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的年關將近,我們這麵依舊是我和老葉,還有青山道長幾個人,豐臣木下那麵,也是他們兩男兩女。

韓金龍也算是聰明了,我們兩方人分別被安置在山的左邊和右邊,好在地方夠大,倒也住的開。

要不然的話呀,我看等不到明年七月,兩撥人天天得見麵就打,見麵就殺,還開什麽法會了。

‘來來來,快來吃灶糖了啊,吃灶糖了”韓金龍爽快的招呼著我們大家過去吃灶糖。

我們幾個坐在大廳裏,眼見韓金龍端著兩盤兒灶糖進來了,請我們粘粘灶王爺的嘴。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二十三了,小年兒的日子,民間傳說灶王爺在這一天上天,稟明玉帝一年之中各家行善作惡的記錄。

老百姓為了讓灶王爺多說好,少說壞,紛紛在這一天吃灶糖,希望借此粘住灶王爺的嘴,讓灶王爺不說壞事,隻說好事兒。

我拿起一塊灶糖,吃在嘴裏黏黏的,望著院子裏一片熱鬧的景象,心下感慨,奔波了這麽久,很久都沒好好的過年了。

老葉更是,我看他都不知吃了多少塊灶糖了,那都笑的合不攏嘴了,昨天還出去放了兩掛鞭炮,跟個小孩兒一樣一樣的。

韓金龍見老葉如此,哈哈一笑道;“想不到葉小哥如此愛吃灶糖,真跟個孩童無異呀,哈哈”。

聽韓金龍這麽說,老葉也不生氣,抬頭笑笑,鄭新子見狀挖苦道;“啊!韓大哥,你還不知道呢,有人比這位葉哥還小孩兒呢”。

啊!鄭新子望了望我,有點沒忍住,噗哧一樂道;“昨天我看見有個人兒眼看都二十歲了,還跟跟葉哥放鞭炮炸玻璃瓶兒呢,哈哈”。

‘哈哈哈”眾人聽鄭新子這麽一說,不用尋思就知道是我了,紛紛在那開口笑我長不大,我低著頭也不好多辯解,紅著臉。

‘哎,李望國呢,”韓大哥笑著望了望四處;“怎麽大清早起來就沒見著李望國呢,李望忠,你弟弟呢”。

李望忠和我們都左右找了找,搖搖頭,李望忠道;“沒看到啊,這幾天他神神叨叨的,總是不見人,也不知幹什麽去了”。

李望忠見眾人左右望不到他;“哎呀,大家不用管他了,一會兒他就會回來的,不用理他。”

就在這時,‘阿彌陀佛”門外傳來一聲佛號,隻見管家領著兩個和尚進來了,我們大家紛紛起身相迎。

這兩個和尚身披明黃色僧袍,身體都幹瘦幹瘦的,尤其是年長的那個瘦得嚇人,好像就是皮包骨頭了,年紀小些的那個還好一點兒,有點兒肉。

這兩個和尚少說也得五,六十了,進來之後向大家有禮貌的見禮,我也不知道這兩個和尚什麽名堂,也不敢托大,上前還禮。

韓金龍邀請這兩位入內就坐,走在後麵的我問青山道長;“道長,這兩個和尚是哪個廟的呀?這麽這麽瘦”

青山道長見我不知道他們的來曆,便放慢的腳步,向我講起這兩個和尚的來曆了.....

‘他們是永德寺的和尚,也算是有些名氣的,年紀大的法名叫作靈空,是永德寺的主持,年紀小些的法號叫作靈靜,是靈空的師弟,這回你知道啦。”

哦!我點點頭,這回明白了,我點了點頭,青山道長又道;“靈空和尚嫉惡如仇,都不知殺了多少惡人了,倒是靈靜和尚比較好說話些”。

進了正屋,我就聽見韓金龍道;“永德寺兩位前輩高僧,不遠千裏從山西而來,相助我們,我代表我師父謝謝兩位”。

隻見那靈空和尚站起來道;“韓施主客氣了,眼見著日本人耀武揚威,我們怎麽能夠坐視不理。”

韓金龍聽了這話自然是高興的笑笑,突然間,說著說著,靈靜和尚無意間掃了我一眼,眼神停在我腰間露出一截的佛珠上...............

臉色似乎是有些驚訝,隻見他朝我笑著點點頭道;“這位施主,能不能借貧僧看看你腰間的佛珠呢。”

我聽他要借我的佛珠,我怎麽好拒絕呢,況且這麽多人在這,他還能搶我的佛珠不還不成?

我抽出佛珠遞給靈空和尚,靈空和尚接過我的佛珠,似是有些驚訝似是有些欣賞的眼光,看了半天。

我跟靈空和尚道;“這是兩年前,我在吉林駝腰嶺一個朋友送給我的,這還是他家傳的東西呢”。

靈空和尚揣摩了半天,還給我道;“阿叉摩羅,名不虛傳,施主真是好福氣呀,好緣分啊”。

我有些疑惑的問道;“敢問大師,阿叉摩羅到底是什麽意思,他又有什麽說道兒呢,我隻知道它陽氣很重,難道阿叉摩羅很珍貴?”

哈哈,靈靜和尚可能是有些笑我說的話道;“施主,阿叉摩羅並非你所想象的那麽簡單的,莫看他一個簡單的佛珠,如果你把單個佛珠一剖為二,就會看到中間篆刻滿符文,做工相當的精製”。

四周都是大家各自嘮各自的,靈靜和尚緩了一緩道;“古時候阿叉摩羅印法源於天竺,當時阿叉摩羅印隻是記載在薄薄的一張紙上,夾雜在佛經之中,隨著達摩東來,來到中土。

建立少林寺之後,這本夾雜著阿叉摩羅印的佛經便留在少林藏經閣了,幾經周轉,這張紙又夾雜了一本普通經書之中............

機緣巧合之下,唐代的時候,一位達官貴人與當時的少林方丈非常的要好,這個員外的公子酷愛佛學,有一回,這個員外為了滿足自己兒子的要求。

帶著兒子來到少林寺,千求萬求,這位方丈才勉為其難的答應,讓這公子進藏經閣抄幾本經書。

這位公子的確沒什麽別的想法,進來之後挑些自己從沒看過的佛經,大抄一通,甚至抄的連紙都不夠了。

恰巧,一本佛經之中夾雜著一張油紙,正好用背麵兒來抄寫經文,後來,這個公子滿載而歸。

回答家中慢慢的品讀當日從少林寺中抄來的佛經,直到有一天,那公子拿起了寫著阿叉摩羅印的那張紙.............

這人既然酷愛佛經,自然也是略懂梵文,這位富家公子哥,抱著好奇的心態,他按著上麵所載,找來幾位工匠,連著幾天,按著阿叉摩羅印打造一百零八顆佛珠。

紅繩穿過之後,每天拿在手裏撚動,愛不釋手,就這樣幾十年過去了,當年的員外已經去世了,少林寺的主持都換了一個又一個,可悲的是他們誰也沒發現阿叉摩羅印的丟失,甚至他們都不知道有這麽個寶貝...............

當年的公子也老了,有一天,一個道士路過那家公子的大宅子,發現裏麵紅光衝天,陽氣之深,信仰之力的深厚,甚至都能夠比得上深山古廟了。

這道士誤以為這大宅子裏有高人,趕忙進來拜訪,然而他看到的並不是高人,隻不過是個行將就木的老頭子罷了。

而這老頭子手中的佛珠,卻是一件難得的寶貝,道士上前寒暄了兩句,便開始問起這佛珠的來曆起來。

那老頭子也不隱瞞,便原原本本的告訴了這佛珠的來曆,道士自然是不傻,馬上明白阿叉摩羅印是個寶貝,於是想朝那老頭借著看看那張紙。

幾十年過去了,這張紙要還在少林,估計還能夠保存的住,但到了民間還上哪找去了,估計早就被人家引火做飯了...........

這道士聰明的很,聯想到打造佛珠的工匠,問過之後,趕緊去找當年的那些工匠,隻可惜,那都是多少年前了,早就當年的工匠早就死沒了。

幸虧,當道士找到當年那個年紀最小的工匠的時候,這個人還尚在人間,不過也是重病纏身,奄奄一息了。

道士趕忙上前盤問起來,還記不記得當年的佛珠是怎麽打造的了,能不能告訴他。

那工匠已經病的不行不行的了,說話都不利索了,指指點點的讓他兒子從他的木箱裏,拿出四個同那老頭一樣的佛珠。

這給道士看的大喜,連連問他還記不記得打造之法了,那工匠搖搖頭,吃力的告訴他,當年他看這打造之法玄妙,自己家裏老母信佛,便過後憑著記憶,原封不動的都打出四串同樣的佛珠。

後來老母去世,他也不忍心扔了,隻得又收回自己這來了,這麽多年了他已經不記得打製之法了

哦!我聽了靈靜和尚講了這麽個長長的故事道;“所以,這阿叉摩羅傳世的隻有五串佛珠。我的就是其中一個了唄”。

靈靜和尚點點頭;“要麽說施主福緣深厚,能夠得到這幾近失傳的寶貝,真是讓貧僧羨慕”。

哈!我低頭一笑;“要不這樣吧,既然大師喜歡,這個就送給大師吧,反正在你手,在我手不都差不多麽”。

‘阿彌陀佛”靈靜和尚喧了一聲佛號,低頭慚愧道;“枉我出家四十年,竟沒有施主看的灑脫,真是慚愧,慚愧,阿叉摩羅在誰手裏不都是一樣?阿彌陀佛”。

嘿,我心道;“大師呀,你看錯我了,其實我聽你說這寶貝這麽好,我也不忍心給你呀,我就是謙讓謙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