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城的據點更適合耕種,土地是平坦的,一馬平川,重要的是土地非常肥沃,適宜種植農作物。

陳承宇在鳳凰城領地的地圖上,橫平豎直的劃分成幾個區域,在就近水源的地方,設計各個區域的定居點,負責本區域的農田耕作。

又購買來大量蔬菜種子,有的是從中國帶這來的,這些新鮮的蔬菜不但解決了本公司員工的蔬菜問題,也給當地人帶來了新的口味。

可以預料:近期內,定居點可以做到自給自足,完全解決吃飯的問題。

皮納爾縣挖到銅礦了!這個好消息如春風一般傳遍了陳承宇的團隊,人人激動不止,這意味著回報來了。

盡管在挖到二百米深的時候,就有稀少含量的銅礦,證明確實有銅,但是含量不高,說明無開采價值。

一直挖到離地麵深七百多米的時候,終於挖到富銅大礦脈。

盡管已經提前預知了結果,但陳承宇還是高興萬分。

消息傳出,全美國各地地理地質專家學者,紛紛前往皮納爾縣,親身近距離接觸“熱液蝕變斑岩銅礦分帶模式”,實地驗證了理論的正確性。

地質專家沃森先生來自英國,他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上看到陳承宇的論文之後,他是不以為然的,他是帶著輕視的目光讀完這篇文章的。

隨著越來越多的地質學家、礦物學家加入了關於“熱液蝕變斑岩銅礦分帶模式”的大討論。沃森先生也發表反對論文,加入了激烈的學術辯論之中。

最近聽到陳承宇說用論文上的方法直接實地找礦,沃森先生幹脆從歐洲趕到美國,隨著專家學者們一起來到皮納爾縣,進行實地勘探。

50多名地質學家、礦物學家拿著陳承宇的論文,在陳承宇的領地以外,照本宣科,現學現賣,居然在附近找到了三個銅礦。

這下子,50多名地質學家、礦物學家高興得又跳又笑,象一群小孩子一樣。他們租用了陳承宇的挖掘機,挖到了礦脈,都是富礦。

他們湊錢成立了50多名股東的銅礦開采公司,購買了杜克工業園生產的挖掘機、拖拉機等機械,在陳承宇的指點下,一幫原本清貧的老學究先生們,慢慢成為資本家。

最感激陳承宇的,莫過於這些專家學者們的家人們,原來以為這輩子就是清貧的度日了,誰知道臨老還有好過的一天,飲水思源,不約而同的寫信感謝陳承宇,有的還親自上門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多家報刊報道了這件事:

《地質學界的一顆新星正冉冉升起》——《今日美洲報》;

《56名專家學者因較真成為銅礦公司大股東》——《洛杉磯報》;

《神奇的東方神童點石成金,眾專家受益》——《波士頓晚報》;

《地質學界的一場盛宴》——《太陽報》;

《一篇論文引發50多名百萬富翁》——《太誤時報》。

消息傳開,鳳凰城湧來大批投機客。

這個亞利桑拿準州的小城,在全國聲名鵲起,熱鬧起來。估計準州申請成為正式州為期不遠。

陳承宇訂購選礦和冶煉銅礦的設備,想到現在的銅價比較便宜,就隻訂了二套生產線。又發了一封電報給坐鎮杜克實驗室的格蘭小姐,選礦和冶煉銅礦的設備到達之後,派遣幾名技術人員過來,把人家的機械吃透,以方便以後生產同類機械。

陳承宇囑咐法蘭克先生,今年年底一定要出銅錠。法蘭克先生拍胸膛擔保,不用年底就能出銅錠了。

傳教士本爾先生在他的《聖使隨行錄》裏鄭重寫道:

“……謎底終於揭開,真相坦露無疑,一個多月前我還在考慮聖使為什麽買下皮納爾縣的荒漠之地,現在一切大白於天下,這裏有銅礦,大型銅型,如今回想起上次與聖使自鹽湖城出發,一路所經之外,購買的土地,我認為暗藏深意,例如鹽湖城附近的賓漢姆峽穀、薩克拉托河邊的荒地、貝克斯菲爾德市的克恩河穀地等,我認為都隱含著不為人知的東西,我想一個人不會閑得沒事跑去幾千裏去外買幾塊荒地……”

這天歡樂穀的葛蘭姆先生和杜斯保利先生聯襟而來,還帶著一大批家族中的青年子弟,實習傳教士阿米勒•戴維斯也在其中,後麵還有不少牛和羊。

陳承宇看著兩個家主滿臉笑容,談笑風生,就知道他們舊日的一切已經揭過了。

舊友重逢分外喜悅,葛蘭姆先生和杜斯保利先生對視一眼,高聲道:“參見聖使。”後麵眾子弟也一樣,就要行大禮。

陳承宇一手拉一個,連連說:“使不得,使不得。”拉著兩人到帳篷坐下。敘述之下,才知道這二個家族已經全部加入了摩門教。

陳承宇心中高興:哥改變了曆史,話說拯救了兩個家族,這可是無數蒼生啊。

說完別後情況,葛蘭姆先生恭恭敬敬的說:“我們現在的畜牧業發展已經到了盡頭,無法擴大規模,不知道聖使有沒有賜教?”

杜斯保利先生也說道:“我們一直肩負著振興家族重任的擔子,先輩教誨不敢忘記,但路在何方,卻迷茫不知。”

陳承宇也不多言,直截了當說道:“你們的出路在堪薩斯州。有二個原因:一是那裏水草充足,適合養殖牛羊,氣候好;二是臨近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從芝加哥向東到底特律、克利夫蘭、匹茲堡,未來美國的‘鋼鐵城’、 ‘汽車城’都將建在這裏。一個富足的體力勞動者需要充足的肉類。基於以上原因,我已在堪薩斯城密蘇裏河邊購買了一片草地,你們可以趕著牛羊去那裏放牧,或是過去看看。”

兩人連聲道謝,表示將擇日舉族遷移至堪薩斯州。

倆人把上千頭牛羊送給陳承宇,陳承宇推辭不過,收下了。

陳承宇說漏了嘴——鋼鐵城已經初成規模,但是汽車城卻是連影子都不知道在哪。這些話被一絲不苟的傳教

士本爾先生一字不漏的記下來,成為後世研究摩門教到底是不是真有“聖使”的重要證據。

第二天,陳承宇馬不停蹄,囑咐勘測人員對T型湖進行地質詳細勘測。加緊燒製水泥。再三叮囑質量小組嚴格控製水泥質量,每一窯水泥燒結完畢,都要進行測試,一定確保水泥符合要求。

待冬季枯水,就開始施工建大水壩,平時截流發電,灌溉大壩周邊農田;洪水期間保障下遊農田安全。

至於魚類的逆遊活動等生態環境問題,陳承宇自有辦法解決。

陳承宇想到了加州薩克拉門托市的荒地、貝克斯菲爾德市的穀地,這二塊地還沒有負責人,現在還處於未開發狀態,要用最快的時間和速度運轉起來,這二塊地日後將成為華工的一方樂土,特別是在舊金山謀生的華人。

陳承宇在開發皮納爾銅礦的過程中,發現了來自廣東梅州的葉誌、湖廣杜明遠兩個人才:懂英語、識大體、表現突出、有領導能力。

葉誌,客家人,現年29歲,圓胖大眼,身高1.68米,參加皮納爾縣銅礦開發的華工中,第一批剪掉辮子,精力充沛,聰明過人,來美國謀生已有5年工齡;

杜明遠,現年32歲,濃眉大眼,方臉,身高1.7米,在廣東謀生期間,被人賣豬仔到美國修鐵路,學習能力強,較容易接觸新生事物,為人熱誠靈活,是不可多得的人物。

認真考察之後,陳承宇把他們找來談了一次話。

在葉誌和杜明遠的晚年回憶錄中,後人知道了這次談話的內容,這次談話的內容被摩門教所珍藏,成為後世爭辯到底有沒有“聖使”的又一佐證。

二人在回憶錄中的敘述大同小異:

“……我永遠記得先生和我的這一次談話,先生當時預見了以後華工的命運,他說華工來到美國之後,做事勤勤懇懇,除了工作,不參加任何社會活動,華人幾乎明哲保身,甚至眼見同胞受害,卻不敢挺身而出。殊不知,今天其他華人的慘狀,以後就是自己的遭遇,不團結,搞窩裏鬥的結果就是大家都會玩完,差別在於別人先完蛋,自己晚一點完蛋。”

“先生說華工在美工作,要價不高,這是自甘墜落的一種表現,為什麽同樣的工作,別人月薪40美元,而華工隻拿20美元,還心滿意足,同樣的付出,卻得不到同樣的報酬,卻沒有一個華人站出來說話。”

“還有,華人喜歡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怕惹事。問題是你不想惹事,別人來惹事,華人懦弱的性格,必然會招致華人成為美國政治運動的替罪羊,距離發生這種情況時日無多。”

“我在舊金山附近購買的幾塊土地,除了有其它原因之外,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想把這幾塊土地,建設成為我們華人安居樂業的地方,一個庇護華人的地方,你們兩人要做的,就是帶領華人開荒墾田,建設樓房,紮根在這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印第安人的,是白人的,也是我們華人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