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中緬邊界問題徹底解決

麵對著鄧峰雖然十分平靜的話語,但這平靜的背後確隱藏著隨時可以動用的雷霆手段。

緬甸總理在心裏默默的喊著:““威脅!裸的武力威脅!”

鄧峰接著又提出了另外的兩處邊界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在南畹河和瑞麗江匯合處的猛卯三角地區,麵積約250平方公裏。這個地區是中國故有的領土,這一點就是英國在條約中也明文承認的。1897年,英國以“永租”的名義取得了對中國這塊領土的管轄權。緬甸獨立以後從英國人那裏承繼了對這地區的“永租”關係。現在我們決定廢除這種所謂的“永租”關係。收回這塊領土的管轄權;第三個問題就是尖高山以北的那段未定邊界。這段邊界過去始終沒有劃定。英國為了擴大殖民地。在1911年初武裝侵占片馬地區,片馬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的領土。從公元8世紀的唐朝到1911年清朝覆滅的前夕,片馬地區一直在中國政府管轄之下。1910年底,英軍趁高黎貢山冰雪封山,片馬與內地交通暫時阻斷之機,派2000多英國遠征軍,武裝強占了片馬地區。片馬廣大人民,奮起反抗。與英國遠征軍展開了浴血奮戰。北京,上海,昆明等地的學生,工人和市民也紛紛走上街頭,聲討英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行徑,迫於壓力,英國政府不得不在1911年4月10日給當時中國政府的照會中,正式承認片馬、崗房、古浪屬於中國,但英國殖民主義者卻象一夥流氓一樣毫無道理地繼續侵占這個地區。所以我們認為,從尖高山到中緬邊界西端終點的這一段未定邊界,除片馬,古浪,崗房地區原屬中國外,要完全按照曆史所形成的傳統習慣線劃定兩國的邊界。”

緬甸總理吳巴瑞默默的聽完鄧峰的講話後,氣呼呼的說:“我和緬甸政府認為你剛才所說的方案,不是一個令我們雙方都感到滿意方案。我們內閣外交小組也會認為你的方案是不合理的,我們的人民也不會接受的。”

鄧峰用略帶蔑視的目光看了看有些激動的緬甸總理,然後很平靜的說:“總理先生,你和你的政府當然可以這樣認為,不過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先不要急於否定我的方案,你們回去以後再好好的斟酌,斟酌。但我告訴你及你的內閣解決這個問題的時間不宜拖的太久,就定在今年年底解決吧。說的更清楚一點就是在1956年12月31日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不論采取什麽樣的方式都要進駐上述地區,行使主權防務。”鄧峰說完擺出了一副送客的樣子。

吳巴瑞十分氣憤的想著“中國怎麽安排這個二杆子來談判,這哪裏是談判,分明是恐嚇,威脅,再加命令,通牒。”

看著站了起來準備走的緬甸總理吳巴瑞,鄧峰笑眯眯的說“對了,還有一件你一定十分感興趣的事,”鄧峰呷了一口茶後,看著眼前這位有些憤憤不平的緬甸總理,故作神秘的說:“你知道你的朋友尼赫魯先生是怎麽死的嗎?嗬,嗬,他是被自己不自量力的野心害死的。”

此時的吳巴瑞真想能狠狠的抽走在自己跟前準備和自己握手告別的這個可惡的中國人幾個大嘴巴。可是他不敢,他隻能拿出“外交家的”風度,與表麵上平靜如水,目光炯炯在內心中卻充滿著征服一切的這個鄧主任握手話別。

吳巴瑞從中國山南特區回去仰光以後,措辭十分嚴厲的給周恩來寫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強烈的指責了一氣鄧峰的恐嚇,威脅。隨後吳巴瑞提出了他們的方案: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接受緬甸獨立時從英國殖民當局手中繼承下來的邊界狀況,在南段承認“1941年線”;在中段把猛卯三角地無條件地由緬甸支配。隻是在北段把片馬、崗房、古浪在內的50平方英裏土地交還給中國。對此,周恩來也沒有象後世的曆史上那樣,而是直接回信答複,關於中緬邊界問題,中央已委托中國山南特區政府--山南特區管理委員會主任鄧峰代表中國政府全權處理此事。如果按緬方的意見解決中緬邊界問題。就會造成中國部分國土的喪失,雲南各界和少數民族地區情緒不穩。我們的政府就會受到我們人民的指責。我們就是李鴻章。在我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也通不過,中央人民政府也無法向全國人民解釋和交代。我想有關中緬兩國邊界問題鄧峰主任已和你談清楚了,具體事宜,請你們繼續和他商談。”

麵對鄧峰咄咄逼人態度和在山南特區及印度駐紮的10幾萬中國的虎狼之師,緬甸總理吳巴瑞就是再有脾氣也隻能在家發了。印度尼赫魯的下場在那兒擺著呢。權衡利弊,兩害相權取其輕。剩下的隻能按鄧峰的方案,老老實實的簽訂《中緬邊界條約》了。

這次簽訂的《中緬邊界條約》避免了中國幾千平方公裏領土的喪失。在以後的緬甸再也不會有麵積第一特區了,幾十萬中國人再也不用被迫接受什麽緬甸的“果敢”族這個民族的稱號了。

世界上也少了一個鴉片,毒品集散地的金三角。其實對於緬甸來講這絕對是件好事,在後世中國失去的這塊第一特區裏完全是緬甸的國中之國,在那裏果敢人實行高度自治,擁有自己的軍隊並自行管理內部事務。果敢與中國內地沒什麽兩樣:說漢語,寫漢字,使用人民幣,學校教的是雲南漢話,手機是中國移動號碼,座機也是雲南區號,當地“果敢族”也就是漢族的生活必需品全kao從中國進口。真不知道一塊這樣的地方對緬甸的意義何在?如果後世的中國政府能看在同是中國人的份上,稍稍的給點力,恐怕能把緬甸政府給顛覆了。

南亞經過半年的準備籌建,於1956年10月1日,在新德裏宣布成立了南亞人民共和國,南亞人民共和國國土麵積113萬平方公裏,人口1,1億,從南亞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上看她北kao喜馬拉雅山脈,與中國,尼伯爾,不丹,錫金為鄰,西和巴基斯坦相交接,東麵與東巴基斯坦和中國山南特區的西裏縣(原西裏古裏走廊)相依,南與印度相對。印度此時的領土僅剩143萬平方公裏,人口總數3億。狹小的空間,巨大的人口基數,又喪失了恒河平原的糧倉,使印度徹底的報廢了。

19日南亞主席,南亞人民共和國主席,南亞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納帕蒂同誌率領一個100多人的代表團,前往北京對中國進行了友好訪問。對中國政府和人民在南亞人民爭取解放鬥爭中給予的無條件支援表示感謝。在歡迎宴會上,周恩來總理表示,中國將一如既往的繼續支持南亞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接下來的幾天裏,中南雙方簽署了一係列合作文件和兩國的邊界文件,十分明確的確定了兩國的邊界線。

納帕蒂在到達北京的第二天,在鄧峰的陪同下,來到中南海菊香書屋,前去拜訪南亞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主席在周恩來的陪同下,站在書房前迎接納帕蒂一行。納帕蒂懷著無限信仰和無限崇拜的心情走上前去,向主席和周恩來總理敬個軍禮,主席急忙拉住納帕蒂敬禮的右手說:“使不得,使不得嘛,”就勢攜著納帕蒂的手進入菊香書屋。在書架前,呈馬蹄形放著幾把舊式沙發,中間留下的空間就不大了。

主席在和鄧峰握手時,用關切的目光盯著鄧峰說:“神仙,和上次見到你比,又黑了,又廋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可不要把本錢搞光了嘛。本想調你回來可是一時又沒有合適的人選,隻好再辛苦你這個神仙在那裏坐鎮嘍。”

站在主席身邊的納帕蒂麵帶一絲歉意,用漢語說“這些年鄧峰同誌為我們做的太多了,我們幾乎什麽事都要找他,有些時候我們自己都感到有些難為情。”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嘛,鄧峰同誌為了南亞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掉了幾斤肉,我看很值得嘛。”最高首長隨手示意大家落座,然後自己點燃了一支煙對納帕蒂說:你們經幾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在南亞建立起了無產階級政權,首先我要祝賀你們所取得的偉大勝利。”

“主席,多年來,南亞人民飽受英國殖民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的統治和壓迫,為了推翻英國殖民主義者和印度反動政府的統治,南亞人民做了各種嚐試以各種形式不斷的鬥爭,但一直沒有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直到新中國的成立,才給南亞人送來了毛ZD主義,一直在黑暗中苦苦探尋的南亞人發現了毛ZD主義這座光芒萬丈的燈塔,我們才找到了我們正確的方向。在你的思想指引下,才把南亞革命運動引上了正確的道路,才使南亞和所領導的南亞人民解放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了更大的勝利。在以鄧峰同誌為首的印度特工委的指導和中國人民無私的支持下,終於推翻了印度的大資產階級和大地主階級的黑暗統治,建立起了南亞地區的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納帕蒂十分真誠的說道,“南亞人民會永遠珍惜南中人民這種用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

“你們所取得的勝利,是你們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本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南亞人民決心堅持戰鬥,不怕犧牲,所取得的勝利,你們的勝利也是對我們巨大的鼓舞和支持”

納帕蒂扼要介紹了這幾年來,南亞所進行的土地革命和城市鬥爭的情況及剛剛建立國家所遇到的困難。

主席也向納帕蒂同誌和南亞中央提出有關南亞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意見,他最後說“南亞的情況你們比我們了解,你們自己做出決定,我的意見隻供你們參考。世界上沒有絕對真理,對我的話你們也不要太迷信。”

最後,納帕蒂同誌說:“主席同誌,我們目前所麵臨的最大問題是印度反動派隨時可能發動的反撲,主席,我有個請求,請你批準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集團軍能常駐南亞人民共和國以確保新生的南亞人民共和國安全的度過嬰幼兒期。”

“對於這些問題,你還是要找他,”主席笑著指了指鄧峰對納帕蒂同誌說:“和鄧峰同誌談,找他要比找我強。中國有句俗話,縣官不如現管,他現在是你們的主席嘛,他更了解你們的情況。”

納帕蒂的漢語很好,但對於這類的俗語還是不能馬上理解,他向鄧峰投出了求救的目光。鄧峰當然更了解納帕蒂的漢語水平,鄧峰接過來對納帕蒂說:“縣官不如現管的意思就是說:遇到問題,找高層領導,不如找直接負責人更實際。”

“哈,哈,哈”聽了鄧峰的解釋後,納帕蒂大笑著對主席說:“繞了一圈,還是得找他這個現管,我隻是看他每天的事太多才找主席你這個縣官。”

“嗬,嗬,嗬,主席也被納帕蒂給逗笑了,“你們的勝利使南亞的政治格局發生了質的變化。會麵臨許多意想不到的複雜的局麵,你們又剛剛建國,要做的事情也很多,有事找個幫手是必要的。”最高首長指了指自己的腦袋說“鄧峰同誌這裏有東西,有文化。對很多事情具有前瞻性。有事多找他商量。”

“對!對!主席說的對!”納帕蒂連聲說:“這些年我對鄧峰同誌有著很深刻的了解,他對事物的把握極為準確,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