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黨支部書記的具體領導藝術

本章導讀

領導幹部的領導藝術是非常微妙的,它在不同的場合中、不同事務上有不同的表現。領導藝術不是抽象的原則,而是具體的、生動的技巧。黨支部書記隻有掌握常用的、與自己的工作相關的領導技巧,才能更好地、更順利地開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也就是說,黨支部書記要做好領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必須掌握一些領導技巧,如用好時間的技巧、開好會議的技巧、做好報告的技巧、善於激勵的技巧、勤於表揚的技巧、慎用批評的技巧、處理事故的技巧、營造環境的藝術、運用製度的藝術等。每一種技巧的把握都有具體的操作方法,黨支部書記要用好時間就需要掌握分類安排工作法、最佳工作時間法、整時整用法和零時零用法、統籌時間法。黨支部書記要開好會議就要做到:會議提前準備;有議有決,提高會議的效率;提高會議的時效,控製開會時間。當然這些領導技巧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獲得的,而是在不斷的實踐鍛煉中總結出來的。

一、用好時間的藝術

黨支部書記要做好領導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學會科學地運籌時間。因為任何工作都要耗費一定的時間。同時,時間又是一種最稀有的寶貴資源,它的特點是唯一性,總是朝著一個方向變化,一去不複返。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就是這個道理。從一定意義上講,世界上任何創造都是時間的創造,任何節約都是時間的節約,任何浪費都是時間的浪費。向時間要效益,向時間要發展,向時間要生命,已經是現代社會生活的至理名言。

黨支部書記要用好時間,可以采取以下這些方法:

1.分類安排工作法

這是我們處理工作經常運用的一種方法。它要求黨支部書記工作要有計劃,應把每天的工作和所要做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做分層排列,在工作中按照順序辦事。例如甲類最重要,乙類次之,丙類可以緩一緩。一天之中,如果能夠把甲、乙兩類工作辦好,就是抓住了主要工作和關鍵環節,等於完成了當天工作的80%,可以算是高效率了。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動態的,排定的工作日程也會有所變動。比如,如果有人催辦丙類事情,就要把這件事情歸到乙類中去;如果有人親自登門交涉丙類事情,就應該把這件事情作為甲類來盡快完成。這種分類安排工作法,無論在經濟工作或政治工作中,都是通用的。它既能保證每天辦好較重要的事情,又能進行適當地自我調節,做到有計劃地拖延,不會亂了工作陣腳。

2.最佳工作時間法

所謂最佳工作時間法是指黨支部書記根據自己的工作習慣和心理機製,劃分出自己每天精神狀態最佳的時間區,並在最佳時間區內辦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這樣有利於黨支部書記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於每個人的工作習慣不同、生理條件和心理機製不同,所以最佳工作時間區對每一個人來說是不盡一致的。比如有的人上午精神狀態好,辦事效率高;有的人下午頭腦清醒,喜歡做事;有的人晚上精神振奮,善於“開夜車”;等等,這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安排工作了。

3.整時整用法和零時零用法

所謂整時整用、零時零用,就是要求黨支部書記在工作中,要根據工作的重要性和所費的時間,把工作和時間有機地統一起來,適當地作出安排。這是節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一般地說,一些相對次要、細小、不費時、好解決的工作,不要用整時間,而要用零時間。對於那些相對重要、費時、不好解決的工作就不宜用零碎時間,而應該用整時間,否則就會破壞思路,坐不下來,也深入不下去;反過來,如果把一些能夠用零星時間處理的工作去用整時間來解決,就會分割、浪費了時間,就不利於集中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那些相對重要的、複雜的、費時的工作。這樣,工作效率就必然是低的。

名言·時間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朱 熹

合理安排時間,就等於節約時間

——培 根

普通人隻想到如何度過時間,有才能的人設法利用時間

——叔本華

任何節約歸根到底是時間的節約

——馬克思

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

——毛澤東

4.統籌時間法

這種方法是運用網絡圖來計算的。首先把某項複雜的工作分解成若幹“作業”和“事項”。“作業”是指一件工作從開始到完成的過程,而“事項”則指先行和後續兩件工作的交接點。它好比接力賽跑,沒人跑步的那一段賽程叫做“作業”,先後兩人傳遞接力棒的狀態稱為“事項”。然後,依照繪製網絡圖的規則,把一件件的“作業”與“事項”用圓圈和箭線(圓圈表示“事項”,箭線表示“作業”)連接起來,形成這項複雜任務的網絡圖。有了網絡圖,就可以找出這項任務花費時間最長的一條路線,即所謂緊急路線,並想方設法首先把這條緊急路線上的各項作業的時間縮短,這就等於節省了整個任務的完成時間。當然,有些複雜任務分解出來的作業繁多,其網絡圖異常複雜,要找出緊急路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借助電子計算機的精確運算。這種統籌法,又稱為計劃協調藝術。

另外,充分利用和節約時間還有很多方法和竅門,如做事要事先考慮、有準備;養成隨時記錄的好習慣,以備查考;一些事情可以交給下級或者秘書去做;少寫信,少打電話,少開會、開短會等都是節約時間的好辦法。

二、開好會議的藝術

會議對於領導工作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討論、研究和解決問題需要開會,下達計劃、布置任務也離不開會議,即使是進行工作總結評比、協調工作關係、選用幹部和思想教育,也都需要召開規模或大或小、時間或長或短、人數或多或少的各種會議。會議是必須要召開的,但會議能否開得成功,這與領導藝術技巧的關係甚大。為了有效地運用這個領導手段,黨支部書記必須學會開好會議的技巧。

1.會議的“超前”準備

毛澤東同誌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開會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樣,讓大家知道要討論什麽問題,解決什麽問題,並且早做準備。有些地方開幹部會,事先不準備好報告和決議草案,等開會的人到了才臨時湊合,好像‘兵馬已到,糧草未備’,這是不好的。如果沒有準備,就不要急於開會。”這應當是我們做好會前準備的原則。

(1)確定會議議題,並事先通知準備參加會議的人員,使他們有充分的時間考慮、研究,準備意見。一般說來,凡開會總有緣由。問題在於其目的任務是不是明確,即中心議題是不是明確。它具體包括:議題的主要內容;請什麽人參加會議,建議幹什麽;以前別人是否提過該問題,有無書麵結論;這一問題如涉及有關部門,他們的意見是什麽;等等。有了明確的議題方麵的準備,開好會議就具備了前提。

(2)草擬會議文件,規定會議的程序。會議有不同類型。有的會議要準備好主題報告和決議草案,有的會議要準備好與議題有關的方案、計劃或其他材料。這些文件可以在黨支部書記主持下寫,也可以委托秘書、專家和具體部門去完成,但是都以時間充裕為好。至於會議的程序,則要根據會議的性質、內容來決定,不要千篇一律。

(3)限定出席人數,不讓無關的人參加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是由會議的性質和目的決定的。按照會議的需要,必不可少的人一定要到會;可參加可不參加的人就不必參加;與議題無關的人不必陪會;泡會議、磨時間的人要勸其退會。有的人與會議討論的問題有聯係,但無關大局,可以事先征求他們的意見,把其意見帶到會上,本人不必到會;對某些具有同類性質的具體問題,會前可以分組討論,然後選出代表參加會議即可;有些需要獲知會議的結果而不必參加討論的人,可以在會後將結果通知他們。

2.有議有決,提高會議的效率

有議有決,是開好會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說,開會就要有議題、有議論,就要對議論的議題做出決定。決定和決議是會議的結晶,它集中體現與會者的智慧和意誌,規範和指導人們的行動。如果開了一次會,發言者寥寥無幾,就匆忙做出決定,這就叫無議而決;如果大家發了不少議論,可就是沒有做出決定,那就叫議而不決。無論是無議而決還是議而不決,都是會議的大忌。造成這種結局的原因之一,就是黨支部書記經驗不足,駕馭會議能力不強,沒有很好地掌握解決冷場、離題或者扯皮等問題的技巧。

(1)冷場。會議出現冷場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麵:一方麵是與會者對議題不夠清楚,缺乏理解,一時感到無從開口;另一方麵,與會者的態度有問題,比如對議題漠不關心,或者對主持人有意見,或者恐怕有失自己和本部門的利益等。當遇到第一種情況時,就要求主持者詳細明晰地交代議題。然後對與會者進行耐心的啟發。比如對某個議題先發問“是不是?”或者“什麽是?”再提出“為什麽是?”、“怎樣做?”等,以引起注意、思索和討論。第二種情況出現後,主持者可以提出有趣的話題或者實際事例,以引起與會者的興趣,使之樂於發言。對涉及每個人切身利益的議題,在會前要做好摸底和醞釀工作,會上或提出方案,讓大家討論表決,或請比較公道者先發言等等。

開會“說明書”

1、準備充分。把開會的議程、議題、時間等都要提前準備好。

2、時間掌握準確。開會前估算一下時間,會議開始前公布,這樣每位員工就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了,會議也就會減少幹擾了。

3、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會議的幾個議題要清晰,層次要分明,不能混淆。

4、掌握語速與節奏。過快過慢的語速都會影響聽會人的情緒。節奏適中,語速要有所變化。

5、適當穿插些輕鬆的詞語。在恰當的時間,用一些小典故、小笑話調解一下會場的氣氛。

6、如非必要,就不要準備會議材料。會議材料的準備,既浪費,也會對參加會議的人造成一種依賴心理。

7、不要隨便擴大會議內容。除非極特殊情況,一定要按會議原有議程進行,不能隨隨便便地擴大會議內容。

(2)離題。會議在討論中出現離題現象,如果主持人明確提醒:“大家別亂議論了,別離開議題講些廢話耽誤時間,還是圍繞正題談些正經的。”這樣就會使議論戛然而止,由熱烈急速轉為冷場。領導者應根據離題的具體情況,或接過議論中的某一句話,或者插上一句話做接轉,使議論順勢回到議題中來;或者聯係議論中的某一層意思,提出新的話題,使議論者在無意中回到正題上來,這樣可以保持會場的熱烈氣氛。

(3)爭執或扯皮。造成會議效果差的另一個常見原因,是與會者無休止地對一些問題爭執或扯皮。比如領導者在會上布置一項工作由於棘手而導致相互推托、扯皮,最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議而不決,不歡而散。在這種情況下,黨支部書記應該運用權威,有效地給予製止,同時迅速地改變他們的思路。如果屬於職責範圍內的事務,就不允許上交問題;如果雙方爭執,主持人要直接仲裁;對於那些具體問題,能解答就立即解答,暫時不解答的在會後通過個別交談求得一致。排除了這些對會議的幹擾,才能保證順利達到預先設想的目的。

3.提高會議的時效,控製開會時間

為了提高會議成效,防止開無效會議和濫用會議的現象,還應控製開會時間。要養成準時開會的習慣,過時不候;會議時間不要過長;對於“馬拉鬆”式的發言應製止;已經取得一致的意見要及時歸納“拍板”;對每個人的發言可提出限製性建議;有些會議可以站著進行,而且不備茶水,使其不得不簡明扼要地發言;不要延長開會時間,特別是快到午餐、晚餐的時候,寧可提前10分鍾結束會議,提高自己的演說水平,也要避免庸俗語言;有話則長,無話則止,一個領導人作主要發言即可,不要每個領導人輪著講一遍。

此外,一個真正懂得開好會議的黨支部書記,還要特別注意會議的善後性,即決而即行,行而有果,結果反饋。有的領導者把有的決議當作敲山震虎,而最後不見虎,勢必影響會議的效果和領導的威信。會議的部分結論如果被實踐證明是片麵的,或有失誤,黨支部書記必須作補充完善,使其發揮有效的指導作用。

三、作好報告的藝術

黨支部書記是黨支部會議的主角,在支部會上作報告是黨支部書記的經常性工作。一個會議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題報告是否成功。由此,黨支部書記掌握一定的作報告的技巧是非常有必要的。

1.講稿的準備

一般作報告都是有講稿的,所以準備一個好的講稿對於作好報告是非常重要的。講稿不同於朗誦,也不同於作文。作報告最重要的是傳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和聽眾形成良好的交流。所以,講稿應該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針對性。作報告要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論來曉諭聽眾,鼓動聽眾,必須要有現實的針對性。所謂針對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問題是聽眾所關心的問題,評論和論辯要有雄辯的邏輯力量,要能為聽眾所接受。其次要懂得聽眾有不同的對象和不同的層次,講稿應該根據不同的對象而有所不同。

(2)可講性。一篇好的講稿對報告人來說要可講,對聽報告人來說要可聽。報告寫成之後,作者最好通過試講或者默念加以檢查,凡是不順口或者聽不清楚之處(如句子太長),都應該修改和調整。

(3)鼓動性。好的講稿應該能激發聽眾的情緒,應該有贏得聽眾好感的鼓動性。所以,講稿應該思想豐富、深刻,見解精辟,有獨到之處,發人深省,語言表達要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

2.作報告的姿勢

作報告的姿勢也會帶給聽眾某種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縮縮的印象。雖然個人的性格與平日的習慣對此影響頗巨,不過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講的姿勢,即所謂“輕鬆的姿勢”。要讓身體放鬆,反過來說就是不要過度緊張。過度的緊張不但會表現出笨拙僵硬的姿勢,而且對於舌頭的動作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訣竅之一是張開雙腳與肩同寬,挺穩整個身軀。另一個訣竅是想辦法擴散並減輕施加在身體上的緊張情緒。例如,將一隻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觸桌邊,或者手握麥克風等等。

3.作報告的視線

在大眾麵前說話,亦即表示必須受到眾目睽睽的注視。當然,並非每位聽眾都會報以善意的眼光。盡管如此,還是不可以漠視聽眾的眼光,避開聽眾的視線來說話。尤其當走到麥克風旁邊站立在大眾麵前的那一瞬間,來自聽眾的視線有時甚至會讓人覺得刺痛。克服這股視線壓力的秘訣,就是一麵進行演講,一麵從聽眾當中找尋對於自己投以善意而溫柔眼光的人,並且無視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視線投向強烈“點頭”以示首肯的人,對鞏固信心進行演說也具有效果。

4.作報告的臉部表情

作報告時的臉部表情無論好壞都會帶給聽眾極其深刻的印象。緊張、疲勞、喜悅、焦慮等情緒無不清楚地表露在臉上,這是很難由本人的意誌來加以控製的。報告的內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縮縮,演講就也容易變得欠缺說服力。控製臉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頭”。人一旦“垂頭”就會予人“喪氣”之感,而且若視線不能與聽眾接觸,就難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另一個方法是“緩慢說話”。說話速度一旦緩慢,情緒即可穩定,臉部表情也得以放鬆,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夠為之泰然自若起來。

5.作報告的服飾和發型

服裝也會帶給聽眾各種印象。尤其是東方男性總是喜歡穿灰色或者藍色係列的服裝,難免給人過於刻板無趣的印象。輕鬆的場合不妨穿稍微花哨一點的服裝來參加。不過如果是正式的場合,一般來說仍以深色西服為宜。再則,發型也可塑造出各種形象來。長發和光頭各自蘊涵其強烈的形象,而鬢角的長短也被認為是個人喜好的表征。

6.作報告的聲音和腔調

聲音和腔調乃是與生俱來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間有所改善。但是,音質與措辭對於整個報告影響頗大。根據某項研究報告指出,聲音低沉的男性比聲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賴度較高。因為聲音低沉會讓人有種威嚴沉著的感覺。盡管如此,每個人還是不可能馬上就改變自己的聲音。總之,重要的是讓自己的聲音清楚地傳達給聽眾。即使是音質不好的人,如果能夠堅持自己的主張與信念的話,依舊可以吸引聽眾的熱切關注。說話的速度也是演講的要素。為了營造沉著的氣氛,說話稍微慢點很重要。標準大致為5分鍾講3張左右的A4原稿,不過,此時要注意的是,倘若從頭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來進行,聽眾會睡覺的。

四、善於激勵的藝術

激勵,作為黨支部書記調動黨員、群眾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手段,貫穿於領導工作的全過程。因此,掌握激勵的藝術具有重要意義。激勵一般是指一個有機體追求某些既定目標時的意願程度,它含有激發動機、鼓動行為、形成動力的意義。

激勵的具體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目標激勵。目標,一般是指通過奮鬥能夠獲得的成就和結果。目標是分層次的,它不僅有大小之分,而且有遠近之分。人的需要確定了人們行動的目標,並把自己的行動與目標不斷加以對照,知道自己不斷縮小達到目標的距離時,他的行動積極性就持續和高漲。在目標製定、分解時,目標的難度以中等為宜,這一目標又被稱為“零點五”目標。目標難度太大,容易失去信心;目標難度過小,又激發不出應有的幹勁。隻有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積極性才最高。

(2)榮譽激勵。這是根據人們希望得到社會或集體尊重的心理需要,對於那些為社會作出突出貢獻的人,給予一定的榮譽。這既可以使獲得者經常以這種榮譽鞭策自己,又可以為其他人樹立學習的榜樣和奮鬥的目標。榮譽,表明一個人的社會存在價值,它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拿破侖非常重視激發軍人的榮譽感,他主張對軍隊“不用皮鞭而用榮譽來進行管理”。

(3)物質激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物質需求和經濟利益。物質激勵就是通過滿足個人物質利益的需求,來調動和激發人們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按勞取酬、績效優先以及多種多樣的經濟責任製,是社會主義條件下物質激勵的基本方式。

(4)許諾激勵。領導者的許諾激勵是適應下屬心理需要來激發其積極性,從而實現工作目標的一種激勵形式。領導者的許諾一般采取公開許諾和個別許諾兩種形式。公開許諾是指領導在公開場合向下屬進行的許諾。個別許諾是指領導者對某人私下進行的許諾。

(5)強化激勵。強化激勵包括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是通過對人們的某種行為給予肯定和獎賞,使其鞏固保持,發揚光大。日常工作中的表揚、獎勵等就屬於正強化。負強化是通過對人們的某種行為給予否定和懲罰,使其減弱、消退。批評、懲處、罰款等就屬於負強化。進行強化激勵時,要堅持正強化與負強化相結合,以正強化為主。

(6)任務激勵。任務激勵就是讓個人肩負起與其才能相適應的重任,激發其獻身精神,滿足其事業心、責任心和成就感。

(7)信任激勵。同誌之間的相互信任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可以使人們結成一個堅強的戰鬥集體,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出每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8)數據激勵。明顯的數據對比能夠使人產生深刻的印象,激發強烈的感想。數字激勵,就是把人們的行為結果用數字對比的形式反映出來,以激勵上進,鞭策後進。

(9)情感激勵。情感激勵就是通過建立良好的情感關係,激發每個人的士氣,從而達到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五、勤於表揚的藝術

表揚是黨支部書記調動群眾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一個人有了成績和長處,就希望得到別人的承認和肯定。當人們的行為受到稱讚時,就會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社會的承認和有價值,從而受到鼓舞,樹立信心,產生出更大的積極性。表揚的藝術可以歸納為以下“六重六不”:

表揚的藝術

馬克·

吐溫說過:“一句好聽的讚辭能使我不吃不喝活上三個月。”這句略帶誇張的話體現了“表揚”的魅力之所在。

讚美他人與微笑迎人是天下最直接的布施。我們何樂而不為?

人是為了歡喜才到人間,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會說話的人,首先考慮的是,一句話說出來,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意思,也是希望對方能喜歡接受,所以要學著說話;隻有會說話的人,才能帶給對方歡喜和歡樂,才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人人都渴望被別人讚美,因為這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它代表自己被人認同、被人接納、被人欣賞,代表自己的一種存在的價值。

對於被讚美者來講,一個好的讚美會使自己愉悅、自信,產生希望;而對於讚美者來講,一個好的讚美不僅能迅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而且能令被讚美者心情舒暢愉悅,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在某些程度上更為自信勇敢,並能挖掘出自身更大的潛力。

(1)重長處,不求全。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人不要求全,不能等一個人的各方麵都做好了才去表揚。如果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每個人都有值得稱道的長處。

(2)重行為,不籠統。表揚的針對性要強,有的同誌做了某件有益的事情,取得了某項成績,發生了某種轉變,就應該及時予以表揚,縱然被表揚者還存在著其他缺點,那也無妨。因為你肯定的是他的某個行為,而不是籠統的評價他這個人。

(3)重實際,不浮誇。有些人不重實際,隨意浮誇,言過其實,結果是不能使人信服,被表揚者也容易盲目地驕傲自滿。

(4)重誠懇,不冷漠。在表揚的時候,必須誠懇熱情,發自內心,滿腔熱情地表示讚揚,並熱切地希望他能夠把這些優點和成績繼續發揚光大,使被表揚者深受感動。

(5)重靈活,不呆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不要千篇一律。表揚的方式方法有以下幾種:當眾表揚和個別表揚;直接表揚和間接表揚;集體表揚和個人表揚;口頭表揚和書麵表揚;等等。

(6)重火候,不失時。表揚要有時間觀念,不要錯過良好的機會,否則,時過境遷,大家的印象已經模糊,表揚的作用就會減弱。

六、慎用批評的藝術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幹準則》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也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須堅持不懈把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用好。”黨支部書記運用這一武器,應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要從團結的願望出發,達到“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目的。從這個良好的願望出發,就不允許利用批評進行個人攻擊,也不允許憑印象、感覺主觀臆造,敗壞別人的威信。隻有從團結的願望出發,才能做到以事實為依據,分清問題的性質,然後有理有據地去批評別人,做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被批評者心悅誠服,願意在別人幫助下進行自我批評。

(2)要堅持自我批評為主。批評與自我批評是相互聯係、相互促進的。沒有認真的自我批評,也就不能正確地對待批評。一個人犯錯誤後未必都能自覺認識到,這就需要批評來啟發自我批評,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因此,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嚴於解剖自己,經常想想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保持清醒的頭腦。黨支部書記要鼓勵和保護每個同誌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進行自我批評的積極性。同時,也應教育黨員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批評和意見,抱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盡可能從各種意見中汲取營養。

(3)要勇於開展批評。黨支部書記對原則問題上的是非不能含糊敷衍,要有為真理而鬥爭的堅定立場。批評要注意以下幾點。批評一定要注意政治,不要斤斤計較小事,防止把批評庸俗化;批評要注意場合,一般情況下,凡錯誤情節較輕、造成影響較小的,應避免在眾人麵前批評,即使需要在公開場合批評,也可隻擺問題,不輕易指名道姓,給犯錯誤或有某方麵缺點的同誌留有改正的機會,保護被批評者的自尊心;批評要根據事實,不能憑主觀印象,不能捕風捉影、道聽途說,更不許誣陷同誌;批評時,對問題的性質和錯誤的程度,要進行合乎實際的分析,要注意留有餘地,不要把一般問題說成嚴重問題,把認識問題說成政治問題,把偶然的個別的錯誤說成一貫的係統的錯誤;批評一定要當麵進行,不負責任的背後批評不僅無益於解決問題,而且容易造成誤解和激化矛盾;要允許被批評的同誌保留意見,或者解釋、申辯和反批評;如果發現批評錯了,應當改正,絕不要將錯就錯,傷害同誌。

(4)堅持嚴格的組織生活製度,使批評與自我批評製度化、經常化。在黨內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不是自由主義到處亂說,而是在黨的會議上或者通過個別談心來開展的。其主要陣地是黨的組織生活會。因此,黨支部書記要十分重視建立健全組織生活會製度,保證定期召開組織生活會。在黨的組織生活會上,黨支部書記要充分發揚民主,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具體地講,黨支部書記批評他人時要注意以下技巧和藝術:

(1)批評的態度要端正。其一,批評要有誠意。批評是為了幫助別人認識和改正錯誤,而不是為了製服別人或搞臭別人,更不是為了體現領導者的威風。其二,不能輕視被批評者。批評者若帶有輕視的態度,不論語言多麽美妙,都會影響被批評者改正錯誤的信心,甚至會產生對立情緒。其三,不可以權壓人。壓而不服,對工作不利。其四,不可任意發脾氣。批評者發脾氣時,批評對象必然產生反感,同時也會在單位造成不良的氣氛。其五,不可背後批評人。一定要當麵批評,這樣才有利於對方認清錯誤。

(2)批評的內容要客觀。首先,要調查了解實際情況,不能偏聽偏信。其次,要尊重事實,對被批評者對事不對人。再次,錯誤總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先聽聽對方的辯白,有利於了解事情的真相,也有利於掌握被批評者的態度。最後,批評要明確指出錯誤的所在、錯誤的原因、糾正的方法。

(3)批評的程度要適當。首先,批評不可誇張。其次,黨支部書記要主動承擔責任。即便是完全應由當事者個人負責的問題,上級也要負領導和教育不夠的責任。再次,不要批評已經認錯的人。認錯,已意味著有悔改的表現,略加鼓勵效果將會更好。

(4)批評的時間要及時。批評同辦任何事情一樣,如果失掉了適當時機就會使效果減弱,更不要委托別人去批評,這種間接方式會失掉批評的良好時機。批評如果不及時,不但會導致擴大錯誤的影響,而且被批評者也會由於時過境遷而感到不深切,甚至可能認為是同他算總賬。

(5)批評的方法要得當。首先,批評要因人而異。要根據不同人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批評方式。如溫和式、能動式、漸進式、商討式、提醒式、發問式等。其次,盡可能回避對方最敏感的問題。再次,要先表揚後批評。最後,盡可能不要批評全體。

晏子的批評

戰國時期的齊景公,喜好狩獵,酷愛飼養能夠捕捉野兔的老鷹。一天,一個叫燭鄒的養鷹人不小心讓一隻老鷹飛跑了,齊景公大發雷霆,命令將燭鄒推出斬首。晏子獲悉此事,急忙上殿奏稟齊景公:“燭鄒有三大罪狀,哪能這麽輕易就殺了?待我公布完他的罪狀後再處死吧!”齊景公點頭同意。晏子指著燭鄒說道:“燭鄒,你為大王養鷹,卻讓鷹飛了,這是你的第一條罪狀;你使得大王為了鳥的緣故而殺人,這是你的第二條罪狀;把你殺了會讓天下人認為大王重鳥輕人,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好啦!大王,請處死他吧。”齊景公滿臉通紅,半晌才說:“不殺他了,我明白你的話了。”

七、處理事故的藝術

影響一個單位正常生存和發展的因素很多,尤其是一些關係全局的嚴重危害,如果不能及時預防和處理,將會造成重大損失。

對一個單位來說,有些事故是可以預防的,黨支部書記應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對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有效預測。對那些發生概率比較高,一旦發生即會對工作造成重大影響的事故,要作為重點分析研究的對象,製訂出“對策計劃”,建立“早期警報係統”。要責成有關人員對可能發生的意外事故進行觀察,及時發現意外事故將要發生的征兆,及早采取對策加以處理。

事故發生後,要積極、沉著地做好事故的處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不要驚慌失措。事故已出,後悔沒用。要正視現實,穩住陣腳,冷靜地處理事故。

(2)不要消極議論或指責、埋怨,或急於追查原因。當務之急就是先“救火”,針對出現的問題當機立斷,動員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事態繼續擴大,爭取及早地恢複常態,然後再冷靜地分析事故的原因,尋找經驗教訓。

(3)分析事故的時候,不要諱言失敗的原因,不要為失敗辯解和推托。領導者要挺身而出,大膽地承擔責任,引咎自責,多從領導方麵找原因,以實際行動來影響啟發下屬,自覺地總結經驗教訓。

(4)針對失敗的原因,找出工作薄弱環節,在吸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找出補救失敗的措施,妥善地安排下一步工作。

八、營造環境的藝術

黨支部書記在支部、在本單位營造和諧、奮進的氣氛,對於搞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營造一個好的環境,黨支部書記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強化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按照人際關係理論的觀點,人們理想、信念的一致性,是人們相互吸引的最重要因素。在黨內政治生活中,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目標,已經為建立良好的黨內關係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黨支部書記要采取各種宣傳、教育、鼓動等方式,把廣大黨員、幹部的思想統一到崇高理想和共同目標上來。這是在黨組織內營造良好組織環境的最重要的基礎。

(2)增進黨內利益和個人興趣的一致。實踐證明,人與人之間利益和興趣的一致,有利於增強人際交往和吸引。為此,黨支部書記應善於營造環境,培養黨組織內成員利益與興趣的一致。例如,通過組織黨內競賽活動,使黨員共同為維護組織榮譽和利益攜手奮鬥。再如,通過知識競賽等活動,把黨員的興趣誌向統一起來,這樣就能增進黨員之間的交往合作,促進黨員之間的友誼。

(3)促進黨內的相互交往和溝通。人際關係的優與劣,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頻率和熟悉程度有密切關係。這就是人際關係理論中的相近性原則。黨內關係也是如此,黨員之間、幹群之間缺乏交往,彼此不了解,關係就會淡薄。因此,在營造組織環境過程中,必須注意促進和擴大黨內的相互交往和溝通。比較普遍的辦法就是:定期召開黨的組織生活會,使黨員在組織生活中交流思想,開展討論,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以此來達到相互理解,消除黨員之間的猜疑和誤會。也可以在黨組織中適當地開展一些輕鬆活潑的文體活動,如組織演講、舞會、郊遊等,以此來促進黨內的交往和聯係,推動黨內關係的和諧。

(4)創造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心理氣氛。在營造組織環境中,黨支部書記要注意在黨員中培養相互關心、愛護的心理,形成黨內珍視團結,珍惜友誼,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心理氣氛。要改變那種黨組織隻關心黨員的政治進步,忽視對其他方麵的關心的做法。黨員工作、生活中出現了困難,組織上應盡可能地出麵幫助。當黨員感受到組織和同誌們的友誼和關心時,也就會以真誠的友誼來對待組織和同誌,真正在黨內形成彼此親密合作的關係。

(5)加強黨內民主建設。營造組織環境,必須健全黨內民主,在黨內確立“黨員主體”的觀念和機製,實現全體黨員在黨內當家作主的權利。

九、運用製度的藝術

製度,是人們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它反映了人們的意願和事物的發展規律,是進行領導工作的基本條件之一。黨支部書記在運用製度過程中須注意三個環節:

(1)正確地製定製度。在製訂製度中要遵循動力性、係統性原則,逐步達到標準化。所謂動力性,就是使製定的製度能成為保證人們思想和行為正確的規範,而不至於使製度成為束縛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框框,也就是要使製度有利於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發展生產力。所謂係統性,就是要使各種製度配套成龍,互相製約,協調一致,而不是人浮於事,互相扯皮。所謂標準化,就是把可能重複出現的問題,都用明文規定,成為大家共同遵守和依據的工作細則、規格標準和處理辦法。這樣,經過日積月累,就會形成一套科學的規章製度,為做好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2)經常檢查製度執行情況。如果沒有嚴格的檢查考核辦法,製度也隻能流於形式,不能發揮作用。所以,在建立規章製度之後,要建立起相應的檢查製度、考核製度、獎懲製度,使製度得以嚴格執行,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不偏離正確的軌道。

(3)善於引導人們自覺執行製度。首先是要教育黨員、群眾認識製度的特點和執行的重要性,了解製度的基本點,樹立牢固的製度觀念。其次要總結交流執行製度的經驗,樹立自覺執行製度的典型,使人們學有榜樣,同時要批評不執行製度或消極對抗製度的行為,引導人們自覺地、一絲不苟地遵守製度,從而有效地開展工作,保證生產和工作任務的完成。

執行製度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嚴於律己,不分親疏。在規章製度麵前,人人平等。黨支部書記要率先執行,不論誰違反了規章製度,都要嚴肅處理,以維護規章製度的嚴肅性。二是法要明示,令出如山。規章製度一旦確定,必須出“安民告示”,堅持執行。同時,要監督檢查執行製度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十、冷處理的藝術

冷處理是領導者經常運用的一種高超的領導藝術。它的要旨在於不是不處理,而是在處理時機不成熟或不宜主動明確處理的情況下,采用一種暫且“冷凍”、“擱置”的處理手段。通過這一手段的運用,達到不處理而處理的實際效果。冷處理藝術的根本在於巧妙靈活,要視情而用、視情而變、擇機而動、適可而止,過與不及都會適得其反。因此,黨支部書記一定要注意巧妙運用冷處理藝術。

1.巧妙運用沉默

俗話說,沉默是金。狹義的沉默即緘口不語。廣義的沉默是冷處理藝術中最常見的手段,主要是綜合運用目光、神態、表情、動作來或明或暗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在領導管理活動中,沉默具有豐富的內涵與特殊的價值。沉默運用得當,可以避免衝突升級。此外,沉默還可以用來進行暗示性表態。在特定的背景下,不置可否的模糊語言就是一種明確的表態。有時候,下屬提出的意見正中領導者下懷。但出於全麵平衡關係的考慮,領導者又不能明確表示支持。這時的沉默看似不偏不倚,其實就是同意、支持。聰明的下屬自然意會神通,知道自己的請示獲得了領導者的默認。有時候,領導者並不讚成下屬提出的意見。但往往不便直接駁回,更不宜解釋相關的理由。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沉默其實就是一種否定。這種明確的態度也能使下屬心照不宣,從而不再堅持自己的原來要求。

2.靈活進行推托

在領導管理活動中進行冷處理時,領導者常常采取推托這樣一種重要的管理技巧。對工作實踐中出現的許多問題,有時不宜采取直接的處理措施。運用時空的自然跨度與情境的發展變化,就比較容易促使這類問題的自行解決。推托不是優柔寡斷,更不是無力控製。它是領導者統攬全局、科學運作的高超策略,集中體現了領導者的謀斷能力。推托的實質並不是簡單地回避矛盾,而是為了更有效地解決矛盾。為了實現領導者的每一個預定目標,必須實事求是、靈活多變地運用推托藝術。

(1)要以推待時。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產生、發展、終結的過程,主客觀條件的成熟正是實行推托的基本依據。推一下,實際上就是在觀察、等待、選擇最佳的時機。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不知底細時,推一下就是要調查研究、搞清原委。當雙方爭執不下、矛盾異常尖銳時,領導者往往不便拍板決斷。這時候,推一下就能留下化解紛爭、求取一致的緩衝時間。

(2)要以推代否。有的矛盾、有的問題無足輕重、無關全局,完全可以不予理會。如果對此認真、較勁,就必然損害團結、影響大局。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一推到底,讓它自生自滅。領導者在運用推托藝術時必須視事而定,決不能不分輕重緩急地一概推托。要切實掌握好相應的火候,真正做到適可而止、恰到好處。

3.機智假裝糊塗

由糊塗變聰明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特殊時刻的糊塗有時並不是真糊塗,而是真智慧。這種糊塗是聰明的一種高境界,是冷處理藝術中的巧妙手段。領導者的難得糊塗不是不聞不問、麻木不仁,而是大智若愚、寬容大度。領導者應當懂得一點糊塗學,不斷提高自身的管理藝術。領導者要學會在特殊情況下裝糊塗,從而促使自己領導的團體具有更強的親和力。

難得糊塗

一個人在複雜莫測的變幻之中要用足夠的聰明智慧來權衡利弊,以防失之於人。但是,人有時候不如以靜觀動,守拙若愚。這種處事的藝術其實比聰明還要勝出一籌。聰明是天賦的智慧,糊塗是後天的聰明,人貴在能集聰明與愚鈍於一身,需聰明時便聰明,該糊塗處且糊塗,隨機應變。孔子論人,以智、仁為別,正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朱熹在《四書集注》中解釋為:智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聰明之區別糊塗,大抵若此。

(1)要藏鋒芒。領導者事業有成,難免得意忘形、鋒芒畢露。若不知收斂、肆意妄為,就可能賣弄奇巧、逞強鬥勇。這就很容易招致詆毀誹謗,最終落得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下場。如果糊塗一點,就可以藏巧於拙。裝瘋賣傻的孫臏、司馬懿不僅保全了身家性命,而且也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倘若世人皆醉而我獨醒、世人皆蠢而我獨能,則我必成出頭之鳥、眾矢之的。因此,韜光養晦未嚐不是一種明哲保身之道。

(2)要淡名利。金錢名利皆為身外之物,不必刻意強求。如果不擇手段地巧取豪奪,必定會自取其咎。如果能淡泊一點、糊塗一點,定會受到下屬的衷心擁護。

(3)要容人非。人各有長,亦各有短。領導者一定要重人所長、容人所短,切莫眼裏揉不得沙子。時時處處洞若觀火,勢必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麵。因此,太過精明的管理者往往成為孤家寡人。對於那些無關大局的非原則性的錯誤,領導者最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種糊塗其實是一種大智慧,是領導者應當具備的高超的處事技巧與用人手段。這種技巧與手段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而應當在領導工作實踐中反複揣摩、長期培養、豐厚積澱、逐步形成。

十一、談心的藝術

談心是指同誌之間相互交流思想、交換意見的一種形式。談心是一門極講究的領導藝術,其目的在於溝通思想,解決矛盾,增進團結。黨支部書記一定要牢牢掌握這一領導藝術,積極引導黨員廣泛開展談心活動。

1.談心的一般步驟

(1)導入。就是把談心對象逐步引入談心的正題。談心者在找談心對象時,首先要打破談心對象的心理防線,選擇一些雙方共同語言較多的事情進行交談,在寬鬆的氣氛中使談心對象感到談心者態度誠懇,是真正關心與幫助他。

(2)入題。就是靠近談心主題,又不直接進入談心主題的階段。當談心對象對談心者消除了緊張戒備心理並產生了親近感之後,談心者就可以談一些不直接涉及談心主題,但又與談心主題有一定聯係的話題,啟人以思,為轉到正題打下基礎。

(3)正題。就是正式進入談心的主題階段。當談心轉入正題後,思想接觸較前兩個階段要深入得多,情感共鳴更加強烈。這時談心者應該抓緊完成談心所要了解和解決的中心問題。

(4)引申。為了鞏固談心成果,要依據談心對象不同的認識程度,決定談心或結束或延遲。一般來說,當談心對象思想彎子一時難轉,對繼續交談表現出某種不耐煩情緒時,應提前結束談心;而對方對問題認識較好,情緒較為輕鬆時,可正常結束談心。

以上所述的四個談心步驟,一般運用於與談心者不

太熟悉,感情較疏遠,或是犯有嚴重過失的談心對象。而對於同自己熟悉,感情比較親近的談心對象,就不必經過導入和入題階段。

2.談心時要注意的方法

(1)準備充分,明確談心主題。一般來說,準備工作要做到“四清楚”。第一,思想狀況清楚。談心對象在想什麽問題,有哪些思想疙瘩,原來的思想基礎如何,現在思想情緒怎樣,其脾氣、秉性、文化、修養如何等。第二,前因後果清楚。談心對象的問題是怎樣產生的,有什麽背景,當事人與有關人的關係如何,問題的根本症結何在。第三,社會關係清楚。多渠道、多側麵、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談心對象與社會、家庭、親友等方麵的聯係,以及這些因素對談心對象的影響。第四,有關資料清楚。包括談心時所需要的思想理論和相關問題的資料,以便談心時能有理有據地引導與說服對方。

(2)審時度勢,把握好談心的時機。談心的具體內容、時間、深淺、急緩等,都要把握好,要因人因事而異,關鍵一點是要審時度勢,控製談心趨向,特別要注意把握好以下談心時機。第一,發現苗頭,出現隱患時要事先談。第二,產生煩惱,處於氣頭時要冷談。第三,身處逆境,暫時落後時要熱談。第四,評優表彰時要事後談。

(3)選擇好談心場合與方式。談心的目的是要幫助對方解決問題,因此,既要考慮談心的時間問題,又要考慮談心的場合、方式。不同談心環境、談心方式所產生的心理影響和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4)恰當地運用談心情感。第一,以誠相見。要做到以心換心,站到對方的角度想問題。第二,會聽善解。談心時,要讓對方充分發表意見。第三,堅持原則。談心時,不能放棄原則,姑息遷就。第四,有耐心、恒心。人的思想轉變,認識提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因此不能急於求成,而應該耐心細致,反複教育,持之以恒。

(5)掌握談心的語言藝術。在談心過程中應該多用些實用、樸實、通俗的語言,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做到情、理、例並茂,但不同談心對象也要不同對待。第一,對待那些見識廣、閱曆深、接受能力強的人,在談心時語言應富有哲理性,做到以理釋事。第二,對待那些經曆平凡、知識和接受能力一般的人,語言應通俗易懂。第三,對待那些年幼識淺、思想單純、接受能力差者,交談中可以多講一些淺顯的道理,多舉一些其直接經曆過的實例,做到以事悟理。

秀才買柴

有一個秀才去買柴,他對賣柴的人說:“荷薪者過來!”賣柴的人聽不懂“荷薪者”(擔柴的人)三個字,但是聽得懂“過來”兩個字,於是把柴擔到秀才前麵。

秀才問他:“其價如何?”賣柴的人聽不太懂這句話,但是聽得懂“價”這個字,於是就告訴秀才價錢。秀才接著說:“外實而內虛,煙多而焰少,請損之。”(你的木材外表是幹的,裏頭卻是濕的,燃燒起來,會濃煙多而火焰小,請減些價錢吧。)賣柴的人因為聽不懂秀才的話,於是擔著柴就走了。

十二、理財的藝術

經費不足是當前各單位普遍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它要求領導者要提高理財藝術。

(1)懂得怎樣去找錢。找錢就是要學會“開源”,也就是要利用各種可行的途徑去廣開財路,增加收入。比如,要經常開動腦筋到省、市、縣有關部門去爭取各種資金,千萬不要將“開源”的希望寄托在亂收費上。

(2)懂得怎樣去管錢。按照上級的有關規定,領導者不能直接管財務。但這並不意味著領導者對單位的經費使用情況不聞不問,對單位的一些主要經費開支情況,領導者一定要定期進行審核。看看有沒有違規違紀的情況,有沒有不該花的錢。

(3)懂得怎樣去用錢。有的地方做個大門花十幾萬,一年來客的招待費占其可用財力的百分之幾十,搞個形象工程幾百萬,卻舍不得在真正的學習上花點錢,在為老百姓辦實事上多花點錢。錢應該花在有效益的經濟建設上,花在老百姓身上。

十三、剛柔相濟的藝術

剛柔相濟是領導者必須掌握的一門領導藝術。剛與柔,從心理學角度講,它是個人性格的兩種不同成分的表現形式。從領導藝術的角度講,它又是一種工作方法。作為一名領導者,必須具備剛與柔的心理素質,必須嫻熟地運用剛柔相濟的領導藝術。

下屬脾氣性格的特殊性,決定了領導者必須剛柔相濟。俗話說“:一娘生九子,九子九個樣。”有的下屬脾氣火暴些,有的下屬秉性柔和些。麵對這些性格各異的下屬,領導者必須做到能剛能柔,剛柔相濟,才能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主動性。那麽,怎樣才能做到剛柔相濟呢?

(1)要妥善處理剛與柔過程中的兩種關係。一是要妥善處理柔與無原則讓步的關係。我們強調的柔,是指在明確具體目標、掌握具體原則後,從大局出發,在局部問題上,在枝節小事上,在態度方法上,對對方的一種有意識有尺度的讓步,這是為了單位長遠利益的自覺的行為,是領導者胸懷寬闊和領導藝術的體現。而無原則的讓步,則是缺乏領導魄力的行為,是對領導工作不負責的表現。二是要妥善處理剛與官僚主義、簡單粗暴的關係。我們所說的剛,是指處理事務堅決,解決問題果斷。這種剛,是對客觀問題認真調查研究後,為了維護國家、本部門和大多數人的利益,摒棄一切私心雜念,摒棄一切磕磕絆絆的關係,堅決果斷,義無反顧的態度和行為。因而,無原則的讓步和官僚主義、簡單粗暴的作風與剛柔相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本質不同的行為。

(2)要努力強化心理素質和思想修養的培養。領導者運用剛與柔的藝術程度與個人心理素質和思想修養基礎有著密切的關係。心理素質較好和思想修養程度較高的領導者能遇險不慌,遭極怒之事坦然處之,臨極難之事靜氣理之。較高的心理素質和思想修養的培養途徑有三:一是自警提醒法。如字畫提醒,在自己周圍醒目處掛上有關心理素質和思想修養的字畫以示警示。二是典型提醒法。就是經常選擇剛與柔的正反典型事例進行學習,以不斷陶冶自己的情操。如時常想一想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事例,就能促使自己關鍵時刻能剛起來。三是自我反省法。經常自我查找心理素質和思想修養方麵的薄弱環節,不斷給自己製定心理素質和思想修養的新目標,使自己的心理素質和思想修養一直處於健康發展的軌道上。

(3)要下功夫提高個人政治素質和養成深入調查研究的作風。政治素質決定剛與柔的方向,調查研究決定剛與柔的基礎牢固程度。有了堅定的正確的政治方向,領導者就知道為誰剛,為誰柔,把剛與柔升華到為單位、為群眾、為人民事業的高度,升華到推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高度,從而拋棄一切個人恩怨,使剛與柔變得純潔、高尚。同時,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了解了事情發生的真相,領導者就能準確確定自己是選擇剛還是柔的方法,就能把準剛與柔的度,就能剛得適時,柔得恰當,實現剛與柔的完美統一,從而妥善處理好各類問題和矛盾,調動全部下屬的積極性,為本部門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最終駕馭著事業航船駛向成功的彼岸。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與司馬懿在街亭交戰,馬謖自告奮勇要領兵守街亭,諸葛亮心中雖有擔心,但馬謖表示願立軍令狀,用全家性命擔保,諸葛亮才勉強同意他出兵,並指派王平將軍隨行,並交代在安置完營寨後須立刻回報,有事要與王平商量,馬謖一一答應。可是軍隊到了街亭,馬謖執意紮兵在山上,完全不聽王平的建議,而且沒有遵守約定將安營的陣圖送回本部。等到司馬懿派兵進攻街亭,圍兵在山下切斷糧食及水的供應,使得馬謖兵敗如山倒,重要據點街亭失守。

馬謖雖是一名猛將,多次立功,但馬謖卻違反了軍命,事後諸葛亮為整肅軍紀,還是痛下決心斬了馬謖,世稱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以教育後人引為鑒戒而為之。

十四、把握時機的藝術

黨支部書記應該怎樣在具體工作中把握好時機呢?

(1)審時待機,蓄勢而發。時機的特點在於變,這種變是有規律的,因為時機也是物質運動的形式,是可知的。所以,領導的藝術在於研究時機、等待時機的到來。當時機還不成熟時,要善於蓄勢以待。蓄勢以待是在自己力量不足,或競爭對手力量正處於高峰時期,或自己雖有一定實力但時機尚未成熟等情況下采取的策略。蓄勢以待並非守株待兔,消極等待,而是休養生息,恢複元氣,養精蓄銳,等待時機。領導者要利用這段時間加強基礎性工作,做好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培養士氣的工作,甚至埋頭苦幹,加緊進行諸如開發新技術、新產品等工作。這時,表麵上雖處於平靜狀態,但實際上工作在加緊進行,所以是一種臨戰前的平靜,是兩個戰役間的間歇。一旦形勢發生有利變化,或機會來臨,領導者就要敏捷地抓住時機大幹一番。

(2)擇機而行,乘勢而下。領導者要具備很強的“時機”敏感性,才能有“擇機”的自覺性。時機是一種客觀存在,時時處處都存在。領導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就蘊藏著各種各樣的機遇。缺乏時機意識的領導者,在問題麵前看不到機遇;而時機意識敏銳的領導者,當別人還沒有發現時機的時候,他已意識到發展的時機即將到來,就會善於化問題為機遇,從方方麵麵做好擇機乘勢的準備工作。乘勢是最好的利用時機的形式。古語雲“:雖有智慧,不如乘勢。”乘勢是把本組織的工作同國家、社會的大形勢結合起來,化大形勢的力量為推動工作營造時機。這種做法,動力大,阻力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擇機、乘勢還要同自己的努力結合起來,如果要完成某項重要的任務,當士氣已鼓起來時,要立即行動。打了“勝仗”要再接再厲,乘勢而進,形成“破竹”之勢。乘勢同樣要觀察競爭對手的情勢,尋找可乘之機,在優勝劣汰的競爭中,甚至可以兼並他方,壯大自己。

(3)隨機應變,因勢利導。隨機應變就是要根據時機的變化,以變應變、以變製變;因勢利導就是要通過領導者的努力,積極地促進情況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變。因勢利導是隨機應變的策略,在客觀形勢麵前,領導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采取不同的做法。如客觀潮流已經形成,但其方向性同本組織既定方針不完全一致,則應調整組織戰略,使之與大形勢相符。但如果自己力量充沛,也可對形勢施加一定影響,甚至領導“新潮流”。因勢利導要注意對方的情勢,如看到對方錯失的機會,即“乘虛而入”,看到對方作出客觀上有利於我的行為,則“順水推舟”。總之,要千方百計使形勢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轉化。

(4)懸機權變,任勢而定。懸機是指有利時機尚未出現和明確時的情形,是引而不發的一種狀態,所以懸機必須權變。任勢是指我們雖然不能左右時機的變化,但是仍可依靠形勢把不利變為有利。任勢而定就是根據形勢來決定怎樣使“懸機”正確權變,或快人半拍,占得先機,形成先發優勢;或遲人半步,後發製人,再行超越。機不可失,並不是機不可“設”。遲人半步,讓人家先行就是一種“設機”。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可以借用別人開拓的思路,總結別人的經驗教訓,利用這半步的時間差積蓄力量,尋找超越的時機,發揮後發優勢。

十五、說服他人的藝術

在工作和人際交往過程中,良好的當眾表達能力往往能夠使人際關係變得融洽。而在表達的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會遇到雙方觀點不同的情景,如果處理不好,往往會給人際關係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傷害,因此說服技巧和處世應變能力就成了維係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

1.站在對方的立場

在彼此觀點存在分歧的時候,當勸說者試圖通過說服來解決問題,結果卻往往會發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其實,導致說服不能生效的原因並不是沒把道理講清楚,而是由於勸說者與被勸說者固執地踞守在各自的立場之上,不替對方著想。如果換個位置,被勸說者也許就不會“拒絕”勸說者,勸說和溝通就會容易多了。

2.通過讚揚調動熱情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評價”,希望別人能夠了解,並給予讚美,所以適時地給予同伴鼓勵與讚揚往往會使雙方的關係更加趨於親密。在工作中,上級對下屬的讚揚就顯得尤為重要,當下屬由於非能力因素借口公務繁忙拒絕接受某項工作任務之時,作為領導者為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和熱情去從事該項工作,不妨這樣說:“我知道你很忙,抽不開身,但這件事情隻有你去解決才行,我對其他人做沒有把握,思前想後,覺得你才是最佳人選。”這樣一來,就使對方無法拒絕,巧妙地使對方的“不”變成“是”,這個說服的技巧主要在於對對方某些固有的優點給予適度的讚揚,以使對方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減輕挫敗時的心理困擾,使其在較為愉快的情緒中接受領導者的勸說。

3.以真心打動別人

在大多數情況下,在進行說服的時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對對方情感的征服。隻有善於運用情感技巧,動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動人心。感情是溝通的橋梁,要想說服別人,就必須跨越這樣一座橋,才能攻破對方的心理壁壘。因此,勸說別人時,應該做到排心置腹,動之以情,講明利害關係,使對方覺得是在公正地交換各自的看法,而不是生硬的命令,更沒有絲毫不良的意圖。要讓對方感覺到是在真心實意地幫助他,為他的切身利益著想。

4.忍一時風平浪靜

當別人與自己的意見或看法相左時,千萬不要不顧一切地據理力爭,因為這樣做往往會同時激起對方的逆反情緒,使爭論逐漸偏離談話的初衷,而轉向對個人的攻擊。因此,在出現類似的情況時,高明的方法應該是克己忍讓,以柔克剛,用事實來“表白”自己。一旦說服者采用了這樣的做法,必然也會平息對方可能出現的暴躁情緒,在無形中達到了規勸與說服的目的。這種忍讓的氣度和“四兩撥千斤”的說服技巧常常能贏得別人的好感與尊敬。

晏子的語言

春秋時期,晏子代表齊王出使楚國。楚靈王一見到晏嬰,馬上問“:齊國是不是很缺乏人才?為什麽派你這樣一個矮子來出使楚國?”“大王,齊國人多著呢。國都臨淄人口百萬,每人呼一口氣,可以呼氣為雲,每人淌一滴汗,可以揮汗如雨。行人來往川流不息,摩肩接履,又怎麽能沒有人才?隻是敝國有一個規矩,賢明之人出使賢國,不肖之人出使不肖之國,大人出使大國,小人出使小國,而今我無才無德又最不肖,隻好來楚國為使,希望大王原諒。”楚王立即不好意思得對晏子客氣起來。

5.共同意識的作用

團隊成員之間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某些“共同意識”,因此,在談話過程中出現矛盾的時候,應該敏銳地把握這種共同意識,以便求同存異,縮短與對方的心理差距,進而達到說服的目的。其實說服本身就是要設法縮短和別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而共同意識的提出往往會增加雙方的親密感,最終達到接近對方內心的目的。

6.說服時的語言藝術

在說服別人的時候,如果總是板著臉、皺著眉,那麽,這副樣子很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與抵觸情緒,使說服陷入僵局。因此,在注意到這一點時,可以適當點綴些俏皮話、笑話、歇後語,在說服的過程中,使對話的氣氛變得輕鬆些,這樣往往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7.自責的作用

在工作中也許會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要將某一項艱巨的工作或任務交付同事或下屬時,明知可能不為對方接受,甚至還會引起對方的不滿,但此事又太重要,實在非他莫屬。要說服他十分困難。在麵對這樣的情形時,怎麽辦?最有效的方法是不妨在進入主題之前先說一句:“現在我要向你交待一項工作,雖然明知你會感到不愉快!”這樣的表達使對方聽了以後,便不好意思拒絕或不滿了,這就是自責的作用。在平時的生活中這也是說服的最好技巧,沒有人會對一個已經做過自我檢討的人再橫加指責,而對於領導者的這種“自責”也是謙虛的一種表現。

8.顧全別人的麵子

每個人都會因為麵子而與別人發生過或多或少的衝突,這是因為每個人都很在乎它。因此,在說服別人的時候,也要盡量考慮到保全對方的顏麵,隻有這樣,說服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就像在職場中,想要改變同事已公開宣布的立場,首先要做的就是盡量顧全他的麵子,使對方不至於背上出爾反爾的包袱。假定與同事在一開始沒有掌握全部事實的情況下產生了分歧,為了說服他,可以這樣說:“當然,我完全理解你為什麽會這樣設想,因為你那時不知道那回事。”或者說“:最初,我也是這樣想的,但後來當我了解到全部情況後,我就知道自己錯了。”這樣的表達可以把對方從自我矛盾中解放出來,使他體麵地收回先前的立場,同事之間的關係卻不會受到任何的負麵影響。

十六、學會傾聽的藝術

在溝通中,傾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遺憾的是,絕大多數領導者都不具備這一能力,他們在與下屬溝通時,隻是簡單地聆聽而非傾聽。“聆聽”隻是做出聽的樣子,而“傾聽”卻是包括理解與反饋在內的所有聽的過程。傾聽,是需要注意力、理解力和記憶力的。能增加溝通效果的傾聽,應該是積極而非消極的。消極的就好比錄音機,隻記下了信息,但反饋不了信息,不能產生互動。而積極的傾聽,則需要領導者深入談話者的思想,從對方的角度來理解問題。一個積極傾聽的領導者,會試圖理解說話者想表達的思想,而不是他自己想理解的。同時,他還會把傾聽的結果反饋給說話者,保持自始至終的客觀態度,不會妄加評論。到最後,他還會做出適當的總結,發表自己的看法,來結束這場談話。要想跨越簡單的聆聽,實現真正的傾聽,黨支部書記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創造良好傾聽環境

傾訴者與傾聽者之間產生共鳴,才能使傾訴得到調節心理的效果。在傾聽時,首先要保持環境的安靜,以便讓傾訴者的情緒平靜下來。盡量不要做其他的事幹擾對方的訴說,如果你一會接聽電話,一會忙些別的事情,心不在焉,對方會很快對你失去信任。相反,自始至終保持心無旁騖的傾聽姿態,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理解與支持,會有助於對方說出自己的問題,然後心平氣和地商量解決的方法。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無論是要勸解對方,還是出主意,言語要適中,不要激起對方的情緒。因為找人來傾訴,對方的情緒一定就已經很激烈了,傾聽者要做的並不是使問題更加激化。比如說有人找你訴說自己遇到的不公和委屈,結果你聽完後就火冒三丈,甚至比對方還著急,那麽就很難幫對方化解心結了。

2.要有耐心

這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別人的談話在通常情況下都是與心情有關的事情,因而一般可能會比較零散或混亂,觀點不是那麽突出或邏輯性不太強,要鼓勵對方把話說完,自然就能聽懂全部的意思了。否則,容易自以為是地去理解,去發現意見,產生更加不好的效果。二是別人對事物的觀點和看法有可能是你無法接受的,但是有傷你的某些感情,你可以不同意,但應試著去理解別人的心情和情緒。一定要耐心把話聽完,才能達到傾聽的目的。

3.客觀全麵分析問題

傾訴是處於心理困境的人們發出的求援信號,你能給他(她)的幫助,是幫助其宣泄不良情緒,解開心結,回歸正常的狀態,你的身份是問題的疏導者,而不是裁判對錯的“法官”。因此,在傾聽的時候,最好不要打斷對方輕易下什麽結論,例如說“你這樣做不對”,或“你應該怎樣怎樣”等,盡量讓對方去說,然後待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找到問題的症結所在,然後從這一點對症下藥。

4.重新解釋

積極傾聽者會說“我聽到你說……”“你是否認為……”如果領導者在聽到某一信息後,用自己的話重述一遍員工的話,不但可以使對方感到領導者對他反應的問題很關注,而且在不斷地提問中可以更清楚地弄清對方的真實想法。

5.注意形體語言

比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如果領導者在與下屬溝通過程中,保持與下屬的眼神接觸,就能讓對方感覺自己被重視,還能讓他覺得管理者正在思考他的話,這樣就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局麵。還有,適當的表情最能調動說話者積極性的,莫過於讓他感到別人對他的話感興趣。而要讓他有這種感覺,管理者就要對他的話有適當的表情。比如欣賞地點點頭,適當地微笑,都可以作為正在用心地傾聽的表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