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嘉獎

等高文秀陪著欽差過來的時候,寧家已經大開中門,灑掃一新,以寧守儀為首,帶著家裏的老少爺們,恭迎上使。

不管心裏有多怕,腿肚子有多抖,但該有的體麵必須有。

等著把人請進中堂,那上使方才另取出一封諭旨,笑眯眯的遞上,令寧守儀自己打開來看。

寧守儀深吸了口氣,趕緊讓兒子寧灃端了紅盤接下,又重新打來清水淨了個手,才小小心心打開了這封聖諭。

這是永泰帝命中書舍人代寫的一封信,信中說,得知寧守儀致仕回鄉之後,安心教養子侄,且令兄弟合家之事,十分欣慰。

而原本冥頑不靈,狀告爹娘的羅寶生,也是在寧府一個下人的影響下,改邪歸正,實在是善莫大焉。

所以皇上特地命人寫了封信來,對明理知義的寧家表示嘉獎,對老而益壯的寧守儀表示關懷和慰問。

更加對妥善處置了任上兄弟爭產案,令退伍軍士不至於寒心,和教導出好下人的寧懷璧,表示誇獎。

為了讓小寧大人能夠更好的發揮所長,所以皇上決定,提前調小寧大人入京。而且,因為知曉小寧大人的家庭情況,特別允許孝順的小寧大人可以帶上母親,舉家入京!

然後在信的末尾,皇上特意用大紅朱批,親筆寫了這麽一段話。

“嚐聞詩書起家,忠孝傳家,勤儉治家,和順齊家,望寧家勿負朕所望,勉之勉之!”

等這段話一看完,寧守儀真挺激動的。

這是誇獎他們家呢,勉勵他們家呢!他當官多少年都沒得到皇上這樣的禦批,沒想到一個下人的官司卻是得了這樣金口禦言,要不是那麽多外人在,他都想仰天大笑!

可這時卻得硬生生的憋出個淚流滿麵,號啕大哭,把這最後一頁展示給念給家人看後,即刻帶領全家大小跪下,麵朝京城方向,叩謝皇恩。

等感恩的話說過一籮筐,高文秀假惺惺幫著把寧守儀給扶了起來,隻是難免心生妒忌。

若說寧家從前隻算得上江南的二流的世家,但從今日起,得了皇上親筆書信的寧家,開始踏進一流的門檻。

而這樣的榮光,竟是因一樁下人的案子,誤打誤撞得來的,怎不叫人妒忌萬分?都是官場中的老油條,誰會想不通此中的道理?

連寧守儀都心知肚明,他給堂侄斷案之事立傳,跟兄弟合家,這樣的事撐死了隻能算作寧家家事,就算能入得了皇上的耳,也不過得幾句口頭表揚,不可能特意傳信還朱筆禦批。

但因為徐媽媽的案子,正好跟羅寶生的事攪在了一處,這才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擴大效應,令皇上不得不放在了眼裏。

從這點上來說,寧家最該感謝的其實還不是皇上,也不是徐媽媽,而是巧妙把兩件事融合在一塊的程三公子。

正是有他的運作,才使得原本可能會獲罪的寧家逃出生天不說,還意外得了嘉獎。

其實永泰帝也是實在沒辦法了,他原本是想挖坑坑一把程嶽,誰曾想卻給這小子另僻蹊徑,圓滿解決?可要皇上嘉獎他,那豈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孰可忍孰不可忍!這讓九五之尊的皇上怎麽拉得下臉?

所以他是萬萬不會讓前來審案的程嶽討到好的,但案子結了,總該有個說法吧?

得,他不想給程嶽,就隻能給寧家了。

反正寧家也不是什麽了不得的世家名家,自從寧守儀退下來,家裏連個象樣的官員也沒有,所以皇上覺得就算抬舉下寧家也算不得什麽大不了的事。

再說他對寧懷璧的印象著實不錯,這個年輕人本份懂事,知進退,還厚道。如果他真的跟他上司奏折中所說的那樣能幹,把他弄來也不算是一件壞事,如今皇上身邊還當真是用人之際,所以這便有了給寧家的書信和朱筆禦批。

但也因此,大夥兒都知道,這回程嶽跟上回賑災尋糧一樣,又是白忙活一場了。

隻他自己倒是渾不在意,案子了結,便開公堂宣布結果,還特意通知了在金陵的徐家人來旁聽。

被鄉親們指責多日的徐槐和徐燕兄妹倆,自然不敢不來。不僅來了,還當庭痛哭流涕,承認錯誤,又爭相要接母親回家養老。

可徐媽媽自然不會去。

兒女就算有了悔意,可這麽多年的隔閡哪裏是幾滴眼淚就能消除的?可她也不願逼得子女難做人,隻推說寧家於她有大恩,得在寧家服侍終老才行,然後又提出想見羅寶生一麵。

他們兩個因案子而牽扯到一塊,總算是有緣。

自聽說羅寶生的遭遇,徐媽媽一直很是同情,這些天給關在衙門裏沒事幹,她便拆了自己的被裏,用那白布給羅寶生做了一身孝衣,讓他好穿回去給養母奔喪。

並說,“人都走了,你也沒必要太過自責。回頭好好娶個媳婦生幾個娃兒,帶到你養母墳上讓她看著,清明重陽不忘給她供奉燒香,這比你悔恨自責,吃齋念佛的可要強上百倍。”

羅寶生拿著孝服,哭得不能自己。

外頭的人,不是罵他不念父母生養大恩,就是在說他爹娘不當人父母。但卻少有人想到他含辛茹苦了一輩子的養母,更沒人想著給要戴孝的他扯半尺白布。

羅寶生隻是個普通的鄉下人,他不識字,也說不出什麽大道理,但他卻從知道養母過世的那日起,就一直吃素。牢裏的飯菜本來就差,他又刻意不碰葷腥,原本就不太甚壯實的小夥子如今瘦成一把骨頭。

可除了徐媽媽,有誰心疼開導過他半句?

等好容易平複下來,非親非故的兩個人,竟是因為這奇異的命運,聊得異常投機。到了最後,羅寶生當著眾人的麵,給徐媽媽跪下磕頭,認下徐媽媽做了義母,還立誓說日後會給徐媽媽養老送終。

錦上添花,莫過於此。

高文秀心想,回頭報到皇上麵前,可是又添一段佳話。所以他還特意替二人擺了香案酒水,親自作了見證,讓他們正正經經立了個契。

至於徐槐和徐燕,就算是為了堵堵眾人的嘴,也要接徐媽媽好歹回去住幾日,盡盡孝心。

徐媽媽也不想把兒女逼得太過,主要是怕他們來找寧府麻煩,便同意了。

這邊她去了兒子家,那邊程嶽也要打點行李,回京複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