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黨支部書記的調查研究方法

本章導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這就要求黨支部書記在調查研究中、在了解情況時要樹立正確的群眾觀,要堅持走群眾路線。眼要勤看看,耳要勤聽聽,腳要勤走走,腦要勤想想,這樣才能更多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調查研究是做好各項工作的一種通用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作為肩負帶領人民全麵建成小康社會重要職責的基層領導幹部,黨支部書記不僅要重視調查研究,更要善於調查研究,把它作為提升自身執政能力的重要手段去實踐。進一步說,黨支部書記應當了解並掌握調查研究的準備工作、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調查研究的分析方法、調查研究的方法選擇、調查會議的組織方法,等等。

一、做好新形勢下的調查研究工作

做好新形勢下的調查研究工作,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為指導,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深入研究影響和製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入研究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黨的建設麵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深入研究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點問題,深入研究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全麵了解各種新情況,認真總結群眾創造的新經驗,努力探索各行各業帶規律性的東西,積極提供相應的對策,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服務。

調查研究,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調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調查清楚,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研究透徹。這就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了解情況。既要調查機關,又要調查基層;既要調查幹部,又要調查群眾;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麵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要到困難較多、情況複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基層、群眾、重要典型和困難的地方,應成為調研重點,要花更多時間去了解和研究。隻有這樣去調查研究,才能獲得在辦公室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視角、新思路和新對策。領導幹部搞調研,要有明確的目的,帶著問題下去,盡力掌握調研活動的主動權,調研中可以有“規定路線”,但還應有“自選動作”,看一些沒有準備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隨機性調研,力求準確、全麵、深透地了解情況,避免出現“被調研”現象,防止調查研究走過場。

搞好調查研究,一定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是獲得正確認識的源泉,也是檢驗和深化我們認識的根本所在。調查研究成果的質量如何,形成的意見正確與否,最終都要由人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毛澤東同誌1930年在尋烏縣調查時,直接與各界群眾開調查會,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諸如該縣各類物產的產量、價格,縣城各業人員數量、比例,各商鋪經營品種、收入,各地農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樣,各類人群的政治態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這種深入、唯實的作風值得我們學習。領導幹部進行調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廠礦車間,同群眾一起討論問題,傾聽他們的呼聲,體察他們的情緒,感受他們的疾苦,總結他們的經驗,吸取他們的智慧。既要聽群眾的順耳話,也要聽群眾的逆耳言;既要讓群眾反映情況,也要請群眾提出意見。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主動調研,抓住不放。這樣才能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

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現在有的幹部善於察言觀色,準備了幾個口袋,揣摩上麵或領導的意圖來提供材料。很顯然,這樣的調查是看不到實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確結論的。調查研究一定要從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帶著事先定的調子下去,而要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後,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對調查了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要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隻唯實。有些幹部,不是不了解情況,也不是看不到問題,而是不願正視現實,不敢講真話,報喜不報憂。這些現象都是違背實事求是原則的。在調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實事求是,不隻是認識水平問題,而且是黨性問題。隻有公而忘私,把黨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調查研究,包括調查與研究兩個環節。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調查研究的規模有多大、時間有多長,也不是光看調研報告寫得怎麽樣,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從當前領導幹部開展調查研究的實際情況看,有調查不夠的問題,也有研究不夠的問題,而後一個問題可能更突出。有的同誌下去,隻調查不研究,裝了一兜子材料,回來匯報一下寫個報告就了事;有的領導幹部連調研匯報也不聽,調查材料也不看。這種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不解決什麽問題的調查研究,是事倍功半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調查結束後一定要進行深入細致的思考,進行一番交換、比較、反複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係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

調查研究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在運用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時,要適應新形勢新情況特別是當今社會信息網絡化的特點,進一步拓展調研渠道、豐富調研手段、創新調研方式,學習、掌握和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調研方法,如問卷調查、統計調查、抽樣調查、專家調查、網絡調查等,並逐步把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調研領域,提高調研的效率和科學性。

二、調查研究的準備工作

實施調查前,黨支部書記要做一番周密細致的準備工作:

(1)選擇調查研究課題。選題是調研活動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定選題時要優先考慮以下幾個方麵:一是具有同期性、重複性的工作和經常發生矛盾的例行性問題。二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三是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四是新經驗、新事物、新人物、新事件。五是上級部署的問題。

(2)對所選課題進行初步調查。這種調查不是正式調查,一般調查的範圍不大,涉及的人不多,以文獻資料分析為主要形式,以實際調查為輔助方式。對調查結論要求也不高,隻求對課題有個大致了解。

(3)提出研究假想。其目的是為調查研究提供指導。一是從實際經驗中推出研究假設。二是從原有的結論中引申和發展。三是靠直覺和猜測。

(4)製定調查研究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幾個內容:一是調查研究的指導思想、主要目的、具體任務、基本要求。二是調查研究的對象、範圍、方式以及時間、步驟、進程。三是調查研究的組織領導、人員分工和具體要求。

(5)編製調查研究提綱。它是根據調研計劃製定的。一般包括調查研究的題目、範圍、項目、內容、對象、方針、要求和注意事項等,要有綱有目,防止調查遺漏。

(6)學習有關方針政策。調研前要學習有關方針政策,明確指導思想,熟悉相關資料,為調研打好基礎。

三、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

調查研究的方法很多。按照調查研究的目的,可分為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預測性研究。按照組織調查工作的方式,可分為定期調查和專門調查。按照調查對象的範圍和選擇對象的方法不同,可分為全麵調查、重點調查、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按照調查的時序,可分為橫向研究與縱向研究兩種類型。按照調查對象的多少,可分為全麵調查、抽樣調查、個案調查。在國外比較流行的,還有專家集體調查法、民意測驗法等。常用的調查研究方法有:

1.全麵調查法

全麵調查法,又稱普遍調查法,是指對調查對象的總體所包括的所有單位和要素進行逐一的調查,以便掌握一定時間和條件下的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就一般情況來說,普遍了解和把握的情況更為詳盡和完整,可以避免抽樣調查中的取樣誤差。對於了解全麵情況,把握某一類現象的總體,以便做出基本的數量估計,是一件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工作。但全麵普查工作量大、範圍廣,調查對象始終處於變動狀態,所以,在調查中容易出現重複、遺漏、登記誤差等問題。全麵調查應注意如下問題:一是要堅持“無一遺漏”的原則。為此,首先要統一規定調查單位,即確定調查對象總體中的個體以什麽為單位;其次,要統一規定調查的具體項目;再次,要嚴格按照程序,逐個單位、逐個項目地認真調查。二是各項準備工作必須充分。要充分做好設計方案、建立製度、培訓人員等工作,特別要注意先做好試點工作,以便取得經驗,完善措施,彌補漏洞,防止偏差。三是大規模普查必須規定明確的限定條件,也就是說,要科學地從各方麵規定必要的明確的限定標準,以保證既無一遺漏,又無一重複。

2.典型調查法

典型調查法,即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局部現象進行調查研究,從中找出一般性結論的方法。典型調查的特點是範圍小、單位少,能夠對所要研究的問題做比較深入透徹的了解,掌握大量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同時又節省時間和人力、財力、物力,可用較小的代價獲取較大的效益。運用典型調查法的關鍵是選好調查對象,即選好點。選擇典型的通常做法:一是擇優(劣)選,就是根據調查目標所確定的範圍和要求,在規定的調查總體中選擇處於優等或者劣等水平者作為選中的典型單位。這種方法有利於掌握調查對象“兩頭”的情況。二是適中選點,就是在調查總體中選擇處於中等水平者作為選擇的典型單位。這種方法容易把握調查對象的總體的一般情況,常常在需要及時了

解調查對象的概貌時采用。三是劃類選點,就是在較為複雜的調查對象中,根據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把調查對象總體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再根據各種類型在總體中所占的比例不同,確定每種類型的典型單位數量,在這個基礎上,運用優(劣)或者適中選點法,進一步確定各種類型中的典型單位。這種方法,常常在調查對象總體所包含的各個單位的情況差異較大時采用。

鄧小平的調查研究方法

鄧小平求真務實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體現在調查研究工作中,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問數字”、“愛算賬”。他到各地調查研究,常常通過算賬了解下情,通過算賬摸清建設進展、發現存在問題、糾正工作失誤,通過算賬為重要決策的製定與實施提供具體依據。

1984年1月24日,鄧小平到深圳考察,聽取深圳市委書記、市長梁湘匯報工作。當聽到深圳經濟特區的工業產值1982年達到3.6億元,1983年達到7.2億元時,鄧小平說:“那就是一年翻一番?”顯然,他對這個遞增的速度非常滿意。25日上午,鄧小平考察了深圳河畔一個漁民村。他到老支書吳伯森家做客時,一一詢問吳伯森家裏幾口人,收入多少。吳伯森告訴他,這個村1983年人均年收入2800多元,戶戶是萬元戶。吳柏森一家,平均每人月收入四五百元。鄧小平聽後高興地對隨行人員說:“比我的工資還高啊!”走出漁民村口時,梁湘問:“像漁民村這樣的生產和生活水平,全國人民做到要多少年?”鄧小平說“:大約需要100年。”梁湘說“:不要那麽長吧?”鄧小平說:“至少也要70年,到本世紀末,再加50年。”後來,人們聽到鄧小平在北京宣布,要在21世紀中葉,使中國人民的生活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這一預期目標,就是“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正好與他在漁民村調研時計算的結果相吻合。

3.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調查者根據調查目的設計一份調查問卷,然後通過某種方式或途徑請被調查者對問卷進行筆答或由調查者通過訪問代為填寫,最後回收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分析,從而得出結論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是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調查研究方法。問卷調查的優點在於:能夠用較少的經費進行較大規模的調查,所取樣本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問卷分結構式問卷和非結構式問卷兩種。結構式問卷提出的問題是封閉性的,答卷者隻要在多種選擇答案中選定畫出即可。非結構式問卷提出的問題是開放性的,答卷者可以自由作答。這兩種問卷各有利弊。為了解決結構式問卷表達範圍狹窄和非結構式問卷結構鬆散等問題,通常采用一份問卷中二者兼而有之的混合型問卷。

4.個案調查法

個案調查法,是依據共性寓於個性之中的原理,在研究對象的總體範圍中選取個別研究對象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個案調查範圍較小,通常隻調查一個人、一個家庭或一個單位。要求選取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義的個別案例作為調查對象,收集有關調查對象的一切資料,包括一些看起來非常瑣碎而微不足道的小事,然後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研究,以期取得對調查對象總體有透徹的了解。個案調查的優點在於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方法不拘一格,形式多樣,調查時間和活動安排有一定彈性。個案調查往往作為抽樣調查的探索性研究或作為抽樣調查的補充。

5.專題調查法

專題調查法,是指對實際工作中的重要的經驗,重要的問題,重要的政策,重要的思想,重要的批評、建議等方麵的專題調查的方法。它一般是為了向上級匯報、供本單位領導同誌研究或為製定、貫徹、修改某方麵政策的需要而進行的。進行專題調查一般要注意如下幾個問題:一是所選問題必須是實際工作中的關鍵性問題,弄清這些問題對於指導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二是從事這方麵調查的人要有一定的理論、政策水平,要有必要的專業知識,掌握必要的資料。三是既要了解現實狀況,又要了解背景情況;既要掌握麵上一般的情況,又要掌握一定數量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四是進行揭露和批評性問題的專題調查時,一定要把事實核對清楚,分析判斷一定要準確,是非和責任一定要分清。

6.匯報調查法

匯報調查法,是上級請下級匯報某些情況,從中了解有關情況和問題的一種方法。它是座談調查法的一種間接形式,通常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效果。運用這種方法一般要求聽取匯報者謙虛謹慎,不帶框子,不定調子,提出問題,真誠希望大家提出參考性意見,鼓勵大家發言,並善於對漫無邊際和離題的匯報加以引導,不輕易反駁匯報人的意見。要求匯報人最好掌握第一手資料,對匯報的問題要有自己的見解,並敢於直言,實事求是地如實匯報情況,對客觀事實和存在問題不隱瞞、不歪曲、不誇大也不縮小,如果調查雙方出於公心,尊重事實,不但可以得到信息,還可獲取“優化信息”,對雙方都有啟迪。

7.個別訪談法

個別訪談法亦稱個別訪問法,是調查者單獨找被調查者麵對麵地進行交談、討論,了解有關情況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一段時間裏訪問一個或幾個人,對某些不便於在大庭廣眾下交談的問題進行係統的一次或多次反複調查,對深入了解情況,全麵係統地研究問題很有好處。個別談話的對象,一是領導,二是當事人,三是知情人。運用個別訪談法通常的做法是:到一個單位去,先找這個單位的領導,了解有關情況的大致輪廓。然後再根據需要找當事人和知情人逐個交談。運用個別訪談法,通常要求:一是訪談前必須設計方案,擬定調查提綱;二是千方百計取得訪談對象的信任和理解;三是訪談時要抓住要點,按預定計劃進行,防止偏離訪談提綱;四是訪談即將結束時,要檢查訪談記錄,以免遺漏重大的問題。

四、調查研究的分析方法

調查研究結束之後,黨支部書記要對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以便從表麵數據資料中發現規律性的結論。分析調查結果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定性分析法

定性研究是對某一社會現象以現有的文獻資料或經驗材料為依據,運用演繹、歸納、比較、分類、矛盾分析等方法,對某種事物進行研究的一種類型。定性分析法,是依據大量曆史事實和生活經驗材料進行哲學的思辨、曆史的比較,從而把握事物特有的本質屬性及其發展變化規律的一種方法和手段。定性分析方法有一套體係,它的基礎是演繹推理的方法和矛盾分析法,帶有很深的哲學思辨色彩,同時大量運用比較分析法、類型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特征分析法等。定性分析法有以下特點:一是運用典型調查方法來獲得資料,並以此為主要依據獲得結論;二是可以從紛繁複雜的事物中探尋其本質特征和要素,從個別的、典型的材料中得出結論;三是所得出的結論多具有概括性或概貌性。定性分析法除具有上述特點外還具有以下缺點:一是隻研究了某些典型事物,忽視了同類性質事物數量上的差異;二是所得出的結論受調查研究者主觀成分的影響,不同的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對象進行調查,甚至不同的人選擇同一對象進行調查,但其結論也會出現不同的、甚至出現相反的結論,勢必造成可比性較差;三是得出的結論推斷所涉及的社會現象,如果以推導的大前提失真的情況下,容易產生很大的失誤,而且不易覺察。正因為定性研究有上述的特點和缺陷,所以定性研究類型主要運用於對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或者定量困難的對象研究,或者研究某些處於初級階段的問題。

2.定量分析法

定量研究是運用概率、統計原理對社會現象的數量特征、數量關係和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數量變化等方麵進行的研究。定量分析法是依據所調查的現實資料數據,運用科學的數學推導、演算模型等方法,考察事物的一種方法。定量分析法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在實地調查搜集資料方麵強調運用抽樣技術選擇樣本;二是在對樣本進行調查研究中運用變量、操作化、假設、檢驗等概念和方法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量化研究;三是為認識社會現象的不同性質提供量的說明,通過量的研究來了解事物的性質,或者通過量的分析,了解某一社會現象各要素之間量的關係。把握事物的特征與性質,是建立在紮實了解事物數量基礎之上的,而第一手數據資料又是一切統計、運算、抽象的基礎。定量分析是為定性分析服務的,它要通過對調查所得數據的數字處理,從事物的數量方麵去把握事物的狀態與特點,因此,它要求細致入微,從數量關係中發現問題。定量分析的方法很多,如統計分析法、數學模型法、預測分析法等。在運用定量分析時,要注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在定性分析的指導下進行有的放矢的定量分析,從而提高定性分析的準確程度,深化定性分析的深度。

3.邏輯分析法

邏輯分析法,是按照邏輯規則對事物的概念給以科學的定義,對概念間的關係(命題)進行正確無誤的判斷、推理、論證,從而準確反映客觀實際的一種方法。運用邏輯方法應注意避免犯邏輯錯誤。進行分析研究時不能犯辯證邏輯錯誤,進行歸納、演繹、判斷、推理時不能犯形式邏輯錯誤,尤其要注意防止以辯證邏輯否定形式邏輯。這類錯誤通常表現在進行調查研究時,不是嚴格按照事物的本來麵目去闡述事實,而是按調查者主觀認定的觀點收集資料,采取“削足適履”的實用主義態度,專門收集可以證明自己正確的材料。對周圍資料的取舍,不論能否反映事實真相,而執意選擇於己有利的個別事例加以渲染。對現象的解釋,不是本著科學的態度是非分明,而是界限模糊,是非混淆,模棱兩可。起草調查報告時,事實數據少,泛泛描述多。這種調研分析脫離於唯物主義和辯證思維的軌道,不論其“辯證邏輯”如何高超,都是不足取的。

關於邏輯

一對夫妻帶著自己的孩子路過一家玩具店。孩子想要某一個玩具,於是對媽媽提出要求,媽媽拒絕了。於是對爸爸說,媽媽不好,爸爸好,爸爸給我買玩具。

這就是邏輯最基本的公式列。

邏輯

是人的一種抽象思維,是人通過概念、判斷、推理、論證來理解和區分客觀世界的思維過程。

邏輯是在形象思維和直覺頓悟思維基礎上對客觀世界的進一步的抽象,所謂抽象是認識客觀世界時舍棄個別的、非本質的屬性,抽出共同的、本質的屬性的過程,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logic最早被清末的嚴複翻譯成漢語邏輯,屬音義意義相結合的公認比較完美的翻譯,當然主要是音譯,後由中國傳入日本,但在日語中則注明隻是對logic的注音,logic在日語中的正式漢語翻譯詞為“論理”。

4.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事物矛盾的理論和法則去具體分析事物內部的矛盾,矛盾的各個方麵及其內容、形式、發展變化規律等,從而實現對客觀事物由感性認識而達到理性認識的方法。矛盾分析法不是就事論理,而是帶有較濃厚的“以理觀事”的演繹思辨色彩。它的優點是先抓住事物發展具有對立統一的兩個矛盾,以通觀全局,然後再分層分析矛盾的各個方麵,從而不至於陷入紛繁複雜的表象之中。

5.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亦稱對比分析法,就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加以比較,分析異同,找出差別,把握調查對象的個性特點和本質的一種方法。運用比較分析法的一般過程是,先將收集到的反映社會現象或過程的一些具體信息資料,用因素分析法予以剖析,接著分類排隊。然後,從不同角度,如時間、空間、進程、內容、形式等方麵與有關的事物加以比較。比較得越全麵,特點總結的片麵性就越小;比較得越深,特點就總結得越精。比較分析法有對比法、類比法和曆史比較法三種類型。通常在運用這些方法時采取三種形式:一是橫向比較,二是縱向比較,三是理論與事實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運用比較分析,要注意事物的不同屬性,找出事物的同一性和可比性,才能對事物得出準確概括的分析。同時,還要注意事物的一定範圍和時間、地點、具體條件,不能以點代麵,混淆個別與一般、局部與全局、支流與主流、正常與不正常、宏觀與微觀的界限。對一定範圍的同類性質問題也要作具體分析,進行比較。

6.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就是從紛繁複雜的調查資料中找出若幹對事物的產生、形成、發展、運動起作用的諸多要素及其相互關係,進行係統而周密的剖析和歸納,探尋對事物起重要和關鍵作用的一個或幾個要素係列,從而掌握影響事物形成、發展、變化的症結,搞清事物運動的規律的一種方法。因素分析法,通常有總體分析、關係分析、因素樹分析三種主要分析手段。總體分析就是在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將與調查對象相關的係列基本因素,按一定標準劃分,組成一個有機的多層麵的網絡結構,通過對“因素網絡結構”進行分析,從總體上考察與調查對象相關的諸要素以及比較關鍵的一些因素,並予以係統歸類,從而準確把握分析方略和重點因素係列。關係分析就是對因素與因素之間的各種關係的分析。因素樹分析就是將關鍵性因素係列按各因素的功能等繪出因素樹圖,組成一個有“主幹”、有“分枝”、有“綠葉”的因素樹圖,以便有步驟、有係統地從“幹”到“枝”到“葉”進行因素分析。

7.因果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是運用哲學、邏輯學因果關係理論,分析研究調查對象發展和變化的前因後果所普遍運用的一種方法。運用因果關係分析法,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分析這一原因對結果作用的規律性;如果找不到原因,也就談不上因果關係。而運用邏輯學判明因果關係的方法,考察分析事物的有關因素的相互變化,歸納出事物間的因果關係,是調查研究中進行原因分析經常和普遍運用的方法,具體有求同法(又名契合法)、差異法、求同存異並用法、共變法、剩餘法等五種方法。分析原因和結果,就是要從事物發展、變化過程中揭示事物及其因素之間的聯係,而這種原因和結果的關係通常是複雜多樣的,大致有如下幾種情形:一是一因一果;二是多因一果;三是一因多果;四是多因多果;五是互為因果。

五、調查研究的方法選擇

調查研究有許多方法和手段,這些具體的方法和手段作用不同,內容不一。在調查研究過程中,黨支部書記如何選擇和運用這些方法,是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首先,調查研究方法的分類是相對的。這是因為在調查研究中,調查與研究這兩個環節隻是大略的區分,不能截然割裂。一般說來,先調查後研究。但在實際調查過程中,調查一開始,研究工作也在進行了。而研究工作每深入一步,還必須有進一步的調查,調查和研究交替進行。調查開始階段不作初步研究,就無法確定調查範圍,就抓不住調查的中心,就無從選擇正確的調查方法。在調查中,對大量的茫無頭緒的材料,也要做一番初步整理工作,看看哪些材料是主要的,哪些材料是次要的;哪些能說明問題,哪些不能說明問題;哪些材料是充分的,哪些還不夠充分;等等。

其次,各種調查研究方法是互相聯係的、交叉的。在實際調查中,往往是數種方法並用,並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加以調整。調查研究的對象、範圍、性質、內容不同,調查研究的目的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采用什麽樣的方法和手段,要以能否有利於及時、真實、全麵地了解和掌握情況,探索事物的發展規律性為原則,同時,所選擇的方法又必須是在具體客觀條件下切實可行的。客觀事物是錯綜複雜的,一般都是需要幾種研究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一個問題往往要綜合運用各種不同的材料,因而也就需要綜合地采用不同的方法。我們應當善於按照具體情況、任務、要求和條件,把各種調查研究方法配合起來,以便取長補短,提高調查研究的水平。

再次,調查研究方法沒有優劣之分,隻有選擇和運用是否妥當之別。每一種調查研究的方法,隻要運用得正確,在調查研究過程中都有它的地位。任何一種方法,如果選擇、運用得不妥當,不適合於調查研究的具體任務、內容和對象,都會導致錯誤的結論。正確地選擇和運用任何一種方法,都會在調查研究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六、調查會議的組織方法

開調查會是調查經常運用的方式,它是最簡單易行的調查方法。采用這種調查方法由調查者主持會議,根據預先準備好的調查項目,提出問題要求回答,並且同參加會議的人展開討論和研究。

1.開調查會要注意的問題

一是邀請參加調查會的人,應當是對有關情況十分熟悉或親自經曆過的、並具有代表性又願意提供材料的人,以便從各個不同的角度獲取大量的實際材料。二是事先必須準備好調查提綱,並讓到會的人了解開會的意義。最好使他們事先有所準備。參加調查會的人數,可根據調查者的工作能力、問題涉及範圍以及參加者的情況等各種因素來確定。為了使大家有充分發言的機會,人數不宜過多,一般以七至八人為宜。另外,要充分考慮同時參加會議的人不會因為在一起妨礙暢所欲言。三是要盡一切辦法保證到會的人無保留地說出心裏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要有誠懇的態度,同時提供一切便利條件,並對參加會議的人講清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四是開調查會之前要把準備了解的情況列出清單,開會時逐步引導到會的人集中談論清單上所列出的問題。談論不夠的問題可以一一詢問,使談論的問題深入。五是開調查會也要區別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科學方法。有時,調查會的主持者不說明調查的詳細內容,隻是就某一方麵的總議題要求與會者無拘無束地自由發表意見,主持者在傾聽各種意見中了解事情的真相;有時,在調查會上先列出某些方麵的問題,要求與會者不僅自己發表意見,而且針對別人的意見展開爭論和進行評價,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六是根據需要,一個問題可以連續召開幾次調查會,而每一次都要進行分析總結。問題解決與否以及出現的新情況,都需要逐一分類歸納,然後提出下一次開會調查的提綱。

2.調查會上要善於提問和妥善處理出現的各種情況

善於提問,會議才不會冷場。調查者應該根據與會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如下各種類型的提問:

(1)向全體與會者提問,這種提問,不具體指定某人回答,它主要用於座談會開始,其目的在於引出話題,引導大家去思考和回答問題,鼓起大家發言的勇氣。

(2)點名提問。對於那些不善於發表自己意見的與會被調查者可以采取點名提問的方式讓他發表意見。

(3)中轉提問。為了開好座談會,調查者一般不要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例如,可以這樣提問:“對於老王同誌提出的問題,老李同誌是怎樣考慮呢?”

(4)反問提問。有的與會者不願作深入思考,或者自己明明有看法,卻偏要附和某種意見,或者向調查者提問。這時,調查者一般不要回答,而應以同樣的問題進行反問,啟發對方積極進行思考。

當大家發言不積極時,可以提出大家感興趣的話題,或用實例引起大家的興趣和注意。也可以向有回答能力的人提出問題以引起討論,還可以先提出答案簡單的問題,然後進一步問為什麽。

討論議題時,可采取以下辦法:將與會者的發言與調查內容聯係起來、提出與調查題目有密切關係的新話題、及時扭轉與議題無關的討論。

討論發生糾紛時,可采取以下辦法:將有爭議的問題暫時放置起來;向與會者中有權威的人提出要求,示意他做出能調停糾紛的發言;用果斷而巧妙的方法引導大家進入有秩序的發言;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暫時休會。

3.檢查會議的效果

除了檢查調查情況的質量和數量之外,還可以從會議組織技術方麵作檢查:座談會開始時,是否做好了必要的準備工作;座談會是否在預定的時間、地點進行,應該參加的人員是否參加了會議;座談會是否征求了所有與會者的意見;是否完成了調查計劃中預定的題目,掌握了被調查者的意見;是否按預定的時間結束會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