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修這幾日一直在視察火器的生產情況。

他專門在烏豬山島上設置了火器局,負責火器的生產。

在他看來火器的生產分為兩個層麵。其一是仿製佛郎機人等泰西人的火銃、火炮。其二是研製自己的新式火器。

雖然寧修也眼饞燧發槍等火器,但這種事情是急不來的。他已經將燧發槍的基本原理告知了匠人。至於什麽時候能夠研製出,就看他們的悟性了。

畢竟寧修又不是百科全書,不可能什麽事情都做了。

即便是火器的仿製,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寧修原本以為可以輕易的仿製出佛郎機人的十八磅炮,誰曾想即便有了買來的現貨,照著仿製仍然搗鼓不出來。

他雇傭的匠人們撓破了頭皮也才勉強做出了三磅炮,連六磅炮都遙遙無期。

寧修不由得感慨火炮的發展不是那麽容易的啊。

好在東邊不晴西邊晴。

雖然燧發槍遙遙無期,但魯密銃的研製有了重大突破。

一名廣東軍匠研製出了仿魯密銃。

雖然比起朝廷的正牌貨稍差一些,卻也差的不多了。

以寧修現在的身份是不可能從工部搞到大量魯密銃,唯有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一條路了。

寧修給了這名軍匠五百兩銀子的獎勵。在他看來這個重大突破是值得重賞的。

他還當著眾人宣布,研製出燧發槍的獎賞一千兩白銀。

寧修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科學一定會因金錢爆發出生命力。

寧修詢問了這名工匠魯密銃的製作周期,當得知他一人五天才能打製一杆銃時十分失望。

即便他雇傭一百名匠人,要想給打製一千杆銃也需要五十天。

看來眼下還是得先讓士兵們用鳥銃練習射擊了啊。

不過寧修已經下定決心給士兵們全員配備魯密銃。

這種銃不論是射程還是威力都遠非鳥銃可比,可以把軍隊的戰鬥力提升一個量級。

寧修為了激發工匠們的積極性,規定了每製作出一杆合格的魯密銃,獎勵白銀五兩。同時為了防止工匠藏私,他又製定了學徒製度。

要知道大明的匠人們基本是父子相傳,手藝活基本不示於外人。

每個熟練掌握製銃工藝的匠人都可以帶徒弟。他的徒弟一旦出師,他可以獲得十兩銀子的獎勵。同時,他可以獲得徒弟未來製作火銃三成的分成。

也就是說那個徒弟五兩銀子中有一兩五要給師父。

這無疑激發了老師傅們傳授技術的欲望。他們不必再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除此之外,寧修還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篩查措施。

大明的火銃之所以經常炸膛,就是因為對於質量的把控不夠嚴格。具體來說就是銃管的質量不過關。有的銃管太細,有的銃管管壁薄厚不均。凡此種種都會引起火銃的炸膛,嚴重危害士兵們的安全。

寧修規定每一個匠人必須把名字刻在銃上,這樣便有了追溯機製。將來哪杆銃出了問題,寧修隻需要按照名字對照就可以找到製作銃的工匠。

出現一杆炸膛的劣銃罰銀十兩,比造一杆銃的賞錢還多。

這樣可以使得工匠們小心翼翼對待自己打製的每一杆銃。畢竟一個不慎就得賠上十兩銀子,相當於他們打製兩杆銃的賞錢了。

沒有人會和自己的錢袋子過不去。金錢手段永遠是效果最好的。

當然,寧修也不會把所有責任推給工匠。他一樣會嚴格把控鋼鐵質量。如果是因為鋼鐵原因導致火銃質量不過關,則會追責提供鋼鐵的人。總而言之,寧修要將生產過程的每個環節監控到,絕對不留死角。

身為上位者的好處漸漸體現了出來。寧修隻需要說出一個設想,並勾一勾手指,底下的人就會照著去做。

至於具體的實施過程就不是寧修需要操心的了。

既然來了烏豬山島,寧修自然沒理由不去看看新兵的訓練。

戚文帶著寧修來到兵營視察,那些新兵們卻不知情,自顧自的訓練著。

戚文訓練他們的方法與戚繼光訓練戚家軍的方法如出一轍,都是強調大訓練量、重複訓練。

這樣訓練可以保證士兵的基本素質過關,不會有拖後腿的士兵出現。

但這隻是第一步。要想讓這些士兵變成真正的強兵,必須要讓他們見一見血。

寧修嘴角微微揚起。看來訓練情況比他想象的還要好一些啊。照著這麽練下去,最多需要三個月便可以讓他們試著去剿匪了。

土匪的戰鬥力很一般,就是讓他們見血的。隻要新兵們剿匪見了血,便可以算老兵了。

“大人,按照您的要求,在晚上會有先生教他們識字。”

戚文雙手抱拳稟奏道。

雖然不明白寧修為何要這麽做,但戚文還是照做了。

在他看來士兵們都是大老粗,天職更是打仗,和讀書認字是八竿子打不著的。

寧修笑道:“這就好,將來若有家書要寫他們也不至於還得請人潤筆了。”

這當然是句玩笑話。

寧修讓士兵們讀書認字的初衷是叫他們熟知軍規軍律。

畢竟軍規最終是寫在紙上的,寧修又要求他們背下來,總不能每次都叫人讀給他們聽吧。

當然寧修不會叫士兵們去學什麽八股文。給他們講的都是基本的三字經,千字文,隻要能夠認識基本的字就行。

“屯田的事情怎麽樣了?”

原先烏豬山島上也有不少肥沃土地,可都沒人開墾。

畢竟原先占據此島的是一夥海寇,而海寇是靠著搶掠為生的,沒錢花了沒糧吃了去搶就是,何必自己動手種地呢?

但寧修可不一樣。

在他看來,既然把烏豬山島作為了大本營發展,就要充分利用這裏的每一寸土地。

忙時種田,閑時練兵的方案十分可行。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士兵練成了軍戶。

寧修的設想是按照隋唐時的府兵製訓練士兵。這樣可以保證士兵的向上通道,從而讓士兵們保持積極性。

而如果是大明的軍戶製,向上通道被鎖死,自然不會有人賣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