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黨支部書記協調人際關係的藝術

本章導讀

孟子說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協調各種人際關係是黨支部書記隨時要麵臨的問題。協調即通過減少磨擦、克服內耗、解決矛盾等,求得群體或組織的相對穩定與和諧發展。對領導者來說,協調的內容很廣泛,包括協調係統與子係統的關係、子係統與子係統的關係、係統與外部環境的關係等等,但核心是協調與上級、同級、下級之間的人際關係。人際關係往往反映出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存在和發展受多種規律支配。

黨支部書記要想在協調人際關係中能夠做到得心應手,就必須了解協調人際關係應注意的幾個基本準則,諸如擇善原則、調衡原則、積極原則、真誠原則、理解原則、守信原則、人道原則、平等原則、互利原則、寬容原則、文明原則等,除此之外,還要做到處理與上級的關係時尊重而不失主見;與平級相處時坦誠共處、主動助人;與下屬相處時公道、正派。最後,掌握促進班子團結的藝術等。

一、協調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

人際關係往往反映出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其存在和發展受多種規律支配。與此相聯係,人際關係的處理原則也是多種多樣的。黨支部書記協調人際關係應該注意以下基本準則:

1.擇善原則

擇善原則是建立人際關係時首先要注意的一個原則。所謂擇善原則,是指建立和發展人際關係時,不能盲目從事,而要有所選擇地進行。不僅要“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棄之”,而且要“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所謂善者,這裏是指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己無害或者有益的人及其關係。堅持擇善原則,首先要考慮自己與交往對象互相的需要是否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他人。如果是有益的,就要采取積極的態度。如果是有害的,就要堅決放棄。

“孟母三遷”擇善而居的故事

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裏了!於是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2.調衡原則

調衡原則,是協調平衡原則的簡稱。這一原則體現在人際關係的多個層麵上。首先,黨支部書記要對自己的需要加以協調和平衡,在建立和發展人際關係的過程中,要經常地協調平衡人們需要與自己時間、精力之間的關係。其次,黨支部書記要對自身的多種人際關係進行協調和平衡,即處理好不同人際角色之間的協調與衝突。

3.積極原則

積極原則有多方麵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在人際交往行動中要主動。一般地說,就是在交往中應以主動行為尋求對方的反應,以鮮明及時的反應回答對方的行為。二是在人際交往態度上要熱情。

4.真誠原則

真誠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真誠原則,就是指人們在人際交往時,要以誠相待。堅持真誠原則,關係主體雙方首先要彼此坦誠。其次,堅持真誠的原則,人際交往雙方應當同甘共苦。

5.理解原則

理解原則,主要是指關係雙方在人際關係行為中互相設身處地、互相同情和諒解。理解原則也是人際關係的一條不能忽視的原則。一般地說,任何正常的人際關係都是建立在相互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因為隻有相互理解,才能心心相通,才有同情、關心和友愛。首先,堅持理解的原則,關係主體雙方首先要互相了解對方的情況,特別是了解對方的理想、抱負、人格等狀況。其次,堅持理解原則,關係主體雙方在人際行為中要相互體諒,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最後,堅持理解原則,關係主體雙方在人際行為中要互相同情。

6.守信原則

守信原則,簡單地說,就是在人際關係中講求信用,遵守諾言。詳細地說,守信原則有兩方麵的含義:一是“言必信”,就是說,在人際交往中,說真話,不說假話,說話算數。二是“行必果”,就是說,在人際行為中遵守諾言,實踐諾言。

7.人道原則

人道原則是人道主義精神在人際交往中的實施和貫徹。所謂人道,這裏主要是指愛護人的生命、維護人的人格和權利的道德。堅持人道原則,首先要尊重別人;其次要愛護別人,關心別人;最後要遵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求。

8.平等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堅持平等原則,是建立和發展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事實證明,交往必須平等,平等才能深交;沒有平等待人的態度,就不能建立密切的人際關係。

9.互利原則

與平等原則相聯係的,是互利原則。互利原則也可以稱為互利主義,是指在人際交往中,關係主體雙方都能夠從對方得到一定的利益和好處,相互滿足各自的需要。

10.寬容原則

寬容原則,是指在交往中寬宏大量,心胸寬廣,容人之短,忍耐性強。寬容不是隨波逐流,不講原則,能做到寬容的人是心中有主見、目標明確、原則性強的人。寬容是為了把原則性與靈活性有機結合起來,以便更好地實現更遠大的目標。

11.文明原則

文明原則,主要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要講文明,有禮貌。一是交往內容要健康,二是交往動機要純正,三是交往氣氛要友好,四是交往態度要熱情,五是交往方式要講究。

二、溝通的藝術和重要性

溝通是領導幹部日常實踐的行為,溝通能力的高低直接與領導的能力相關,直接涉及到領導班子的團結,也直接涉及到領導實踐中各個方麵的工作。領導學中提出領導幹部應具備三種基本能力:信息溝通、團隊建設、時間管理。而信息溝通又是基本當中的基本。可見,溝通對於領導幹部的成功與發展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一些領導幹部存在著這樣一種誤區,認為自己的工作就是出主意、拍板、管幹部,溝通是第二位的工作。事實上,這是不符合管理實踐要求的。管理實際上是確定目標和方向、做出決策、貫徹實施三者交互作用的過程。領導者要抓班子、帶隊伍,要科學地組織、指揮、協調、控製工作的進程,所有這些,起靈魂作用的是溝通,溝通是實現上述目標最基本的技能。領導溝通的主要形式表現為:

1.傾聽

作為一個領導首先應該成為一個善於傾聽的人,因為傾聽能夠贏得下屬對我們自身的尊重,也能夠使我們對基層相關的信息有更加確切的了解和全麵的把握,能使我們對進入記憶中的信息迅速作出分解,並把握信息的關鍵,在聽的過程中去判斷,在聽的過程中去處理。那麽應該怎樣傾聽呢?首先要理清信息,從信息中分出四類:事實、觀點、情緒、行動建議和內在的需求。傾聽是有技巧的,傾聽時要從多角度多側麵了解事物;傾聽時要反饋對方的意見,進行應承、概括、情感支持、及時引導;傾聽時要保持沉默,以此傳遞許多信息,也許意味著猶豫不定,也許意味著正在斟酌思索。

2.提問

對於領導而言,20世紀是“說”的世紀,21世紀是“問”的世紀。在20世紀,毛澤東、丘吉爾等領袖人物都是極具演講才能的。21世紀則是“問”的世紀,由“說”到“問”是一大進步“,說”是單向的,而“問”,是雙向的。“說”更多的體現的是領導者自己的決策,而“問”是在了解基層的基礎上,再進行決策。所以,問對問題是領導的開始。傑克·韋爾奇說,領導要把自己當成最愚蠢的人,要問最尖銳的問題,然後要求下屬付諸行動。

3.演講

領導要具有哲學家的理性判斷與頭腦,外交家的敏銳與敏捷,曆史學家的淵博知識和文學家的美妙語言。作為領導,要像一個哲學家一樣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作為領導,要從稍縱即逝的現象中捕捉問題;作為領導,要成為“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識分子,“知”了還需要“道”出來;作為領導,要用美妙的語言去打動他人。演講的技巧為:盡量脫稿演講,適當使用“小抄”;觀點鮮明,語言簡潔;聯係現場場景,把握聽眾需求;精心組織開頭和結尾;注重自身形象。

總之,溝通是一門綜合藝術,高明的領導者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正確運用各種溝通藝術,創造和諧融洽的溝通氛圍,會取得良好的溝通效果。領導者一應具備謙虛謹慎的態度。領導者在與下級進行溝通時,一定要放下架子,虛心求教,先做學生,後做老師。二應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領導者在表達觀點時,應清晰明白,簡單明了,富於感染力。三應具備良好的傾聽能力。在與下級進行溝通時,要善於當聽眾,注意少講多聽;要有耐性,不要隨意打斷對方的講話、妄加評論或心不在焉。四應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領導者作風要民主,胸襟要寬廣。五應具有運用體語的能力。與下級進行溝通時,領導者要善於運用麵部表情、手勢、體態等體語。領導者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甚至輕輕拍一下下級的肩膀,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溝通效果。

三、與上級相處的藝術

上級相對於下級而存在,上級對下級具有引導、指揮、規範、監督等作用。其作用表現在:引導下級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指揮下級按要求完成任務;規範下級行為,對有益於組織整體利益的行為給予支持,不符合組織整體利益的行為加以限製;監督下級行動,發現偏離正確方向指正調整。顯然,作為下級,能否有效地協調好與上級的關係,直接關係到本級工作能否得到上級理解和支持、本級職能能否有效發揮。而要有效地協調好與上級的關係,前提是承認上級對本級擁有的領導職權,清楚上級對本級承擔的領導責任。隻有承認上級的領導職權,才會自覺服從上級的正確領導,才不至於出現“以下抗上”的不協調現象;隻有清楚上級的責任,才會理解上級的難處,主動為上級提供決策依據,並不至於出現盲目跟隨犯錯誤的現象。

尊重領導是承認上級領導職權的體現,保持主見是認清上級領導責任的前提。尊重而不失主見,是正確處理好與上級關係的基礎。既要尊重領導,又不失自己的主見,黨支部書記應當掌握好下述六個方麵的問題:

1.位低不必自卑

上下級關係隻有在一個共同的工作

係統中才形成,沒有工作上的相互不可分割的聯係也就不會構成上下級關係。所以上下級關係是相互比較而存在的,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下級也就無所謂上級,同樣地,沒有上級也無所謂下級。上下級關係層是由於工作係統中的成員的分工不同、所擁有的職權和所承擔的責任不同而形成的。上下級關係正是分工差異、責權差異在係統成員關係上的體現。要正確協調好與上級的關係,首先,必須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礙,摒棄“領導高明論”,認識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智者之所短,不若愚者之所長”。其次,要從根本上消除自卑心理,還得從提高自身素質入手。再次,還應善於在工作中總結經驗教訓。通過揚長避短,增強對自己的自信心,以鼓舞鬥誌、振奮精神,衝淡和消除無能為力、低人一等的思想,樹立幹好本職工作的信心。

2.服從不能盲從

要使上下級關係和諧,對下級來說,對上級的尊重是必要的。尊重體現在具體工作關係上,就是對上級的正確指示和命令自覺地服從和認真地執行。下級必須服從上級,這是管理中的一般常識,這是保證上下級正常關係的起碼要求,也是維持係統層次結構穩定的基本條件。但是這種服從是以上級指令的正確性、可行性為前提的。服從,是為了落實上級的正確決策,促進工作發展,保持係統正常運行;如果服從的是上級的錯誤決策,從而在實踐中使工作遭受損失,使係統狀態惡化,這種服從已不是正常意義下的“服從”,而是“盲從”。

3.敬重不可阿諛

阿諛奉承是上下級關係中的腐蝕劑。下級對上級的尊敬是建立在共同事業基礎之上的。上級的正確決策、果斷指揮、勤奮工作、團結下級、迎難而上,受到下級的尊敬和愛戴,這是必然的。然而,下級對上級的阿諛奉承卻絕不是這樣,阿諛奉承者或是以上下級之間的人身依附關係為其前提,或是以實現個人私利為其目的。阿諛奉承使上下級之間不再是誌同道合的同誌關係,而是下級迎合討好上級的庸俗的附庸關係。在阿諛奉承中,下級作為較低管理層次對上級這個較高管理層次的參謀、協助作用喪失殆盡,上下級間的健康關係受到侵蝕,上下級關係被阿諛奉承所扭曲。所以,阿諛奉承是上下級關係中的毒素,是正確協調下級對上級關係的大敵。

4.棘手事能分憂

上級也需要有人為他排憂解難,認識到這一點,對改善和促進下級與上級的關係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那麽,如何分擔壓力呢?常見的做法有:出謀劃策、主動請戰、轉移矛盾、局部承壓。出謀劃策指的是當上級領導碰到一些難以決策的棘手問題時,作為下級,憑著自己的才識和經驗,以及靠平時當“有心人”掌握的有關情況,積極協助領導想方法、出點子,主動提出數個方案供領導對比選擇。這似乎有“越級犯上”之嫌,其實這正是合格的下級必備的素質。主動請戰可使領導在碰到困難時感到部屬的有力支持,從而在領導心中增加戰勝困難的力量。主動請戰是以實際行動協助領導,所以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有實幹的思想準備和排難的決心。轉移矛盾不外乎協助領導將難題分解,使難點轉化,讓領導從紛繁的矛盾中解脫出來。若將矛盾轉移到本級來,就是上麵所說的局部承壓。局部承壓是盡自己本級的最大能耐,替領導承擔壓力。有時為了顧及全局利益,自己這個局部就要做些犧牲,要有丟車保帥的勇氣。

5.重大事要參謀

在上下級關係中,上級是否總是處於支配和施加影響的地位,而下級隻能被支配、被動地接受影響?答案是否定的。聰明的下級懂得如何用自己的意圖影響上級,如何使自己的局部工作更緊密地與上級的全局工作相結合。合格的下級總是主動關心大事,在上級領導關注的一些重大問題上能積極發表意見。“重大事要參謀”,是一切成功者的體會。

四、與平級相處的藝術

同級關係的特點是:共同處於同一工作層次,管理權限,職責範圍基本一致,具有共同的總體工作目標,工作聯係密切,既有共同利益也易產生利害衝突。若在一共同活動空間(如一個單位、一個地區)朝夕相處,從事同一事業,這樣的同級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同事”。根據上述特點,不難看出,要共處於同一工作環境下,需要以誠相待,互相關心,平等交往;要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務,實現共同的工作目標,需要明確各自職責、精誠合作;要將每人的不同意見統一起來,形成共同的意誌,或者要協調各人不同的利益需求,調解相互間的利害衝突,需要襟懷坦**、誠懇感人,要共渡難關或相互支持,需要互相談心幫助。總之,坦誠共處、主動助人是協調好同級關係的基礎。

1.互諒互讓,平等共處

同級之間的關係處理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同級之間每個人對別人的認識和態度。同級之間,地位相同,責權差不多,基本利益也一致,它和上下級之間的主從關係不同,這當中體現的是一種平等關係。因而,是把別人看得不如自己甚至認為別人應該低於自己,還是認為別人和自己一樣不僅有弱點也有長處;是盛氣淩人相待,還是平等和氣相處;是錙銖必較糾纏瑣事,還是體諒謙讓識大體,便成為同級關係協調好壞的分水嶺。實踐證明,凡是把別人看得一塌糊塗,認為自己總比別人強、認為別人老是妨礙自己、對別人總是針鋒相對的人,絕不可能正確處理同級關係,其人際關係一定是十分惡劣的。許多成功的經驗表明,要使同級關係融洽和諧,必須客觀認識別人的長處和短處,不嫉妒其長處,能體諒其短處,“記人之功,忘人之過”,對相互之間的一些非原則性衝突能作出讓步;能夠而且善於用平等的精神對待別人和處理相互之間的各種事務。

2.分工明確,合作一家

任何一個工作係統要有效地發揮其整體效能,其內部各元素既要充分發揮各自特長,又要相互密切關聯。對組織管理係統來說,係統內每一位成員分工明確、職責分明是調動成員積極性的起碼要求,是使每位成員之間的工作聯係及協作有序化的必要前提。

“天堂”與“地獄”

有人問教士天堂與地獄的區別,教士把他領進一間房子,隻見一群人圍坐在一口大鍋旁,每人拿一把湯勺,可勺柄太長,盛起湯也送不到嘴裏,一個個眼睜睜地看著鍋裏的珍饈餓肚子。教士又把他領進另一間屋子,同樣的鍋,人們拿著同樣的湯勺卻吃得津津有味。原來他們是在用長長的湯勺相互喂著吃。教士說“:剛才那裏是地獄,這裏是天堂。”

3.尋求共識,智解矛盾

同級共處難免意見分歧,天長日久,相互之間磕磕碰碰的事情總是會有的。同級之間有誤解、有衝突、意見不同都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問題在於如何對待這些矛盾。有分歧、有矛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確認識和處理同級間的各類矛盾。要正確處理同級間的矛盾,關鍵是要有求同存異的思想,努力尋求共同點,冷靜處理分歧點。盡量擴大在共同點上形成的共同認識和共同語言,盡量縮小分歧給雙方造成的影響。雙方之間共同之處多了,不同之處少了,矛盾就可逐漸得到解決,即使一時解決不了也不至於使矛盾擴大和激化。

4.助人為樂,感情融洽

幫助人,是鞏固和發展同級之間感情的十分重要的行動。由於工作的聯係性,同事之間的聯係是很密切的,若你不幫助我、我不支持你,工作的整體效益必然受影響。在工作中,誰能沒有這樣那樣的困難?這時,伸出援助之手,將使碰到困難的同事增強信心,對你十分感激。真正融洽的集體,同事之間是少不了互相幫助的。

總之,要與同級融洽相處,要協調好同級關係,作為個人,應該坦誠平等待人、熱情助人、“存異”容人;作為集體,應該互諒互讓、平等共處、分工明確、竭誠合作、互敬互助、有難同當、有福同享。

五、與下級相處的藝術

作為上級,擁有管理下級的許多權力:審批下級決策、指揮下級行動、約束下級行為、判定下級優劣等等。一般說來,在上下級關係中,上級在多數情況下是處於主導地位的。由於上級所處的特殊位置,要處理好上下級關係,上級需要更主動一些。很顯然,如果下級通過各種實際行動以求密切和改善上下級關係,手握決策大權的上級卻無動於衷、對下級不理不睬,或官氣十足、頤指氣使,對下級毫不尊重,那麽上下級的關係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搞得好的。

要使下級工作按要求運行自如,先得使下級不僅服從上級,而且要使下級真正尊敬上級。要使下級尊敬,就必須在工作中公正辦事,在下級麵前謙和待人。公道、正派、謙虛、隨和應體現在言談舉止、使用人才、評判工作、處理糾紛、決斷大事、凝聚人心等各方麵。

1.言信行果,以身作則

要得到下級的尊敬和愛戴,要使下級自覺自願地服從自己的指揮,首先應該在下級心目中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上下級相處,上級對下級的言談舉止、行為作風要十分注意。下級會通過默默地觀察看其行,對上級的喜惡傾向、為人態度、處事方針、品質特征等進行評價。要使自己在下級心目中的形象完美,一定要慎言行,重表率。誇誇其談、大言不慚,草率行事、不計後果,表裏不一、言行不一,必然會損壞自己的形象,被下級所看輕。

2.唯賢是舉,不拘一格

這似乎與協調上下級關係沒什麽聯係,其實不然,用人是否得當正是上下級關係能否融洽的一個主要方麵。任用為人正派、事業心強、精明能幹的人,正氣揚、士氣振、人心聚;錯用心術不正、諂上欺下、平庸無能的人,邪氣壓不下來,事業搞不上去,必然使大家看不到希望,心灰意懶,人心渙散。難怪唐太宗李世民說“: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他還告誡後人“為官擇人,不可造次。”身為上級,如何識別下級的德識才學、根據什麽標準使用下級、怎樣發揮下級特長,的確是至關重要的事。“為政之本,莫若得人”,選人一定要選準,用人一定要用好。求賢才,任賢能,就能凝聚人心,號召下級,上下同心,事業發達。

3.是非明辨,賞罰明確

作為上級處理下級之間的是非功過得當與否直接影響到上下級關係。在工作中,下級做得對的不支持,做得錯的不反對,工作取得成績不表揚,工作中的過失不批評,這將導致正確的得不到發揚,錯誤的得不到製止,使幹事情的以及事情幹得好的下級的積極性受挫,不幹事的以及幹壞事的下級反倒自以為是,有恃無恐,變本加厲。顯然,“言是而不能立,言非而不能廢,有功而不能賞,有罪而不能誅”,是不利於建立和鞏固正常的上下級關係的。是非不辨,做老好人,怕得罪人,功過不分,賞罰不明,優劣混雜,這樣的上級既會失去正直、得力、能幹的下級的支持,也會受到奸邪不正

、庸俗無能的下級的欺詐。

秦獻公賞罰分明

秦惠公死後,年幼的出子即位,人稱“小主”。小主的母親把持了國政,並重用奄變。奄變為人奸詐,不久就把秦國弄得一團糟。賢人們都憤憤不平,隱匿不出;老百姓也怨聲載道。

公子連此時正流亡在魏國,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就打算乘機回秦國奪取政權,取代小主為君。於是他借助秦國大臣和百姓的支持回到秦國,來到了鄭所要塞。

鄭所要塞的守將是右主然,他下令嚴加防守,不放公子連進去,說道:“實在對不起公子了,俗話說:忠臣不事二主。公子您還是盡快離開這裏吧!”

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公子連離開了鄭所要塞,進入北狄,轉道來到了焉氏要塞。守塞的菌改把他放了進去。小主的母親和奄變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大驚失色,馬上下令起兵攻打公子連。

秦國的將士們接到命令說:“敵寇在邊境上。”將士們在出發的時候都口口聲聲地說:“去迎擊敵寇!”但走到半路時,將士們乘機發動了嘩變,都說:“我們不是去迎擊敵寇,而是去迎接國君。”

於是公子連帶領軍隊殺回了國都,小主的母親走投無路自殺身亡。公子連立為國君,是為秦獻公。

秦獻公登基後要重賞有功人員。他很感激菌改,想多多地賞賜他;同時又很怨恨右主然,想重重地處罰他。

大臣監突了解到秦獻公的打算後,便進諫道:“國君這樣做不行。秦公子流亡在外的很多。如果您這樣做了的話,那麽大臣們就會爭先恐後地把流亡在外的公子放進國來。這對您是很不利的。

秦獻公想了想,認為監突的意見確實非常有道理。於是他下令赦免了右主然,而賜給菌改以官大夫的爵位,賞給守塞的士兵每人二十石米。

4.因勢利導,適時調解

上下級之間難免有不同看法,下級之間也常常會發生一些分歧衝突,這些都需要上級出來做工作,疏導協調,統一上下級之間的認識,化解上下級之間的對立情緒。對上級來說,這是一項十分必要而且推托不掉的任務。疏導得當,矛盾雙方冰消瓦解,氣息心平,捐棄前嫌;疏導不當,矛盾雙方互抱成見,劍拔弩張,分厘不讓。顯然不同的處理方法會使上下級關係有不同的結果,或者轉危為安,或者日趨惡化。

對這類問題疏導協調的關鍵是要善於因勢利導,適時調解。任何矛盾都有個起因,有個發展過程,有個轉化的契機。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訴我們,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任何一個工作係統都充滿著各類矛盾。同級之間、上下級之間有些分歧,鬧些矛盾,隻要調解適當,根據矛盾起因,根據矛盾激發程度,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抓住轉化契機,積極巧妙引導,就不會影響係統正常工作。有些情況下,還會“壞事變好事”,通過調解,消除相互間的障礙,在取得共識的基礎上更有益於促進工作。和同級間的調解不同的是,在這裏,上級具有更多的主動權,可以在調解中發揮較大的作用。

5.廣開言路,民主決策

開明的上級深深懂得廣開言路和民主決策的重要意義。如前所述,上下級關係既有主從性,又有互補性。要使上下級共同構成的工作係統按預期的目標發展,需要上下級形成合力。隻有上級的積極性,而無下級的積極性,工作是不可能搞好的。要激發下級積極性,就需要增強下級的主人翁感,強化下級的參與意識。要使下級清楚,工作不是僅僅為上級,而是為了共同的事業。也要使自己明白,光靠自己的“長官意誌”,要使工作有進展是遠遠不夠的,甚至還會將工作搞糟。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會自覺鼓勵下級主動參與,依靠下級的智慧,博采眾議,集思廣益,為正確決策提供充分的依據。

6.信任關懷,輕鬆和諧

輕鬆和諧的氣氛有利於密切和鞏固上下級關係。試設想,上級成天板著麵孔,一副訓人架勢,愛搞突然襲擊,總是提防下級搗亂。而下級整日提心吊膽、情緒受到壓抑。上下級之間如隔鴻溝,這種狀態怎麽可能同舟共濟、同心同德?隻有上下級之間親密無間、融洽和諧、氣氛輕鬆,才可能有良好的上下級關係。

六、促進班子團結的藝術

求團結是領導班子成員的自覺願望。然而,隻有這種自覺的願望是不夠的。有的領導班子欠團結的因素比較多,雖然大家都有求團結的願望,但仍會出現不盡如人意的結果,主要的問題在於各級領導之間缺乏團結的藝術,致使有些求團結的行為不得要領,而招致相反的結果。那麽,黨支部書記應該怎樣求團結呢?黨支部書記要促進班子團結,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求大同堅持原則,存小異互諒互讓,對歪風絕不遷就

求大同的原則性與存小異的包容性,是支部班子成員首先要把握的藝術。顯然,為了做好支部工作,班子必須團結,每個成員都應該去追求這種團結。但是,這種團結並不是無原則的一團和氣。隻有堅持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在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基礎上團結,才是堅持原則的團結。當然,在共同原則基礎上,還會出現一些差異,如思想認識上的某些分歧,工作上的某些看法,性格上的某些反差,個人利益上的某些要求,等等。如何正確對待這些差異,是班子成員之間求團結的重要藝術,有兩種不同性質的差異值得注意:一種是工作的、個性的。對這種差異,要互諒互讓,不能把自己的個性和愛好強加於人,不能簡單地否定別人的個性及見解。另一種是品質性的差異。如果過分地追逐私利,損害別人的權益,或者以權謀私,搞關係網;或唯我獨尊,排斥他人;或爭權爭名爭位,扯皮、推諉、拆台;等等,對這種差異,絕不能以人情代替原則,而要以簡單對複雜,盡管相互關係很複雜,弄不好會傷害感情。但是,麵對這些事情,遇到難處時要善於用“簡單”的方式對待,即按照原則辦事。這樣做,複雜的問題可以變得簡單,既製止了對方不正當的言行,又使問題得到正確處理,如果為一團和氣而遷就無原則的事情,不僅簡單的問題會變得複雜,而且自己也越陷越深,今日之差,必為他日之患。

2.求團結不能過度,在更多的時候是要注意“和平共處”

對於支部班子來說,團結就是平衡,平衡就是相對穩定。事實表明,支部班子成員之間關係相對穩定的程度與團結的程度相關聯。有這樣兩種情況:一種是班子團結的程度過高,這反而會使班子增加出現裂縫的機會,會使得支部成員常常被動地忙於彌合這種裂縫。團結是相對的,這種高程度的團結也具有相對性,因而這種團結常常走向反麵。因為在高團結的班子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係相當密切,這對於搞好工作是十分有利的,但是,高團結必然帶來高情感,即支部成員之間的私人情感也因此而激增,這就有可能在工作上夾帶上個人的感情色彩。高情感並不是永恒的,一旦成員之間的感情出現碰撞,高情感帶來的往往是高對立,由此產生的不團結的裂縫比較難以彌合。遇到這樣的班子,隻有建立新的平衡來取代之,通常的做法就是調整班子,這往往不是班子成員自身能為的事情。第二種情況比較理想,即所謂“和平共處”程度上的團結,這種團結適合於支部工作的正常開展。為什麽這樣說呢?因為“和平共處”的團結是一種以工作為中心的團結,個人關係隻是工作關係的一種延伸,而且這種個人之間的關係通常呈現出不即不離的狀態,成員之間的團結是建立在共同的工作目標上的,由此產生的個人情感屬於理解與共鳴、尊重與友愛、支持與幫助的性質,並非那種反常的特殊人際關係,這種團結往往既不至於中斷,也不至於對立,更不至於破壞,有較好的穩定性。那麽,怎樣才能做到“和平共處”呢?一是要處理好工作上的分工與合作關係;二是要經常注意交流意見,這裏的關鍵在於溝通,缺乏足夠信息量的溝通,就會引起相互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不正確的溝通也會引起相互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因此,必須開辟多種溝通渠道,增加交流。當然,強調通過交流來保持“和平共處”的團結是有限度的,並不是提倡支部成員之間作空泛的交流,空泛的交流即“無事”的溝通,無事必然生非。

3.把握領導班子內部的變化規律,渡過相互關係的危險期

根據組織理論,領導班子的團結狀況可能要經過這樣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形成階段,即支部成員為了共同的目標結成一個領導集體,互相開始熟悉,了解彼此的特點,並在適應其他成員風格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一些可能不被接受的行為;第二階段是風暴階段,即我們所講的影響團結的危險期,主要是由於職責、權力、地位和認識分歧而產生的矛盾與衝突;第三階段是“和平共處”階段,這是在渡過了危險期後的一個階段,這時班子成員相互認同,並增強了凝聚感,各項工作能順利開展;第四階段是高團結階段,班子成員彼此相互依賴,是班子最有戰鬥力的時期;第五階段是第二危險期,即在高團結之後,往往重新出現風暴。因為在高團結之後要進入超團結層次是很難的。因此,在第五階段高團結的狀況通常要出現幾次滑坡,乃至形成風暴。並不是所有的班子都要經過這五個發展階段,有時由於上級對權力與地位規定得很明確,可能沒有風暴階段;有時或許存在較長的第三階段,等等。在這裏,支部成員在危險期中要格外謹慎,要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行為,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維護班子的團結上來。如果一個班子在危險期中徘徊,團結就會瓦解,團結狀況就會不斷地在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反複中惡化,直至班子癱瘓。

4.適度競爭是求團結的必要條件

在同一個班子中,領導成員的地位基本上是平等的,可謂“同級”,同級之間往往同時存在著合作團結與相互競爭的微妙關係。事實上,支部班子中的各個成員,從走上領導崗位的那一天起,就同時展開了團結與競爭兩個方麵的關係,在競爭中求團結,求團結時不忘競爭。在這裏,團結是第一位的,競爭必須服從團結。但是,一味講團結而不講競爭,最終將減弱自己的團結能力,原來團結在周圍的人會逐漸離去。因此,在團結中要樹立競爭意識,既要熱情團結同誌,又要敢闖敢幹,當其他成員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要無保留地幫助他們,共同前進。這樣,盡管因為競爭在學識上分出了高下,能力上比出了強弱,成績上賽出了大小,但卻增進了團結,培育了友誼。使用以競爭求團結的藝術需要注意這樣兩點:一是要看一看,當自己的長處得到發揮時,是否妨礙了別人能力的正常發揮,如果對別人的能力發揮有消極影響,應當注意調節自己行為的力度,否則會引起嫉妒而損害團結;二是在幫助落後的同誌時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在會議上、在群眾麵前提出助人的願望,這樣會使人感到你在顯示自己而讓其難堪,反感情緒油然而生。另外,幫助了同誌切忌掛在嘴上,這樣會令人討厭而不領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