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李惠義看著強顏歡笑的曹操,一時不知說什麽好,隻能任其離去。

曹操離前曾提議西涼鐵騎俘虜一分為二,讓李惠義領一部帶走,但李惠義心知曹操此時正是缺兵,於是拒絕了曹操美意。

曹操見此,就領大軍離去,李惠義見曹操等人離去,心知天下即將群雄割據,於是也不做停留,領著大軍回往遼東。

袁紹自從孫堅處回來,左思右想,覺得寧可錯殺也不能放過,於是書信一封快馬送往荊州劉表處,讓其劫殺前往長沙的孫堅。

袁紹處理完此事,就領諸候親理被董卓掘陵拋棄的曆代先帝遺骸,等待李惠義、曹操二人歸來。

孫堅為何會領長沙太守,還要從程普說起,當初在李惠義恢複記憶不久,程普前往長沙尋得蘇代告知,李惠義正被王允等人追殺,自己太守之位,也被王允派張谘頂代。

程普聽聞消息,當時心中大怒,衝入太守府斬殺新任太張谘,然後回往孫堅處告知。

孫堅甚是器重程普,聽聞此事一不做二不休,趁劉表剛剛上任荊州,領兵拿下長沙,然後上表天子,以張谘屠害百姓為由,請求代領長沙太守之位。

朝中大臣都知孫堅為人正直,並數戰黃巾有功,得聞此事紛紛請求天子同意,天子見此,就取納百官之言。

劉表見孫堅領長沙太守之位已成事實,再者自己剛剛上任,也無力征討,隻能放任孫堅。

此時劉表接到袁紹書信,心中早已萌生的想法再也克製不住,畢竟臥榻之側,豈能容忍他人酣睡。

劉表定心思考一番,就決定讓部下黃祖領兵前去埋伏,務必一舉拿下孫堅所部。

孫堅得了傳國玉璽,一路急行進入荊州地界,見離長沙已經不遠,心中鬆懈下來。

怎奈黃祖早就埋伏等候多時,見孫堅大軍路過伏圈,一陣箭雨落下,當場射殺毫無準備的孫堅。

黃祖見孫堅已被亂箭射死,當時心中大喜,命令手下兵士務必全殲孫堅所部。

孫堅部將程普與其長子孫策見此,領殘部死命奪回孫堅屍首,就匆匆領百餘殘兵退往老家曲阿。

黃祖見已殺了孫堅,也就不在追擊,領兵回去向劉表複命。

而諸候等人清理完皇陵,得知李惠義、曹操二人準備領兵退回領地,心知討董已成雲煙,於是準備各自散去。

袁紹見諸侯就要領兵離去,趕緊召集諸侯前來商量對策。

“諸位,如今李惠義、孫堅、曹操三人膽小退去,我等可不能就此散去,讓大漢數百年江山毀於我等之手啊!”

諸候聽聞袁紹之言,互相觀望一番,皆閉口不言。

此時山陽太守袁遺見袁紹看著自己,想起昨晚之事,站起說道:“諸公聽我一言,討董為何失敗,原因有一,那就是無陛下詔書,出師無名。”

“是啊!袁太守說的有理。”

“嗯,對對對!”

袁遺看著交頭接耳的諸侯,接著說道:“所以我等應在洛陽推選新帝,詔告天下,然後領兵討伐董賊,必可一舉成功。”

東郡太守喬瑁反對說道:“不可!若是推選新帝,那此舉與董賊又有何分別。”

袁遺看著喬瑁說道:“喬公此話差已,我等推選之人乃是光武帝之子東海恭王五世孫劉公也。”

翼州刺史韓馥說道:“如是劉公倒是可行,隻怕劉公不會答應,劉公乃是上任翼州刺史,文節還是有些了解。”

劉虞自從被董卓派任幽州刺史,就一直對公孫瓚有所約束,此時見袁紹願推其為帝,巴不得劉虞早些離開。

“袁太守此言甚好,伯圭以為可行。”

袁紹見已有多人同意,開口說道:“既然如此,本初就派人快馬加鞭請劉公到來洛陽,主持大局。”

喬瑁見眾人同意此舉,心中不快,就獨自一人起身告退。

袁紹見喬瑁離開,心中冷笑,繼續和諸侯商量立帝之事,商議完必後,就讓人前往幽州請劉虞到來。

喬瑁鬱鬱不樂的回到營中,手下諸將見此,就上前詢問原因。

手下諸將得知原因後,就勸喬瑁領軍離開,已免被袁紹記恨,奪了兵權。

喬瑁思考一番,覺得有理,於是讓手下諸將趕緊拔營,出發前往東郡。

兗州刺史劉岱一直與喬瑁不合,得知喬瑁領兵離去,就已投叛董卓為由,領兵前往誅殺喬瑁,並吞其部。

袁紹看著眼裏,隻是冷笑也不說話,而是一人趁著夜色,孤身前往公孫瓚營中。

公孫瓚見劉虞就要被請來洛陽,心中正美美想著以後幽州就是自己天下,聽聞袁紹來訪,趕緊讓人請入帳中。

公孫瓚見袁紹進入帳中,趕緊起身說道:“袁盟主深夜來訪,可有事情交代?”

袁紹見公孫瓚滿臉喜色,心知其乃為了劉虞之事,於是開口說道:“伯圭莫高興太早,就算劉公離去,可還有遼東李惠義在。”

公孫瓚心中也想過此事,現聽聞袁紹提起,見其滿臉自信,趕緊開口問道:“哦,那袁盟主可是有好的計策?”

袁紹尋一位置坐下,看著公孫瓚說道:“計策是有,就是不知伯圭有無能力?”

公孫瓚乃是武將出身,被袁紹一激,不滿的開口說道:“本初別瞧不起人,那李惠義隻不過代郡一山村野夫,有何可懼也。”

袁紹見此,心中大喜,臉上討好說道:“那是,李惠義若是碰上伯圭,必敗伯圭之手。”

“哈哈哈!”公孫瓚得意大笑,看著袁紹豪氣說道:“本初有何良策,盡管說來。”

袁紹見公孫瓚已得意忘形,於是說道:“那李惠義追擊董賊大敗,此時已剩殘兵,聽聞伯圭手下有支白馬從義,皆是以一抵十,何不前去追殺,已處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