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的鎮長桑尼先生對陳承宇來到這裏沒幾天,就鑽出了一個氣田,深感驚訝,這就好像是知道了這裏有個氣田一樣。他衷心的恭喜陳承宇的同時,表示幫助陳承宇尋找買家。

陳承宇微笑著說:這個天然氣不賣,我將在離小鎮5公裏以外建設一個化肥廠,還要請鎮長先生幫忙,找幾隊建築隊,我要在這兒蓋幾幢房子,這裏將成立杜克實驗室天然氣製取化肥研究中心。

鎮長桑尼先生爽快地答應了。可是一會兒他突然驚喜地叫道:“噢,上帝,你就是大科學家、大發明家、地質學家杜克•陳先生嗎?”

陳承宇微笑著說:“我正是杜克•陳,大科學家、大發明家、地質學家地當不得。”

鎮長桑尼先生興奮的搓著雙手,話說有世界最著名的杜克實驗室在這裏投資,這裏不興旺都難。鎮長桑尼先生哆嗦著叫來幾個手下,叫他們馬上騎馬去找建築隊,十萬火急。

然後鎮長桑尼先生急召對自己親近的部下,開了一個會,會議具體內容不得而知,反正會議之後,杜克實驗室圈買的土地周圍,全部被這夥人買下,等到這裏的化肥實驗室和化肥廠建成之後,這裏成了一個工商業中心,鎮長桑尼先生和親近他的部下,全部一步致富。這是後話。

且說陳承宇又派人到托尼市發電報給波士頓杜克實驗,要求總部派遣100名保安,10名科研人員過來,空氣低溫液化分離機也帶五台過來。

下午來了三個建築商人。陳承宇很驚異:這麽快?他畫了建築圖紙給他們,每人建一部分,商定好報酬,本來想他們應該會明天開工,誰知道那三個人不一會就招來了人,紅磚水泥木材等東西運了過來,兵兵蹦蹦的馬上開了工。 

陳承宇心想:這行動比我預期得快多了。

蓋房子的確實行動快,僅僅三天,就蓋好了六間美國式的房子,就是那種一層樓的房子,但是確實蓋得漂亮。這是用來做辦公室和安置工作人員的地方,實驗室和化肥廠的職工宿舍等,在這些房子建成後,馬上開建。

幾天後,杜克實驗室的人來過了,一起過去來的還有機器、貯氣罐、天然氣預處理、淨化劑等用到的物品全部到位。

陳承宇召集從實驗室總部抽調過來的10名科研人員,召開項目開工動員會議。在會上陳承宇開門見山說明了大家來堪薩斯州的目的,包括有二個科研項目,一是從天然氣中分離氦氣;二是把天然氣用於製取化肥。所以把大家分成二個小組,一個小組是分離氦氣;另一個小組是研究製取化肥。

分離氦氣並不複雜,先把從氣井裏出來的天然氣用熱鉀堿法除去酸氣,再用分子篩脫水,用活性炭脫去汞,然後利用氦氣的熔點-272.1℃、沸點-268.94℃的特點,用二次冷凝的方式製得粗氦,再用催化氧化脫去氫,則製得99.99%以上的純氦氣。

至於把天然氣用於製取化肥,過程是這樣的……

1882年1月5日,陳承宇在英國《自然》雜誌上發表題為《地球上的氦元素》論文。在論文中陳承宇用祥細、實在的證據,顛覆了人類對於地球沒有氦元素的認知:

1868年8月,法國天文學家讓桑利用分光鏡觀察日珥,在太陽噴射出來的熾熱的光譜中,發現了一條黃色譜線,日蝕後,同樣在太陽光譜中觀察到這條黃線,經過進一步研究,認識到是一條不屬於任何已知元素的新線,是一種新的人類未知的元素產生的,於是把這個新元素命名為 helium,來自希臘文helios(太陽),元素符號定為He。

陳承宇公布了自己發現氦元素的原因:源於“好玩”——有一次惡作劇地把空氣冷凍到零下254℃時,除了一種氣體,其它的氣體不僅變成**,而且都變成了固體。

這種在零下254℃下仍然是氣體的物質,在光譜儀下,顯示出與至今發現的物質無法對應的黃色譜線,但是與太陽光譜中觀察到的helium元素的黃線譜線一致,因此斷定這種氣體就是helium元素。

陳承宇在論文中指出,經過測量,這種元素在大氣中的含量非常稀少,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4.6立方厘米的氦,大約占整體體積的0.0005%,是除了氫之外密度最小的氣體……

論文在全球頂尖科研雜誌《自然》一發表,各國科學家嘩然,但他們沒有高質量、精密的冷凍機、氣體分離設備等儀器。於是從世界各地趕到杜克實驗室,近距離觀測這一人類科學史上激動人心的大發現。

此時的陳承宇已經帶著一大堆貯滿氦氣的鋼瓶回到了波士頓杜克實驗室。飛艇的鋁合金骨架已經擺放在杜克實驗空曠的地麵上,這是個龐然大物,整整高達20多米,遠遠看去,非常壯觀,好在附近的居民對杜克實驗室的稀奇古怪的玩意見過多了,圍觀群眾不多,大部分已經免疫了。

按照陳承宇的設計,四台螺旋槳和四台柴油機已經安裝調試好,狄塞爾看到陳承宇一回來,馬上跑過來問是不是要製造飛艇上天,陳承宇說是的。狄塞爾高興地說他也是上天去看看。陳承宇看到大叔發萌,心裏暗暗好笑。

當下指揮工人把白色的蒙皮蒙上,在飛艇框架內部安裝了10個氣囊,氣囊總體積可容一萬立方米氦氣,將得到10.3噸的升力。中間的四個氣囊比其它氣囊大些,每個容積有1200立方米。分別與四台空氣壓縮機、四個10立方米的鋼瓶相連接。

氣囊-壓縮機-鋼瓶,這個獨特的設計為陳承宇首創,它和發動機一樣,安裝於飛艇內部下方,在吊倉之上,普通人隻能呆在吊倉裏,是不允許爬上飛艇氣囊室裏麵的。話說拿把小刀在各個氣囊劃一刀,這個飛艇就要墮落了。

電動機帶動空氣壓縮機工作,把氣囊裏的氦氣充入鋼瓶,隨著氣囊裏的氦氣減少,浮力減小,飛艇開始下降;當要上升的時候,擰開鋼瓶,把鋼瓶裏的壓縮氣體放回

到氣囊,飛艇馬上獲得向上升力。

飛艇內部常駐著12名輪機手,分成三個輪機小組,輪流值班,4人組成一個小組,四名輪機手,各管一台發動機,其中一名兼職輪機長。艇長通過電話向輪機長下令,輪機長大聲重複艇長的命令,輪機手依令操作。

開始測試飛艇的性能。首先是氣囊的耐壓性能,10個氣囊全部充氣,經過三天三夜,壓力表沒有任何變化,說明氣囊密封良好,沒有泄漏現象。

其次是測試柴油機和螺旋槳、最高時速等性能,這是要上天才能測定的了。狄塞爾一定要跟上去了,陳承宇無奈,隻好答應了,輪機組的已經就位,陳承宇通過電話與輪機長試了下通話,為了避免事到臨頭,出現通訊中斷的情況,艇長室與輪機室一共裝了四組電話。

解開纜繩之後,飛艇開始迅速向上升高,此時冬日的陽光照耀著大地,風力在三級以下,這日子適合測試。飛艇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閃,吸引了波士頓無數市民仰頭觀望,當看清了飛艇上“杜克實驗室”的字樣時,大家釋然“原來是杜克實驗室的新產品。”

上升到約1000米高度時,陳承宇下令空中懸停,輪機室左邊的兩台柴油機減速,螺旋槳減速,飛艇慢慢調整方向,飛艇頭部迎著來風,螺旋槳速度下降,產生的推力抵消了風力帶來的漂移。這時飛艇仍然在升高,輪機手開啟壓縮機把二隻氣囊裏的氦氣抽入鋼瓶中。飛艇不再上升,關掉壓縮機,擰緊鋼瓶閥門。

此時飛艇不再上升,飛艇迎著風,左右各一台螺旋槳運轉,維持著靜止狀態。這有些費神,飛艇的頭部必須一直正對著吹來的風,這當中有少少偏移,隻有通過尾翼的調節和兩台發動機的轉速來維持靜止狀態。

半小時過去,陳承宇命令,向北方飛去。

動力慢慢增加,飛艇速度也越來越快,當動力達到50%時,飛艇時速已達到150公裏,超過後世高速公路上的車速了。不過飛艇上的發動機的油耗比汽車的油耗要少得多。

飛行不到一小時,飛艇下麵就是碧波**漾的大西洋。陳承宇用方向盤使飛艇轉向西邊。這次陳承宇令動力達到60%,時速提高到170公裏,動力達到70%,時速沒有大幅增長,也就是說經濟時速就是150公裏。陳承宇下令降到500米高度,仍然以120公裏速度向西前進。

艇上眾人貼著舷窗,透過玻璃,貪婪地看著陸地上小如螞蟻的人群,蜘蛛網一樣的公路、火柴盒一樣的房屋、平時高高的山峰現在就是一個小矮嶺……

陳承宇用望遠鏡看到離紐約已不遠,又下令降到200米高度,並下令減速。陳承宇不斷用望遠鏡搜索,終於看到紐約下灣(Lower bay)一個小島升起了談談的白煙,這是白德路島(Bedloe's Island),後世這裏是自由神像聳立的地方,不過現在還沒有神像,要看神像還要過四五年。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