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方默南他們跨過門檻進入四合院內,繞過影壁,眼神快速的掃了一下大雜院內低矮的平房。

封誌的家時老燕京內城小胡同裏很典型的院落。現今仍然留存下來的那些獨門獨戶的四合院,都是有權有錢的紅貴、富賈或者政府機關事業單位才能享用得起,平民老百姓幾戶甚至十幾戶住得這些院子,叫做大雜院。

清晨的大雜院裏是吵雜的熱熱鬧鬧的。大院裏腳步聲和人聲嘈雜:有扛著自行車出了大門檻,下了台階,蹬著著自行車上班的,空氣中能聞見濃濃地菜香。有占著水龍頭洗衣服的,水龍頭和水管子包著厚厚的破衣服,防凍的。有朝院子裏大榕樹下潑洗臉水的,還有往鐵篦子下水道裏倒尿盆的……

繩索上搭著剛剛洗好的衣服,很快就凍得硬邦邦的了。

四合院建築,是我國古老、傳統的文化象征。“四”東西南北四麵,“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口字形,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燕京的四合院,既合院建築之一種,所謂合院,即是一個院子四麵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合院

有錢的人家擺闊氣,可以建設三進、四進的院子,亦為前後相連。在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全家人在合院裏,院中住的人十分安適,晚上關閉大門,非常安靜,適合於以家族為中心的團聚生活。

到白天。院中花草樹木,十分美麗,夜裏花香,空氣清新,晚間家人坐在院中乘涼、休息、聊天、飲茶,全家合樂,家裏人在院子裏,無論做什麽,外人看不見的,私密性很好。這符合國人的習慣。

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居住建築是宮室式第宅。這就是官僚、地主、富商們居住的大中型四合院。院落二三重乃至多重,氣派而豪華。也可以說,清代是京城四合院發展的巔峰時期。

自清代後期起,華夏逐漸衰弱。四合院的發展也開始逐步走下坡路。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使華夏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由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市民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很多原來住獨門獨院的居民已沒有能力養更多的房子。隻好將多餘的房子出租,以租金來補貼生活。

居民的住房越來越少,院裏的房客越來越多。獨門獨戶的四合院開始變成多戶雜居的大雜院,四合院的居住性質發生了變化。

建國以後,由於所有製的變更,很多清代遺留下來的王府、宅院由私產變為公產。它們不再為昔日的貴族所占有,轉而成為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工廠、幼兒?園、俱樂部等公用住房。使用功能的改變,使得建築本身與使用者的需求之間產生了難以解決的矛盾,最終的結果,不是人服從建築,而是建築被人所改造。

那些仍作為住宅用的院落,己不再為獨家占有,變為多戶居住的“大雜院”。這些用途上的變化,使四合院再難保持昔日的深邃、安謐、幽雅和溫馨,四合院被分割、改造、瓜分成了普遍現象。

打從清末開始,大雜院逐漸成了京人居住的主要地方。從大的方麵來說,從清末到抗戰結束這一段時間應該是整個京城迅速沒落的時期,政權的更迭,戰亂,日本人的掠奪式統治,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移等,都是京城衰敗的原因。

從小的方麵說,市民階層生活水準的普遍降低,大批精英的出走,貴族的平民化等,是造成這一局麵的直接原因。當然,齊整的精致的宅院也還是有的,但卻越來越少,到了40~50年代,獨門獨院在一條胡同中已經占少數了。

方默南80年代能買下一座完整的大四合院當真是幸運了。

四合院是皇城根兒建築的一大特色,京城四合院遍布全城,雕梁畫柱的門廊,曲折幽靜的庭院,為這座城市平添一份幽雅。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四合院的典型布局是:正房坐北朝南,大門開在東南角。如果問一問四合院居住的老人,他們會告訴你,這樣的建築布局叫做“坎宅巽門”,跟風水有關。封建社會選址建房,一般都按此布局,至今一些人家建房還在遵循這樣的建築模式。

封誌領著方默南他們去了應該是東廂房。東西廂房在過去是子孫們的住房,一般為三間。以東廂房為尊、西廂房為卑。

“媽,回來了。”封誌低低地喊了一聲。

封大媽掀開厚厚的門簾,瞧了一眼:“小誌,今兒怎麽回來這麽早,快進屋,外麵冷!”

門簾打著補丁,還補丁落補丁,能看見裏麵硬邦邦的黑黑的棉花。看那棉花用舊的程度,估計比封誌的年齡都大。

“小誌,這兩位是誰啊!”封大媽這時才看見兒子身後的兩人,尤其那個高大冷峻的男人。

“媽!這是……”封誌本想說領導來著,賀軍堯突然說道,“我是封誌的戰友,我姓賀。”

“你好!我是方默南。”

“快進來,快進來,小誌的戰友。”封大媽熱情地招呼道。

南牆根兒屋裏的一個中年圓潤的大嬸,聽見動靜端了個盤子出來:“小誌啊!下夜班啦?吃蔥油餅嗎?你花嬸兒剛剛烙出鍋的,香著呢!還剩下你愛吃的炸油餅!”

“花嬸兒,你吃了嗎!”封誌笑著打招呼道。

“呀!你家來客人了。”花嬸兒這才看見封誌身邊的兩人。

“是啊!小誌的戰友。”封大媽笑著說道。

封誌從花嬸兒遞過來的盤子裏,卷起一塊兒蔥油餅。“這就夠了。”?花嬸兒嘴裏嚼著蔥油餅,嘴唇油花花的,咕噥道:“都拿去,你這不家裏來客人,你媽做的油餅可不多。再說了,我吃不了了。”

花嬸人看向賀軍堯他們道,“小誌他戰友啊!別嫌棄啊!”

“不會!”方默南笑著搖搖頭。

“謝謝花嬸兒。”封誌接過了盤子,大冷天的就不再這外麵較真兒,等回來在找補回來就行。

封誌他們是一進屋,封大媽就捧著熱毛巾就迎上來。

“擦擦,哎呦瞧這臉花的,好好擦擦吧你……暖和一下。”

封誌感覺熱毛巾糊在臉上,熱乎乎的,整個毛細孔都舒展開來,舒服著呢!

“媽……唔……嗯嗯,我自己擦……戰友還在呢!”封誌趕緊接過封大媽手中的毛巾。

“媽,您先招呼我的戰友,我先進去換件衣服。”封誌掀開右邊的門簾進了裏間。

封大媽從靠著煤球爐旁邊低矮的凳子上,倒了兩杯茶,放到茶幾上,又拿了一個淺底兒的白色瓷盤子,上麵放著瓜子,花生、柿餅放在茶幾上。

“大麥茶,你們將就一下吧!”封大媽有些不好意思道。

“大麥茶,可是好東西啊!”方默南笑著道,“喝大麥茶不但能開胃,還可以助消化,還有減肥的作用。”

方默南拿起茶杯,茶湯呈現的是黑褐色,大麥應該被碾壓過了,聞著是類似咖啡茶的清香。輕輕地抿了一大口,“唔!舒服。”

封大媽看著他二人穿衣打扮,一看就知道家境不錯,所以這大麥茶真怕怠慢了他們。看著他們二人喝了下去,封大媽別提多高興了,看著他們是個實誠人。

“你們在這兒稍等,我進去催催!”說著封大媽挑開簾子進了內室。

“媽,你怎麽進來,不是讓你招呼我戰友的嘛!”封誌一看他媽進來了,趕緊說道。

“我這不是看你換好衣服了沒,不能讓人家一直等你唄!”話說著封大媽開始幫著兒子穿衣服。

封誌母子倆進去了,外間就剩下賀軍堯他們二人了。房間的格局沒有大的變化,擺設很簡陋,正門對麵靠牆放著插肩榫翹頭案,案前麵是一張八仙桌,上麵擺著黑白電視。電視機旁邊是破了角的茶壺茶杯。屋子裏擺放著四把圈椅,兩張小茶幾。

屋子裏正中間放著一個煤球爐子,煙囪從門頭的通向屋外,上麵放著一個小鍋,裏麵熬粥噴香的大米粥。取暖、做飯,兩不誤,難怪屋子裏熱乎乎的,一點兒也不冷。

這四把圈椅是古明式圈椅。古樸簡潔,不加裝飾,注意材質美,充分運用木材的本身和紋理不加遮飾,利用本質肌理本色特有的材料美而製作的。

圈椅是明代家具中最為經典的製作。明代圈椅,造型古樸典雅,線條簡潔流暢,製作技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天圓地方”是國人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觀,不但建築受其影響,也融入到了家具的設計之中。

圈椅是方與圓相結合的造型,上圓下方,以圓為主旋律,圓是和諧,圓象征幸福;方是穩健,寧靜致遠,圈椅完美的體現了這一理念。從審美角度審視,明代圈椅造型美、線條美,與書法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又具有中國潑墨寫意畫的手法,抽象美產生的視覺效果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點。

圈椅的扶手與搭背形成的斜度,圈椅的弧度,座位的高度,這三度的組合,比例協調,構築了完美的藝術想象空間。

“嗯!這圈椅,正宗的黃花梨木,還是明代的。老物件,好東西!”方默南摩挲著圈椅上的扶手,色澤黃潤、材質細密、紋理柔美、香氣泌人,傾身探過茶幾小聲地說道,“告訴他千萬別當廢品賣了。”

ps:??求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