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實驗室的第五代領*導,應邀參加了聽證會,並在聽證會上,公布了一封第一代杜克實驗室杜克•陳寫給後世的信,在信中他說他預料到會有人發現19世紀80年代期間,他主持研究的、領先世界科技幾十年的產品,會被後世所責問,所以寫下了這封信。

他在信中這樣寫出不公開不申請專利的原因:“……現在人類的思想水平還處於低級階段,以武力爭取土地,思想遠遠還沒有進化,離和平差得太遠了。在這個時代,如果我公布這些東西出來,隻會是助紂為虐,被不懷好意的人拿我的科研成果去殺人、去侵略他國,基於這種考慮,我隻能把這些成果雪藏,並且在人類關鍵時間,拿出來,給維護正義的人使用。杜克實驗室將永遠站在各平的一邊,對抗暴力統治……。”

全世界因此默然。無人反駁。

此時後話暫時不提。

且說陳承宇拿過筆,就在紙上畫起來。

設計標準:船長150米,舷寬20,排水量4500噸,滿載10000噸,雙軸雙漿,動力采用4台渦輪增壓直噴柴油機,總功率6萬馬力。最高航速32節(時速59.3公裏),在航速20節(時速37公裏)、滿載燃油4500噸時,最大續航力12000海裏(22236公裏)。

這個設計參考了後世20世紀30年代德國生產的“袖珍戰列艦”,使用8台9缸曼恩M9 ZU 42/58柴油機,采用齒輪減速箱並機驅動2部螺旋槳,輸出總功率達到52,050 馬力。

由於當時的技術限製,這8台柴油機在重量上並不比蒸汽機輕。而陳承宇采用的是後世的現代柴油機,采用了後世的廢氣渦輪增壓、柴油直噴技術,重量體積方麵,“袖珍”多了。

就算是與50年後德國製造的“袖珍戰列艦”,在體積、重量、功率上兩相比較,也先進得多,更不用說與現在的軍艦相比了,那簡直是大巫見小巫,甩了沒有一百也有九十九條街遠。

原來計劃用2.5萬馬

力的單台柴油機,兩台就能達到預定馬力,但是考慮到萬一有一台柴油機罷工,功率即刻失去一半,二台柴油機一起歇菜,那就隻能在海上隨波逐流,等候拖船了。

如果用四台柴油機,壞了一台,還有三台工作;壞了二台還有二台工作,最壞打算壞了三台,還有一台能工作,還能慢慢移動著開回家。

目前杜克實驗室狄塞爾領導的柴油機項目小組,研製出來的單台柴油機,最高功率才50匹馬力,用在拖拉機、挖掘機、鏟運機上,已經跑得呼呼生風。

比起1.5萬馬力的渦輪增壓直噴柴油機,隻能是用逆天來形容,不過自己不正是在逆天嗎?

陳承宇不由苦笑,想了一會,覺得1.5萬匹單台柴油機,而且采用渦輪增壓直噴技術,還是僅限於自己用就算了,如果現在就公布出來,發展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隻能是死更多的人,人類的思想還沒有發展到一定程度,解決問題的辦法,永遠是依靠暴力,也可以說是戰爭。

隻製造20台,僅限用於正在設計的幾條船用。自己畫好圖紙,然後交給杜克實驗室的相關部門製造零件,無關緊要的零件向其它地方的工廠定製。

這裏麵要用到耐高溫、耐高壓、高強度的合金鋼材,杜克實驗室先前設置的一個特種鋼材冶煉研究小組,不知道有沒有成果?沒有,幹脆自己直接給予提示。

時不待我啊。

想通了這個問題,陳承宇鬆了一口氣。

船體設計要求采用雙殼體,由內外兩層殼體組成。水線以下的兩舷側設有4道縱膈壁的防水雷結構,垂向分為8層,沿著艦體每隔12—13m設1道水密橫隔壁,共12道水密橫隔壁。另設10道防火隔壁。縱橫方向的隔壁共將艦體分成2000多個水密隔艙,保證了鐵甲艦的抗沉性。

至於“X研製部門”的武器,就是克敵製勝的法寶,就相當於《封神演義》裏的神仙一樣,武藝打不過,就祭起“法寶”,一舉取勝。

例如《封神演義

》裏麵那個“番天印”,就是個比較有意思的“法定”, 殷郊從師傅手裏接過“番天印”,他根本沒怎麽修煉過,就一普通人,但有了“番天印”真是遇仙誅仙,遇神殺神,投擲攻擊,百發百中,專拍人頭頂,貌似一大板磚。

估計祭起來,隨便可以把喜馬拉雅山打平。

又例如前世二戰中,美軍進攻日本本土,在剛剛開始的占領硫磺島的幾個島嶼戰爭中就傷亡了五萬多美國士兵,嚇了美國人一跳:這樣打到東京,至少在傷亡幾百萬士兵。

權衡之下,美國人祭起“法寶”原子*彈,在一顆原子*彈消滅一個城市的威嚇下,在先後轟平了長崎與廣島的情況下,強悍的日本人被嚇得崩潰,投降了,雖然死了很多平民,但保護了已方無數士兵的生命。這種領先時代武器產生的勝利,在曆史上還有很多。

在即將到來的時代大變遷潮流裏,中華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自己要製造出更多的“法寶”,方能成功。

來自後世的陳承宇,不喜歡用生命和鮮血堆疊起來的“勝利”——犧牲如果太多,勝利也是慘然。

如果說以前是迫不得已用人命去填,那是沒辦法,但自己領先時代一百多年,還要用諸多的生命和淋漓的鮮血去換取勝利,這就說不過去了。

何不用科技去換人命呢?

陳承宇的思想如大鵬展翅,時而於九天翱翔遙看滿河星,時而坐地日巡八萬裏;忽而上天直達天南,俄而落地直到地北。

思想的激烈碰撞不時冒出一束束火花。

陳承宇最後給“X”部門定下,設立三個研製小組:

代號“X1”雷達研製組;代號“X2”聲呐研製組;代號“X3”艦用火炮研製組。

鐵甲艦艦尾設計一個平台,上麵計劃放置二架水上飛機,那就要研製飛機,要不要把飛機提前研製出來呢?

潤滑油單獨專設一個研究小組。目前市麵上的潤滑油太“菜”了,無法與先進的機械傳動係數相匹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