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辦?休布蘭對沃爾夫施密特釀酒廠的進攻佯裝不知,反而把斯未爾諾夫酒的價格提高了一美元,使它每瓶比沃爾夫施密特酒貴二美元,以“顯示”出他賣的酒確實是一種“更好的”伏特加,讓對手任意降價拋售。然後,休布蘭又出兩種新牌子酒:一種伏特加的價格和沃爾夫一樣,另一種則比它便宜一美元。

這樣,很快扭轉了局勢,繼續控製了市場而且銷路增加很快,1982年出售733萬箱。而沃爾夫施密特呢?僅賣出126萬箱,僅為前者的1/6。

變通之人善於從吃虧中明哲保身。

從前,有位商人狄利斯和他長大成人的兒子一起出海旅行。他們隨身帶上了滿滿一箱子珠寶,準備在旅途中賣掉,但是沒有向任何人透露這一秘密。一天,狄利斯偶然聽到了水手們在交頭接耳。原來,他們已經發現了他的珠寶,並且正在策劃著謀害他們父子倆,以掠奪這些珠寶。

狄利斯聽了之後嚇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屋內踱來踱去,試圖想出個擺脫困境的辦法。兒子問他出了什麽事情,狄利斯於是把聽到的全告訴了他。“同他們拚了!”年輕人斷然道。

“不”,狄利斯回答說,“他們會製服我們的!”“那把珠寶交給他們?”“也不行,他們還會殺人滅口的。”過了一會兒,狄利斯怒氣衝衝地衝上了甲板,“你這個笨蛋兒子!”他叫喊道,“你從來不聽我的忠告!”“老頭子!”兒子叫喊著回答,“你說不出一句值得我聽進去的話!”當父子倆開始互相謾罵的時候,水手們好奇地聚集到周圍。狄利斯突然衝向他的小屋,拖出了他的珠寶箱。“忘恩負義的兒子!”狄利斯尖叫道,“我寧肯死於貧困也不會讓你繼承我的財富!”說完這些話,他打開了珠寶箱,水手們看到這麽多的珠寶時都倒吸了口涼氣。狄利斯又衝向了欄杆,在別人阻止他之前將他的寶物全都投入了大海。

過了一會兒,狄到斯父子倆都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那隻空箱子,然後兩人躺倒在一起,為他們所幹的事而哭泣不止。後來,當他們單獨一起呆在小屋時,狄利斯說:“我們隻能這樣做,孩子,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救我們的命!”

“是的,”兒子答道,“您這個法子是最好的了。”

輪船駛進了碼頭後,狄利斯同他的兒子匆匆忙忙地趕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裏。他們指控了水手們的海盜行為和犯了企圖謀殺罪,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法官問水手們是否看到狄利斯把他的珠寶投入大海,水手們都一致說看到過。法官於是判決他們都有罪。法官問道:“什麽人會棄掉他一生的積蓄而不顧呢,隻有當他麵臨生命的危險時才會這樣去做吧?”水手們隻得賠償了狄利斯的珠寶,法官因此饒了他們的性命。

不善變通的人,不願意吃虧,往往招致的是不愉快的後果。

蘆葦與橡樹爭論不休,都認為自己有耐力,很冷靜,力氣大,誰也不肯認輸。

橡樹說:“你沒有力量,無論哪個方向的風都能輕易地把你刮得東倒西歪。”

蘆葦沒有回答。

過了一會兒,一陣猛烈的強風吹了過來,蘆葦彎下腰,順風仰倒,幸免於連根拔起。而橡樹卻硬迎著風,盡力抵抗,結果被連根拔掉了。

因些我們在生活中要有不怕吃小虧的精神,吃小虧之後往往能占大便宜。

變通為人,善自責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現了過錯,失誤,是痛痛快快地承認與自責,還是諱莫如深、遮遮掩掩呢?

聰明人往往選擇前者。因為,發自內心的自責,能有效地減少失誤造成的危害,消除由此帶來的人際隔閡、怨恨。

在事業受到挫折,群眾情緒低落時,負有一定領導責任的人引咎自責,能產生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作用。

1946年8月,華東人民解放軍某部進攻四縣失利,傷亡較大,士氣低沉。陳毅對大家說:“三個月來未打勝仗,不是部隊不好,不是團不行,不是野戰參謀處不行,主要是我這個統帥的責任,現在向指戰員認個錯。”全軍上下被陳毅這種博大的氣度深深感動,心中怨氣一掃而光,後來連打了幾個勝仗。

除了那些隻宜於小範圍內私下進行的以外,自責時要敢於亮醜,不要怕失麵子,盡可能在較大範圍內公開進行。

原四川省省長張皓若曾應邀參加一個高教工作座談會,遲到了半個時,張省長對此作了這樣的講話:“我今天遲到了半個小時,不管什麽原因都不能自我原諒(主辦單位未將地址通知他)。我向大家做檢查。不堅決改掉這種拖拉作風,還搞什麽改革開放?”

不言而喻,一點失誤,且由客觀原因造成,當事人卻立即進行公開的自我批評,這自然會得到群眾的稱讚。

自責如果能與對手相結合,將顯得客觀公允,令人折服。

在一次家宴上聽說湖南第一師範校長張幹仍在教書,帶著不無自責的口吻說:“張幹這個人很有能力,很會講話,三十幾歲當第一師範校長不簡單。原來不讚成他,估計他一定會往上爬,後來卻沒有。解放前吃粉筆灰,解放後還吃粉筆灰,難能可貴。現在看來當時趕張沒有多大必要,每個師範生交10元學雜費也不能歸罪於他。”

對當年勢不兩立的鬥爭對手,能給以如此客觀公允的評叛,人們不難從中體察到一種卓越的膽識和寬大的襟懷。

變通為人的人在善於自責的同時也不輕易去指責別人。

指責是對別人自尊心的一種傷害,它隻能促使對方起來維護他的榮譽,為自己辯解,甚至會記下你這—箭之仇,日後尋機報複。

人的本性就是這樣,無論他多麽不對,他都寧願自責而不希望別人去指責他們。我們都是這樣,在你想要指責別人的時候,你得記住,指責就像放出的信鴿一樣,它總要飛回來的。指責不僅會使你得罪了對方,而且他也必然要在一定的時候來指責你。指責是徒勞無益的。如果你隻是想要發泄自己的不滿,那麽這種不滿是不會為對方所接受的,哪怕他明知自己錯了。如果你是為了糾正對方的錯誤,那最好的方法是誠懇地幫助他分析原因。

麵對可以指責的事情,你完全可以這樣說:“發生這種情況真遺憾,不過你肯定不是故意這麽做的,是嗎?為了防止今後再有此類事情發生,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原因……”這種真心誠意的幫助,遠比指責有效。

隻有多從自身反醒,不輕易去指責人,才能減少人際之間的磨擦。

一位留法中國學生介紹說,法國人愛認錯。有一次,他沒有租用電話,賬單上卻出現了19法郎租用電話費用,他便前往電話局交涉。接待人員雖不知道詳情,卻坦然承認可能是電話局的錯,並估計是往電腦裏輸入數宇的工作人員疏忽了,打錯了房間的號碼。後來,問題查清,果然是電話局搞錯了。負責處理此事的營業員特寫信代電話局向中國留學生道歉,承認營業員的工作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並減少中國留學生的部分電話費,以做為他無故跑一趟電話局的補償。

這位留學生還發現,法國人不但愛認錯,而且很少抱怨和批評別人。他在法國很少聽到諸如學生因考試遲到而抱怨天氣或堵車,也沒有見過誰不小心踩上了狗屎而責怪鄰居為什麽在這兒遛狗。他分析,這可能是法國人認為碰上了不愉快的事,再去強調客觀已於事無補,而這時捫心自問有沒有錯則可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旅法幾年,他很少見過法國人在公共場合吵架。他認為,法國這個民族長期奉行的自我認錯習慣,真不啻為潤滑劑,它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際交往中的磨擦。

多反省,少責人是變通為人不可少的策略。多認錯,如果錯誤真的是在自己方麵,那就爭取到了主動;如果不是,有錯的一方也會向你表示謝意或敬意。更為常見的現象,往往是雙方都有一定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先認錯的一方往往也是比較主動一些。死不認錯,橫行霸道,再強大也會招禍上身。因此,中國古人說得好:“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汙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執拗者福輕,……而寬厚之士其年必長。”

借機成就非凡

“年輕人的機遇不複存在了!”一位學法律的學生對丹尼爾·韋伯斯特抱怨說。“你說錯了,”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和法學家答道,“最頂層總有空缺。”

沒有機遇?沒有機會?在這世界上,成千上萬的孩子最終發財致富,賣報紙的少年被選入國會,出身卑微的人士獲得高位。在這世界上,難道沒有機會?對於善於利用機會的人,世界到處都是門路,到處都有機會。我們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盡享美好人生,雖然這種能力既給了強者,也給了弱者。我們一味依賴外界的幫助。即使本來就在眼前的東西,我們也要盯著高處尋找。

許多人認為自己貧窮,實際上他們有許多機會,隻是需要他們在周圍和種種潛力中,在比鑽石更珍貴的能力中發掘機會。據統計,在美國東部的大城市中,至少94%的人第一次掙大錢是在家中,或在離家不遠處,而且是為了滿足日常、普通的需求。對於那些看不到身邊機會,一心以為隻有遠走他鄉才能發跡的人,不啻是當頭一棒。

一夥巴西牧羊人前往美國加州淘金,隨身帶了一把半透明的石子用來在路上玩西洋跳棋。到了舊金山,石子大都被扔掉了,他們才發現這些石子是鑽石。他們急忙趕回巴西,而出產石子的地方已被其他人占有並出售給了政府。

內華達州最高產的金銀礦被礦主以42美元的價格售出,以便籌錢前往其它礦區去圓自己的發財夢。哈佛的阿加西茲教授曾講過一個農夫的故事。這個農夫有一處幾百英畝的農莊,裏麵盡是些石頭和不值錢的樹,他決定把農莊賣掉去從事更賺錢的煤油買賣。他開始關注煤層和煤油油藏,並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他把農莊以200美元的價格賣掉,然後跑到200英裏外的地方開展新業務。不久,買下農莊的人在農莊裏發現了大量煤油,而以前那個農夫不知道其價值卻千方百計想把它賣掉。

因些,善於變通之人懂得抓住身邊的機會來成就非凡。

保羅·迪克剛剛從祖父手中繼承了美麗的“森林莊園”,就被一場雷電引發的山火化為灰燼。麵對焦黑的樹樁,保羅欲哭無淚,年輕的他不甘心百年基業毀於一旦,決心傾其所有也要修複莊園,於是他向銀行提交了貸款申請,但銀行卻無情地拒絕了他。接下來,他四處求親告友,依然是一無所獲……

所有可能的辦法全都試過了,保羅始終找不到一條出路,他的心在無盡的黑暗中掙紮。他知道,自己以後再也看不到那鬱鬱蔥蔥的樹林了。為此,他閉門不出,茶飯不思,眼睛熬出了血絲。

一個多月過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獲悉此事,意味深長地對保羅說:“小夥子,莊園成了廢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澤,一天天地老去。一雙老去的眼睛,怎麽可能看得見希望呢?”

保羅在外祖母的勸說下,一個人走出了莊園,走上了深秋的街道。他漫無目的地閑逛著,在一條街道的拐角處,他看見一家店鋪的門前人頭攢動,他下意識地走了過去。原來,是一些家庭婦女正在排隊購買木炭。那一塊塊躺在紙箱裏的木炭忽然讓保羅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線希望。

在接下來的兩個多星期裏,保羅雇了幾名燒炭工,將莊園裏燒焦的樹加工成優質的木炭,分裝成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經銷店。結果,木炭被一搶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筆不菲的收入。不久,他用這筆收入購買了一大批新樹苗,一個新的莊園又初具規模了。幾年以後,“森林莊園”再度綠意盎然。

機會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有。自然界的力量為人類服務千百年來,閃電一直想引起人類對電的注意,電可以替我們完成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從而使我們抽出身來開發上帝賦予的能力。

你準備好迎接自己的機會了嗎?

把一塊固體浸入裝滿水的容器,人人都會注意到水溢了出來,但從未有人想到身體在水盆中的體積等同於同體積水這一道理,隻有阿基米德注意到這一現象,並發現了一種計算不規則物體體積的簡易方法。

在歐洲,沒有一位水手不曾對大西洋彼岸充滿遐想,但隻有當哥倫布大膽地駛入茫茫大海,才發現了新大陸。

從樹上落下的蘋果不計其數,經常砸到人們頭上,仿佛促其思考,但牛頓是第一個領會到蘋果落地與行星依軌道運行是受同一規律支配的人。

有人到一位雕塑家家中參觀,看到眾神之中有一位臉被頭發遮住,腳上長著翅膀的雕像,便問:“他叫什麽名字?”

雕塑家答道:“機會之神。”

“為什麽他的臉不露出來?”

“因為當他到來時,人們很少認識他。”

“為什麽他的腳上長著翅膀?”

“因為他很快就會離去,而一旦離去,就不會被追上。”

“機會女神的頭發長在前麵,”一位拉丁詩人也說過,“後麵卻是光禿禿的。如果抓前麵的頭發,你就可以抓住她;但如果讓她逃脫,那麽即使主神朱庇特本人也抓不到她。”

不要坐等機會,要創造機會,就像拿破侖那樣多少次使自己絕處逢生,或者像牧羊童費格森那樣用一串玻璃計算星星之間的距離。對於懶惰者來說,再好的機會也一文不值;對於勤奮者來說,再普通的機會也仿佛千載難逢。

機會總是隱藏在周圍瑣碎小事裏,抱怨是沒有用的,從最基本的小事做起,把握住每一個可能的機會,再平凡的你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來。

因此做人要善變通,你利用的機會越多,創造的新機會也越多,成就非凡的可能性也會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