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反清複明勢力強大,為了對付抗清力量,朝廷派了在鬆山戰役中投降清朝的洪承疇總督軍事,招撫江南。這時候,在鬆江(今上海市)有一批讀書人也在醞釀抗清,領頭的是夏允彝和陳子龍。夏允彝有個十五歲的兒子叫夏完淳,又是陳子龍的學生。夏完淳自小就讀了不少書籍,能詩善文,在他的父親、老師影響下,也參加了抗清鬥爭。不久,清軍圍攻鬆江,夏允彝父子和陳子龍衝出清兵包圍,到鄉下隱蔽起來。清兵到處搜捕,還想引誘夏允彝前來自首。夏允彝不願落在清兵手裏,投到河塘裏自殺。他留下遺囑,要夏完淳繼承他的抗清遺誌。夏完淳和陳子龍秘密回到鬆江,準備再組織起義軍。這時候,他們打聽到太湖長白**有一支由吳易領導的抗清義軍,正在重整旗鼓。夏完淳把家產全變賣了,捐獻給義軍做軍餉,在吳易手下當了參謀。他還寫了一道奏章,派人到紹興送給魯王,請魯王堅持抗清。魯王聽說上書的是個少年,十分讚賞,封給夏完淳一個中書舍人的官銜。吳易的水軍在太湖邊出沒,把清軍打得暈頭轉向。但是後來由於叛徒的出賣,義軍失敗,吳易也犧牲了。

過了一年,陳子龍又秘密策動清朝的鬆江提督吳勝兆反清,這次兵變不幸又失敗了,吳勝兆被殺害,陳子龍也被清軍逮捕。陳子龍不願受辱,在被押解到南京的船上,掙脫繩索,跳河自殺。夏完淳正在為失去他的老師而悲痛,因為叛徒告密,他自己也被捕了。清軍派重兵把他押到南京。夏完淳在監獄裏被關押了八十天。主持審訊的正是招撫江南的洪承疇。洪承疇知道夏完淳是江南出名的“神童”,想用軟化的手段使夏完淳屈服。他問夏完淳說:“聽說你給魯王寫過奏章,有這事嗎?”

夏完淳昂著頭回答:“正是我的手筆。”

洪承疇裝出一副溫和的神氣說:“我看你小小年紀,未必會起兵造反,想必是受人指使。隻要你肯回頭歸順大清,我給你官做。”

夏完淳假裝不知道上麵坐的是洪承疇,厲聲說:“我聽說我朝有個洪亨九(洪承疇的字)先生,是個豪傑人物,當年鬆山一戰,他以身殉國,震驚中外。我欽佩他的忠烈。我年紀雖然小,但是殺身報國,怎能落在他的後麵。”

這番話把洪承疇說得啼笑皆非,滿頭是汗。旁邊的兵士以為夏完淳真的不認識洪承疇,提醒他說:“別胡說,上麵坐的就是洪大人。”

夏完淳“呸”了一聲說:“洪先生為國犧牲,天下人誰不知道。崇禎帝曾經親自設祭,滿朝官員為他痛哭哀悼。你們這些叛徒,怎敢冒充先烈,汙辱忠魂!”

說完,他指著洪承疇罵個不停。洪承疇被罵得灰頭土臉。

l647年9月,19歲的夏完淳在南京西市被害。他的朋友把他的屍體運回鬆江,葬在他父親的墓旁,受到人們的敬仰,而洪承疇則留了個千古的罵名。

在達蘭爾《你為什麽沒有錢》中,列出了富有的標準:自愛;被愛的感覺;身體健康;充裕的收入;個人權力;工作滿意程度;對他人的滿意程度;自尊;人際關係。他把每一項分成了十個等級,他把自愛放到了首位。因為隻有懂得自愛的人才會受到尊敬。

不斷充實自己

拿破侖·希爾說:“有人因過食而亡,有人因喝多而亡,更有人因無所事事而凋零死去。”

采取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的人的確是選擇了一條艱辛的路,而能通向這條路的隻有一個機會:真正培養起學習和成長的樂趣。學得越多、成長越快,我們就越充實。

充實自己需要廣涉群科、博采眾長。寬打基礎窄打牆,是讀書方法之一。

將知識基礎打得寬博紮實些,涉足多學科知識,走“通才”之路,正是對現代人才的要求。惟有如此,才有創業的堅實後盾。

沒有淵博的知識,就不會產生偉大的文化和偉大的人物,這已是當代許多誌士能人的共識。一個新型人才,就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具有擴大甚至轉換專業的適應性和靈活性,要有分析、綜合能力,要盡可能掌握多學科、多專業的知識和方法,做到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而敏捷,能夠在形勢和任務多變的情況下善於在群體的協同工作中,對跨學科領域的問題進行綜合考察和分析,成為使問題求得最合理解決的優秀人才。

在求學階段,要廣涉群科,堅實基礎,這是一個十分重要而現實的問題。

進入創造階段,單有某一專業的知識,必然捉襟見肘,而閱讀麵廣,知識量大的人即顯出特有的優勢。

南朝人江淹,自幼勤奮好學,每天從早到晚都在父親的書房裏讀書吟詩,隻有飯後才和小夥伴玩一會兒。因此,年長後寫出了很多精彩的詩文,一時間聞名遐邇;尤其是《恨賦》、《別賦》二篇,更為曆代所傳誦。當時文壇尊稱他為“江郎”。

後因才學超群而進宮做了官。經常一邊飲酒一邊揮筆疾書,幾盅酒完,幾十篇文章擬就,其豪情才氣深得上方賞識和喜愛,曾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但是,隨著官位日高,聲名日盛,而自滿自足,致使青年時期的文思和才華大大減退了。人們惋惜道:“江郎才盡。”

惋惜之情、警醒之意,也隻有借江淹自己的《別賦》裏的名句才能表達:

“值秋雁兮飛日,當白露兮下時。怨複怨兮遠山曲,去複去兮長河循……令人意奪神駭,心折骨驚……黯然者,惟則而已矣。”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實踐出真知”。意思是說隻有經過實踐的檢驗,知識才能成為真正的知識,成為你的能力!這方麵的例子俯拾皆是。比如戰國時代秦趙決戰。趙國先由老將廉頗領軍,秦將白起不能取勝,遂用反間計,散布“秦軍不怕廉頗,隻怕趙括”的言語,使趙國君主上當,改由趙括指揮軍隊。而這趙括熟讀兵書,紙上談兵頭頭是道,可謂掌握了不少理論知識,然而他的致命的弱點,就是實戰經驗不足。結果,趙軍在他的統率下輕率出戰,遭到大敗,40萬士卒被白起一舉坑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同時,學習需要堅持和刻苦,如果隻有三分種熱度,貪圖安逸,則永遠也無法學到真正的本領。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思考,隻有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才能不斷進步。

發現地心引力的偉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仿造當時的水車動力推磨機,製作了一個相同的小小模型,在家中自行測試之後,發現他的模型也能夠借著流水的動力,順利地將小麥磨成細粉。

小牛頓心中高興無比,第二天就將他的水車推磨機帶到學校去,向同學們炫耀。水車轉動得十分順暢,引來許多同學豔羨的目光。

正當小牛頓沉醉在自己的成就當中時,突然有一個高年級的學生問他:“可不可以請你解釋一下,為什麽這具水車能夠將麥子磨成細粉?它是基於什麽樣的原理來設計的?”

小牛頓一時之間被問得啞口無言,他隻知道製作模型,卻從未想過其中的道理。這時,那個高年級的學生不屑地道:“說不出它的原理,足以證明,你隻不過是一個手指頭靈巧的笨蛋罷了!”

從此以後,不管他遇上什麽事,都會在心中先問問自己:“為什麽?”當蘋果落在他頭上時,牛頓才會思考,它為什麽不往上掉?而偏要往地麵掉?

於是有了“萬有引力定律”。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新的知識技能不斷的衝擊著人們現有的知識水平,隻有堅持努力的求知上進,才不會被時代的潮流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