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德國海軍重組

一開始情況還好,在野馬戰鬥機最新改型p-51b的護航下,數量恐怖的b-24與b-17這兩種戰略轟炸機對德國在西歐的占領區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破壞,甚至德國本土最重要的工業帶魯爾區也因此蒙受了不小的損失......

雖然德國空軍和防空部隊1943年的前9個月裏以損失飛機1萬2千多架、高射炮3千多門、永久性減員2萬餘人(仆從國軍隊不算)並有萬餘平民死亡(不包括占領區)的代價擊落了2萬多架盟軍飛機(其中戰略轟炸機逾7千架)、斃俘敵軍7萬人以上,但是算上德國工業的損失,盟國依然稍占上風,而如果考慮到盟國工業總量遠超軸心國陣營,那便宜就更大了。

然而,隨著德國潛艇在破交戰時大量使用命中率奇高的聲自導魚雷,盟國的運輸船隊再次遭到了滅頂之災,等到1943年底有人想出了利用噪音來對付它的辦法,德國潛艇部隊在北海之戰中蒙受的損失已經恢複得差不多了,即使聲自導魚雷失效,使用直航魚雷同樣足以對盟軍運輸船隊和護航艦艇構成巨大的威脅......

之所以德國潛艇部隊實力恢複得如此之快,與鄧尼茨出任德國海軍司令有著直接的關係,鄧尼茨上任後,德國海軍對於潛艇投入的資源進一步增多,同時在建的數量較前多了50%以上,至此德國本土絕大部分的造艦產能都投入了潛艇建造之中,潛艇數量的恢複能不快嗎?

而在鄧尼茨高升的同時,與其合夥坑掉雷德爾的魏格納也在戈林的支持下回歸海軍,並被小胡子授權以原來的遠東艦隊為骨幹重建一戰時具有世界一流實力的德國公海艦隊。這令一心想要複興德國海軍的魏格納無比振奮,但在本土造艦產能幾乎全被鄧尼茨最愛的潛艇部隊占用了的情況下,魏格納也隻能絞盡腦汁地另想辦法。

魏格納首先想到的是利用盟國、附庸國和占領區的造船產能,其實由於戰敗後遭到的重創,德國的造船和造艦工業在歐洲已經算不上太強。特別是水麵艦艇方麵,法國與意大利無論是產能還是技術都不比德國遜色,而即使是荷蘭、西班牙這樣的小國,在輔助艦的建造技術上也不遜於德國,甚至瑞典等國都能自造重巡洋艦......

因此,如果能夠利用好這些產能,甚至德國本土都遠比不上。隻是這裏存在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那就是安全。由於反納粹的勢力無處不在。加上盟國間諜的無孔不入,即使在意大利、兩顆牙、北歐三國等盟國境內都不能保證艦船在建造過程中不被破壞和幹擾,更不要說是那些德國占領的土地和奴役的附庸國了。不過在魏格納看來,這個問題並不是完全不能解決的......

魏格納認為,主力艦建造周期太長,破壞的機會因此較多,而且一旦破壞成功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確實不能在那些國家建造。但像驅逐艦這類德國海軍更加緊缺的輔助艦船卻完全可以這麽做。

在魏格納看來,以模塊化造船法來建造的話,一艘驅逐艦隻需要3-4個月就能完工。建造速度一快,敵對人員破壞的機會就相對要小很多。而且模塊化建造的方式下,各個生產環節相對獨立,監管較為容易,一旦某個環節遭人破壞。很容易查出是哪兒的問題,而能迅速順藤摸瓜將這些反德分子揪出來,犯罪成本會高很多。

而更重要的是,驅逐艦這類輕型艦艇本身不是很值錢,即使遭到了破壞,損失也不會很大,同時它們又不像水滴形潛艇那樣需要嚴格保密;至於工人積極性的問題,也可以利用分級工資和績效獎金來部分解決......

最終在戈林的幫忙勸說下,小胡子同意了魏格納的辦法,即充分利用占領區、盟國和附庸國的造船廠閑置的產能來建造公海艦隊所需要的輔助艦艇和各種商船。結果正如魏格納所料,雖然這些艦船的建造大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和幹擾,但是平均建造速度依然達到了本土建造速度的一半以上,而其總的生產速度更要超過本土一籌。由此德國的軍艦總產能也第一次超過了英國,這令小胡子十分振奮,德國海軍的軍費也因此又增加了不少。此外,其間還順便抓到了不少抵抗分子和盟國間諜,一定程度上鞏固了德國對附庸國和占領區的控製......

光有輔助艦顯然是不夠的,而德國公海艦隊目前的8艘主力艦在魏格納看來還是太少了一點,尤其是想到美國那可怕的造艦產能,就更是顯得數量不足。而且上次被美國人用戰略轟炸機海欺負也讓魏格納迄今耿耿於懷,除了敦促船廠拚命建造仿自日本新月級驅逐艦的新型防空驅逐艦之外,更比任何時候都更渴求新的航母。

而這個時候日本海軍因為6艘最新型的山城級重型航母於1943年的7-9月間相繼完工入役,航母總數再次達到了10艘,而且兩艘新的大和級巨型航母也都先後下水進行了初試,預計將在來年的上半年完工入役。可是日本海軍實力再強也不敢去攻擊估計有幾萬架陸基飛機的美國本土,而太平洋上的島嶼又已經被日本占得差不多了,於是這麽多的航母就變得多餘了,反而要白白消耗大量的珍貴資源。

為此,日本政府決定以後不再建造大和級巨型航母,山城級重型航母的下一批建造數量也減少到2艘,並且進行了較大的改進,因此建造速度估計會減慢不少。由此騰出的造艦產能一部分改為建造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平衡日本海軍目前主力艦、尤其是航母比例過大的不良配置,另一部分則轉而建造民船,以增強日本相比美英兩國要薄弱許多的海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