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後,慈禧有一日跟李蓮英嘮嗑,問道:“蓮英啊,你看人家小德張都有媳婦兒了,你怎麽不娶房媳婦兒呢,老了也有個伴啊。”

李蓮英回答:“奴才隻想一輩子都要在老佛爺跟前伺候著,從來沒有想過娶媳婦兒的事兒。”

李蓮英這輩子都沒有娶過老婆,和旁的太監不同,他雖然多次求太後把宮女賜給熟識的太監,但卻從來沒有為自己求過,似乎他並不願意親自去做那缺德的事兒。但事情就是這麽巧合,就這麽一個終身未娶的宦官,卻是光緒帝大婚的總司太監。

光緒十三年,這一年宮裏從上到下都在關注的第一件大事兒,就是選後,而選後這事兒的決定權,卻不在光緒帝的手上。

李蓮英既然是光緒大婚的總司太監,那麽入選的秀女自然是交由他來負責,一批批不合格的秀女先期就已經被淘汰殆盡,除了慈禧太後的親侄女葉赫那拉氏。

嚴格說來,葉赫那拉氏並不算一個合格的秀女,和其他秀女比起來,她的背景甚至也不算顯赫,不過是桂公府的二千金而已。這個所謂的桂公府現在的主子是葉赫那拉·桂祥,也就是慈禧的親弟弟,他這個承恩公的爵位還是世襲來的,之所以他的女兒能堅持到了最後一輪,不過是因為她的姓氏而已。

前番同治帝選秀的時候就已經提到過,在選後的時候,容貌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條件。這個葉赫那拉氏實在算不得美貌,清秀都不算,雖然性格還是端莊素雅,但是比當初的孝哲毅皇後還要大上一歲,選秀的時候光緒帝才十七歲,葉赫那拉氏卻已經滿了二十一歲了。光緒帝甚至記得,自己年少時就與這表姐一同玩耍過。

所以,當最後的五名秀女站在光緒帝麵前時,光緒帝的心情已經不是複雜二字可以形容的了,他知道慈禧定然會安排自己喜歡的秀女入選,最後入選的這批秀女名單他也已經看過,但真正麵對葉赫那拉氏的時候,他還是有了退怯的念頭。

但大婚就意味著親政,已經忍耐了這麽多年,光緒的忍耐的確已經到了極限,無論要付出什麽代價,他都要親政。

於是光緒帝的皇後人選就這麽塵埃落定,最後拿到玉如意的人正是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後來的隆裕皇後。

慈禧也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光緒十四年六月,慈禧發布懿旨,宣道:“兩年以來皇帝幾餘典學,益臻精進,於軍國大小事務均能隨時剖決,措置合宜,深宮甚為欣慰……明年正月,大婚禮成,應即親裁大政,以慰天下臣民之望。”

這一道懿旨就等於宣稱光緒大婚後就不再訓政,這一次朝中雖然也有反對歸政的聲音,但到底比不上上回了。

而且光緒帝這一次也絕不肯再退讓,他不顧翁同龢和醇親王的反對,隨即頒布上諭道:“聖母為天下憂勞況瘁,幾無晷刻可以稍資休息,撫衷循省,感驚交深……於一切機務,兢兢業業,盡心盡力,以冀仰酬我聖母撫育教誨有加無已之深恩。”

李蓮英這兩年可以說是忙得四腳朝天,上回同治大婚的時候,他還僅僅是個輔助的差事,這回卻成了總司,這皇帝大婚程序繁瑣,而且不可偏廢,何況娶的還是老太後的親侄女,自然是麵麵俱到,做到臉麵有光才行。

從“納采”到“大征”到“妝奩”,僅僅是婚前禮就跨了半年的時間。雖然的確忙碌非常,但是李蓮英做這差事還是挺快活,僅僅是內務府一處就孝敬了他萬餘兩銀子,更不要說其他負責采辦的地方官員了。隻要從李蓮英手上過,就沒有不脫下一層皮的。旁的太監有時候軟磨硬磨也就過去了,李蓮英這邊卻似死水一潭,不丟下幾錠銀子,怕是連個水花都濺不起來。

但若隻是這一項差事又怎能顯得李大總管能幹,那邊廂太後的頤和園已經修起來

了,陪太後遊園的事情也不敢耽擱。慈禧愛權不假,但更是一個喜歡享受的人。如今,她一直念叨著的園子終於修成了,自然抽空就要去遊園的。

慈禧遊園的時候,必須李蓮英跟著,因為慈禧的日常膳食都是李蓮英在伺候,但遊園的時候是在龍舟上吃飯,與在紫禁城中用膳的條件是大相徑庭的,所以隻能從禦膳房中選派專人上船候著。雖然可以酌情從簡,但一應規格禮儀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慈禧好幹淨,那船上畢竟有風,所以桌椅必須擦了又擦,每次遊船必然有人挨罰。李蓮英素來在宮中都是以賞罰分明著稱的,尤其是在伺候老太後上,那是半點情麵都沒有,絲毫不會將就湊合。

不過李大總管動手總好過太後親自動手,所以那些做事兒的人如果挨了李大總管的罰,幾乎連個抗議的音兒都沒有,老老實實受著才是忠厚老實的做法。

此外,慈禧遊園時,還喜歡帶上親近的女眷,這其中最得她歡心的就是榮壽公主。

這個榮壽公主是恭親王的長公主,雖然慈禧已經罷免了恭親王,但是場麵上卻還是保持著友善關係。這個榮壽公主打小也是慈禧跟前長大的,以前常常陪著同治帝玩耍,性格保持著真正貴族千金的高傲和直白。她曾是慈禧親自指婚,結果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了,這位公主成了寡婦,慈禧更心疼她,常常接她去宮中陪自己玩耍。當然,在李蓮英看來,這種親近還有一層意思,慈禧心疼榮壽公主就是給恭親王一個信號,證明慈禧依舊惦記著他。

慈禧一生與人指婚數十次,蒙她眷顧的小姑娘卻往往成了寡婦,比如另一個曾陪她遊園的慶王格格,也是剛過門就守寡。這一直都是宮廷中一樁不可說的懸案,宮外倒是有傳言說慈禧自己年輕守寡,所以沾了衰運,被她指婚的人都不會長久。當然了,傳言終究隻是傳言,這種事是無從追究的,也隻能歎那些女子生在那樣的時代,由不得自己做主。

李蓮英見慈禧愛招人來陪自己遊園,便動了自己那個小妹的念頭,當初這姑娘被送到京城後,便一直在自己府上住著,也還沒來得及找個合適的人家。後來有一戶白姓的官員主動來提親,李蓮英倉促間也就把這妹妹給嫁了,沒曾想那妹夫次年就被派去了邊疆,李蓮英的小妹也就守起了活寡。

對於妹妹的遭遇,李蓮英自然也是心中有愧,於是便想著送到太後跟前**些時候,學點規矩也是好的。

其實,李蓮英一直都想讓自己的家人能夠有點出息,之前他就一直在督促自己的子侄輩們讀書學習,可惜沒有一個有出息的,玩戲子的玩戲子、抽大煙的抽大煙,隻有老四過繼過來那個孩子李福慶還算聽話,讀了一些年書。後來,李蓮英親自送他去參加科舉考試,但畢竟天資有限,連個舉人也中不了,李蓮英也沒有辦法。後來,隻能托關係送他去了護衛營,好歹也是在禦前當差,總勝過其他子侄輩許多了。

這一次,李蓮英想到接妹妹到頤和園陪慈禧太後,是因為看著內務府慶善已經把自己閨女送進去了,所以李蓮英去求慈禧的時候,慈禧一口就答應了。說來這頤和園能建好,李蓮英在其中也是有功勞的。

若不是李蓮英打理好上下內外的關係,很多工程都會被一拖再拖,需要的物資也很難及時送到,慈禧是知道李蓮英這些功勞的,所以賞他妹妹見一下天顏,也算是給李蓮英的恩惠了。

可惜的是,李蓮英的這個妹妹實在太不爭氣,隻跟著跑了幾天就喊累,再也不肯去了,真是枉費了李蓮英的一番苦心。為著這事兒,李蓮英幾年都沒有再理過這個妹妹。

當然了,並不是一個家人不爭氣就個個都不爭氣,趕走自己妹妹之後,他又看上了一個侄女。這個侄女雖然乍一看時,不怎麽討喜,因為她長得很

粗壯,而且連自己家裏人都開她玩笑,叫她大官客。

但是,李蓮英卻覺得,自己的這個侄女很可能招慈禧喜歡。因為這個侄女繡得一手非常漂亮的刺繡,就連李蓮英在宮中見多識廣,見了她的繡工也不由得多誇讚幾句。另外,這個侄女還能吃苦耐勞,不抱怨不計較,這正是慈禧喜歡的性子。

於是,李蓮英又把這個侄女帶進宮裏專門刺繡,結果這個女孩果真很討慈禧的喜歡。這一來,多少也給李蓮英掙回了些臉麵。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六日,拖遝了近一年的大婚之期終於到了,但就在這個月前,卻發生了一件糟心的事兒,太和殿前的太和門竟然被一把火給燒了。皇上大婚在即,卻出了這麽一個大岔子。於是,整個宮中自敬事房大總管以下,每人都被罰了三月的俸銀,自內務府統領以下皆罰降一級,太和門管事兒的太監直接杖責四十後逐出宮去,而那兩個惹事的護軍則直接被判了死緩。

這場火來得太不是時候,當時正值寒冬臘月,眼看著太和門前就是一條景觀河,但幾乎盡皆凍結成冰,七千多官軍前來救火,還是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太和門燃燒殆盡。而這場足足燒了兩天的大火,無論是對光緒帝還是慈禧來說都是個很大的打擊。

這種意外的天災,在當時通常被看做是不吉利的兆頭,是上天的警告。所以,光緒帝認為是自己大婚過於浪費所致,慈禧則認為是自己挪用海軍經費修的那座園子給惹出來的。但不管怎麽說,這場火燒得整個朝野都大為不安,這幾年清廷悖逆天意的事情做了許多,滿朝文武說來皆是幫凶,這些本來就不甚堅定的朝臣,一時間被這場大火燒昏了腦子,各種彈劾慈禧甚至光緒的折子便開始遞上來了。

外朝中的事兒再混亂,李蓮英也是不管的,但這太和門被燒了,最氣急的人其實是李蓮英,因為他擔負著光緒帝大婚的總司太監,這大婚的每個細節都需要他來照拂。大清朝曆來的規矩是,大凡皇帝大婚,皇後必然要經過整個紫禁城的正門,而紫禁城正門由大清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組成,過了這太和門就是太和殿了,若是大婚前不將這太和門收拾出來,無論是到慈禧太後還是到光緒帝那裏,李蓮英都沒法交代。

幸好這時候有人給李蓮英出了個主意,李蓮英稟告給慈禧後,慈禧也覺得可行,於是李蓮英便連夜召集北京的裱糊匠,將整個火場進行簡單的處理後,便由這些技藝超群的藝人搭起了一個巨大的彩棚。

這彩棚內用蘆葦包紮定型以後,又在外麵糊上了各色彩紙。這樣,整個彩棚看上去便是花團錦簇,喜氣洋洋。雖然並不算符合皇家禮製,便至少在門麵上看起來很氣派。

其實,按照當時的風俗,這紮彩卻是喪禮才適宜的,但此時無論是李蓮英還是慈禧都管不了那麽多了,畢竟皇帝的婚期在即,這已經是最好的權宜之計了。

還好到了大婚的時候,再沒出什麽岔子,順順利利地將葉赫那拉氏迎入宮中。光緒帝雖然表情陰鬱,如喪考妣,但到底沒有給慈禧和皇後任何一點難堪,而是實實在在按照宮中迎娶的規矩,從大清門前冊立奉迎,到最後坤寧宮行東暖閣合巹禮,光緒都咬著牙堅持了下來,因為隻要堅持過了這一天,他真正獨自臨朝親政的日子就到了。

這光緒帝能老老實實成婚,最安慰的人是李蓮英,他入宮雖然伺候慈禧太後多年,並獲得了多項殊榮,但是直到慈安太後殯天後,才終於做了些長臉的“大事”。

這幾年,李蓮英先是隨醇親王巡閱海軍,後是替太後監督頤和園的整個重修流程,現在竟然連光緒帝大婚也由他來操辦。這個自問不弄權、不結黨營私的太監,現在在朝中卻有了非同凡響的聲望和地位,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