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段譽

趙檉利用現代‘做空’的方法策劃了‘狙擊銅幣’的行動,他利用四大商隊雄厚的資金先期高價買入銅幣,當然開始要做的不露聲色且又能讓人廣為人知以吸引那些不法大商們的注意;然後持續大量吃進造成市場上銅幣價格上揚的態勢,將大小買家、賣家全部卷入這場漩渦,使大商們感到危機,逼迫他們不得不出手接盤;這時自己將高價收購的銅幣轉手給那些大商們,不但收回了成本還賺取了其中的差價。

其後趙檉調動國家機器,在他們強勢打壓下,那些大商們手中的銅幣再無人接盤,而隨著交易消失銅幣的價格開始大幅下降,但這時還有交子鋪和錢櫃的官價支撐,大商們還在持續吃進等待反彈。可趙檉這時一紙停止銅幣流通、降低兌換牌價的詔令便擊垮了他們最後的防線。

最後趙檉還是手下留情留出了緩衝期,他不想毀掉剛剛繁榮起來的海上貿易。而耗盡家財的大商們為了免於破產也隻能低價將手中大量銅幣向政府兌換成流通的交子和銀幣。這一場行動各部門在皇帝的統一調度下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不但回收了大量的銅幣,還刹住了走私的風頭,給那些參與走私的大商們一個深刻的教訓,雖然不敢保證從此以後能徹底斷絕銅幣走私,可起碼幾年內這些人不會再敢動歪心思了。

商場上勝利了,趙檉的心卻像這少雨的五月天一樣煩躁,在與大理國關於銅礦的談判中失敗了。馬擴在接受皇帝的諭命後立刻與大理使團進行了接觸。可他們不敢做主,隻說要回去請示。為了能盡快完成任務。馬擴便以回賜使的身份與大理使團一同前往大理,準備和大理國王商討。可根本沒見到一把手,在二把手那兒就被擋了駕,他們國相明確的表示此事行不通。

趙檉對這個國家本沒什麽興趣,因為當時的雲南地區並不是那麽富庶,民族矛盾十分複雜,且對大宋沒有什麽敵意。而他對大理的了解除了生意上往來,就是後世金大俠係列小說中的‘段王爺’、‘一陽指’、‘六脈神劍’,還有傻傻的癡情皇子段譽,其它的並沒有引起他的關注。

現在因為兩國關於銅的談判失敗讓趙檉不得不把自己的視線從北方轉向南方這個國家——大理國是中國宋代以白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在今雲南一帶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晉天福二年。通海節度段思平滅南詔建國,定都羊苴咩城,國號大理,因舉國尊崇佛教,又稱妙香國。疆域大致是現在的中國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大理國的建立時間與宋基本相當。當年太祖平定後蜀不久,王全斌欲乘勢取雲南,但是在趙匡胤看來,大理國即南詔的延續。其對外擴展是勢所必然,提出‘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認為唐朝雖由於黃巢起義而覆滅,起因卻是為防禦南詔駐紮桂林的戍兵發生兵變。乃致政局糜爛而不可收拾。

基於此,宋對處理與大理國的關係始終心懷顧忌。將其發展控製在低調的限度內。趙匡胤便以玉斧劃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他劃大渡河為界使大理國‘欲寇不能、欲臣不得’,以為這樣就可徹底杜絕西南地區邊患於未發之際。他這對大理國的既定之策,可說是影響了宋朝至今的整個時期。

與大宋的態度相反,大理國自宋建國後便想與大宋建交稱蕃,可一直未宋所接收,隻是把他當做一般國家對待,其卻鍥而不舍遣使達十一次之多。這種情況持續到了政和年間,直到碰到好大喜功的趙佶。大理使臣帶著土特產,包括麝香,包括牛黃,還有三百匹戰馬等貢品,走過漫漫長路來到當時世界最大的都會汴京,他們按照藩屬的禮節,向宋徽宗呈上貢物,也呈上他們的誠意,還有對中央政府的忠誠。

此時西夏久攻不下,燕雲收複無望,正處於苦悶期的趙佶見有人主動上門求著自己當藩國自然興奮異常,當日舉行國宴,招待這些西南到來的客人,歌舞歡笑,賓主盡歡中,下發文件,任命段和譽同誌為大宋國的雲南節度使、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大理王,滿足了下自己的虛榮心。

隨後大理國王段和譽在大理宮廷裏,迎接了大宋使者,以及他所帶的任命書,欣然接受了大宋的任命,終於和這個世界上一時無二的經濟大國接上了關係,盼著和大宋一起走向文明和昌盛…

“這就是那個神功蓋世,天下無敵的段譽嗎?”趙檉沒有想到自己來到這個時代,還能‘巧遇’段譽,接下來自己可能就要領教他的‘六脈神劍’了,他看罷屬下呈上來的大理國主畫像笑著說道。

“阿彌陀佛,老大,據屬下所知,這大理國主段和譽雖會些拳腳,但也隻限於強身健體,並未顯現出絕世武功啊,難道他是隱而不露瞞過了屬下的眼睛?”皇帝的話把金赫嚇了一跳,那段和譽身懷高超武功而自己怎麽就一點沒有看出來,而老大隔著十萬八千裏隻憑一張畫像就能讀出這麽多信息來。

“嗬嗬,大師不必介意,我是順嘴瞎猜的,你說說他的師承!”趙檉擺擺手笑道,沒想到自己一句感慨引起屬下的不安。他知道大理國信佛成風,那天龍寺的高僧都是皇族,而金赫這些年在自己的‘力捧’下已經是佛界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頻頻受邀前往各國名刹說禪,號稱佛國的大理自然不能免俗,所以趙檉將金赫調到京中問詢。

“是,老大!”金赫恭敬地答道,皇帝口稱是猜的,自己卻不能馬虎,下來一定再好好查查,“段和譽自幼學法於我朝雲遊到大理的高僧六鉉法師,此僧遊曆五湖四海,遍訪名山大寺,佛理高深見識多廣,難得的是還兼通儒學經典,常為其講解治國之道!”

“哦,原來如此,段和譽一直心向大宋也許與此有關吧!”趙檉點頭道,心想這六鉉是遠來的和尚會念經,弄不好也就是大宋科場不第轉而求佛的士人,否則和尚研究儒學作甚,他這個半瓶子醋在大宋不得意,糊弄下偏安一隅的大理人還行,一不小心還當上了帝師。

“老大也不盡然,這段和譽雖然是國主,但是卻隻是個傀儡…”金赫詳細介紹起了大理的國情。

趙檉沒想到早在八百年前中國西南一隅,竟然出現了後世一種民主化格局,這種格局,是經過一百多年的紛爭,大理國經過權臣高氏奪位稱帝,又經過還位與段氏才在屍山血海的基礎上誕生:皇帝做為國家象征,在軍事,外交,甚至經濟建設上,發號施令,代表國家。而國家的具體措施,大政方針,則由相國決定。

到了段和譽上位的時候,他知道,自己這個皇帝,是個擺設,是個盾牌,為的是堵住悠悠眾口。他更明白,高氏還政段家,是無奈,是以退為進,是顧忌群臣和諸部反對。如今已經讓到了極限,如果自己踏出這個極限,很可能刀劍相向,燭光斧影,出現個大理版的弑君大戲,給自己來上一刀。

伴隨著高氏集團的內部傾軋而骨肉相殘,最初幾年高泰明為相國,稱中國公掌握實權。看著高家坐大,掌握國家軍政大權,決定國家內政外交,段和譽唯有長聲歎息,無能為力。事後,高氏也投桃報李,退讓一步,對待皇帝,不再是盛氣淩人,氣衝霄漢,而是彬彬有禮,極盡臣子之道。除軍政大權外,皇帝,照樣是皇帝,沒有壓抑,沒有被壓製的感覺,被高高供在上麵,成為國家代表,成為國家象征。

高泰明死後,段和譽本想可以趁機收回權力,可是,高泰明的弟弟高泰運,趁機而起,走進朝廷,登上相位,接過權力的指揮棒。高泰運死後,群臣諂媚阿附,又倒向高氏後裔高順貞,積極奔走其門下,群起舉薦,“以高量成有德,請立為相,號中國公”,段和譽很無奈,很受傷,唯有點頭答應,接受這個無可如何的局麵…

“嗯,這段和譽真是如此懦弱無能的人物嗎?”趙檉有些不相信地插嘴道,不過也可看出此段譽非彼段譽,確定是金大師把人都誤導了,其若有天下無敵的武功,豈會坐視高氏架空自己,早一指頭戳死他了。

“這也許與其自幼愛佛有關吧!因而缺乏殺伐之氣和鐵血手段,做事顯得優柔寡斷。”金赫點頭說道。

“可我看此人卻也有大智慧,否則不會一力堅持向我朝稱蕃的!”趙檉轉了一圈忽然說道。

“老大,何以見得?”金赫有些驚訝地問道,皇帝總是語出驚人,這段和譽讓高家欺負成孫子了還有大智慧,豈能讓人信服…(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