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第六章 大明藩屬國令製

崇正八年(公元1635年)三月十五,大明藩屬國朝鮮乙亥恩科殿試在朝鮮王京漢城昌德宮舉行,殿試由大明崇正皇帝朱慈炅親自主持,朝鮮國王綾陽君李倧、大明詹事府詹事掌國子監祭酒黃道周和大明禮部左侍郎錢士升等陪侍在側。

這次殿試的題目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呃,這個貌似看著有點俗氣,不是朱慈炅沒文化啊,這句話也是從四書五經中摘出來的,出自《論語.顏淵篇》,原文是: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孔子認為這是國家動亂的主要原因是等級秩序遭到破壞,隻要恢複等級秩序,國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朱慈炅引用這句話主要是讓朝鮮官員反思,什麽是君臣之道,意思很明顯,他大明帝國皇帝陛下朱慈炅才是君主,而綾陽君李倧隻是臣子,要搞清楚從屬關係,不要老認為朝鮮是獨立於大明之外的一個國家。

朱慈炅也主持過三次殿試了,對這個流程自然輕車熟路,他麵帶微笑坐在那裏等著考生一一上前行禮取題,時不時點頭示意,擺出一副朕很欣賞你的樣子。

這次他倒不必為點狀元而頭疼了,因為三甲都已經定好了,狀元洪翼漢、榜眼尹集、探花吳達濟,並不是這三人有多出名,朱慈炅也不認識他們是誰,主要是這三人是有名的親明派,或者說事大派。

朝鮮國王是說一套做一套,但一百多年的事大主義宣傳對朝鮮民間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像朝鮮古書《象院題語》中所載:“雖在海外,三綱五常,中原一般了;敦行孝悌,遵守禮法,刑政法度,依著大明律條行。”;又比如朝鮮世宗創製朝鮮文時,大臣崔萬理等便上疏反對道:“我朝自祖宗以來,至誠事大,一遵華製,今當同文同軌之時,創作諺文,有駭觀聽。若流大明,或有非議之者,豈不有愧於事大慕華?”

可見在朝鮮民間事大慕華的思想還是很流行的,當然,這還不夠,朱慈炅想要的不是藩屬國至誠事大,仰華慕華,他想要的是所有藩屬國都融入大明,把自己當成大明的一份子。

下麵的貢生正在安靜的答題,朱慈炅坐在那裏貌似在監考,實際上卻是在考慮怎樣控製藩屬國的問題。從他和綾陽君李倧第一次對話可以看出來,起是這些藩屬國的國王對大明還是比較敬畏的,隻要下手不要太狠,應該不會激起太大的反抗,同時他們對大明的軍隊都很羨慕,希望手下的軍隊也能達到大明軍隊的戰力。

朱慈炅現在算是想明白了,要控製藩屬國,軍隊才是重點,隻要將藩屬國的軍隊掌握在手裏,他們就變成了**羔羊,隻能任大明宰割。當然這個藩屬國也要區別對待,像朝鮮這樣有上百年事大慕華傳統的藩屬國還可以讓他們擁有那麽一點名義上的軍隊指揮權,像安南甚至是以後的東瀛那種刺頭,那徹底不能讓他們跟軍隊沾邊,一沾邊他們就會動歪心思。

殿試在繼續,朱慈炅的思路變的越來越清晰,看著考生唰唰的提筆疾書,他在想,或許自己也應該作篇文章,以前大明對這些藩屬國管理太過鬆散了,基本上是聽之任之。藩屬國“事大”愈是恭順,大明“字小”也愈是熱情,如果藩屬國敷衍了事,大明也沒什麽懲治措施,以至於這些藩屬國漸漸離心,崇禎朝那會兒,任你大明跟滿清大的死去活來,又曾有哪個藩屬國派出過一兵一卒!

這樣下去肯定不是,一定要有製度,大明可馬上要展開殖民大業了,如果沒有嚴密的製度管理這些本土以外的國家和地方,豈不是要走殖民列強的老路,當一陣子爆發戶然後就被打回原形。像葡萄牙這個曾經的海上霸主已經被打回原形了,西班牙也快了,荷蘭也不遠了,隻有英國堅持的最久,不過最終他們卻落得跟在自己的小弟後麵搖旗呐喊,著實可笑。

乙亥恩科殿試順利結束,狀元郎洪翼漢是帶著大紅花遊街去了,朱慈炅卻窩在昌德宮冥思苦想,做起了他這世的第一篇文章。這篇文章他無人可問,因為沒有人能跟他一樣知道後麵的發展進程,他唯有自己親力親為,做好這篇文章。

三天後,崇禎八年三月十八,大明崇正皇帝朱慈炅在藩國朝鮮的王京漢城公布了後世有名的《大明藩屬國令製》,第一個提出了宗主國本土以外疆域的管理方法。

令製將宗主國本土以外的疆域分為三等:

第一等為藩國,藩國由大明帝國皇帝冊封的藩王管理,擁有高度的自治權,所有藩國百姓歸藩王管轄,藩國官員由藩王任免,藩國稅收由藩王征收。

這是權利,有權利就要有義務。

在經濟上,藩王必須向大明開啟所有口岸作為通商之用,大明帝國本土商人可以任意在各口岸進行商業活動,但是大明以外的國家,沒有大明的特許藩國不得與其通商。

在軍事上,藩王可以組建藩**隊,但是將領必須由大明兵部任免,藩王擁有軍隊的指揮權,但大明兵部的調令藩王必須無條件遵守,為了便於管理和溝通,藩**隊中,大明委派的將領和藩國本土的將領各占一半。大明兵部負責軍隊的裝備和操練,藩王則負責軍隊的軍餉和輜重供給。

第二等為屬國,屬國由大明帝國皇帝冊封的屬王管理,擁有部分自治權,所有屬國百姓歸屬王管轄,屬國稅收由屬王征收,但是屬國官員則需屬王提出申請由大明吏部任免。

在經濟上,屬王必須向大明開啟所有口岸作為通商之用,大明帝國本土商人可以任意在各口岸進行商業活動,但是大明以外的國家,沒有大明的特許屬國不得與其通商。

在軍事上,屬王無權組建軍隊,由大明兵部派遣將領在屬國征召,屬王可以申請軍隊協助,但無權指揮軍隊,軍隊的裝備、操練和調動都由大明兵部負責,屬王隻負責軍隊的軍餉和輜重供給。

第三等為屬地,屬地由大明帝國皇帝委派的總督管理,所有屬地百姓歸大明戶部管轄,屬地的稅收由大明戶部負責征收,屬地的官員由大明吏部任免。

在經濟上,屬地完全按大明規劃執行,在軍事上,屬地駐軍由大明兵部調派。

令製還規定,所有藩國、屬國、屬地皆需使用大明文字,習聖賢之學,藩王、屬王世子不習聖賢之學者,不得繼承藩王、屬王之位,藩屬之民皆可參加大明統一組織的科舉,但無科舉功名者,不得擔任藩國、屬國官吏。

令製最後一條,凡藩國、屬國違反《大明藩屬國令製》的,違反一次,降一等,也就是說藩國還有一次違反的機會,屬國違反了就什麽機會都沒了!

《大明藩屬國令製》可以說是大明帝國殖民史最重要的法令,對大明帝國的殖民大業意義之重大,影響之深遠......,這些都是後話,暫且略過不表。

話說這朝鮮也算是運氣好,他違背令製規定都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是,那都是在令製公布之前的事情,所謂既往不咎,朱慈炅為了表彰他們奉行了一百多年事大主義,對大明恭順有加,特將朝鮮定為一等藩國。

朝鮮國王綾陽君李倧在大明三十多萬大軍的逼迫下,隻能接受《大明藩屬國令製》,老老實實當他的藩王,這個時候他內心的痛苦是無法言表的,軍隊按令製來的話,他的指揮權還沒大明兵部的大,等於是授人以柄,完全沒了翻身的機會。他卻不知道,後麵大明的藩國真的很少很少,大部分都是屬國甚至是屬地,比他慘多了!

《大明藩屬國令製》頒布以後,朱慈炅並沒有立刻返回京城,他親自組織秦良玉、曹文詔、毛文龍、黃道周、錢士升等隨同官員和朝鮮國王綾陽君李倧為首的藩國官員商議了一下朝鮮軍隊的組建問題。

水師是不用想了,就算令製對藩國的軍隊有限製,朱慈炅也不想藩國擁有自己的水師,殖民時代擁有水師就代表你擁有了搶奪財富和土地的能力,他可不想到時候跟自己的藩國去爭奪殖民地,說出來丟人,幹脆讓他們沒這個能力,一了百了。

陸軍綾陽君李倧反而不想供養太多,按令製的規定,其實最終得利的還是大明,他才不想出錢給大明養那麽多軍隊呢,所以最終朝鮮隻定下了十萬陸軍的編製,正好湊一個軍團,軍團主將朱慈炅也給他們定好了,直接調原昌平總兵尤世威擔任朝鮮軍團主將,提督僉事銜,至於副將總兵就由朝鮮將領擔任,下麵的參將、遊擊則大明和朝鮮各占一半。

至於裝備,朱慈炅自然不會給他們最好的,正好禁衛軍第一軍團和第二軍團淘汰下來一批老式燧發槍,配給他們就行了,另外火炮、手雷什麽的他們也不要想了,炮灰是不需要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