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治皇後也能有李蓮英幾分的城府,也許整個大清朝的曆史都會改變。可惜她是一個心氣高潔的人,本來慈禧也喜愛這樣高潔的人,比如榮壽大公主就在慈禧跟前很受寵,但那是因為慈禧少了貼心可信之人,榮壽公主的存在隻是慈禧心中雅致一麵的投影,但當這種雅致與自己的利益發生衝突時,慈禧心中的自卑就被激起來了。

同治皇後是一個“氣度端凝,不苟言笑”的人,入主中宮後亦是如此,雖然按照宮中規矩,時常去慈禧處請安問候,但是卻從來不曾拿出奴顏婢膝的姿態,反而是尊敬中夾了一絲冷淡。這當然也不是她不懂禮數,隻是從小受到家教的熏陶,骨子裏帶有的清高罷了。

李蓮英倒是在私下裏或明或暗地給這位皇後提示過一些,但他畢竟是太後跟前的人,小動作做多了反而顯得拙劣。何況皇後也不是蠢貨,她伺候慈禧並非不上心,隻是她這個人的存在,本身就惹得慈禧太後不高興,所以,她在慈禧麵前出現的次數越多,慈禧就越是厭惡她。

其實,慈禧當初入宮時也是頗有才名,但是比起現在才十八歲的皇後,那就差得太遠了。所以,當聽到有人誇讚皇後時,慈禧的神經便會在無意間就被刺痛了。

而且同治皇帝這是正正經經從大清門娶進來的皇後,而慈禧一輩子沒有當過皇後。就是這個太後,也是仗著自己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才當上的。論出身,更是遠遠比不上現在的皇後。

最是讓慈禧心中痛恨的,就是同治與皇後感情很好,同治幾乎是專寵皇後一人,很少到其他妃嬪處就寢,這在清朝的後宮中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但是同治自小就任性,所以對於這種事情,慈禧也是管不了的,也不好管。

兩廂一對比,當初慈禧為了得到鹹豐的寵愛,真的是費盡心思,卻也沒有留住這個風流皇上幾時。如果沒有同治這個兒子,慈禧在鹹豐眼中也不過就是一個蘭貴人,縱然聰明機靈些,可以幫忙寫一下折子,也不過是個聰明一點的佳麗而已。

慈禧小心翼翼伺候鹹豐的那些日子她從未忘記過,現在卻看著似乎是自己兒子在小心翼翼伺候著阿魯特氏,心中怎麽咽得下這口氣呢?

李蓮英當然也知道慈禧是嫉恨阿魯特氏的,所以他曾一度想過替慈禧羞辱一下皇後,也讓慈禧有機會出出這口惡氣。這樣一來,這個阿魯

特氏反而會過得順暢些。但是李蓮英這個念頭剛出來沒多久,就自己給否定了。慈禧是什麽人?難道看不出自己的用意嗎?如果慈禧知道自己看出了她心中的嫉恨,最後惱羞成怒,自己還能有活路嗎?

何況他這樣做雖然本質上是為了阿魯特氏好,但人家未必會領你這個情,說不定反而把那些委屈都記恨在你頭上,何苦要做這吃力不討好的事兒?

於是李蓮英隻能什麽都不說,一切皆是命,到底要看阿魯特氏自己的造化。何況當初阿魯特氏老爹崇綺那筆賬,李蓮英心裏還是堵著呢,自己不去給阿魯特氏下絆子,已經算是厚道了,何必為了這個看不上自己的皇後,得罪了把自己當心腹的皇太後呢?

慈禧實在是太厭惡阿魯特氏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厭惡甚至變得無以複加。在慈禧看來,阿魯特氏可以說生來就是要克她的,無論是智慧、才情、愛情、氣節、家世……可以說除了美貌以外,阿魯特氏擁有了所有慈禧夢寐以求卻從不敢奢求的東西。但同治卻不愛美貌的嬪妃,獨愛這個最多算得上端莊秀麗的皇後。就像當初的鹹豐帝如此風流,卻照樣異常尊重中宮的皇後慈安一樣。而此時,阿魯特氏就像是一麵鏡子,照出了慈禧這尊贗品。

那麽,慈禧會就這樣甘心認輸嗎?當然不會,同治皇帝大婚之後,慈禧立即將儲秀宮讓了出來,給新皇後作為居所,自己則搬到長春宮去住。

接下來一個多月的時間裏麵,慈禧斷斷續續往儲秀宮送去了無數的賞賜,從日常用具到珍稀古玩,全部用精巧的絲帶縛好,讓李蓮英帶著一幹能幹麻利的太監,顛顛兒抬到宮門前全部清點好。

其實,阿魯特氏還是姑娘的時候,就對慈禧頗有耳聞,知道她是個相當厲害的人物,但卻完全不知道她厲害在什麽地方。所以就算她有幾分防備的心思,也不知道慈禧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反而有幾分被新婆婆的慈祥和寬容給打動了。

同治的想法就更加單純了,以為自己大婚之後,馬上就要親政,慈禧是擔心失去權勢後受到冷落,所以現在趕緊和皇後聯絡感情。但是,同治和皇後都疏忽了一件事,這跟同治的不學無術有很大的關係,他雖然能分善惡,卻完全不懂政治,所以他在和慈禧較量的過程中,實在差得太遠。

在大婚之前,大學士倭仁就上過一封奏折《大婚

典禮宜崇儉疏》,認為“可省則省,可裁則裁。總以時事艱虞為念,無以粉飾靡麗為工”。可以說,類似的進言不計其數,但是這些大臣進言向來陳腐苛刻,動輒一副皇上幹脆找個轎子把皇後抬進宮就完事的姿態,而且隻知道進言,卻無法給出一個方案,倒像是故意要為難同治似的。

同治當然也知道大清王朝當時的處境,但他貴為天子,而且一生不過一次大婚。所以,這個時候他反而隻能看著自己的母親,指望她能夠替自己背負上奢侈浪費的罪名。慈禧倒是給了同治這個麵子,先是賞了所有進言的大臣,然後該怎麽辦還是怎麽辦。

同治的婚禮熱熱鬧鬧地辦完了,新皇後也開開心心地住進了儲秀宮,大量的珍玩賞賜和來自眾官員的賀禮堆滿了庫房。然而,皇上高興了,朝臣們卻不樂意了。當初滿朝讚賞的阿魯特氏甫坐後位,便激起了各路言官的憤慨,直斥她肆意浪費,給天下樹立起了不好的榜樣,甚至擔心將來皇後會以此為標準,做出更多奢靡鋪張之事。

就算是天天伺候在太後跟前的李蓮英,也是到了這時候,才明白慈禧前番反常行為的用意。難怪朝中質疑聲一起,慈禧便不再讓自己往儲秀宮送東西了。李蓮英絕對算得上是一等一的聰明人,而且此時在後宮中也已經是如魚得水。但是,論玩弄權術的把戲,比之慈禧卻如蛟龍與蚯蚓。

李蓮英一直都是一個擅長學習的人,如果說當初選後時,李蓮英還有膽子到阿魯特氏那裏做些小動作,那麽在同治大婚之後,李蓮英就幾乎沒有再參與朝政的心思了。

正是因為李蓮英堅持遠離權力的鬥爭,所以在之後他的一生中,盡管遭遇了無數次的彈劾,卻最終都能夠化險為夷。

李蓮英雖然明目張膽地收受賄賂,卻僅僅隻是收錢,而是收得光明正大。因為那些無論是想在地方上謀官位,還是想在朝廷中受到重用的人,如果不是李蓮英做個順水人情,那麽就別指望能夠和慈禧說上話。

其實,天子腳下很多事情都是幾率各半的,若是你所求的事情成了,必然不會僅僅隻是送到李蓮英跟前的那點銀子,但事後你卻可能無視自己的努力,堅持認為那是走了後門的結果,把成事的功勞都獻給了李蓮英。但如果不成,你也不會認為自己能力不濟,反而是覺得李蓮英收了錢不辦事兒,沒給自己這份麵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