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人天南地北扯來扯去,就扯到學業。潘銘鍾出身倫斯勒理工學院,當時也算是一等一的理工學院,見識自然不凡,但潘銘鍾發現,對於自己提出的重點、難點、百思不解之處,陳承宇總能深入淺出,洋洋灑灑,輕輕鬆鬆剖析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怪不得能研究出兩個專利,潘銘鍾心悅誠服的想。

看看將近午飯時間,陳承宇囑咐潘銘鍾休息下。今天的運動量對他來說,也許是太大了,臉色有些發白。

陳承宇走到廚房的時候,看到絲特朗太太正在準備午飯,陳承宇對這位美國媽媽十分尊敬,沒有她無微不至的關懷,就沒有今天健康的陳承宇。

“絲特朗太太你好,謝謝你把食材買回來,今天我將用雞燉湯,隻有多吃雞湯,潘的身子才很快好起來。”

“孩子,廚房不是你呆的地方,而且你也不會做湯,還是讓我來做吧。”

“不,絲特朗太太,潘需要喝中式雞湯。”

“孩子,你會做嗎?”

“會的,我可是從小看著我的中國媽媽燉雞湯長大的。”

陳承宇先燒水,然後用刀把其中的一隻雞宰殺,把雞浸入熱水中,拔毛,開膛破肚,除去內髒,然後衝水,把雞切成兩半,留一邊晚上,另一邊“當當當”的斬成塊,放鹽醃製,切薑片,洗幹淨蘑菇,把大的蘑菇切細,洗鍋生火,把成塊的雞肉和蘑菇分別落鍋翻炒,然後雞肉蘑菇薑片等一起放進湯鍋裏,猛火煮得沸騰,降為小火,進行一小時的燉湯。

整個過程,行雲流水,毫無停頓,猶如在五星級大酒店做了三四十年的大廚一樣。看呆了絲特朗太太。

“孩子,你的表現讓我驚訝,我對你有了新的認識。”

午餐的時候,絲特朗太太、潘銘鍾對陳承宇做的蘑菇雞湯,讚不絕口,潘銘鍾胃口大開,連喝了二碗湯,絲特朗太太表示晚上她要做這個蘑菇湯給全家人喝。

接下來的日子,成了定例——早上,陳承宇監督潘銘鍾鍛煉身體,教練詠春拳,連帶著陳承宇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了,早餐後回哈孚大學聽課或是繼續自己的研究實驗,晚上回絲特朗先生家住,雞湯成了絲特朗太太一家每晚固定的例菜,蘑菇香菇輪換著燉,不變的是雞肉。盡管這樣重複,絲特朗太太一家仍是好評如潮,食之不厭。用艾麗絲小姑娘的話來說

:“這個味道太奇妙了,百吃不厭。每次我都有把自己的舌頭也一起吞下去的衝動。”

1879年8月,陳承宇的《一種廉價製造電燈鎢絲的方法》再獲專利通過。消息再一次轟動了哈孚大學,陳承宇成了全哈孚大學的偶像。

同月,陳承宇的三項專利《一種長壽命的白熾燈燈絲材料——金屬鎢》和《一種用鎢絲做燈絲的白熾燈生產工藝》、《一種廉價製造電燈鎢絲的方法》以75萬美元的轉讓費一起打包轉讓給了當時的美國著名風險投資大王戈登•布朗先生。

1879年8月17日,哈孚大學收到了寄自英國《Nature》(《自然》)雜誌的一個給陳承宇的郵件,收發處驚奇的是信封上麵寫著“陳承宇教授收”,收發處不勝驚奇:哈孚大學什麽時候有個陳承宇教授了?後來才知道《自然》雜誌社的編輯搞了烏龍,《自然》雜誌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科學期刊,他們認為寫出這樣高水平論文的人,一定是教授了。

陳承宇在這篇題目為《電離學說》的論文裏,用實驗,驗證了電解質溶於水能不同程度地離解成正負離子;離解程度決定於物質的本性以及它們在溶液中的濃度,溶液越稀電離度就越大的原理。陳承宇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的消息傳開,整個哈孚大學的學生,都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畢竟在頂級雜誌社上發表文章,間接證明了母校的實力,大家跟著臉上有光啊。

此時小學弟潘銘鍾經過三個月的調養,身體早已今非昔比:有陳承宇的食療,再加上不懈的鍛煉,又是長身體時期,細胞分□裂旺盛,潘銘鍾的身體大勝從前,麵色紅潤,唇紅齒白,又一個忘記

這三個月在陳承宇的影響下,養成了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其實也可以說是陳承宇因為潘銘鍾的影響,養成了鍛煉身體的好習慣)。

這段時間,在陳承宇的請示下,潘銘鍾又允許隨意出入哈孚大學的實驗室,跟在陳宇承身邊,從最初的袖手旁觀,到親手參與,這短短的三個月時間,給潘銘鍾根植下現代科學研究的方向和實踐方法。

陳承宇不厭其煩的耐心教導,為潘銘鍾日後成科學界的另一個傳奇奠定基礎。

一棵科學的種子正在地下孕育成長,破土而出指日可待。

1879年8月4日,潘銘鍾回倫斯勒理工學院,陳承宇又一次請來了亨

特大律師陪同潘銘鍾回學校。

1879年8月16日,陳承宇和戈登•布朗先生簽訂專利轉讓合約。陳承宇在合約上端端正正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高興地站起來,與布朗先生握手,這是自己的第一桶金,以後的很多研究項目就靠這筆錢了。布朗先生年近五十,身材高大,他握住陳承宇的手,爽朗大笑道:“親愛的發明家先生,下次有什麽好發明,請務必要第一個告知我,孩子,我看好你,你是我看見到過的,最聰明的孩子。”

“謝謝你尊敬的布朗先生,發明會有的,相信不久,我們還會再見麵的。”

“哦,是嗎?親愛的發明家先生,我期待著下次見麵,越快越好,我相信你能為給我帶來運氣。”

美國人真迷信運氣這種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啊。

有錢了,陳承宇馬上支付了亨特•絲特朗律師的傭金。

有錢了,是時候開始布局自己的一係列計劃了——我要下一盤很大的棋!

1879年8月,陳承宇再次委托亨特律師,在波士頓買一大塊地,準備興建實驗大樓、樣品工廠以及配套的生活設施,考慮到以後有的實驗有危險性,應該遠離人群密集的地方,也是為了以後擴大地盤,陳承宇叮囑亨特律師把地點定在郊區。

陳承宇向父親發了一封電報,在電報中說了自己取得了五項專利,轉讓專利賺了一大筆錢,在美國與人合股開辦公司,需要大批人手,請父親幫助,“擬廣招人手,以二百人以上,15歲以下之少年,略識字,多者不限,有願意來美國者,每家給予10兩白銀為安家費用,以後每月尚可得到5兩白銀作為薪水。今特匯上40萬美元作為費用,不夠請來電告之。另:父可在家鄉建一學堂,收錄窮人家孩子入學,15歲以下為佳,不收學費,聘請先生教學,一應費用由兒所在公司支付,教材不日由美國起運回國。又另:請派家中可靠人手,到京郊順義縣唐指山周邊,購地萬畝以上,以開辦大學堂,聘用洋人教師,之後我中華求學無需去國萬裏,此事萬望父親及伯父打點一切,千秋功德之事也。”

陳承宇想了想,又在電報中加了一句:“又另:父可密派人手,至江西贛州全南縣坡頭鎮,取幾個山頂上的黃土,合三尺見方,隨留學生一起運美。”

真應了那句老話:有錢好辦事,沒錢辦事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