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嘯天的禮儀課開始了,不論他情不情願,現在是勢比人強,由不得他。

在上了兩堂禮儀課後,杜嘯天有個感歎,禮儀課,比那些亂七八糟的數理化,可好學多了。

真的很好學

禮儀課的內容是什麽按杜嘯天心裏的想法,肯定是那些死板的接人待物,或者是什麽你好、我好、大家好之類的虛偽客套。

所謂百聞不如一試,在親自上過禮儀課後,杜嘯天終於感慨,上禮儀課,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呀。

自來英皇室的查理先生,在第一堂課上,就把杜嘯天給震住了。他教了杜嘯天什麽他第一堂課,教的是在人際交往中交談語言。

“如果不注意交談的禮儀規範,用錯了一個詞。多說了一句話,或選錯話題等都會影響人際關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因此,在交談中必須遵從一定的禮儀規範,才能達到雙方交流信息、溝通思想、增進友誼、加強團結的的目的。”這是查理老師的篇話。

杜嘯天一聽,就來了興趣,以前從來不有人跟他說過,交談,很需要藝術。

“老師,我應該怎麽做呢”

“嗯,不要急,讓我們來慢慢解析。

交談的語言藝術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一準確流暢的語言

在交談時如果詞不達意、前言不搭後語,很容易被人誤解,達不到交際的目的。因此要避免使用似是而非的語言,去掉過多的口頭禪。

語言準確流暢還表現在要讓人聽懂。”

“嗯,我知道了,首先,我們要注意講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如:在中國國內交流最好講普通話,全國人民都能聽懂。第二,非專業場合不要用過分專業的詞匯,讓人感到理解困難,沒辦法交流,不容易互動。”

“說得很對,第二點,就是要委婉表達自己的意思

避免使用主觀武斷的詞語,如,“隻有”、“一定”、“唯一”、“就要”等不帶餘地的詞語,要盡量采用與人商量的口氣。

先肯定後否定,學會使用“是的但是”這個句式。把批評的話語放在表揚之後,就顯得委婉一些。”

“間接地提醒他人的錯誤或拒絕他人。”杜嘯天一語中地。

查理眼光一閃,沒表示什麽,又繼續說道:“要把握一定的分寸

談話要把握好“度”;談話時不要唱“獨角戲”,

不要像開記者招待會,搞一言堂,不讓別人有說話的機會;注意互動。說話還要察言觀色,注意對方情緒,對方不愛聽的話少講。開玩笑要看對象,一般不要隨便開女性、長輩、領導的玩笑。”

杜嘯天點點頭問道:“老師,那要不要來點幽默讓人輕鬆一點”

“適度表現幽默交談過程中也許會出現不和諧的地方。交談者隨機應變,適度幽默可以化解尷尬局麵、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如:鋼琴家波奇,有一次在美國福林特城演奏,發現聽眾不到大半,他當然很失望也很難堪,但是他走向舞台時卻說:“福林特這個城市一定很有錢,我看到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三個座位的票”於是,整個大廳裏充滿了歡笑波奇以寥寥數語化解了尷尬的場麵

可見,幽默不僅反映出一個人隨和的個性,還顯示了一個人的聰明、智慧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幽默不是賣關子、耍嘴皮。幽默要在入情入理之中,引人發笑,給人啟迪。”

“還有禮貌用語也要注意,比如:初次見麵,要說“久仰”許久不見,要說“久違”客人到來,要說“光臨”

等待客人,要說“恭候”探訪別人,要說“拜訪”起身作別,要說“告辭”

中途先走,要說“失陪”請人別送,要說“留步”請人批評,要說“指教”

請人指點,要說“賜教”請人幫助,要說“勞駕”托人辦事,要說“拜托”

麻煩別人,要說“打擾”求人諒解,要說“包涵”

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正確選擇話題。

所謂話題,是指人們在交談中所涉及到的題目範圍和談話內容。在人際交往中,學會選擇話題,就能使談話有個良好的開端。

我們在談話中不應該涉及的話題有:

一、忌談的話題

1、傾向性錯誤的話題

不能非議自己的祖國、黨和政府、現存的社會規範

2、個人隱私

有關收入、年齡、婚姻、健康、個人經曆的話題

3、國家、行業、單位機密

4、背後議論領導、同行、同事

常言說得好,“家醜不可外揚”,在外人麵前說到自己的老師、自己的同事、自己的同學、自己的朋友時,要維護他們。這樣是一個做人的教養。

6、低級趣味的話題

兩性關係、黃色段子等。

我們應該選擇內容文明,格調高雅的話題,如,文學、藝術、哲學、曆史、地理、建築等,這類話題適合各類交談,也能夠體現自己的見識、閱曆、修養和品位。

在談話中,允許各抒己見,任意發揮。主要包括文藝演出、流行、時裝、美容美發、體育比賽、電影電視、休閑娛樂、旅遊觀光、名勝古跡、風土人情,名人軼事、烹飪小吃、天氣狀況等等。

最好是選擇對方喜歡的話題。

比如,青年人對於足球、通俗歌曲、電影電視的話題較多關注,而老年人對於健身運動、飲食文化之類的話題較為熟悉;公職人員關注的多是時事政治,國家大事,而普通市民則更關注家庭生活,個人收入等;男人多關心事業、個人的專業,而婦女對家庭、物價、孩子、化妝、衣料、編織等更容易津津樂道。

還有流行、時尚的話題。

即以此時此刻正在流行的事物作為談論的中心,這類話題變化較快,不太好把握。

最後一點,懂得少說多聽。

中國有句古訓:人長著兩隻耳朵卻隻有一張嘴,就是為了少說多聽。在一般的交談活動中,聽,往往比說更重要。可是,人們普遍在與人交往之前,總是擔心自己不會說,說不好,總是在思考自己怎樣才能說得更好,而很少考慮自己會聽,聽不好,很少把自己應如何去傾聽別人談話作為起點去考慮。我國古代就有:“愚者善說,智者善聽”之說。

聽多了,積累多了,自然就會產生靈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機槍和大炮的發展,戰鬥愈加殘酷,被彈片殺傷的士兵源源不斷地送到後方。一次,一位平易近人的法國將軍亞德裏安去醫院看傷員,問及一個傷員如何逃生的,戰士講述了自己的經曆。他說:“德軍炮擊時,我正在廚房值班。炮彈飛來,彈片四處橫飛。我急中生智,把鐵鍋舉起扣在頭上,很多同伴都犧牲了,而我僅傷了胳膊。”將軍耐心傾聽完傷員講述,觸動了靈感。他想,如果戰場上人人都定著一隻鐵鍋形的帽子,肯定會減少傷亡。於是,將軍立即指定科研小組進行設計,第一代“鋼盔”誕生了。後來,各國軍隊紛紛效仿。據美軍統計,在“二戰”中,美軍由於配戴了鋼盔,使7萬士兵免於陣亡”

查理老師講得很仔細,而杜嘯天卻從聽出了一些別的意味。他想了很多,很多

總的來說,他要學習的,隻不過是虛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