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青手腳麻利的把院子裏的玉米很快就拾掇了出來,這些農活可是自己幹了幾十年的,要知道在自家的時候,也是小小的年紀就下地幹農活的。

嫁給了付國強,那個更是什麽事情都不管的人,什麽都是自己,地裏家裏都是自己一個人,付國強是油瓶子倒了也不會扶一下子的人,所以顧曉青可是很能幹的一個人。

這一點的玉米還不能難倒了她。

看了看天,這天已經陰了下來。

看來今天是有雨的。

顧曉青看了一眼自家的那座三間的破泥胚房,歎了一口氣,從旁邊的灶房那裏的牆上的櫃子裏拿出了塑料布,這應該是僅有的了。

上一次的塑料布都已經被二叔借走了。

這剩下的還是早先借給了鄰家的王誌國大叔用,才幸免於難的。

這會兒可是八四年,人們的日子雖說是不好過,但是和以前相比,還是不錯的。

起碼吃飽是沒問題了,像自家這樣的,日子過得這麽困難的,也有,但是也不多,起碼人家可是能夠吃上白麵饅頭的。

自家還是玉米麵和高粱麵摻著吃的黑饅頭。

隻能說自家的爸媽是在是太好心被爺爺奶奶說了一句三叔家在鎮上吃的是公糧,又定量的,按人口年齡分配的,自己家是老大應該幫襯著一點兄弟,於是每年三叔都會理所當然的在秋收以後來自己拿走全部的白麵。

誰讓這裏的小麥種植產量還不高,誰家的地也不多,所以除了小麥,還要重其他的一些高產的作物,要不然這些人也是不夠糊口的。

小麥是不會全部種植的,所以產量也是有限的,但是年年如此,三叔從來都沒有任何的表示,每年從鎮子上回來,都沒有給自家拿過什麽東西,倒不是顧曉青圖三叔顧如河的什麽,但是人情是起碼的。

還年年都被三叔顧如河那個嘮叨,說什麽麵粉磨的不夠細,太粗了,也太黑了,吃起來真是嗝的嗓子疼。

顧曉青真想說,就那麽粗我們還沒有吃的呢。

要不然,你們試一試那些黑麵的饅頭,看看嗓子還嗝不嗝。

我們都沒有嫌棄呢,人家吃著我們家最好的口糧還數落著我們家的不是,自己爸媽還老老實實的受教著。

想一想這些,顧曉青就感覺氣得要死。

憑什麽每次都要給三叔家口糧,二叔家就從來都不出,人家家裏人口可是比他們家還少,地可是比他們家多十幾畝呢。

就算是養一個大學生,可是每年爺爺奶奶的地裏收成不都是貼給了二叔家的顧曉成,村裏還給補貼,每年二叔都會攛掇著奶奶來自家借錢,借學費,但是這都三年了,出來都是有借無還的。

顧曉青不是不知道父親心裏的想法,想著都是一家人,不能不搭把手,看到困難不幫,但是自己父親顧如海也不想一想,為什麽二叔家的顧曉成都上大學了,他們兄妹才多大。

作為兄長,卻是弟弟先結婚,置辦家業,早早的生了孩子。

可是自家的父親顧如海呢,都要年過三十了,才倉促的找了母親說媒成了家。

那麽多年就一直給家裏出苦力,除了種地,還要到處打零工來補貼家裏,不就是家裏有一個讀書的弟弟,還有一個已經成家,要養孩子的弟弟。

可是二叔和三叔可沒人記著顧如海的情,人家那個理所當然,好像這日子就該這麽過,就該顧如海這麽付出。

而爺爺奶奶也一個勁兒的護著二叔和三叔,總是不斷的給顧如海灌輸什麽兄弟不要分的那麽清,你一個當大哥的當然要幫襯著弟弟們,長兄如父,所以你吃一點的虧沒什麽。

所以日子就一天天的過成了這個樣子。

顧曉青把院子裏橫著放的木梯子豎到了靠牆的屋頂上,在下雨之前,要趕緊,要不然一會兒屋子裏可是受不了。

手裏夾著塑料布,爬了上去,整塊的塑料布都鋪在了房頂上,還好這塊塑料布當初是舅舅家送的人情,麵積夠大,正好遮擋了全部的屋頂。

顧曉青小心翼翼的踩著屋頂的結實的龍骨的地方走,用一塊塊的瓦塊把四邊角落都壓結實了,免得一會刮風的話,吹起來哪一塊。

看著都完工的屋頂,顧曉青終於放心了。

下了地,把梯子收好。

顧曉青急忙鑽進了廚房。

顧如海家的三間房,一間是夥房兼雜物房,一間顧曉青和顧曉英姐妹兩個的房間。

而因為顧曉傑年齡還小,隻有五歲,還跟著父母睡在大屋。

這地方狹窄,隻有這麽寬的地方。

可是這是顧曉青熟悉的生活了十八年的家。

從櫃子裏舀了兩碗玉米麵又加了一碗的高粱麵,活好了醒著等一會兒蒸饅頭。

從院子裏靠牆的那一塊菜地裏拔了一根白蘿卜,細細切成了絲,一會兒隻要用辣椒炒一下,就是晚上的菜了。

肉當然不要想了,不逢年過節的,他們家是吃不起肉的,就是逢年過節,自家殺豬之後,也是最少的肉能落到自家的嘴裏,大多數都被奶奶和二叔給變著法子給要走了。

從院子裏抱了一捆的柴火進來,顧曉青麻利的捅開了灶膛,生著了火,大鍋裏燒了些水,水開了顧曉青就用篦子鋪上籠布,把早就在剛才就揉好的黑麵饅頭蒸上。

蓋上鍋蓋,顧曉青就在另一頭的小鍋的開水裏煮了玉米麵的糊糊,裏麵放了些切碎的白蘿卜的葉子,村裏的人都是這麽吃的。

畢竟現在還是八幾年,還不到富裕的時候。

顧曉青坐在灶膛跟前,往灶膛裏填著柴火,心裏琢磨著,自己現在回來的時間是十二歲,正是自己小學畢業的那年,就是因為爺爺奶奶跟顧如海說,自己一個丫頭片子,認得幾個字就行啦,還是早一點不要上學,幫家裏做家務。

也能當個勞力用,還能省下一些錢,減輕家裏的負擔,於是顧如海考慮再三,還是讓顧曉青沒在上學。

即使這一年的畢業成績,顧曉青是村裏小學的第一名,也沒能繼續自己的學業,正式成為了一個女村女子。

這一次,顧曉青決定絕對不會聽從爺爺奶奶的擺布,一定要讀書,在外打工的很多年,顧曉青就知道了知識和文化是決定了人的命運的。

要想改變命運,首先不能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