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一章 雄心壯誌展宏圖

崇正九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幾年來的更早一些,上天或許是在慶賀大明太平盛世的到來,又或許是在為梟雄的逝去歎息,李自成等人被處死不久,京城便下起了鵝毛大雪,一時間整個天地都融入潔白的雪花中。

此時,朱慈炅並未沉浸在溫柔鄉裏,作為一個皇帝,他有很多事情要做,而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規劃大明未來的發展,所以,處理完義軍首領的事情他便開始著手規劃未來的發展大計了。

水泥的出現對他來說可謂一場及時雨,有了水泥,鐵路的修建速度將成倍提高,架黃河長江大橋,修秦嶺太行隧道,以前這些他想都不敢想的問題,現在貌似都隻是時間問題。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想到鐵路建設,一股豪情壯誌不由充斥在他的腦海心間,隻要用鐵路貫通整個大明,繁榮富強將不再是夢想,富國強兵也不再是夢想,大明必將屹立於世界之巔。

當然,水泥的用途不光是在修鐵路這一個方麵,砌城牆、修馬路、造堡壘、建樓房等等等等,有了水泥都將更加方便快捷,甚至是電報網絡的鋪設都因水泥的出現而變的簡單無比。

以前朱慈炅的想法是立木柱子,將電報線路架設在空中,大明全境起碼要鋪設幾萬甚至是十幾萬裏的電報線路,那得立多少木柱子,爬上爬下的工作量簡直大到嚇人。

現在就不一樣了,他準備直接在地上開標準的走線地溝,挖個幾尺深然後把標準的木方往裏一擺,再用水泥一澆,等水泥幹了再將木方取出來,然後蓋子一蓋,地溝就成了,不管多少電報線路,往裏一放就行了。

當然,電報線路還存在一個水下鋪設的問題,這點他也想好了,他準備讓工部生產多層包覆的帶鎧電纜,就是先在銅線外麵包一層橡膠,然後在橡膠層外麵裹一層薄鐵皮,然後再包覆一層橡膠,這樣電纜的強度和防護性能都將大大提高,直接從水裏鋪過去都沒事。

這種電纜就是加工比較費事,但江河水道那點寬度相對於幾萬裏長的電報網絡來說壓根就不算什麽,撐死做個幾百裏長就夠了,倒也耽誤不了多少時間,而且,以後電報網絡必將通過海底聯通大明的藩屬國或者盟國,那也是動不動就幾萬裏長,現在製造這種水底電纜也算是一種經驗的積累,到時候就不用臨時抱佛腳了。

這還隻是鐵路和電報網絡,一個國家的發展當然不是光把交通和通訊搞上去就行了,工業、農業、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麵都必須全麵發展,朱慈炅可不認為自己是個樣樣精通的全才,所以他召來了各方麵的專家,與他共同商討大明的發展大計。

這次他想定的是一個全局性的發展規劃,所以召集的人並不多,就他幾個最看重的親信而已。

皇上召集人開會自然沒人敢拖延,很快朱慈炅就和一眾親信坐在他的私人書房裏,吹著新設計出來的暖氣,喝著禦醫調製的參茶,對著會議桌上巨大的大明地圖準備商議了。

在他左手邊坐著的是他的恩師,內閣首輔禮部尚書徐光啟,下麵是兵部尚書孫元化,然後,就沒了!

在他右手邊坐著的是工部尚書畢懋康,下麵是吏部尚書楊嗣昌,新晉的吏部左侍郎陳子龍敬陪末座,也就是說,他總共才召集了五個人。

這下大家要奇怪了,放著戶部尚書和刑部尚書不招,卻將一個新晉的吏部左侍郎招來商議國家大事,是不是有點太任人唯親了?

其實不然,戶部尚書和刑部尚書一個管銀子的,一個管犯人的,和發展大計實在沒有太大的關係,這陳子龍就不同了,他可是朱慈炅欽定的內閣首輔接班人,據朱慈炅的詳細調查,他才是一個工業、農業、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麵都精通的全才,讓他來參與商議發展大計是有點培養他的意思在裏麵,更主要的,朱慈炅是真想聽聽他的意見。

閑話少敘,言歸正傳,會議開始,朱慈炅首先將他對鐵路和電報網絡的規劃大概介紹了一下,按他的意思,要在開封府附近建立一個交通中心,大明所有的鐵路都在那裏匯集,明年先把京城到開封的鐵路修通,然後就是開封到金陵的,開封到西安的,開封到濟南的等等等等;至於電報網絡,他打算明年先鋪設京城到各行省的,然後就是行省到各州府的,州府到各縣城的。

聽到皇上竟然有如此龐大的規劃,眾人無不目瞪口呆,畢懋康首先開口道:”皇上,請恕微臣多嘴,這大江大河如何橫渡,這崇山峻嶺又如何飛躍,您說的這些線路有好多都需要跋山涉水啊!“

朱慈炅聞言,自豪的道:”這個你無需擔心,朕想到了一物,如同石灰,加水後可攪拌成泥狀,但水幹後堅若磐石,如果中間加以鋼筋、鵝卵石,則韌性可堪比鋼鐵。此物名曰水泥,有了這水泥,修橋挖洞都不是問題。“

眾人聞言又是一驚,徐光啟忍不住問道:”皇上,請恕微臣孤陋寡聞,天下竟然還有如此奇物,微臣為何從來沒聽說過。“

朱慈炅微笑著解釋道:”此物並非天然的,需將石灰石、粘土和鐵礦粉按比例磨細混合,煆燒後再配以一定量的石膏磨成粉狀,恩師沒聽說過也很正常。“

徐光啟對各種礦物的特性也略有研究,他聞言想了想,綜合這些礦物的特性,還真有可能做出皇上所說的水泥,他不由讚歎道:”皇上真乃神人也,連這麽複雜的東西都能想出來。“

朱慈炅有點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頭,尷尬的道:”嗬嗬,不說這個了,總之朕已經考慮過了,鐵路和電報網絡都不是問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西北,那裏可占大明疆域的一小半,如果這樣荒廢下去,大明恐怕很難在短時間內有很大的發展。“

徐光啟聞言點了點頭道:”恩,這個問題微臣也一直在考慮,經過微臣近年的了解,西北的旱情好像在逐步好轉,估計再過個十來年那裏就能回複如初了。“

十年!恩師才是真神人啊,這都能估算出來,看樣子隻能等十年了,不過那麽大塊地方,荒廢了真是可惜了,如果能利用起來,大明的發展最少能加快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