,令本就兵強馬壯的紅八軍團再添3萬精兵。張鈁見到胡衛東後立即躬身作揖道,“中原人苦啊!這幾十年來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老夫自詡革命半生,對此卻也束手無策,反倒在軍閥混戰中一次又一次地傷害家鄉人民(張鈁是中原大戰的關鍵人物之一),心裏有愧啊!現在你們才來了幾個月,原本最為貧困的豫西山區就已經脫胎換骨,你們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啊!”

“哪裏哪裏,張老您早年就追隨國父左右參加革命,一直是我等後輩的楷模,這等大禮我們怎麽當得起啊?”,胡衛東心裏開心死了,但麵上還是一副後輩見到長輩的恭敬模樣,這種謙虛的姿態無疑進一步贏得了張鈁的好感,其麾下三萬部屬的改編也因此較為順利。甚至胡衛東考慮到張鈁戰術已經嚴重落伍,而且年齡偏大,因而勸說他離開軍事指揮崗位,改任豫西蘇區人武部部長,張鈁也欣然從命。

張鈁所部三萬餘人大多出自草莽綠林,其中不乏江湖上的好手,官兵普遍身手矯健、作戰勇敢,隻要紀律性有所改善,絕對是國內一等一的精銳之師。尤其令胡衛東高興的是,其中很多人都是特種兵和偵察兵的好苗子,特種兵大隊也因此新建了三支預備隊,總兵力超過五千人,而紅八軍團偵察兵的總數更是突破了一萬人大關,隻不過都分散到各個團級單位,編製上沒有特種兵大隊那樣顯眼罷了。

即便裁汰了老弱,張鈁的起義還是令紅八軍團的兵力驟增兩萬多人,而其政治意義更是難以估量。張鈁不但是同盟會元老,還是國內**影響力最大的幾個龍頭老大之一,連他都投了赤色黨,自然引得國內輿論一片嘩然。老蔣更是氣得七竅生煙,幾乎就要馬上下令調遣大軍進攻豫西,但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有大別山在路上擋著呢。何況論現實威脅,始終還是江南的閩贛浙粵皖蘇區與威脅多條重要交通線的大別山蘇區對根基在江浙滬地區的蔣政權威脅更大,所以在陳誠等人的勸阻下,老蔣最終還是放棄了馬上進軍河南的打算,決定先解決江南與大別山的威脅再說。

由於此前幾次圍剿失敗的教訓,這次老蔣學乖了,他沒有再犯分兵兩路的錯誤,而是集中了幾乎所有能夠調動的兵力全力圍剿江南的閩贛浙粵皖蘇區,準備以獅子搏兔之勢一個一個地將這些釘子拔除。在圍剿國軍超過五十萬的優勢兵力麵前,江南紅軍雖然已有5萬多人,還是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巨大的損失,情況最危急的時候蘇區有超過十五個縣淪陷、正規紅軍兵力減員至兩萬左右,但正是有了他們的犧牲,全國其他地區的革命形勢才得以飛速發展......

閻錫山的晉綏軍雖然也有空軍,但總共也不過一個中隊的規模,區區十餘架飛機而已,還大都是一戰時期的舊貨,其中保證能夠飛起來的都沒幾架,別說與中央軍和粵軍相比了,即使現在紅八軍團的空軍都比他們強得多。因此胡衛東縱然有些“十年怕井繩”,也毫不擔心地親率紅十五軍主力自孟津強渡黃河,並很快輕鬆擊潰了聞風而來的晉綏軍一部,在北岸迅速站穩了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