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南朝戰神劉裕(1/3)

魏蜀吳三國爭霸告一段落,中國統一為西晉帝國,隨後被鼎盛時期的北方遊牧民族反複入侵,打了幾百年,搞得南北分裂,這就是曆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其中北朝基本是遊牧民族的天下,而南朝則因出了一位戰神而頂住了北朝鐵騎,他就是劉裕。

劉裕家境貧苦,母親在生他時難產死去,無法養活,就寄到親戚家中,因此有了個小名“寄奴”。幼年靠賣草鞋為生,沒受過係統教育,一輩子是半文盲,後來當了皇帝都寫不好詔書。辛棄疾的一首名詞提到過他,“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敬仰之心躍然紙上。在宗法森嚴、士族掌握大權、科舉還不曾發明出來的年代,劉裕怎麽可能從一個寄奴,而有氣吞萬裏的成就呢?

我們看看劉裕的人生故事。

隆安年間(399年),東晉風雨飄搖,到處造反。身材高大的劉裕加入了北府軍,成了當世最精銳部隊的一員。他依然不識字,但久曆戰陣,武功高強。多次衝鋒在前,卻從未受過重傷。這種老兵是很寶貴的,他逐步被提拔為小軍官。

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孫恩從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郡紛起響應,朝野震驚。 晉廷忙派謝琰、劉牢之前往鎮壓。謝琰是著名的陳郡謝氏家族中的人物,劉牢之則為淝水戰役中大破前秦苻堅的北府名將。大概因為孫無終的薦舉,劉裕轉入劉牢之的麾下,當了一名參軍。在轉戰三吳的幾年中,劉裕屢充先鋒,每戰必勝,其軍事幹略得到初步顯露。他不僅作戰勇猛,且指揮有方,富有智謀,善於以少勝多。當時諸將縱兵暴掠,塗炭百姓,獨有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因討亂有功,劉裕被封為建武將軍,領下邳太守。他率水軍繼續追討孫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孫恩起兵,消耗了晉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虛,這給盤踞長江上遊軍事重鎮荊州、虎視三吳、伺機而動的桓玄以可乘之機。元興元年(402),桓玄舉兵東下,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以其堂兄桓修代之。劉牢之懼禍而逃,後自縊身亡。劉裕審時度勢,暫投桓玄以行韜晦。由於劉裕屢建軍功,於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視他。次年十二月,桓玄篡位,更對劉裕款待備至,恩寵有加。 桓玄的妻子劉氏頗能識人。她多次對其夫說:「劉裕行止有龍勢虎誌,看問題不同凡響,不會久居人下,宜盡早除之。」桓玄卻說:「我欲**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殺他?等關隴平定,再作計議。」 正在桓玄盤算之際,劉裕也在暗中圖謀桓玄。他約何無忌、劉毅等人於廣陵(今江蘇揚州)、曆陽(今安徽和縣)、京囗、建康四處舉事,克期齊發。 元興三年(404)二月,劉裕以打獵為名,聚集百餘人首先在京囗發難,殺死桓修。劉毅也於廣陵得手,誅桓修之弟桓弘。接著,眾人推劉裕為盟主,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桓玄見情勢不妙,挾持晉安帝,輕舟逃逸江陵。三月,劉裕率兵進入建康,坐鎮京師,指揮各路人馬乘勝西進。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桓玄的北府軍越來越打不過劉裕的北府軍,被逼逃往西川,為益州都護馮遷所殺。

次年三月,劉裕迎安帝複位。為獎勵劉裕再造晉室之功,安帝進劉裕為侍中、車騎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掌握朝政。 隨後,劉裕十多年東征西討,先後打下巴蜀、浙東、番禹、湖湘、荊州等地,追敵甚至到了越南北寧省一帶,一統長江以南,為東晉開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

但是,東晉畢竟是個偏安王朝,整個北方還在遊牧民族的掌握中,已經淪陷了兩百年了。南朝時時麵臨著北方的威脅,尤其是大燕帝國慕

容王庭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為了南朝的強大,劉裕決定興師北上。

義熙五年(409),燕主慕容德死,其侄慕容超襲位,縱兵肆虐淮北,驅掠百姓千餘家。劉裕怒,上表北伐。三月,大軍集結完畢,渡江北征。

南燕大將公孫五樓與晉軍遭遇,見旗幟鮮明,隊列森嚴,認出這是北府軍精兵,竟不敢決戰,向慕容超建議扼據大峴(今山東沂縣),堅壁清野,但未被采納。劉裕感覺到對手的畏怯,冒險衝過大峴山隘,一舉攻克臨胊(今山東掖縣),奪得大量輜重。接著,晉軍將士在劉裕的親自鼓動下快速前進,直逼燕都廣固(今山東益都)。慕容超遁入城中堅守不出。雙方進入相持階段。晉軍一方麵高壘重塹,將廣固團團圍住,以燕人之糧充實軍用;一方麵招降納降,采取分化瓦解之策。南燕大將桓遵兄弟及徐州刺史段宏相繼歸附,尤其是尚書郎張綱被俘,對劉裕十分有利,最後正是利用他所設計的攻城器械拿下燕都,活捉了慕容超。劉裕以廣固久守不降為由,入城後,盡殺王公以下三千人以泄憤。

齊境克服,劉裕本想停鎮下邳,**凊河洛,但東晉國內又有反叛,劉裕感到危險,班師回朝。回京後逼走司馬休之,穩住了局麵。

義熙十二年(公元416)一月,後秦皇帝姚興死,姚泓繼位,政權不穩。劉裕認為這是滅亡後秦的良機。八月,劉裕以劉穆之任尚書左仆射,內總朝政,外供軍糧,自己率大軍分四路北伐。九月,劉裕扺達彭城,一路勝利,十月,占領洛陽。

次年正月,劉裕留其子劉義隆鎮守彭城,自率大軍北上。此時北魏派十萬鐵騎駐守河北,想阻止劉裕。劉裕在黃河邊布陣迎敵,大軍背水列出“卻月陣”,呈半弧形,巨弩居中,長槍大斧配合戰車,待敵衝鋒。北魏鐵騎當時縱橫北國,從無對手,遂驕橫地發起進攻,結果被打得屍橫遍野,十不存五。北魏國力受損,從此對劉裕異常懼怕。後來北魏統一了北方,因劉裕未死,竟然不敢南征。

劉裕一戰而退北魏,繼續沿著黃河去攻打後秦。秦主姚泓率步騎數萬急趨青泥。沈田子軍本為疑軍,不過千餘人,但驍勇異常,數次出擊竟使姚泓敗還長安。此時,王鎮惡突破潼關防線,率師直進,一舉攻陷長安城,姚泓率群臣投降。

九月劉裕率晉軍浩浩****地抵達皇城。他想在此稍作休整,經略關中,不料傳來劉穆之病死的消息。劉穆之是劉裕在京城的總管,負責糧草後援,隨時在朝廷上為他爭取利益,兩人感情很深。劉裕怕朝廷有變,覺得自己人才凋零,難以兩全,幹脆南歸奪取帝位。劉裕南歸不久,匈奴王赫連勃勃派軍南斷青泥,東扼潼關,率大軍進攻長安。同恰在此時,留守長安的晉朝文武發生內訌,沈田子殺王鎮惡,王修殺沈田子,劉義真複殺王修。劉裕得到消息,驚恐不已,急令朱齡石鎮守長安,命劉義真速回。劉義真和將士大掠財寶美女,車載南還,為匈奴兵追及。朱齡石陣亡,劉義真單騎逃逸。長安得而複失,良將勁兵傷亡很大。但經過兩次北伐,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遊的大片地區,為晉據有。

義熙十四年(418)十二月,劉裕令心腹鴆殺安帝,立司馬德文為傀儡皇帝。元熙二年(420),劉裕迫司馬德文禪讓,即皇帝位,國號宋,改元永初,是為宋武帝。 即位之後,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采取了一係列措施,理順了國事;又以其戰神之威,消弱強藩,鎮壓反叛,抵抗北魏騎兵南下,使國家有了一段安定發展的空間。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由於是孤寒出身,武帝知道稼穡艱辛。他平時清簡寡欲,對珠玉車馬、

絲竹女寵十分節製。一次,長史殷仲文陳述朝廷應備音樂,武帝以不會欣賞為由予以推脫。寧州進獻琥珍枕,光潔華麗,武帝聽說琥珀可以療傷,令人搗碎分發將士。他平時穿著十分隨便,連齒木屐,普通裙帽;住處用土屏風、布燈籠、麻繩拂。他毫不隱匿自己的下層出身,在宮中懸掛了少兒時使用過的農具、補綴多層的破棉襖。後來,他的孫子孝武帝劉駿看見這些東西,譏誚祖上是「鄉巴佬」。 永初三年(422)五月,武帝病逝,時年六十。

劉裕當政位時期,吸取了前朝土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抑製豪強兼並,並采取了很多措施,鞏固帝位,這也顯示了這位創業之君的治國才能。

在吏治上,劉裕於永初二年(421年)三月,規定“荊州府置將不得過二千人,吏不得過一萬人;州置將不得過五百人,吏不得過五千人。兵士不在此限”( 《宋書 武帝本紀》 )。這是由於東晉末年,置官濫亂,給人民帶來沉重負擔,劉裕及時對此進行了製止。在法製上,劉裕對東晉以來苛刻的刑法也進行了改革,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詔“刑罰無輕重,悉皆原降”(《宋書 武帝本紀》)。

劉裕十分關心百姓生活,曾多次下令減免稅役,如在同年八月“蠲租布二年”(《宋書?武帝本紀》)。在平定劉毅時,也曾下令減免稅役。對於那些原來因戰爭需要被征發的奴隸也一律放還。

劉裕本雖識字不多,但非常重視教育。永初三年(422年)正月,下詔:“古之建國,教學為先,弘風訓世,莫尚於此;發蒙啟滯,鹹必由之。故爰自盛王,迄於近代,莫不敦崇學藝,修建庠序。自昔多故,戎馬在郊,旌旗卷舒,日不暇給。遂令學校荒廢,講誦蔑聞,軍旅日陳,俎豆藏器,訓誘之風,將墜於地。後生大懼於牆麵,故老竊歎於子衿。此《國風》所以永思, 《小雅》所以懷古。今王略遠屆,華域載清,仰風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獎童蒙,選備儒官,弘振國學。主者考詳舊典,以時施行”(《宋書?武帝本紀》)。從而鞏固宋國的統治,同時也改善了社會風氣。他是東晉南北朝,成就最大,最有建樹的皇帝。他所做的改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促進了曆史的發展。

劉裕是曆史上勝仗最多的軍事家。生平百餘役,未嚐有敗。他也是戰術最多的、經驗最豐富的將領,對戰船、弓弩、步騎的理解極其深刻,總能使強大的敵軍處處被動。

劉裕一生跌宕起伏。但是,他最關鍵的轉折點,還是在殲滅桓玄的一戰上。

當時,他是桓玄的部下,兩人都屬於北府軍體係,都頗善征戰。桓玄手握重兵,表麵上對他十分友善,提拔賞賜毫不吝惜。但是劉裕早早的聯絡同僚,冒著巨大的風險準備反他。這並不是因為對東晉的忠誠而堅決不與叛軍站在一起,而是因為劉裕就是看不起他。這種草根出身而打心眼裏看不起士族的心態,在普通人眼裏屬於狂妄,但劉裕用事實證明,他確實比這位大將軍強很多,也比東晉所有的士族子弟強很多。劉裕是最終殺帝自立的人,忠誠是談不上的,他當時的決斷和諸多動作,隻能來自異常精準的判斷力、過人的勇氣和周到細密的布置。即使桓玄聽到他妻子的警告而有所提防,他的突然發難還是摧毀了桓玄,挽救了東晉朝廷,也使自己超脫了士族規則,走上了成為權臣的道路。他一生都不隱瞞自己的低賤出身,喜歡粗糙食物和木屐;因書法極差而在寫詔書時用大字,一張紙上隻有六七個字,充分顯示了這位帝王罕有的自尊和自信。也正是這種自我意識,使他在非常困難的時刻脫穎而出,把握住本來是別人的機會,建立了不世威名和帝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