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後,杜克農場西邊的杜克玻璃廠(陳承宇前幾天起的名字)一切已準備就緒,陳承宇一聲令下,開始戰火試投產。從保安隊裏挑出來的100名小夥子精神抖擻,站在自己的崗位上。

原料經過研磨後由入料口投入玻璃熔窯內,噴火槍點火,熊熊大火中,原料逐漸變成紅色,最後成了溶熔**,流出到錫槽,幾百度的高溫馬上把錫溶化成錫液,熔融的玻璃原料在錫液表麵鋪開、攤平,成形為玻璃帶,漸漸冷卻變硬。

出了錫液池,在過渡輥台的拉動下進入退火窯,逐漸冷卻。從玻璃原料熔窯開始,到冷卻成為平板玻璃,足足走了500多米。在末端,有員工戴著手套,按規格用玻璃刀切塊,把玻璃切成一塊一塊不同規格的玻璃片,然後取片裝箱包裝。

在大火熊熊的玻璃熔窯,另外一端的開關打開了,熔融的料液流出來,不一會就與熔窯裏的液麵保持平衡,一組100個排列整齊的如“針筒”一樣的第一級模具平移到料液的上方,“針筒”活塞向上拉,吸入料液,下方的料液被用剪刀剪斷。

“針筒”下方關閉,整體順時針轉動90度,針筒上方的“活塞”插著一條管子這時吹入空氣,料液被象氣球一樣吹大,同時第一級模具,也就是針筒部分下移,這時料液還掛在“活塞”上的第二級模具,就是最終定形的模具,緩緩上移,與“活塞”緊扣在一起,“活塞”中的管子繼續吹氣,使得吹成玻璃瓶的最終形狀。

第一級模具吹出的瓶胚,隻有最終形態的一半。經過三級模具之後,這才形成玻璃瓶。

“好了!成功了!格蘭小姐你馬上把自動吹瓶機和浮法玻璃生產技術的專利申請書遞交上去吧。”

這時候有人拿到了成品,仔細地端詳著這個陳承宇按照格蘭小姐的身材設計的玻璃瓶:瓶子中間圓滿豐碩,如同少女的臀部,瓶子的中下部是有扭紋的,如同格蘭小姐所穿的條紋狀裙子,握在手裏不易滑落。

既美觀又安全,這是一件實實在在的藝術品啊。玻璃廠開始了滿負荷生產玻璃瓶和平板玻璃。

……

不久,之前成立的5大研製小組,陸續開始出產品了。

首先是岩石劈裂機研製組。這個比起其它小組,算是比較簡單,它的工作原理是先在岩石上鑽一排孔,然後在每個孔插入一個“楔器”,這個“楔器”用油管與液壓機相連,當油管充滿高壓沒的時候,“楔器”膨脹,幾秒鍾幾分鍾就能把巨石劈裂開。

它的原理是:岩石外部抗壓強度很大,但是其內部的抗拉強度卻相對有限,所以從內部把岩石分開,容易多了。岩石劈裂機要與液壓鑿岩機配套使用。

其次是液壓鑿岩機,它的原理就是用高壓油作為動力推動活塞衝擊釺子,研製小組又按照陳承宇的提議,在機上裝了蓄能器,當活塞回來的時候,蓄能,活塞下去的時候釋放能量,加上活塞的能量,提高了衝擊力,鑿岩鑽速更快。

把挖

掘機上的勾鬥拆下來,換上鑿岩機,就能移動工作。考慮到效率問題,安裝了幾台雙聯和三聯的液壓鑿岩機,同時鑽二個或三個孔。

針對不同的需要,又設計出小型手持式液壓鑿岩機。可以用來對付比較小的岩石,無須開動龐大的機械。

最遲出成果的是行走式破碎機。破碎機采用了反擊錘式的原理,在動力的帶動下,轉子高速旋轉,石頭進入破碎機中,遭受到高速回轉的錘頭的衝擊而破碎,同時物料相互撞擊,遭到多次破碎。

小於篩孔的物料,從間隙中排出,較大的物料在篩條上再次經錘頭的衝擊、擠壓而破碎,物料被錘頭從間隙中擠出,從而獲得所需粒度的物料。

反擊錘式破碎機並不複雜,但是有2米高,2.1米寬、1.8米長,自重接近10噸。裝在履帶式行走車人,配上150匹馬力的柴油機, 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就是個龐然大物。

第一次運送巴西的機械有:行走式破碎機2台、自行式液壓鑿岩機3台、手持式液壓鑿岩機10套、岩石劈裂機3台。隨船運送2000噸柴油,2000噸桐油和高壓鍋爐(用於亞馬遜河生產枕木防腐用,枕木防腐采用高溫高壓注油式)。

半個月後又送去行走式破碎機5台、自行式液壓鑿岩機5台、手持式液壓鑿岩機10套、岩石劈裂機6台。

此時朱雀號運輸船運送柴油、玄門號和青龍號運輸船運輸鋼軌先後到達巴西,卸下貨物後,均運送油棕樹苗回崖州昌江,加裏曼丹島的金沙洲(坤甸)。

欽州又有6000多移民抵達巴西,被安排到聖卡塔琳娜州的圖巴朗煤礦和咖啡基地。接到電報之後,陳承宇馬上發電報叫陳曉派出100名從事橡膠扡插育苗的員工,到圖巴朗去做師傅。

此時圖巴朗的育苗大棚已經建好20個,共200萬平方米。在橡膠基地來的80人帶領下,3000多名勞動力上山——這是張山按照陳承宇的叮囑購買的2000公頃咖啡園,張山想破腦袋也想不出陳承宇買咖啡園林,據說是用來育苗的,可是也太不靠譜了吧——

選取咖啡樹上的枝杈,用鐮剪刀剪下來,修理剩下不多的葉子,放進桶裏浸泡,說泡是的“生根水”,這也能太扯了吧!從來沒聽說過這樣育苗的。

浸泡了半個小時,一桶樹枝就取出來,用塊雨布包住根部,然後放上拖拉機,拉到育苗棚,棚裏有1000多移民,在20個橡膠基地來的師傅教導下,進行扡插。

插入沙裏就能生根?張山是不信的,其實剛開始在橡膠基地,也沒有人信。但是一個月後,當看到原來缺葉少芽的枝條變得鬱鬱蔥蔥,用手抓住樹苗,輕輕向上提,原來是光禿禿的枝條,現在長滿了密密麻麻的白色的根須,所有人都把陳承宇驚為神人:這什麽情況?這樣就真的長根了?

1881年1月30日正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這幾天燕京大學、欽北地區、崖州杜克合作地、皮休島、軒

轅聯邦共和國、澳洲埃斯佩蘭斯基地、澳洲莫韋爾小鎮煤礦電廠、美國杜克實驗室、美國杜克工業園、美國鳳凰城農業基地及銅礦、詹姆斯河農場及船廠、舊金山奧克蘭港口、蘇門答臘島的卡蘭一勃蘭丹村油田,所有員工喜迎中國傳統新年,人人分到5斤豬肉、海魚10斤、青菜10斤、大米10斤、紅包一隻。外國籍員工也沾了光,有員工心急,紅包到手,馬上打開——一個月工資啊,驚喜。

員工基本放假5天,杜克五洲超市的員工分批休假,崖州和加裏曼丹島種油棕樹的隻能休息3天。時間緊啊,種完油棕樹還要忙春耕生產。

春節剛剛過完,陳承宇就乘坐南海號運輸船出發了,在墨西哥的誇察誇爾科斯港口,陳承宇陳信達等一行15人上了岸。海關的書記官看著黃皮膚黑頭發的陳承宇一行,懶洋洋的隨口問來墨西哥什麽的幹活,及至看到陳承宇護照上杜克•陳的名字時,試探的問道:“你是發明電燈和自行車的杜克•陳先生?”

“是的。”

“你好,天才發明家杜克•陳先生,歡迎你來到誇察誇爾科斯,誇察誇爾科斯歡迎你。”書記官有些激動。

又一個粉絲啊!陳承宇想。

“你認識我?”

“不,我不認識你,但是我知道你發明的自行車,前不久我追求多年未能成功的女友,因為我送了一輛自行車,我們幸福地結婚了。所以我要感謝你。”

“額!原來是這樣啊。”陳承宇一臉汗顏。

辦完了手續,陳承宇陳信達等15人,從船下牽下20匹馬,裝上食品帳蓬等生活物品,然後躍馬揚鞭,向著太平洋的方向奔去。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中間就隔著特萬特佩克地峽,最窄處220公裏。在離這裏1800多公裏遠的下方,就是巴拿馬城,著名的巴拿馬運河後年才能開工。

從海邊直走了72公裏,海拔才37米,這是一個緩坡,然後就是峻嶺了,海拔最高到210米,當然我說的是兩座山峰中的狹穀,兩邊的高山都是高達一千多米。陳承宇對陳信達說:“可以開始了。”

陳信達揮揮手,4個“墓風小隊”隊員以狹穀為中心,散開800米,同時用一把鐵鎬挖一個半米深的坑,把一條竹子插進坑裏,再把周圍的泥土回填。

這幾條竹子中間是通的,竹節全被打通了。四個隊員把耳朵貼近竹子,屏住呼吸,仔細傾聽,手裏拿著一隻懷表,眼不轉睛的看著秒針,這是陳承宇為了測量,製造了幾隻懷表。

中間一個組員把一枚手雷埋在地下0.5米深處,固定好,然後把一條繩子綁在拉環上,走遠300米,然後對著陳信達作了“OK”的姿勢,陳宇承點點頭,陳信達手一揮,那名隊員猛的一拉繩子,“轟隆”一聲,手雷爆炸了。

“聽到回響5秒!”一名測量回音的隊員報數。

“聽到回響6秒!” 另一名測量回音的隊員也報數。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