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不免一戰

蕭翰裏剌弄清了宋軍的虛實,可他沒有貿然發起進攻,而是等到國內的命令。他明白大石林牙自稱繼承了遼國衣缽,延續大遼的國脈,可誰都明白他們這個政權並不能讓所有契丹人信服,因為耶律大石雖然算是皇族,但已經是旁支末節,而且並未得到宗族的承認。

而蜀國公主餘裏衍是末帝耶律延禧的親生女兒,直係皇族,在與皇帝失散後在西京建立政權,以公主身份監國,並得到耶律氏和蕭氏兩大族的支持。而在與女真人的戰鬥中屢戰屢勝,守住了遼國最後一塊土地,可耶律大石那時還在亡命漠北。此後隨著南京政權覆滅和皇帝的被俘,西京成了當時遼國唯一殘存的政權,也被契丹人視為正統。

此後蜀國公主為聯宋抗金招宋朝燕王為婿,聲勢更勝,在其幫助下收複整個西京地區,女真人不敢再犯邊境,威震西北。令人扼腕的是這個宋朝王爺不忘故國,出兵援宋擊敗了南下的金軍,登基成了大宋的皇帝,而蜀國公主夫妻情深率部歸宋,但是也為契丹人贏得了巨大的利益,使族人免於兵火,因此蜀國公主仍然在契丹人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現在宋軍轉交了蜀國公主的信,蕭翰裏剌雖然不知具體內容,但也能猜出定是勸皇帝息戰聯宋抗金,不要趟高昌的渾水。想來以蜀國公主的地位和威望,皇帝不會不考慮她的意見,那麽也許就能避免這場衝突。而從內心而言,蕭翰裏剌也不希望與宋交惡。因此他沒有貿然動兵,可也沒有放鬆備戰。

願望是美好的。結果是令人失望的。數日後國內消息傳回,皇帝拒絕了蜀國公主的建議。但表示隻要宋軍放棄討伐高昌。他可以禮送宋軍出境,勸高昌重新開放商路,而且可在西遼專門設置市場,允許宋朝商人在其中經營,否則隻能兵戎相見了。

蕭翰裏剌看罷歎了口氣,宋軍耗費巨資動員十萬大軍萬裏迢迢而來,怎麽會一句承諾而放棄征伐高昌,兩軍不免一戰。於是他派出使者告知宋軍的同時發出了動員令,在宋軍回絕皇帝的建議後。即刻出戰……

西遼大軍以勢不可擋之勢滾滾而來,在離宋軍營地還有二十裏時突然有一支騎軍殺出,他們呼嘯而來攪起漫天的煙塵看不清有多少人,蕭翰裏剌急忙令大軍停止前進列陣迎敵。可來者並未停止而是加速衝了上來,他急忙令前鋒軍上前阻擋防止敵軍衝陣。

兩軍迅速接近,蕭翰裏剌看清了對方的旗號,正是隨宋軍出征的蒙兀部,人數在五千人左右,可以看到的陣型是正麵稍微比兩翼向後。就在西遼軍前鋒即將和敵人接觸的時候。蒙兀部兩翼已經衝到距他們百步之內並開始放箭,由於兩翼的人數比前鋒少很多,隊列的間隙比較大可以避免誤傷,且能持續的放箭。

西遼軍也不會坐等挨打。也紛紛放箭還擊,可他們裝備的騎弓射程短,根本射不到敵軍的馬前。可自己這邊的人在密集的箭雨下紛紛落馬。而蒙兀軍還在不停的放箭,前一排放完即刻退到後一排。循環往複短短的時間內就射出了三輪,西遼軍傷亡慘重。

就在西遼軍被兩翼騎兵射得手忙腳亂。調集兵力填補之時,蒙兀部軍正麵的突擊也已經開始,他們同樣以弓箭攻擊開場,由於是正麵衝擊加上馬匹向前衝刺的速度,更加深射程和殺傷力。西遼軍受到忽如其來的猛烈迅猛的箭雨急襲,前排的士兵紛紛中箭,前鋒陣型大亂,正當他們急忙整理陣型,以後備的士兵補充前排損失的士兵的時候,蒙兀騎兵已經射出了三輪箭,收弓拔刀飛一般的殺到了他們麵前。

此刻西遼軍的前鋒在蒙兀軍的箭雨下損失慘重,陣型大亂,根本無法抵擋敵軍的衝擊,瞬間崩潰,在蒙兀軍的瘋狂砍殺下敗了下去。而蒙兀軍卻不肯罷休,在奔跑中略微調整了下陣型又殺向遼軍大陣。他們故技重施,仍用兩翼騎兵先以弓箭進行遠程攻擊,再依靠正麵衝擊破陣。

在蒙兀軍的又一輪打擊下,大陣前軍動搖,蕭翰裏剌急忙遣軍上前填補空檔,這才擋住了敵軍的衝擊,穩住陣形。他簡直被氣瘋了,敵軍隻有三千遠遠少於自己的兵力,而他們騎得戰馬矮小根本比不上自己軍中高大的突厥戰馬,論單兵作戰能力身材短矬的蒙古人根本不是自己軍中突闕士兵的對手,可偏偏被他們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衝陣失敗的蒙兀騎兵見事不可為也不糾纏,調轉馬頭向後退去欲重新結陣。蕭翰裏剌作為沙場老將怎麽會給敵人再戰的機會,命前軍追擊不給他們回頭的機會。蒙兀人見他們人多勢眾倒也識趣向後退去,可一旦遼軍靠近他們便利用自己手中弓箭射程遠的方式予以打擊,阻止其靠近。如果前軍出現混亂而放慢速度的時候,蒙兀軍立刻結陣掉頭衝陣,依然采用遠程打擊的方式殺傷遼軍,趁其不得不停下來整理陣型的機會,發動正麵衝擊。

幾次下來遼軍不但未能追上蒙兀軍,反而被其反咬了兩口,折損了不少兵將。蕭翰裏剌大怒,命令前軍散開隊形利用自己戰馬速度快,士兵擅於短兵相接的優勢放開速度猛追,準備利用他們人數的優勢衝破其弓箭的攔阻,與他們近身搏鬥,不給他們轉身再戰的機會。他的戰術十分奏效,蒙兀人被追的屁滾尿流,隻能靠頻繁換馬來保持速度才能勉強不被追上。

兩軍一前一後在草原上展開追逐,可惜的是蒙兀人少動作靈活,時聚時散,飄忽不定。而西遼軍是大隊人馬齊頭並進,難以保持速度,前軍怕再遭蒙兀人暗算不敢脫離大隊太遠,兩軍便漸漸的拉開了距離。蕭翰裏剌也擔心再這麽下去會被蒙兀人拖得精疲力竭,下令放棄追擊,重新結陣而行,不過他也吸取了教訓,讓偵騎擴大搜索範圍,免得再遭突襲。

果然如蕭翰裏剌所料,蒙兀人不斷出現在行軍大隊周圍遊弋,不斷尋找機會騷擾,但是在西遼軍的嚴密防守下終未能再得逞。可一路行來也讓他氣悶的緊,蒙兀人手中的弓顯然是出自於中原工匠手中,比自己的普遍裝備的騎弓射程遠的多,他們便隻在遼軍弓箭的射程之外活動,且憑借手中的良弓狙殺追擊、驅逐遼軍騎兵,絕不肯在人數處於劣勢的時候和他們近身肉搏。

蒙兀人作戰方式的改變讓西遼軍十分不適應,他們的軍卒多來自生活在中亞地區的突闕人。在經過阿拉伯帝國初期的擴張後,通過戰爭和商路將阿拉伯式彎刀和其使用方式傳到中亞地區,因而此時草原騎兵多以彎刀進行衝殺,他們利用馬匹的衝擊力,加上彎刀的力學原理,很容易能夠將敵人的身體甚至盔甲和兵器削掉,而突厥人將彎刀的力學原理與馬匹的衝擊力的組合更是發揮到極至,可此時敵軍的戰術似乎專為克製西遼軍而製定,使其根本無法發揮馬快刀利的優勢!

對於蒙兀人的改變,蕭翰裏剌感到一種危機,他明白一種新戰術的出現往往會改變戰鬥的結果。今天的戰鬥也許隻是蒙兀人在獲得大宋良弓之後的即興之作,在配合上還有疏漏,尤其是在被追擊的過程中毫無作為。但其產生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戰術一旦成熟起來,西遼軍所擁有的優勢將會受到極大的壓製,所幸現在他們還在探索的初級階段,自己還可憑借兵力上的優勢擊敗他們……

西遼軍在宋軍的襲擾下奮勇向前,越接近宋軍的營地襲擾也愈加頻繁,其中不但有蒙兀人,還有汪古人等各部騎兵。可蕭翰裏剌發現他們多是以本族軍為主出擊,各自之間少有配合,而他們的襲擾也未采用蒙兀人的戰術,顯然隨宋軍出征的各部族軍相互間缺乏統一的指揮,且之間存在著矛盾沒有交流,否則他們各部協調行動必然會給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煩。

距宋軍大營還有十裏的時候,蕭翰裏剌命令兩翼向南北展開,他要合圍宋軍一舉將他們全殲。執行襲擾任務的宋軍部族軍發現遼軍張開兩翼後,馬上發現自己有被包裹進去的危險,他們不敢再上前迅速向後退去。失去了阻礙的遼軍加快行軍速度直撲宋軍大營,可惜他們還是來晚了,宋軍已經先一步退走了,連接戰的機會都沒有留給他們。

看著還餘焰未盡,一片狼藉的宋軍大營,蕭翰裏剌苦笑著搖搖頭,宋軍過去的老毛病還沒改啊!戰前是氣勢洶洶而來,可他們往往會將希望寄予談判上,希望以此避免戰鬥,一旦開戰略受損失便會立刻逃跑,根本不會死戰到底,正如同今天所見的景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