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卷 第三十六章 科舉擴編

南居益一出,後麵各部尚書推薦的人選就有點相形失色了,大明這幾年雖然擴張的厲害,但真正和洋人打過交道的三品以上文官並不是很多,因為很多時候大明都是用拳頭在跟洋人交涉,要是找洋人打過仗的三品以上武將那隨便一拉就能拉來一大堆,但文官卻找不出幾個來。

最後,通過舉手表決,南居益以十三票全票當選為新任外務部尚書,接下來,隻要報請皇上批示,出聖旨,他就可以走馬上任了。

朱由檢對此事還是很上心的,因為這是他第一次主持朝廷大員的推選,他自然想有個完美的結果,會議一結束,他便直奔乾清宮,向皇上請旨去了。

這如果是別人當選朱慈炅肯定要讓東廠和錦衣衛去查一下,他可不想第一次放權讓內閣推選朝廷大員就選出個庸官、昏官甚至是貪官,但是南居益就不用查了,徐光啟說的很對,他的確很欣賞南居益,對於南居益在東南的表現,他是相當滿意的,提拔他當外務部尚書自然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就這樣內閣推選的新任外務部尚書南居益很快就獲得了皇上的恩準,當天上午皇上便下旨,調原東南總督南居益進京擔任外務部尚書。

這三個新衙門的尚書人選是確定了,但一個衙門不能光有尚書啊,特別是像這種負責日常事務的大衙門,下麵左右侍郎、郎中、員外郎等等官吏起碼要十來個,還有負責具體事務的主事那更需要幾十個,一個大衙門上百個官員那是很正常的,就這還是大明沒有擴張以前的配置。

現在的大明,疆域麵積擴大了三倍還不止,行省也已經差不多是原來的三倍了,接下來再打下西伯利亞,行省數量甚至要過原來的四倍,也就是說,各大衙門起碼得配上兩三百人才堪堪夠用,不但是新衙門,舊衙門也得擴編,上次成立商務部和教育部的時候各衙門官員已經擴充了差不多一倍,到現在,貌似又有點不夠了。

這樣算下來,需求的人數就有點恐怖了,光是新成立的三個衙門就需要六七百人,原來的八個大衙門同樣需要擴充六七百人,加起來就是一千多人!

一千多人貌似不多,因為大明現在的人口一億都不止了,但問題是這一千多人都必須有功名啊,而且一般的秀才還不行,最少得是舉人,要按以前的規矩,舉人都很難當京官,各部主事一般都是進士出身,更別說員外郎、郎中和侍郎了。

這下可把朱由檢和楊嗣昌給愁壞了,朱由檢那裏還好點,因為他隻負責五品以上的大員,而一個衙門也就兩個侍郎、四個郎中、四個員外郎是五品以上的,老衙門這些都有,新衙門加起來也就三十個,問題還不是很大,隻是開會推選比較耗時間而已。

楊嗣昌可就不一樣了,他這裏可是紮紮實實需要選拔一千多個京官,而且最起碼得有舉人的功名,他上哪裏找這麽多舉人和進士去啊!

為什麽說他找不到這麽多舉人和進士呢,根據大明朝科舉的錄取率稍微算一下就能知道了。

按慣例,大明朝進士的錄取率大概是二十取一,也就是說,二十個舉人裏麵隻有一個人能考上進士,而大明曆代科舉取士每科選取的進士最多也就兩百來人,這樣算下來,每次參加會試的舉人最多也就四千來人。

這個四千來人並不是說每隔三年就會產生四千個舉人,而是每次參加科舉的舉人就四千來人。

進士是每隔三年就錄取兩百名左右,但舉人不是啊,很多書上都有屢試不第這一說,也就是說,很多舉人參加了很多界會試,最後都沒能考取進士,再結合會試的錄取率就能證明一件事情,那就是,每次參加科舉的最多也就四千來個舉人,有時候甚至還不到四千。

考中了舉人而不去參加會試的有沒有呢?這種人肯定有,但絕對不會太多,大多都是年邁體衰,無力去考了,但凡正值壯年的誰不想金榜題名,也就是說,大明朝同一時期有功名在身的舉人絕對不會過八千人。

這麽一算問題就來了,就算十屆科舉的進士和所有舉人全部在朝為官,那進士和舉人的數量加起來也不足一萬人,而大明朝現在有多少官員編製呢?

不算不知道,一算那更是嚇死人,大明現在的行省數量差不多都有四十個了,每個行省差不多都是八到十個州府,而每個州府差不多又有八到十個縣,也就是說,現在大明光七品縣令就有三四千個,左右布政使、知府、知州、各級同知等七品以上的官吏加起來足有兩千餘人,在加上各直隸州和京城各衙門的官員,大明所有的進士和舉人,隻要不是年邁體衰的和品行不端的,其他基本上全部都在當官。

舉人當縣令,秀才當縣臣在大明已經是標配了,進士那基本都是六品以上!

能當官的進士和舉人基本都在當官,楊嗣昌又從哪裏去摳出這一千多號人來,張溥、吳建業、南居益可都是實力派的幹吏,做起事來那叫一個風風火火啊,衙門都成立了,竟然不給配下屬官吏,他們自然不幹了。

於是乎,吏部的門檻都快被他們踩爛了,楊嗣昌幾乎天天被他們堵在吏部衙門裏麵,除了要人還是要人,這個走了那個來,那個走了這個來,有時候兩個一起來,有時候三個一起上,把他都快逼瘋了。

他被逼催的實在沒了辦法,隻能去找皇上了,實在是沒人啊,總不能招些秀才來當京官吧!

朱慈炅的確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以往曆朝曆代都是進士等著做官,到了他這裏倒好了,連舉人都湊不出來了。

他還能怎麽辦,隻能把徐光啟和黃道周招過來,商議科舉擴編的事情。

其實科舉已經擴編過一次了,從崇正十年丁醜科開始,每科錄取的進士都翻了一倍,達到了將近四百人,但是,舉人的數量卻沒有翻倍,還是那麽多。

其實,這也不能怪朱慈炅,他主持的可是殿試,又不是鄉試和院試,能選拔出四百餘名進士就行了,他怎麽會去想大明有多少舉人的問題呢!

這事也湊巧,正好今年八月就是三年一度的院試,也就是秀才考舉人的考試。

都火燒眉毛了還有什麽好考慮的,朱慈炅直接下旨,各地舉人錄取名額翻一倍!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