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號和友誼號鐵甲艦抵達杜克橡膠實驗基地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早晨了。卸下電鋸、鋼絲網、遮陽網、水泵、霧化噴頭、電場發生器、吲哚乙酸、400噸鋼材、800噸水泥、10台挖掘機、10台拖拉機、割膠刀等物資。

橡膠實驗基地負責人陳曉迎上前來,陳曉報告了這段時間的建設進展,說到了射殺亞馬遜森蚺驚心動魄的場麵,大家不寒而憟。陳承宇叮囑陳曉要人的生命高於一切,以人為本,先考慮安全,再考慮生產勞動。

陳承宇問陳曉,周圍有沒有發現竹子,外麵殼薄,中心空大的竹子,一節至少要裝一二斤水的。陳曉回答說有啊,很多,在離這兒不遠的地方,有一片竹海,生長的全是大條幾十米高的竹子,早段時間,天天吃竹筍,這裏的竹筍比家鄉的嫩多了。陳曉還餘味猶存似的舔舔嘴唇,陳承宇不由笑道:“都成吃貨了。你馬上派人砍一棵給我看看。多帶幾個人,注意安全。”

“是!”

在杜克橡膠實驗基地宿舍大樓後麵,已經平整好幾塊長1000米寬40米的地塊,其中的一塊已經接近完工,遠看就是一幢農村常見的長長的“人”字形瓦屋,用來做支撐的是水泥柱,“屋頂”和“四麵牆”,是用鋼枝焊接而成。

如果是在其它地方,直接在上麵蓋一層遮陽網,就成了一個很好的育苗房,但是在這裏不行,為了防止亞馬遜河流域的野獸,得在鋼枝上再加上一層鋼絲網,鋼絲網的孔徑要小到一隻蚱蜢也不能飛進來。又為了防止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暴雨,頂上的鋼絲網上覆蓋一層雨布,再在雨布上麵覆蓋一層遮陽網,一個育苗房這才基本成雛形。

頂上安裝霧化噴頭,10分鍾開動一次水泵,使育苗棚內形成煙雨迷霧,保持濕度;地上鋪一層混凝土,以防地下的雜草生長上來。在混凝土上麵鋪一層幹淨的、厚厚的、濕潤的河沙。再在離地2米的上方安裝電場發生器。

至此育苗棚基本可以開始運轉。

這時候陳曉派去砍竹子的人回來了,由於不知道陳承宇是用來做什麽的,兩人合力扛回來一整條竹子,足足有八九米長,枝杈也沒有除去。陳承宇用鋸子鋸成一節一段,每段留一個竹節,實際就成了一個竹筒。

陳承宇估計了一下,每節竹筒這樣可以盛水二三斤,根部粗的可以盛水四五斤。陳承宇又把拇指粗的竹枝用刀劈作兩邊,把中間的節削去,每段比一個中指稍長,把一頭削得鋒利,陳承宇說這是“膠舌”,作用是接引膠水流到竹筒裏。

又用老竹削成手指大小的竹釘。示範完畢,陳承宇馬上叫來100人去砍竹子,回來後照著做,每套割膠的用品是一個膠舌、一個竹筒、二個竹釘子。

中午的時候,陳承宇挑出200名會用電鋸開板的員工(保安),成立了木材加工廠,除了零星自用的模板、床板之類,主要還是生產鐵路用的枕木。現在這個時候,巴西的鋼材還無法大量製造出來。導致巴西的鐵路運輸一直落後,也等於把亞馬遜河的樹木保住了。

亞馬遜的木材太多了,

大部分是巨大的樹木,陳承宇要在這裏種植橡膠樹,就要把這裏的其它樹木清理掉,剛好鋼鐵廠、鐵礦開采場、各城市間需要修鐵路連接,需要大量的木材,清理掉的木材剛好可以派上用場。

不過不是每一種木材都是可以做枕木的,陳承宇指定十幾個能辨認出樹種的員工,專管辨認,巴西的木不認識不要緊,反正看到跟國內的榆木、樺木、櫟木、櫧木、楓香、楊木、落葉鬆、馬尾鬆、雲南鬆、雲杉、冷杉、鐵杉相類的木,就開鋸成枕木規格。這些木材總算發揮了大作用。

另外又找當年參加修建巴西鐵路的老工人,辨認出巴西獨有的,可以做枕木的樹木,加以砍伐。但是遇到巴西黑檀這一類的珍貴木材,能不砍伐的,盡量保留,一定要砍倒的,砍倒之後分段運回美國。

對於珍貴樹種,陳承宇決定成立一個研究小組,研究珍貴樹種的種植技術。逐漸改造亞馬遜河流域的森林結構。

陳承宇又想到鬆樹可以采集鬆脂,找到一處幾乎是青一色密集的鬆樹林,足足有100多平方公裏,足足有三四千萬株鬆樹,陳承宇把他劃為鬆脂區,掛一個牌子,明令不準砍伐。並且煙火勿近。

此日下午,陳承宇挑選出50名識字醒目的員工(保安),還有陳曉、陳信達和15名“墓風小隊”隊員,乘坐拖拉機向橡膠林駛去,這裏已經修好了一條連接橡膠林和駐地的8米寬大路,隻是修到了邊緣,還沒修到中心地帶。

在一小片橡膠林前,陳承宇命令停車,眾人都下了車了。陳承宇首先把25名割膠組的人員過來,告訴他們割膠的要領,首先是在離地1米高的橡膠樹莖圍要達到50厘米以上,才能割膠,小的樹割膠就是浪費。

這裏的橡膠樹大樹占大多數,多數是參天大樹,大樹都割不完,當然沒有去理那些小樹了。

橡膠樹皮分五層,分別是粗皮、砂皮、黃皮、水囊皮和形成層,割膠的時候要把粗皮、砂皮、和大部分黃皮割斷,就是最標準的割膠法,割得淺了,產膠量受影響,割得深了,影響橡膠樹的生長。

割刀角度是30度,由下向上環割,再在割口下方斜斜的釘入“膠舌”,大家看,這個乳白色的膠汁就順著膠舌向下流,把竹筒放到膠舌下,再向上移一點,在竹筒的下方釘兩個竹釘子,讓竹筒站穩,就算傾斜也不會掉下來。

以後我們隔幾天就要把竹筒裏的橡膠水倒進大桶,所以我們要保證竹筒拿出來、放回去靈活簡便。這樣就好了。大家看明白了沒有?不管有沒有明白,我再示範一遍。

這個跟鬆樹采集鬆脂差不多,陳承宇又順便跟他們說了鬆脂的采集方法,之後又叮囑陳曉派人到鬆脂區采集鬆脂。

這地方就是個寶庫。

……

然後輪到另外一組,這一組人人一把彎刀。陳承宇指著橡膠樹上的枝杈說:“我們要砍兩種樹枝:一種是陰生的枝條,就是陽光照射不到的枝條;第二種是有陽光照射,但枝條太濃的,也是我們要砍的。那個誰?你,上去把上麵該砍的都砍下來。”

……

“好!砍得好,記住,每砍下一棵樹,我們就要進行第二步,這個水桶我們要隨身帶住的,裏麵是生根水,砍下一棵樹的枝條,就要馬上進行截段,記住,樹葉要盡量削少,但盡量要留下一二張葉子,沒有葉子生長會比較緩慢。

一根樹枝太長了,我們把它截成幾段,每段一定要有一尺長。沒葉子的枝條也不要扔掉,你看,樹枝上有小小的樹芽,也是能用的。截好的樹枝,要馬上放進桶裏泡生根水,要保證桶裏能有至少三分一桶的生根水。

把它們浸泡好,一定要泡到位。桶滿了,就要去換另外一個。以後人多了,樹上一個人砍枝條,下麵二個人裁截段木,這樣配合更加快。好了,就是這麽簡單了,不會有不明白的吧?沒有?那就好。”

傍晚回去,陳承宇教導育苗大棚的工作人員,把枝條插到沙裏,不能太密也不能太疏,每平方米保持35至40段枝條。現在天氣不是很熱,每隔15分鍾開動一次水泵噴霧。夏天每隔10分鍾開動一次,晚上可以減少到30分鍾噴霧一次。電場每天開兩次。注意不要在噴霧的時候開動高壓電場。

陳承宇說:“這個技術是我們華夏先賢獨創的技術,任何人不得外傳,否則等同於叛國。”眾人齊聲應是。

這個在後世叫做“植物的非試管快繁技術”,華夏的科技人員在科研中總結出來的一套快速繁殖植物種苗的方法,不用試管,把植物的枝條剪成一段一段,在生根劑浸泡之後,扡插在水沙麵上,然後模擬一個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給予最佳的溫度、濕度、光照、營養等條件,植物很快生根發芽。

這種育苗方法,可以呈現幾何級數的增長。要可以用一樹一森林,來形容這種繁殖方法。

晚上陳承宇又叮囑陳曉:“把育苗大棚用圍牆圍起來,加強警戒,千萬不要讓外人進入育苗大棚。生根水要親自配製,不要假手於別人。當前你的任務最重要的是育苗、割膠兩項工作。”

“今天我培育出的這50人都是師傅,讓他們做好傳、幫、帶的工作,手把手教導我留下的1510人。教會他們割膠、培育樹苗,護理林木等工作。”

“過幾天國內的移民就要來了,應分批做好安置工作。按不同的人分配不同的工作。以後我們這裏還有很多移民要來,你們的任務首先是要建一幢移民培訓城。”

“移民首先進入培訓城,必須經過一係列的培訓,這個培訓包括常用口語、禮儀、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的培養、所在國家和地區的概況、武器使用等等。”

“隻有經過上述培訓,新移民才能到各地農場、工廠、礦場去參加生產勞動,新移民到工作地點,要給予必要的生活資源,例如糧食、種子、化肥、工具,我相信他們在半年內可以做到自食其力。”

“這裏地大物博,我想給每個移民,都分配一場土地,不管是是在工廠做工的,還是專心農業的;也不管是他是服役的士兵,還是研究所的科學家,每人分一塊永久的土地給他們。”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