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感動於自家閨女的一片孝心,聽進去蘇璃關於自家日子會越來越好的分析,再加上蘇璃實際性夫妻成對飾品**性的說法,也是實在拗不過蘇璃的請求,最終,蘇致遠和林娟仔細看了看盒子裏的玉石翡翠,很珍惜的最終定下了用一塊上品羊脂白玉做掛件,又挑了一塊澄澈透水玻璃底陽綠翡翠預備做夫妻對戒,做完這些剩下的料子也不浪費,利用這些給林娟做些耳釘,串珠什麽的剛好。

在挑自己用的玉石翡翠時,蘇家夫妻二人慎而又慎,見著合適夠用就好,但是,當她們為蘇璃挑選做首飾的玉石翡翠材料時,那真是大方地見著都覺能做出適合自己閨女的首飾。“阿梨寶,你看,這塊高冰種蘋果綠的翡翠,給你做個樹葉形的掛件,做個福瓜,再打一對水滴形耳墜子,一對雕花耳釘怎麽樣?這塊檸檬黃,給你做個外搭胸飾,再做對珠花或者做一串珠串?你皮膚白,帶著種顏色最好看了,咦,這塊芙蓉玉也很不錯,做個玉佩或者胸針怎麽樣......?”

林娟自幼熏陶出來的眼光,往常留存在記憶力,時時回憶,是懷念祖母的慈愛,在這個時候,確實發揮出獨特的作用。

看著招呼了下自己,徑直為了安置圍繞著適合她的首飾討論的熱火朝天的父母,蘇璃無語,卻是心間暖流汩汩而出。這就是她的父母,一對將她視若生命,什麽都想著她的父母,讓她如何不愛,如何不更加愛他們。

最後,還是蘇璃覺得自己有些傻,幹嘛非得讓阿爸阿媽自己挑選呢,她的眼光不差,自己決定就是了,難得說,等她拜托彭爺爺做好拿回來給他們,他們還能扔掉?是以,蘇璃也不在強求自家阿爸阿媽挑選什麽,心下主意拿定。

第二天,蘇璃起了個大早,洗涑完畢,蘇璃搶在一貫早起的阿媽前麵,將米和各種豆類花生蓮子等雜糧下鍋擱到灶上開火煮粥,趁著空檔便陪著早期的阿媽開始侍弄陽台上的花朵。加了兩滴植物精華在花灑中,開始從右到左,依次巡邏花架上的各樣花卉。

盡管蘇璃有特殊能力提取植物生命本源的能力存在,就是不用大棚也能反季節培養花卉,林娟和蘇致遠兩夫妻卻不願意為了賺錢,讓自家閨女冒著被人發現特殊能力的危險。是以,林娟一直主張培養應季節名貴花卉,走一早閨女為他們選擇的高端花卉路子,出精品,就是別人有什麽想法,也隻是以為他們培育技術高罷了不會惹人懷疑。

所以,如今蘇家的陽台上,多數是寒蘭,墨蘭,耐寒的名貴**,為元旦上市提前準備的傲骨寒梅.....雖然沒有早些時候那般花團錦簇,色彩斑斕,鮮豔奪目,卻是自有一番清靜悠遠,寧雅欣然,淡淡清香流轉,縈繞鼻尖,或許不濃烈,卻沁人心脾。

“阿媽,這盆寒香素加一注水,這盆紅日光加一注半水......帥旗加兩注水...玄墨加半注水....鐵骨紅梅加三注水.....”

等母女倆將陽台花架上所有花卉瀏覽巡查一遍,該加水的加水,該收拾的收拾完畢,灶上的粥也熬好了,緊跟著林娟起床的蘇致遠已經麻利的溜好了饅頭包子,準備好佐餐小菜,將早飯端上了餐桌。蘇家母女倆,洗洗手,坐上餐桌,一家人溫馨的用起了早餐,這時,也不過七點鍾左右。

用完早餐,一家人收拾完畢,就穿戴整齊蘇璃拿好玉石先行出門按電梯,蘇致遠從陽台上抱了兩盆早挑好的蘭花,林娟落後一步鎖門,等一家人都進了電梯,蘇璃按了一樓,一家人正式出門。

他們準備先去拜訪欒老介紹的老朋友彭老先生,安置好玉石翡翠雕琢問題,再去逛街。彭老先生其人,乃是蜀地錦城有名的玉石雕琢大家,在國內也是數得著的國家級大師,他們能尋摸到這麽一位大師級的人物幫他們處理玉石,還多虧了這位老先生和欒老認識,他們是多年的至交好友。兩人有年輕時家族交往情分,更有共同愛好,彭老先生也是一位極其熱愛蘭花的癡人。

彭家在戰亂年代落敗後,彭老先生為了養家糊口,建國前後進了玉石鋪子做工,從學徒做起,或許也是有那個天分,最終曆經風風雨雨後,成為了國家級的玉石雕琢大師。彭老先生年幼時也是大家出身,自幼受其公子少爺書生君子作風的父親影響,也是愛蘭成癡,戰亂年代他和彭老本來失去了聯係,後來,就是在一場蘭花展覽會上重逢再續年幼時的友誼。

一家人出門,在小區門口等了有一會兒,才攔到一輛出租車。今天氣溫還算暖和,也沒有什麽風,但想到,日後天氣越來越冷,夏天又會愈加儼然,交通也會愈加的擁堵。嚴寒酷暑,交通擁堵,父母再這樣等車該是一件多麽受罪的事,是以,蘇璃在心裏下定決心,一定要想辦法,盡快為家裏添置一部代步車。

阿爸阿媽已經開始學車了,阿爸還好,阿媽卻是有些不太熟練。隻是,熟練也就是過時間過程,再有一段時間估計他們就能拿到駕駛證,蘇璃默默在心裏立誌,不管好壞,過冬之前,要給家裏添一輛代步車。這樣,無論是阿爸給芬芳園藝送花,還是帶著阿媽出去購物,遊玩都非常方便,阿媽也沒必要天天呆在家裏,圍著那點兒地方轉。

他們差不多擦著上班高峰點之前出的門,是以,路上還算順利,大概隻花了二十多分鍾就到了彭老家。彭老住在老城區,是一棟類似四合院的建築,占地麵積不小,牆上的青苔,歲月滄桑留下的印記,述說著曆史的氣息,那是彭家的老宅子。當年彭家落敗後流入他人之手,彭老出名收入足夠厚從別人那裏買回來,重新翻修,形成如今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