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的練氣,或者是煉神的修煉者,他們摒棄了練體的階段,直接練氣或者是煉神,其中錢小豪一家,就是煉神一道的支持者。

現在的人明顯進入了歧途,他們看不起煉體者,所以他們往往也修煉不到多高的境界。

其實他們陷入了一個誤區,煉體確實消耗氣血,也就是消耗生命能量,但是,那些在鍛煉身體的基礎上進行的消耗,這些消耗,擴充了人體的潛能。

隻要注意補充身體損耗的能量,這樣既能夠開發身體潛能,鞏固身體本源,又能夠增強意誌力,這樣的修煉方法肯定是最好的築基方法。

但很多人舍不得消耗那點生命能量,或者說是沒有足夠的堅持,或者說是沒有足夠的意誌力,他們往往堅定的摒棄修煉最痛苦的練體過程,直接進入練氣,或者煉神階段,這樣一來是方便了,是快捷了,但是卻失去了根基。

其實這方麵現代人反而不如古人,古代人都想到了補充自身損耗的很多方法,反而是現代人隻注重積累,而不注重開拓了。

一個裝十斤水的桶,你弄再多的水,他也隻能裝十斤,而你消耗大量的水,不停的擴充桶的體積,那在當時是消耗了一些水,但以後,卻可以裝進去十五斤、二十斤的水。

這就是修煉,這個修煉過程是痛苦的,也有可能把水桶撐破,所以很多人就省卻了這一個步驟。

而於山沒有省卻這個步驟,但他卻走得太快了。還是讓根基沒有紮下去,所以此時他應該進補。應該鞏固他的基礎,也就是重新練體。

神魂力量侵入別人體內。讓於山感覺到了另類的體驗,此時他才發現,他的境界雖然比這些人高,但他的身體強壯程度,卻絕對不如他們。

有了內氣的幫助,也許於山的力量比他們要強,耐力也許比他們要長,但於山的身體承載的力量,卻不如他們多。

雖然於山先前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進行了一些補救,但他沒有人指導修煉,已經走了彎路,所以此時修補起來就要事倍功半。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食補或者是藥補,食補見效太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藥補見效快,卻很不容易做到。

《千金方》就說過:“飲食當令節儉。若貪昧傷多,老人脾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這樣反不利於健康。

怎樣才算“飲食有方”呢?

歸納前人經驗,不外乎定時、定量,不偏、不嗜而已。

隻有在飲食得宜的基礎上。才能考慮藥物滋補的問題。

服用補益藥物時,一定要在“辨證施補”的指導下進行。不然也可能會適得其反。

總之,合理的食補和藥補。對於身體的保養是很重要的。

感受著四個黑衣人身體內部滾滾的精氣,於山知道,他們就很精通養生之術,要不然他們的身體不會一點虧損也沒有。

他們都應該是被特意培養出來的高手,要不然,修煉到他們這種境界,身體不會沒有一點損傷,反而健壯的如同公牛,所以他們肯定有著係統的培養方法。

“有傳承就是好啊!”於山不得不感慨。

這麽長時間了,這些高手還沒有失去判斷力,不得不說,這是他們的身體足夠強壯。

看著不停繞圈圈的四個人,還有對著四個人熟視無睹的兩個藏在帳篷裏的人,於山知道,他們都陷入了幻境,但幻境也沒法對他們施加更多的影響。

這樣的幻境,攻擊力就太差了,幻境就是讓人進入虛幻的世界,來讓人失去控製力,陷入瘋狂,最後互相攻擊,或者是恐懼而死,最差也能夠讓人迷路,饑渴而死。

而現在,這些人卻沒有一絲要陷入瘋狂的意思,不要說瘋狂了,就算是迷茫,都沒有。

“看來是哪裏不對啊!”於山開始反思。

能夠影響別人的所思所想,最先要影響別人的五感,而這是怎麽做到的?

怎麽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的意誌上?

現在於山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神魂力量,隨著陰氣,侵入別人的識海,進而影響別人是五感。

神魂力量?靈魂力量外放?這不就是道家說的神識外放?

這樣的境界,好像境界很高之時才能做到的吧?

於山從來沒有想過,他現在就能夠做到神識外放的程度,不過,想到鬼修的靈魂能量,好像就是神識能量的初期雛形,這就讓於山心頭火熱起來。

他好像知道了修煉幻術的根本,那就是神識,通過外放靈魂能量,也就是把靈魂能量再次凝練,形成神識,來更好的影響別人的五感,而這也是分神術的一部分。

這個於山在休息寄神術之時,就利用過,寄神術的幾個步驟,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分神,分裂神魂,而分裂神魂的開始,就是凝練神魂之力,隻有神魂強大了,控製靈活了,能夠隨意外放了,才能割裂出這部分靈魂,做到分神。

所以,以前於山想要修煉寄神術,根本就是好高騖遠,分裂神魂,可不是那麽容易做到的,一個做不好,就算修成元神了,都有可能對靈魂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傷,就不要說現在於山隻是練成了一個陰神。

所以,現在隻能打基礎,而最基礎的就是神識,神識就像是神魂延伸出來的觸手,是靈魂能力的高度聚合體,這樣的能力,也不是普通魂修能夠做到的。

而道家修煉到神識外放的程度,最起碼也要進入築基期,也就是普通修煉者都要走過的境界,練氣、築基、金丹、元嬰,這一步步走過來,是很難的。

最起碼從明末之後,就沒有傳出有幾人能修成元嬰,就算結成金丹的都沒有幾個,所以,築基的困難程度也很高,這樣一來,能夠做到神識外放的人,也就沒有幾個了。

現在於山觸摸到了一點門徑,也不過是因為他的靈魂修煉的速度快,這完全是因為通靈術的作用,如果沒有通靈術煉化大量陰氣,增強他神魂的修為,於山的神魂,絕對達不到現在的程度。

現在於山也沒法做到真正的神識外放,他不過是稍微凝練了一下自己散發出的靈魂能量,形成了一絲神識外放或者說是精神外放的跡象。

這樣的神識,應該屬於後天之神,是可以修煉的。

在內丹修煉體係當中,“神”也有先天與後天之別。

“後天之神”指的是“識神”,它的作用是認知與分別,這種“識神”對於學習知識是有用的,老子《道德經》稱“為學日益”講的就是如何通過“識神”的作用來增加知識。

當然“識神”的作用不止是用來學習,還能用來分別,也就是探索,“識神”外放,就是為了探索世界,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求知。

但就內丹修煉來講,必須靠“先天之神”的觀照。

這種“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來的自我慧光,元神之觀照,是一個減損識神的過程,老子《道德經》稱“為道日損”,就是排除識神的幹擾,從而進入無為的直覺狀態。

這樣,元神觀照,而“後天之氣”轉換為“先天之氣”,於是元精培補,生命煥發出恒久的青春,所以最後還是精氣神三者結合,互相影響,互相促進,才能結成正果。

精、氣、神本是古代哲學中的概念,是指形成宇宙萬物的原始物質,含有元素的意思,所以精、氣、神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

所以,在古代講究養生的人,都把“精、氣、神”稱為人身的三寶,如人們常說的:“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神、氣、精。”

所以保養精、氣、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則,尤其是當精、氣、神逐漸衰退變化,人已步入老年的時候,就更應該珍惜此“三寶”,古人對這點非常重視。

苟子認為:“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全。”這裏說明兩個意思:一個是說要注意精、氣、神的物質補充:二是強調不可濫耗“三寶”。

從淵源上看,道教內丹學的精、氣、神概念乃發端於先秦哲學與醫學。

《周易·係辭上》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意思是說,精致的氣凝聚而成物形,氣魂遊散而造成變化,考察物形的變化,這就能夠知曉“鬼神”的真實狀態。

在上古修煉體係當中,不僅有“精氣”的概念,而且有“精神”的概念,《莊子·列禦寇》在描述“至人”的生活狀態時即使用了“精神”的術語。

在《莊子》中,“精神”指的是人的“心誌”,其實就是意誌力,精神也就是通過鍛煉意誌力來修煉,來促進的。

戰國以來的“醫家”既使用“精氣”概念,也使用“精神”概念。

如《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即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全本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