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四更時分,慈禧的寢宮裏跌跌撞撞闖進來一個人,這個時候連規矩都顧不上的人,正是平日裏以守規矩著稱的李蓮英。但是,也不能怪他連禮儀和避諱都不在乎了,隻是因為他帶來的消息太要命了:“鬼子打進城來了。”

這一晚上,夜貓子的叫聲原來竟是子彈的呼嘯,整個北京城都被八國聯軍的部隊攻陷了。現在李蓮英冒冒失失進來稟報,就是要傳榮祿的話,讓慈禧暫時先去避一下。現在恐怕隻有慈禧自己知道心裏的苦,可惜一切都已經太晚了……

自從維新變法開始,慈禧便不那麽信任李蓮英了。雖然在戊戌變法開始之後,李蓮英便第一時間跪求慈禧重新訓政,但在這之後,李蓮英表現出來的無作為,卻成了慈禧的心病。

雖然光緒帝和慈禧太後沒那麽親,但光緒帝和李蓮英素來卻是和睦的。其實,如果不是慈禧與光緒帝存在權力上的爭執,慈禧本人是非常喜歡光緒的,無論是光緒帝的學識還是氣度,都在告訴慈禧,自己培養了一個多麽優秀的皇帝。

所以,當初慈禧非要讓自己的侄女兒來當皇後時,多少也有些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李蓮英和慈禧是一條心,所以從光緒小時候起,便對光緒很是親切細致。常常是慈禧照拂不到的地方,李蓮英不聲不響就做好了,還告訴光緒帝這是太後的恩德。

光緒帝在後宮中得到的關懷太少了,所以哪怕是李蓮英這些奴才應該做的事,也能夠讓光緒帝一直記著他的好。何況李蓮英素來嘴上牢實,有時候光緒帝不小心抱怨了幾句,李蓮英也從未在慈禧跟前告過狀。若是非要在慈禧麵前提起光緒,也就是說皇上惦記太後了,想著要孝順太後,不知道給太後備什麽禮物咧。

慈禧素來也知道李蓮英與光緒親善,但她以為光緒喜歡李蓮英不是壞事,若是光緒帝有了什麽大的反常,有個李蓮英在旁監視著,反而使自己能在第一時間知曉。

但是在這次變法前後,尤其是那些維新人士要暗殺自己之前,慈禧都沒有從李蓮英那裏得到一點口風,這讓她多少有些惱火。但實際上,這真的不能怪李蓮英,因為即使是光緒帝,也僅僅知道維新變法之事,但卻不知道康有為有這般膽識,竟然這樣冒險,想要直接行刺慈禧太後。連光緒帝都不知道的事,他李蓮英怎麽會知道呢?

但慈禧卻懷疑康有為行刺自己背後的主謀就是光緒帝,也就是這個名義上的繼子才是真正想殺自己的人。像慈禧這種在政海中沉浮數十年的人,自然也會懷疑能夠近身伺候光緒帝的李蓮英,可能也參與到了維新派的這次行動中。若不是因為這幾日李蓮英寸步不離慈禧的身旁,隻怕他現在要麽也跟光緒帝一樣被關起來,要麽早已人頭落地了。

維新政變之後,慈禧重新執政,但慈禧並不急著將所有維新派的變革都“撥亂反正”,反而發出上諭,宣稱:“前因中外積弊過深,不得不因時製宜,力加整頓。而宵小之徒,竊變法之說,為煽亂之謀。業經嚴拿懲治,以遏橫流。至一切政

治有關國計民生者,無論新舊,均須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廢食。”

慈禧的這一道上諭,先是給了守舊派們一記悶棍,後是讓已經被維新思想影響的社會力量迅速倒向了自己,而剛剛在宣武門前被斬首的那些維新誌士,也立刻從為革命、為變法而死,成為了因刺殺慈禧而死。

可憐光緒帝從此卻成為了囚徒,就是李蓮英也沒有膽子再去關照他了,而那些伺候或者說監視他的太監宮女,盡是一些勢力的奴才。慈禧專門挑了這些礙眼子的人,送到光緒帝的瀛台去,就是要他為刺殺自己的意圖付出代價。

可惜在真正的變法圖強上,慈禧的眼光畢竟還差了一點,可能連光緒帝都比不上。維新派的主要人士在政變中或逃或死,雖然維新的思潮依然有著廣大的群眾基礎,但是再也沒有能夠站出來統領全局的人。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機還是依然存在,而維新派不能快速複原,就給了其他勢力崛起的機會,這股勢力就是我們前麵提到過的,由底層人民組成的群體——義和團。

到光緒二十六年的時候,義和團突然席卷全國,這個信奉著“毋貪財、毋好色、毋違父母命、毋犯朝廷法,殺洋人、滅贓官,行於市必俯首,不可左右顧,遇同道則合十……”的民間組織,打著扶清滅洋的旗幟,開始站到曆史的前台。

義和團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組織,但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廣大人民的願望,作為社會底層的普通百姓,希望能夠和政府站在一個立場上,所以提出了扶清的口號。而太平天國、洋務派和維新派的先後失敗,也讓民眾放棄了依賴自身力量的希望,而是將一切都寄托在清政府的身上。

這個由鄉民、和尚為主要成員的組織,以樸素的封建迷信思想為信仰,把中華民族一切不幸的矛頭指向了外國侵略者,以及一切西洋文化。所以,當時全國各處都有義和團追殺外國人和“信教漢奸”的事件發生。

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缺乏基本的政治素養,所以他們才能不顧性命地迷失在這場運動中。 可惜這場運動沒有也不可能給中國帶來曙光,反而成為加速列強侵略中國的一味興奮劑。

清廷在義和團運動中的猶豫和不作為,誘發了庚子年間的八國聯軍侵華事件,無論是在麵對義和團的時候,還是在麵對各國公使的時候,重新執政的慈禧都是舉棋不定的。最後,慈禧先將義和團的團員放入了北京城,又將八國聯軍的軍隊放入了北京城。

慈禧這樣做,當然也有她的想法,那就是希望能夠借刀殺人。可惜的是,宣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軍隊,在麵對八國聯軍的槍炮時,同樣是不堪一擊。這樣一來,連自己的紫禁城也成了八國聯軍的遊樂場。而堂堂大清帝國的皇太後慈禧,竟然要大清早帶著整個朝廷倉皇逃往西安。

而這個素來脾氣暴躁的老太太,在出逃之前,第一件要做的事,竟然是找個人泄憤。眼下李蓮英已經有些失寵了,慈禧跟前最親近的人是她兄弟的幹兒子崔玉貴。於是,這次崔公公就成了做這虧心事的第一人選。

慈禧做這事兒的時候,也不要旁的奴才跟著,就召了崔玉貴等幾個親近的人,因為這的確不是什麽太光彩的事。雖然慈禧的手上早已沾滿了血跡,但是親手殺人還是頭一回。而這次她要殺的人,就是光緒帝在宮中唯一的心靈寄托,時年才二十五歲的珍妃。

此時的慈禧,也沒有心思說那麽多的廢話了,見了珍妃就直接說道:“洋人眼下已經打進來了,我們要避一避,你素來狐媚**,保不定會受了汙辱,那樣就會丟盡了皇家的臉,也侮辱了列祖列宗。”

珍妃的性子素來比較剛烈,所以當她聽明白慈禧的意思後,也不直接去搭那話,而是說:“你們想逃跑就逃跑,但皇上不應該跑!”

慈禧這個時候本來就已經氣糊塗了,再加上珍妃這麽火上加油,更是氣得渾身直打哆嗦,於是命令崔玉貴將珍妃推到了井裏。可憐的珍妃,致死仍在掙紮:“我沒有罪!皇上沒讓我死!”

然而,此時的光緒帝已經是自身難保,更別說保住自己的妃子了,隻能跟著慈禧一路西逃。而慈禧雖然心裏不再信任李蓮英了,但是在離開北京城的時候,卻是李蓮英第一時間拿出來一整套漢民的衣褲,生生就是為她備著的,而且沒有一樣不合身,然後親自給老太後梳了個漢人的發髻,才陪著太後一起倉皇出逃。

這次西逃,慈禧倒是沒有將光緒帝落下,這個自嘲比漢獻帝還不如的天子,此行便是死了心一般,任是個多不醒事的人也能看出他眼裏的空洞,這是絕望到極致才會有的眼神。

而這一路上,畢竟是在逃亡,所以慈禧自己也是喝涼水,睡地鋪,自然無心去搭理光緒帝了。旁的人不管光緒帝,李蓮英卻是要伺候的。這次逃亡,李蓮英的繼子李福慶也跟了過來,李蓮英便讓自己的繼子跟在光緒帝附近照拂著。

這一路過來,他們也看到了無數的饑民,可謂是千金易得,一飯難求。而李蓮英這些宮裏管事的奴才,現在盡皆成了要飯的奴才,滿世界去搜羅吃食。找了半天,終於找到了少量的食物,慈禧和皇後能多吃一些,而光緒帝隻吃了一口便不再吃了。慈禧也懶得理他,剩下的就拿去給下人們分了,隻有李蓮英留了一碗下來,等到了晚上,才讓自己的繼子送到光緒帝帳前去。

一路上,光緒帝冷了餓了,隻有李蓮英一人知曉,也無怪乎後來回京後,光緒帝會感慨:“若無李諳達,我活不到今天。”

然而,李蓮英對光緒帝的關照,便得罪了慈禧太後,他與光緒越親近,慈禧便越是要給他臉子瞧。所以西逃回京以後,李蓮英也自覺在這宮中已是岌岌可危,便主動向慈禧太後請求退休,隻是這時候慈禧已經沒有能伺候自己的人了。

為了嫁禍害死珍妃的惡名,慈禧按照榮壽公主的意思,將那崔玉貴趕出宮去。所以,李蓮英這一次請辭到底沒有批下來。而慈禧在經曆了風風雨雨之後,也失去了當初的不可一世和雷霆的手段。此時,她的眼中已經沒有“不可信”的李蓮英,隻有一個“老夥計”的李蓮英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