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隔天又是一個周末,隻是在一些人的日曆行程上,周末向來是個可望不可求的奢侈品。一大早就驅車來到了市委大樓,陳遠鳴剛下了車,就見萬秘書長快步趕了上來,隻是短短幾周未見,這位市委大總管表現的就更為熱情了,拉著他的手連連感歎,“陳董來了!我們還怕您有事過不來呢,縣裏的工作鋪開後可不就更忙了,陳董也辛苦了啊!”

“萬秘書長客氣了。”陳遠鳴微微一笑,“楊書記在嗎?”

“在,當然在!”萬秘書長臉上堆滿了笑容,“一早就等著財神爺大駕光臨呢,快快請進吧~~”

自從疏通了省裏的關係後,市裏這些頭頭腦腦對待自己的態度就明顯發生了改變,有投資集團作保,又有省委王書記的支持,現在市裏對遠揚的態度可謂今非昔比。推諉的場麵話少了很多,巴結的客套話到是多了不少,見風使舵才是官場的保命良方,誰也不會看不清楚局麵。

依舊是那間寬敞的辦公室,但是這次陳遠鳴走進門,坐在椅子上的楊書記馬上站起了身,笑著朝他迎來。

“小陳來了啊,快坐快坐。”楊書記臉上也掛著和煦的笑容,熱情招呼陳遠鳴坐在了一旁的沙發上。“聽說回國後你就進山裏了?看這行程安排的,也夠緊張了啊……”

“讓楊書記見笑了,實在是手頭的事情太多。”陳遠鳴笑著解釋道,“等下個月中旬,礦山的一期工程就能順利收尾了,屆時還要請楊書記大駕光臨,為我們奠基剪彩啊。”

“哈哈哈~~哪裏的話,咱們家鄉的重點產業嘛,也要好好關注才對。”楊書記發出了一聲爽朗的笑聲,“隻是沒想到礦場的建設速度這麽快,如果今年就能投產的話,我們可就要跟著沾光了。”

這裏說的卻不是稅收,而是市裏在礦山占據的股份。最終豫西礦場以遠揚51%,市政府26%,投資集團18%,其餘閑雜股份5%的配比瓜分完畢。投資共分3期,每期1.5千萬美元的額度,遠揚總共支付3.5千萬美元,投資集團則用設備和技術力量衝抵其餘1千萬美元。這麽大規模的資金進駐,也算創了省裏目前國際投資的最高紀錄。

市裏拿到了實際紅利,再加上一些邊邊角角的私下操作,楊書記怎能不對這個鉬礦愈發上心。現在縣裏的匯報都是直送案頭的,隻要陳遠鳴回到市裏,就積極進行溝通,單論政府配合已經沒法更好了。之前遠揚繞過他去省裏溝通時,這位一把手還生出過幾分惱怒,但是當做通了省裏的門路,也妥善分配了利潤後,那點子心結頓時煙消雲散。

不管怎麽說,這個大礦也是在自己任期內完成的,隻要不賠本就是一樁政績,更別說陳遠鳴居然能把注意打到原豫西煤礦上,有效的吸納吞並了原煤礦的下崗職工,可算解決了市政府的一塊心病。有了這兩者,楊書記可不越看這個陳遠鳴越順眼嘛!

“礦山還是要慢慢運作的,現在鉬價還沒有抵達高位,采礦銷售並不是我們急於去做的事情。”陳遠鳴卻沒有順著楊書記的話走,反而認真解釋道,“先把周邊配套設施和其他礦產的發掘放在首位吧,豫西又不是隻有鉬礦,其他有色金屬也不在少數。”

這答案可讓楊書記有些吃驚,但是沒有把疑惑擺在臉上,他稍一思索,“其他有色金屬?你是說鋁吧。最近的確聽到了一些風聲,說投資集團有意吞並銅加工廠,這個小陳你聽到消息了嗎?”

問的意有所指,陳遠鳴自然也知道楊書記關注的重點所在,“我們跟投資集團的合作還會加深,這座城市蘊含的資源還很豐富,值得繼續挖掘。”

陳遠鳴這句話一出口,楊書記心中就鬆了口氣。看來合作確有其事,這小子不是想屯著資源不賣,而是有什麽後續打算。其實他並不太關心鉬礦最終的價格幾何,在這個各省市都爭搶著賣地賣資源的現在,能夠盡快為市政府拿回稅收和資源紅利才是關鍵。他在這邊的任期也不過3、5年,鉬礦萬一被人壓著不肯銷售,這筆買賣可就砸在手裏了。不過現在沒了這種憂慮,楊書記臉上的笑容自然更加真摯了一些。

“企業的事情,最終還是要落在你們這些企業家手裏啊。能有小陳你這樣的良心企業家,也是我市的一大幸事。就像那個豫西煤礦下崗職工的聘用轉型,就讓人拍案叫絕,即解決了原有的財政負累,又給新礦增加了動力,光是這個經驗就值得我們深思。最近宋廠長匯報的那份報告我也看到了,實在是深入淺出,鞭辟入裏,生動精彩的很呐!這種經驗才是該大力推廣和學習的,也為我市企業轉型增添了一種新經驗、新方法。小陳你放心,這份材料我們也會慎重對待,怎麽說也要把咱們的豫西礦業打造成為一個行業標杆才行。”

如果說之前還是官麵上的交談,這就是純粹的賣好了。如今國有企業改革才是上麵最重視的事情,有這麽個成功範例在,不論是對市裏還是對礦場本身都大有裨益。楊書記肯這番話也算是把礦場的利益放在了首位,這種不爭功的態度可是相當難得。看來這位書記雖然有些過分圓滑,但是幹事創業的心還是在的,也正因為他這份“野心”,才讓自己的計劃有了實現的可能。

陳遠鳴微微一笑,也坐直了身體,“楊書記言重了。其實礦山的整改隻是我進行的一個實驗,想看看我們這些國企究竟還有多少底蘊存在。結果一試之下,感觸良多啊……鉬礦跟煤礦的差別雖然很大,但是這些工人的學習能力和自律性都很出色,也更重視安全方麵的問題,比一般的農民工要強太多了。再加上跟國企那些高級技術工人的交談,不由讓我對國有企業的改革產生了一些新思路……”

“哦,還有這等收獲?小陳你詳細說來聽聽。”

聽到這裏,楊書記也不由生出了一點興趣,國企改革這話題天天掛在嘴上,也被中央三令五申的督促,但是真去做的卻沒幾個,無非就是水太深,攤子太大。哪家大型國企上麵沒有靠掛部委,連廠長任職都不會經過市裏,誰又有精力、能力去碰這座活火山。

但是他上台的時間和地點都不巧,正好趕在深入改革前夕分到了這個重工業城市,肩上的擔子簡直都讓他寢食難安了。座談會開了一個又一個,各大廠的一把手也是輪番接見,至今也沒摸到什麽頭緒。這個剛剛回市裏不到半年的小家夥,又能想出什麽管用的辦法呢?

“其實我的辦法,也不能稱之為‘改革’。國有企業是一潭過深的渾水,想要真正治理,隻能自上而下,從根本上改變製度和領導模式。但是這可能嗎?”

陳遠鳴唇邊滑過一絲苦笑,“這是個人人都明白的事情,也是個最無解的問題,它不僅需要一批優秀的領導幹部,也需要廠子內部所有員工的萬眾一心,然而這兩點,卻恰恰是大部分國企拿不出的昂貴財富。因此這種自上而下不啻於緣木求魚。那麽反過來想想,如果能夠自下而上呢?”

“自下而上?”楊書記咀嚼著這個詞,心中不乏困惑。任何改革都該是自上而下的,反過來就不叫改革了,往往該叫“革命”。這陳遠鳴難不成還想讓工人們起來造反嗎?

麵對楊書記的困惑,陳遠鳴笑了笑,“聽起來有點聳人聽聞了是吧?但是也並非全無可能。如今廠礦最大的問題就在於生產模式落伍,大量冗員讓企業背上了太過沉重的包袱。私企幾千員工就能達成的生產量,放在國企就得上萬人,攤子越大負累越多,平均下來的生產成本也就越高,導致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在這個市場經濟的社會裏就越發缺乏競爭力。這一切的一切,說穿了都是人的問題。”

“既然問題出在人身上,解決掉那些多餘的勞動力才是關鍵所在,也就是減員增效。但是放在市裏,任誰也不敢輕易在這上麵開刀,減員就意味著有人要下崗、要失業,市裏如今有幾十家國有企業,上百萬的在職員工,哪怕隻是下崗百分之一,對於社會都是一種難以衡量的壓力。就業崗位不可能一夕間變多,而這些失業人員也不可能一夕間都能給安排到新的工作,這個城市根本就沒有這樣的容納能力。”

“但是,”陳遠鳴話鋒一轉,“這個城市沒有,這個國家也沒有嗎?就算國企的效率再低,它擁有的也是一批經過長時間專業訓練,有著基本工人素質的職業工人,就像豫西煤礦那些下崗和離退休員工,隻要稍加培訓,就能轉化為另一個行業稱職的工人。如果在礦業,這種變化可能實現。那麽在其他行業呢?車削、磨、焊、鍛、電、機裝、紡織……他們之中很多很多人都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職業素養,隻要進行一些培訓和職業再教育,分流並不是難事。如今的東南沿海,無數小廠在拔地而起。他們可能需要無數血汗工人,但是這些廉價勞動力依舊無法替代擁有一技之長的職業工人。”

聽到這裏,楊書記也終於明白了過來,“你的意思是,進行職業再教育?對那些下崗工人?”

“不隻是下崗,還有那些在崗的。”陳遠鳴的脊背挺得筆直,“最近我準備雇傭一批達到技師,乃至能高職稱的優秀工人,開辦一家技工學校,培養中級職稱以上的專業工人。這可不像幾大廠礦的技校,以國企鐵飯碗為最終目標,而是要教給他們一項誰也奪不走的專業技術,再把他們輸送到需要勞動力的崗位上。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隻要這所技校足夠的正規,足夠的專業,足夠的優秀,自然能夠從國企的鐵飯碗裏搶到一批人,把他們打造成新一代的高級技工。”

“你這是……”思索了片刻,楊書記突然皺起了眉,“你這是想挖國企的牆角?!”

直到這時,他才幡然醒悟那個“革命”的真意。培訓下崗職工還無所謂,但是那些肯進行再教育的在職工人,必然都是一些真正有幹勁、有能力的優秀工人,就算是幾大廠,也離不開這些中流砥柱啊。當真正優秀的工人被一步步挖走,輸送到其他省市或私企,那麽隻留下一堆啃鐵飯碗的寄生蟲,國企將麵臨的又是何等局麵呢?

麵對楊書記的質問,陳遠鳴灑然一笑,“這樣說,也不算錯。但是任誰都知道,國企已經是爛了根係的參天大樹,如果不在它們崩潰倒塌之前,搶救出一些苗圃,恐怕當企業真正破產倒閉時,帶來的損失將更加驚人。如今市裏的膠鞋廠已經破產,棉紡廠岌岌可危,幾十家國有企業,一大半都在虧損,財政每年為這些國有企業輸送的資金和借款都數不勝數。難道楊書記就指望著他們能夠自行康複,變成良性資產嗎?還是在此時止損,安置一批、培養一批、送走一批。要知道我的技校也確實會對那些下崗工人進行再培訓,這可都是就業崗位,是實打實的為民謀利啊。”

“更重要的是。”陳遠鳴唇邊露出了一抹別有深意的微笑,“我手中並不是隻有實業,您應該也知道我在北京的點金石風投公司。那個公司的本質就是把一批具備潛力的人打造成為新一代的企業家,而任何企業,都是需要員工的。如果我能從市裏挖掘出足夠多的人力資源,一部分新公司會不會也在這個城市安家落戶,享用這些高水準的人力資源,並且為市政府帶來足夠多的稅收紅利呢?”

“現在不過是1995年,隻需要3、5年的時間,這個城市就會迎來第一輪新產業爆發。當別的城市還在為國企負擔頭疼時,這個城市已經擁有了另一套嶄新的工業係統。而當這些私企做大做強後,自然又會轉過頭來吞並那些老國企的資產,把他們的剩餘價值和負累一起消化殆盡,解決那些讓人困擾的國企問題。這,可就是一件讓人瞠目的偉業了……”

如果剛才那番話還是有理有據的擺明道理,那麽後麵這番話就真的如同惡魔耳語,帶著足夠的吸引力和**力。楊書記這時已經徹底說不出話來了,直到今天,他才發現麵前這位青年是何等的刁鑽,何等的具備奸商潛質。

如果真像他所說的那樣,這對於市政府而言就是一個隻需要配合,不需要努力的金光大道,3、5年時間,一個嶄新且具有活力的城市,一份大到無可比擬的政績。他,能不心動嗎?

看著楊書記臉上再也掩飾不住的表情,陳遠鳴端起了身前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已經微涼的茶水。

三十多年前,這個城市隻有幾萬的人口,一片戰後的殘垣廢墟。隨著國家的一聲號令,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千裏迢迢匯聚在了這裏,在一片白地上建起了這座重工業城市。全國158項蘇聯援建項目,這個城市就占據了整整7家,這是何等的氣魄,又是何等的榮耀和輝煌。

而現在,他所要做的,就是讓這數以百萬計的熟練工人,再次踏上新的征途,讓他們擁有符合這個時代的能力和動力,奔赴這片國土的每一個領域。他也許無法真正拯救那些大型國企,但是他可以試著去救一救那些心中還有著衝勁和希望的人們,讓他們的青春,讓他們的能力不至於荒廢殆盡。

這個國家正在以讓人震驚的速度發展並且轉型,不出幾年,廉價的人口紅利就將慢慢衰退,走至盡頭。而真正擁有一技之長的工人,那些有著金藍領稱號的高級技工、技師們才是撐起這個工業大國,邁向工業強國的中流砥柱。這本該是這個城市擁有的巨大財富,而這次,他不會再讓這些財富隨著國企的沒落一並沉淪。

茶杯放在了桌上,伴隨著一聲若有似無的歎息。陳遠鳴抬起了頭,對上了楊書記略帶感慨的目光。

“小陳,回頭你準備一份計劃書上來吧,我們再來詳細談談這個事情。”

陳遠鳴露出了一個笑容,“謝謝楊書記,我會盡快的。”

(本章完)

作者有話要說:國企線救得其實並非是國企,而是那些優秀的工人們。

這也算是我能想到的最佳答案了,一人之力終歸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推動大山,那就在山上鑿出一條路好了!

嘿嘿,希望大家能喜歡這個安排=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