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壹秒記住『→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蔡教授家中,高朋滿座。

楊銳熟悉的唐集中教授、王永教授,不那麽熟悉的盧月萍教授,安林海教授,以及完全陌生的伍洪波教授和沈興德教授等人都坐在客廳裏,除此以外,還有十多人在房間裏擠不下,不得不倚著門框,或者幹脆坐在廚房、走道或者陽台。

楊銳得到了眾星捧月的待遇,被一直推到客廳中間,坐在茶幾旁邊說話,相比之下,劉院長隻能委委屈屈的坐在麵對茶幾的一間臥室內,隔著數人,可憐巴巴的望向中間。

“楊銳,你可是茶杯的待遇,別客氣,先喝點水再說。”伍洪波教授同樣是學部委員,在中科院的遺傳所工作,說話有些戲謔。

楊銳低頭一看,果然有的人抱著大茶缸和茶杯,也有的人麵前放著碗,明顯是杯子不夠用了。

蔡院士咳嗽一聲,道:“別聽老伍胡說,我這裏不分三六九等。”

唐集中笑道:“我就說,我怎麽也應該是小碗待遇吧。”

楊銳回頭一看,唐集中麵前直接是個湯盆。

好幾個人都大笑出聲。

蔡院士拱手說“原諒則個”,又道:“小孫子這幾天過來,他奶奶怕他把玻璃杯都給砸了,一股腦收拾起來塞床下了。”

“是小兒子的?”伍洪波問:“快上小學了吧,沒送幼兒園?”

蔡院士滿麵笑容道:“幼兒園也去,我有空也教教他,幼兒園老師教數數教半年了,我說,不如趁這兩天閑下來,給小孫子做個啟蒙,我教語文有點不夠格,俄語、英語和數學還是可以的。”

“這兩天本來是閑下來了對吧,都怪楊銳。”伍洪波笑著打趣。

“怪楊銳!”

“都怪楊銳!”好幾個人趁亂起哄。

楊銳沒想到高朋們竟然都像是中學生似的,無奈道:“實驗室的事,誰說得清楚。”

“兩個月做一種新藥,也有點太快了吧。”靠著暖氣的是中科院藥品研究所的研究員慶誌勇,不像是大學裏的教授隔著窗戶紙看不清楚,他是經常性要對接各地製藥廠的,因此很熟悉而今做一款新藥的難度。

如果50年代的中國,有現在的生物研究水平,那在抗生素大發展的熱潮中,還是有一分餘力的,但在84年來說,中國開發新藥的能力就太弱了,尤其是競爭力薄弱,即使看準了一個靶點,預計十年二十年能做出來,也沒人敢做,因萬一你做到一半的時候,其他公司就可能率先做出來了,若是如此,其前期投入就全白瞎了。

所以,時間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楊銳隻用了兩個月時間就做到了臨床前,在慶誌勇這樣的專業人士眼裏,基本等同於“我了個大去!”

楊銳回答過無數類似的問題了,靦腆笑一笑說“運氣好”就閉口不言了。

反正,怎麽想就是你們的事了。

慶誌勇搖搖頭,道:“我們怎麽就沒有遇到好運的時候。”

“我看,是咱們的機製有問題,為什麽華銳實驗室敢於投資,願意投資,最後能夠做出來?”有教授毫不意外的提出體製問題。現如今,這是時髦話題,就像是30年後的房價一樣,哪怕你一點都不關心,你也能說出一二三五四五點出來。

沈興德教授是個文弱書生的模樣,脫下眼鏡,用衣角擦一擦,道:“也不能全然責怪體製,咱們的研究經費就那麽點,再改製,難道能改出經費來?怎麽用有限的經費做出有價值的成果,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以後,比如到了21世紀,咱們國家實現小康了,咱們的四化建設有了成果,經費也多起來以後,如何用大量的經費做出卓有成效的研究,就是小楊這一代人的責任了。”

“沈教授說的好。我們這一代人沒有趕上好時間,小楊這樣的年輕人,才是真正出成果的。”

“是呀,現在學華銳做科研風險太大了。”

“有楊銳這樣的年輕人,咱們國家的生物學,也算是後繼有人了。”

幾個人以楊銳為中心說著話兒,話題卻是慢慢的跑開了,談發展談未來談後繼子弟培養……

楊銳聽的有些不自在,這裏除了他,最年輕的學者也超過45歲了,有的學者談論的後繼弟子都不是學生,而是已到而立之年的講師甚至副教授。【△網WwW.】

坐在這樣的房間裏,不得不說,楊銳還是有些壓力的。

“楊銳來了?”廚房裏,忙忙碌碌的蔡院士的夫人在圍裙上擦著手,走出來就上上下下的打量著楊銳。

“您好。”楊銳連忙站起來,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按年齡叫阿姨?似乎不太對,叫蔡夫人又太生分了,叫嫂子的話……年齡差距又大了些。

“你叫我李醫生就行了。咱們各論各的。”蔡夫人似乎知道楊銳的猶豫,笑眯眯的道:“之前就聽說咱們北大的楊銳長的俊,沒想到這麽俊,你是河東人,吃麵嗎?”

“哦,河東吃麵的。”楊銳有些思維混亂。

“那你就吃麵吧,我做的麵還不錯。不吃麵的就沒辦法了,自己舀米飯哦。”李醫生後麵一句是吆喝著的,又道:“大家吃點東西啊,我下了麵,弄了幾個涼菜。”

有人客氣,有人自覺的站起來到廚房去端東西。

一會兒,每人麵前都有了麵條和米飯,除此以外,午餐肉、夫妻肺片、涼拌木耳和腐竹拌黃瓜的四色拚盤也是滿房間亂放,保證每個人麵前都有。

“大家隨便吃點,墊墊肚子,吃飽了再說話。”李醫生滿房子的添菜添飯。

楊銳端起麵條,嗅著其中的香氣,竟而也有些餓了。

說起來,他也是晚飯沒吃的人。

麵條裏的內容同樣很豐富,手擀麵本身的韌性很好,麵湯更是有雞蛋、西紅柿、香菇、紅椒、油菜等多種材料,即使不配涼菜,也能很美味的吃光一碗麵。

“小楊再來一碗。”李醫生看著楊銳喝完,立刻幫他添了一碗。

楊銳不好意思的說了“謝謝”。

李醫生擺擺手,笑道:“年輕人就要多吃點,要不然怎麽有力氣做科研,你看老沈,沈興德教授,他為啥做不了學部委員,就是太瘦了,年輕的時候沒好好吃飯,在實驗室裏工作幾個月就暈倒,再堅持幾個星期還是得暈倒,這樣怎麽能出成果。”

她這麽一說,滿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

沈興德是眼瞅著要進學部委員的人,如此調侃也受得了,隻是搖頭苦笑,道:“嫂子,我是看你每次都招待的這麽好,要是別人,我是一定要辯一辯的,我都四五年沒暈倒了啊。再說了,我年輕的時候倒是想好好吃飯呢,家裏沒有也沒辦法啊。”

“不敢再暈倒了。”蔡教授悶頭吃完一碗麵,抹了抹額頭上的喊,暢快的道:“你年紀大了,就多用經驗,不要拚體力嘛,把拚體力的機會讓給年輕人,對不對。”

“對,你說的對,再怎麽說,我也得等下一次學部委員評選。”沈興德說著舉起碗,道:“嫂子,再給我加一半,我不客氣了啊。”

“客氣啥啊。”李醫生笑眯眯的舀了多半碗麵給沈興德,又澆上濃濃的湯。

一房間都是呼嚕呼嚕的吃麵聲,像極了食堂。

伍洪波的戲謔基因再次被激活,笑道:“學部委員和學部委員也不樣啊,像是研究所的,就得抽空子,找機會到大學的學部委員家蹭吃蹭喝,要不然,到了月末,家裏就揭不開鍋了。”

蔡教授隻輕輕的一抬眼皮,道:“正好,我兒子出京工作了,家裏就我們老倆口吃飯,加你一個還好做飯。”

楊銳忍不住笑了出來。

曾幾何時,期末考試前背書的時候,心裏怒罵的名字的主人,現在竟然互損的如此市井,卻也是楊銳想不到的。

一頓便餐吃完,楊銳主動到廚房幫忙洗碗。

李醫生客氣了兩聲也就讓他幫忙了。80年代的市場不發達,除了腐竹和午餐肉這樣的半成品能買得到,其他各種食材都要自己加工,蔡夫人又有自己的工作,也是忙了一整天,累壞了。

楊銳倒是有點享受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招待餐,或者工作餐,到90年代恐怕就看不到了,那個時候,大家應當都習慣了去飯店或者酒店,最起碼,像是北大生物係院長這樣的人,都不用在家自己忙活做飯了。

不過,84年還做不到如此的瀟灑,現在的食品開銷是家庭開銷的大頭,給十幾個人有菜有肉的提供一餐,恐怕要花掉蔡教授小半個月的薪水,這還是教授的薪水,若是普通工人的話,恐怕得把整月的工資掏出來。

李醫生的心情似乎也不錯,和楊銳合作洗碗的同時聊天,內容自然也是去鐵酮。

因為對方是醫生的原因,楊銳很自然的將話題從製藥轉到了醫藥和醫療的問題。

他詳細說了自己在協和醫院的所見所聞,又說了自己做藥的初衷。

李醫生邊幹活邊聽,隻是動作漸漸慢了下來。

楊銳漸漸的說到了去鐵胺和去鐵酮的異同,特別是一個要靜脈注射,也就是掛點滴,一個隻需要口服的區別。

最後,楊銳說到了價格問題,並道:“我準備將國內的授權留下來,到時候,咱們國家的地平患者,應該能用到接近成本價的去鐵酮,國產藥的成本都不高,去鐵酮的合成也不難,不管進不進公費醫療的名單,我覺得一般人應該都能用得起,初步估計,中間型和重型的地平患者,平均延長10年的壽命,理想一點,延長15年都能做得到。”

“如果價格能降到一個月幾塊錢,那就不止15年了,20年都沒問題。”

“怎麽會。”

“你以為國內所有的地平患者,都能得到協和醫院那樣的醫療條件。”李醫生輕輕的道:“去鐵胺的具體價格我不知道,但國內目前是很缺靜脈注射的藥品的,不說藥物的價格,掛一瓶葡萄糖都不便宜。如果是重型地平,普通城鎮居民,最多也就是負擔兩三年的醫藥費,農村的話……你家裏在鄉鎮,可能接觸過一些,但真正的農村,尤其是有重病人的家庭,你可能不了解……”

李醫生說著,放下手裏的碟子,道:“我去拿個東西。”

她轉身出了廚房門,卻聽客廳裏突然傳來驚呼聲:“嫂子,你咋哭了?……楊銳!”

手機用戶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