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承宇觀看了部隊訓練實況,不時把需要糾正的地方叫記錄員記錄下來。其實陳承宇已經很滿意了,這支部隊完勝當今世上任何一支部隊,不管是英國、法國,還是美國。

至於日軍,隨便吊打對方。就算到了11年之後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軍艦總噸位也才59,000噸,150口徑以上火炮34門,中等口徑速射炮74門,中等口徑炮14門,小口徑速射炮151門,魚`雷`管35具。至於所謂的軍艦近一半是木頭殼子炮艇。

就這些在陳承宇看來的垃圾炮艇,居然把李鴻章苦心經營多年的北洋艦隊一網打盡、全軍覆沒,日軍居然沒有一艘艦船沉沒。這是很匪夷所思的一件事情,就連想撞死對方,大家同歸於盡的機會都沒有。

前世分析大清北洋水師失敗的原因,一致認為清軍官兵戰鬥很頑強,從管帶(艦長)到普通士卒,無不努力戰鬥。但結局還是悲壯失敗,國人把失敗原因揚揚灑灑列出幾十項,說得最多的就有老佛爺把軍費挪用於修建頤和園的說法。

陳承宇顯然不是全部同意這種說法,海戰的過程確實存在著彈藥問題,當時日軍的炮彈已經使用先進的“苦味酸”炸藥,爆炸速度、爆破能量遠遠高於黑`火`藥,破壞力是黑`火`藥的80倍以上。

北洋艦隊的炮彈擊中日軍戰艦,就算擊中要害,造成的艦體損傷沒有任何致命,甚至還有清軍炮彈擊中日艦,炮彈爆炸分成幾瓣,事後日軍把那幾瓣外殼還能拚成一枚炮彈的模樣。

反觀日軍的“苦味酸”炸藥炸彈,隻要有一枚擊中清軍船艦,爆炸產生的破壞力巨大,一炸一個大洞,產生的高溫可以把鐵甲艦的鋼板熔化、燒穿。

這就是北洋艦隊的命中率20%,日軍的命中率12%,但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原因所在。

戰艦上的武器比不上日軍,但陸地上的武器不見得比日軍差。

甲午戰爭時期,大連有海岸炮台5座,陸上炮台1座;旁邊的旅順有海岸炮台13座,陸上炮台17座,守軍共2萬人。

擁有大小炮120門以上,其中包括許多240毫米的德國克虜伯遠程巨炮,炮彈則有200萬發以上。而炮台的守將卻紛紛丟棄炮台,不戰而逃。

雖然也有官兵堅持在炮台戰鬥,但兵敗如山倒,真正為國捐軀的沒有多少個,炮台為日本占領後,眾多巨炮彈藥幾乎不戰而落入日軍之手。

在山東威海衛炮台,重複著同樣的敗退,日軍則用清軍留下的280毫米巨炮和炮彈,猛轟北洋水師,當即擊沉數艦,最終消滅了北洋水師。

陳承宇的結論是:就算北洋艦隊的武器同樣使用“苦味酸”炸藥,也不見得會勝出,最多是給日軍以重創,擊沉幾艘艦船沉,但結果還是要落敗。

清軍沒有軍魂。組成大清軍隊的士兵共同的觀念是:當兵是為了吃糧;當官是為了升官發財。

說到愛國、民族這些高大上的觀念,離這個時代的清軍太遙遠了。

陳承宇從波士頓的杜克實驗室成立開始,招收華人作保安的時候,把這些華人凝聚在一起的,不是什麽國家、民族之類虛無飄緲的東西,你對他們說這些沒有用,覺醒二個字,離華人還遠。

中國人的覺醒要到11年後的甲午戰爭和隨後的八國聯軍入北京之後,才促使一部分國人開始思考:為什麽我們老是被洋人揍?割地賠款任人宰割?民族思想才開始抬頭。

陳承宇目前給治下的華人灌輸的是非常樸素的觀念:不管你從哪裏來,也不管你以前是幹什麽的,來到這裏,隻要你安分守己、遵紀守法,就分田分地蓋樓房給你,土地永久是你自己的。

你把家安在這裏了,外人來欺負我們怎麽辦?你是丟下樓房、土地,拖家帶口拔腿就跑?還是選擇反抗?退一萬步來說,你想跑,想逃避,你能跑到那裏去?

所以治下的所有華人移民,在移民過度區,都得接受這種樸素觀念的教育;成年男女,都得接受軍事訓練,定期舉辦各種軍事競賽,閱兵式等,增強華人的凝聚力,灌輸這樣的一個觀念:在海外,要靠我們自己。

陳承宇想打造的是前世瑞士相類似的全民皆兵模式:平時大家如正常人一樣生活、參加生產,定期參加軍事訓練,在外敵危及國家安全的時候,人人都是士兵,個個都全副武裝,直接可以上前線。

這涉及到槍支保管、安全等問題,會不會有華人之間爭吵起來,直接拿槍掃射報複等問題,陳承宇開始的時候,也擔心出現這種問題,但實踐證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這時候的華人還沒有被經濟大潮所吞沒,人與人之間的誠信度之高,令陳承宇這個來自另外一個時空的人都自歎不如。當然更重要的是各個定居點,方圓至少10公裏沒有人煙。

定居點除了遭受各種野獸侵襲之外,還要對付土著人的各種搔擾、殺害,甚至大規模的侵略,定居點的華人不得不抱成團,一致對外,共同抵抗外敵。

華人最大的劣根性“不團結”“窩裏鬥”,在這樣的環境下,估計在第二代、第三代,就算沒有根除,也將得到重大改觀。相比於土地、財富,這才是華人移民的最大收獲。

陳承宇先前在亞馬遜河邊的杜克橡膠實驗基地,考慮怎樣才能把華夏苗裔團結起來,這個高大上課題的時候,首先要把流行於歐洲、美洲的什麽“黃`禍論”駁倒,這使陳承宇想到了“輿論”。

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自己想發表任何關於維護黃種人、華人的理論文章,估計歐洲、美洲樂意刊登自己文章的沒有幾間報社,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成立自己的報社、發行自己的報紙。

想到報紙,陳承宇也覺得自己作為一個22世紀過來的人,沒有任何輿論工具,簡直是一個天大的疏忽,就連自己締造的軒轅聯邦共和國、夏明聯邦

共和國兩個國家都沒有報紙。

雖然有廣播電台,但是現在廣播的效果還沒有報紙好,現在買得起收音機的人還是少數,雖然軒轅國的收音機廠天天加班趕貨,但是離普及,還遠著呢,還有一大段距離要走。

陳承宇一聲令下,成立了二個報社,開始籌備發行二份報紙:

一份偏重於世界性的報道,引導世界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生活、新產品方式的報紙,名字叫《潮流導報》,這將是華人思想輿論外界傳遞的一個窗口,估計到時成為口水陣地;

一份偏重於報道世界華夏苗裔的生活、生存狀況的報紙,名字叫《世界華裔報》。大力號召杜克集團旗下的工礦企業,有文化的寫稿投搞,不管你是群眾還是頭領;是生產一線的工人還是坐辦公室的高官;站在講台上講課的老師還是坐在書桌前聽課的小學生……

隻要你拿起筆,寫下自己的經曆,就可以投稿。你的稿件可以是聽媽媽講過去的故事,也可以是聽印第安人講的故事,或是身邊的故事……

你的稿件內容也可以是對某一件事的看法的評論,小到對身邊人的行動,大到移民定居點的政策,軒轅國和夏明國的法律法規,都可以長篇大論一番,也可以是大家分成幾方,就某一個問題,互相辯論,辯論得越激烈越好……

總之投稿就有稿酬,不管發不發表,辛苦費總是有的,采用的稿件,稿酬從優,這個從優就是說稿酬達到歐美國家的高水平。

兩份報紙將向全世界發行,

兩份報紙都分為中英文版。二份報紙的報社總部都設在軒轅國的首都金沙洲。陳承宇已經想到了這兩份報紙,前期必定是虧得不能不虧,但是,哥有的是錢;哥隨便就能把這二份報紙弄到世界頭號傳媒的第一把交椅上去,原因無它——哥有的是錢。

至於稿件的投稿和報紙的發放,杜克集團有的是自己的渠道。

這時候的杜克超市已經覆蓋歐洲美洲大部分人群密集的地區;中國有些規模的城市也都有五洲商會超市進駐,杜克超市和五洲商會超市就是報紙的發行地和集稿地。

作者想辦法把稿件送到離自己最近的杜克超市或是五洲商會超市,超市裏麵設有一個專門收稿箱,把稿件投進收稿箱裏麵即可。

相鄰的地區幾個超市將設立一個基層編輯部,每天的稿件由杜克超市或是五洲商會超市的商品貨物運輸車,把稿件送到基層編輯部。

由基層編輯部初審,篩選出合格的稿件,故事詩歌之類的稿件由超市的運輸車送往二級編輯部,而時事稿件,例如新聞什麽的,直接用電報拍發到金沙洲總編室。

非新聞類稿件經二級編輯部審核之後,同樣用無線電報發到金沙洲總編室。

到此完成了稿件的聚集過程,這一切全部依賴杜克超市和五洲商會超市完善高效的運輸係統。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