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回朝後不久,慈禧的頤和園便開始正式動工,資金自然是從北洋艦隊的經費中抽出來。滿朝文武雖然都知道此事,卻也是敢怒不敢言。但心裏總是憋著氣也不是滋味,慈禧當然是得罪不起了,但找個出氣桶卻不難,於是大家便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李蓮英。

事件導火索是監察禦史朱一新在奏折上彈劾了李蓮英的數條罪狀,包括妄自尊大、索要賄賂、結黨營私,等等。結果,朱一新的這份奏折剛遞上去,整個朝中頓時炸開了鍋,李蓮英也很快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上。可以說,就衝著慈禧給李蓮英的那些殊寵,就已經足夠那些大臣編製出無數的罪名了。

這一下,李蓮英經營了十幾年的本分形象,一夜之間就變成了玩弄權術、結黨營私的代名詞,至於收受賄賂、陷害忠良、賣官鬻爵、幹預朝政、蠱惑上聽等這些無法驗證的罪名,更是要多少有多少。而這些罪名裏麵,最具有分量的一條是彈劾他幹政,尤其是隨同醇親王一起巡閱海軍這事,更是犯祖製壞規矩的重罪。

其實,李蓮英隨軍巡檢一事早已上喻朝臣,那些大臣卻早不彈劾,晚不彈劾,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彈劾。從表麵上看是與李蓮英過不去,實際上卻是在指責下這道懿旨的慈禧太後。而朱一新彈劾李蓮英,所針對的當然也不是李蓮英,而是針對慈禧修築頤和園一事,但卻沒有勇氣直言。於是隻好拐了一個大彎,去找慈禧身邊太監的麻煩,就為了能夠為難一下慈禧。

但是,這種小兒科的伎倆,慈禧甚至都懶得接招,醇親王和李鴻章已經主動為李蓮英作保,而且朱一新奏折中所說的那些罪狀,也無證據可考。當然了,這監察禦史本來就有履行言官的職責,有權力提出自己的疑問,所以慈禧也不願太過為難他,眼前還是修園子要緊,以免真正激怒群臣。

於是,在查證了朱一新彈劾李蓮英的折子皆為捏造後,慈禧便下令將朱一新降為主事。這一方麵起到了殺雞給猴看的作用,旁的人也不至於再議論李蓮英巡檢之事,園子也可以繼續修;一方麵也安撫群臣,算是薄懲一下,讓眾人都有個台階可下。

這邊廂朝廷上倒是

輕描淡寫地過去了,那邊廂李蓮英卻早已嚇得幾日沒吃下飯,又不能在太後麵前怠慢了,不管心裏有多慌,都得仔細地伺候著。

李蓮英就這點本事最了不起,別人心裏著急的時候,很難藏得住,就算臉上看不出來,做事兒也一定會出岔子。而李蓮英卻好像把自己的心練成了兩顆一般,一顆心用來繼續處理宮中日常的事務,一顆心用來焦慮和思索自身的安危。

其實,慈禧太後會不會保自己,李蓮英心裏一點兒把握都沒有。如果慈禧真有一星半點兒懷疑他,那麽此番也就將他推出去,給群臣一個說法了。

別的罪狀還可以說是“莫須有”,但這索要賄賂的事,卻是板上釘釘的事。李蓮英畢竟是個總管太監,若是無事經手也就罷了,一旦辦事官員要走他手上過,少則百十兩,多則上千兩,可以說沒有李蓮英不敢伸手要的錢。

李蓮英知道這些事慈禧其實是默許的,但自己不能跟別的太監一樣不懂得感恩。所以,從剛在慈禧太後身邊當差起,他手上若是收到個奇珍異寶,絕對會在第一時間獻到慈禧跟前,東西打哪兒來的,便說是誰孝敬的,除非是太後沒興趣又回賜給自己,否則李蓮英根本不在手中存過任何珍玩寶貝。但是,大部分時候,那些辦事官員孝敬過來的都是銀子,這些東西李蓮英就不客氣地笑納了。

你說這宮裏幾百上千個太監,有哪一個手上是幹淨的呢?若是用索賄的名義來徹查,隻怕這宮裏再無可當差之人。牽一發而動全身,索賄的有罪,行賄的就沒罪嗎?但這麽一查下去,隻怕整個朝綱國本都要動搖了。而此時,朝廷已經腐敗到骨髓裏,上至金鑾寶殿下至州縣衙門,便是哪個官員真的有憂國憂民之心,也要置於個人利益之後。更何況在李蓮英這些太監看來,這些官員與自己也不過是一丘之貉罷了。

但是,理雖然是這麽個理,事卻不是那麽回事,若是慈禧要你死,你便是真的兩手清白,也是一個死字。李蓮英摸不準的就是慈禧的想法,可以說誰也摸不準她的想法,盡管現在慈禧做什麽事兒都得叫上自己。但別忘了,她可是連親兒子都可以用來博弈的西太後,又怎麽會稀

罕一兩個太監的性命呢?

此次彈劾之險,關鍵是在於挪用海軍經費這事兒上,若是那朱一新真的鐵了心要個說法,一頭磕死在金鑾殿上,隻怕慈禧真的隻好把李蓮英推出去頂罪了。因為此事的確是慈禧假李蓮英之手而為,旁人不夠分量,也隻有李蓮英的頂戴地位堪堪算個禍首。

幸好這朱一新也不是真正鐵骨錚錚的人,彈劾李蓮英也不是真的為民請命。而且李蓮英這次巡閱表現太好,不但醇親王和李鴻章為他作保,而且在整個巡閱的過程中,他根本不與旁人有任何的接觸,所以有一半也是李蓮英自己救了自己。

幾年後,李蓮英回過頭看這事兒時,才知道這個朱一新卻是醇親王那一派的人。而他之所以要在朝中攪起這一次風波來,一是為了打壓慈禧修園子的熱情,讓慈禧不得不收斂些;另一個目的卻有意思得多,這朱一新當時在朝中站位模糊,他出來彈劾李蓮英,慈禧第一時間卻會懷疑到李鴻章的頭上,以為是李鴻章不願意慈禧挪用軍費,所以故意使人來給自己添堵。

隻是這些大人物彼此之間的傾軋,卻把自認為與世無爭的李蓮英牽扯了進去,受了這次無妄之災後,李蓮英對這朝廷愈發失望了。便是低調如自己,若是慈禧需要,就給他頂戴和榮寵,讓他成為眾矢之的;若是親王們需要,就給他一紙彈劾,讓他成為名震朝野的奸宦。

可謂是人在亂世,身不由己。李蓮英又想起小時候父親說算命先生給批的卦,不入空門入黃門,看來自己僅僅入黃門,還是不夠保住這條命。所以,經過此次風波之後,李蓮英開始信仰道教,並到白雲觀拜了觀主為師。從此,一旦有閑暇,李蓮英就念誦《太上感應經》。沒想到此舉反而更加招得慈禧的欣賞,因為慈禧也是個尊崇佛道,喜歡養生的人,見李蓮英虔誠,便有了當眾誇他內秀的事。

隻是此時的李蓮英,內心已經修得刀槍不入,太後誇他,他跪著謝恩,心裏卻起不了多大的漣漪。人說佛口蛇心,李蓮英雖然不這麽想慈禧,但也明白縱然太後是真心誇他,也不會真的對他多半分情麵,而在這宮裏能保住你的,除了自己,誰也靠不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