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蘇聯援兵(求訂閱、求月票、求各種!!!)

正如陳鋒預料的那樣,蘇軍在戰場上的表現堪稱幼稚,與第八戰區那些百戰雄獅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近8萬大軍隻堅持了不到4個小時就被消滅了大半,剩下的竟然沒有後退,而是沿著一座不是很高的低矮丘陵布防,簡直是愚蠢之極。

看到蘇聯軍隊的這種表現,陳鋒的嘴角不由的上揚,就憑這些垃圾還想和他麾下的虎賁作戰,蘇聯人真的是傻的天真。

6月1日早晨七點,天蒙蒙亮,蘇軍的偵察機就到了戰場上空進行偵查,不過卻被第八戰區的防空部隊給擊落了,飛行員和戰機一起直接被淩空打爆。

此時,經過一夜的休整,伊索夫少將也大致弄清楚自己手中到底還有多少可戰之力,步兵尚有兩萬兩千餘人,其中八百多傷員。騎兵還有五千一百餘人,不過這些騎兵的戰馬已經全部損失殆盡,此時這些人隻能算是普通步兵了,甚至於連步兵也不如,因為這些人的武器裝備也幾乎丟失了。此外他手中還有兩百七十多輛坦克,這也是伊索夫少將最大的依仗。

不過伊索夫也發現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他的部隊現在嚴重缺乏軍官,尤其是高級軍官,在昨夜的戰鬥中他的部隊損失了大量的高級軍官,機械化第三十五軍的指揮部幾乎被全部幹掉,上到軍司令、政治委員、參謀長,下到步兵師的正副師長、師政委幾乎損失殆盡,旅團長一級的軍官也傷亡極大。可以看得出來昨晚的戰鬥中國人顯然是早有預謀,一下子就打在了蘇軍的軟肋上。

此時他的手下隻有一個剛剛晉升為副師長的沙白列夫。另外還有4個團長、11個營長。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提蘇聯的軍銜製度,蘇聯紅軍是一支專業的軍隊,所以也有自己的一套軍銜,但是為了維護官兵平等,所以在1935年之前蘇聯的軍銜一般以職務對等,即從1918年元旦起,蘇維埃人民委員會和下屬的軍事委員會命令在蘇維埃紅軍中建立有別於軍銜製的“職務等級”,按上下級關係區分為指揮員和紅軍戰士。指揮員中又劃分高級、中級、初級等,共4等12級。具體為:高級指揮員:軍團長、軍長、師長、旅長;中級指揮員:團長、營長、連長、排長;初級指揮員:司務長、副排長、班長;紅軍戰士:紅軍戰士。

這樣的軍銜製度雖然起到了維護官兵平等、規範軍人秩序、標識軍認身份的作用。但由於“職務等級”本身的桎梏,不能“清楚地表現出指揮員和首長的軍事、專業水平、軍齡和功績,權利和威望”。

有鑒於此,經過深入研究,蘇共黨中央和斯大林同誌批準,1935年9月22日。由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和蘇聯人民委員會發布《關於在蘇聯紅軍中建立軍銜製度的決議》,決議認為:“軍銜是正確組織全軍人員服役,調配及合理使用幹部的重要條件。實行軍銜為固定軍人的法定職位創造了必要的前提。在武裝力量中,根據軍銜確定軍人之間德隸屬關係和上下級關係,確定與軍銜相應的職務,規定服現役和預備役的期限。軍銜對規定軍人本人及其家屬的物質供應、薪金、國家保障和優待的具體權力。具有十分種要的意義”。

根據此決議,在蘇聯紅軍和紅海軍中按照軍人類別分別設立:陸軍和空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海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軍隊政工人員軍銜、陸軍和空軍技術人員軍銜、海軍工程技術人員軍銜、各軍兵種各勤務部門軍事經濟和行政人員軍銜、各軍兵種各勤務部門軍醫人員軍銜、各軍兵種各勤務部門獸醫人員軍銜、軍事司法人員。

同時,決定設立“蘇聯元帥”軍銜,作為蘇聯軍隊的最高軍銜,授予“在國防建設、軍隊建設、反侵略戰爭中建立卓越功勳。和具有傑出軍事思想的高級指揮員”。據此,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和蘇聯人民委員會於1935年11月20日。授予В-К-布柳赫爾、С-М-布瓊尼、К-Е-伏羅希洛夫、А-И-葉戈洛夫、М-Н-圖哈切夫斯基等五位同誌以蘇聯元帥軍銜。

這時的蘇聯除了元帥之外,陸軍和空軍指揮員和士兵軍銜共5等14級:1、高級指揮員:一級集團軍級(2)、二級集團軍級(3)、軍級(4)、師級(5)、旅級(6);2、上級指揮員:上校(7)、少校(9);3、中級指揮員:大尉(10)、上尉(11)、中尉(12);4、初級指揮員:大士(15)、副排級(16)、班級(17);5、紅軍戰士:紅軍戰士(19)。

所以,按照蘇聯現在實行的軍銜製度,隻有伊索夫和沙白列夫勉強可以算是高級指揮員,其他人嘛,壓根隻能算是上級甚至於中級指揮員,如此大規模的戰役僅靠這幾個歪瓜裂棗顯然是不現實的。

隨著天色逐漸大明,伊索夫少將又發現了一個極其嚴重的事情,那就是貌似他的部隊現在已經陷入了中國人的包圍之中,用望遠鏡望去,東西南北到處都是中國人的部隊,而他的部隊被死死壓製在丘陵附近方圓不足十公裏的範圍內,形勢岌岌可危。

更讓伊索夫少將感到擔憂的是,他看到中國軍隊裏麵竟然有大量的坦克,他從來都沒有見過的坦克?難道中國人已經可以自己製造坦克了嗎?

現在伊索夫少將唯一能做的就是祈求中國人的坦克並沒有它表麵上那樣強悍,寄托於偉大蘇聯生產的BT7快速坦克能在性能上完全壓製中國人的坦克。

觀察完整個戰場之後,伊索夫少將立即給他的上級遠東軍區駐布裏亞特-蒙古自治共和國和西伯利亞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領率機關發報,請求立即派員兵南下增援機械化第三十五軍以及坦克第59師。

鑒於援兵短時間內根本無法抵達,所以伊索夫少將請求遠東軍區立即派空軍協同他的部隊作戰,否則的話他手下的這些殘兵敗將恐怕連三天也支撐不下去。

接到伊索夫少將的電報之後,蘇聯遠東方麵軍軍隊集群領率機關大為驚慌,盡管知道前線的局勢並不好,但是卻沒想到會如此糜爛。遠東方麵軍司令員Г.M.什捷爾恩坐立不安,他無法想象中國人是如何在一夜的時間將八萬蘇蒙聯軍擊潰,甚至於還將剩餘的聯軍包圍的。

同時,Г.M.什捷爾恩心中也產生了一個疑問,按道理說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應該弱於日軍,否則的話就不是日本在侵略中國了,而是中國在攻打日本了。經過幾個月前的諾門坎戰役,事實證明日本軍隊根本就不是偉大的蘇聯紅軍的對手,如此等量代換的話,中國.軍隊也不應該強於偉大的蘇聯紅軍。

但是事實證明,那個中國將軍麾下的部隊不但打贏了,而且還贏得很漂亮,偉大的蘇聯紅軍現在完全處於了被動。

不過擔心歸擔心,Г.M.什捷爾恩並不害怕,他相信偉大的蘇聯紅軍一定可以戰勝中國.軍隊的,而他的這種信心來自於長久以來蘇軍對中國.軍隊的心理優勢,而這種心理優勢有來自於近百年來沙皇俄國對中國的不斷欺壓與侵蝕盤剝,同時也來自於幾年前的中東路戰爭。

1929年7月,中蘇之間由於中東鐵路的路權歸屬問題,爆發了‘中東路事件‘,引起武裝衝突。起因是中國東北當局將中東鐵路電報電話收回,將蘇聯職員遣送回國。蘇軍與東北軍發生武裝衝突後,國民政府對蘇宣戰。戰鬥主要在中國的滿洲裏和紮賚諾爾地區展開。從7月末開始直到11月,大小戰鬥進行了數十次。

11月,蘇軍先後攻占紮賚諾爾、滿洲裏、海拉爾。中國軍人死傷及被俘人員9000餘名(傷亡2000名,被俘7000餘名)。據蘇方統計,蘇軍被擊斃143人,失蹤4人,受傷665人,蘇軍勝。12月20日,張學良派代表與蘇簽訂《伯力協定》。12月26日,“中東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蘇方提出的恢複中東鐵路中蘇共管的原狀、雙方釋放被俘人員而宣告結束。

中東路戰爭蘇聯麵對的可是當時中國國內最最強大的東北軍,與蘇軍相比,當時的東北軍在武器裝備方麵並不比蘇軍差多少,在兵力上還占有巨大的優勢。但是結果卻是東北軍慘敗,被蘇聯軍隊打了個10:1,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認識,蘇聯軍隊一直認為中國軍隊戰鬥力都是在5以下的渣渣。

經過商議,Г.M.什捷爾恩決定采納伊索夫少將的建議,立即將方麵軍航空兵下轄的4個航空師中的2個抽調出來派往中蒙邊界,協助伊索夫少將作戰,同時又抽調了3個步兵師以及1個坦克師、2個炮兵師緊急開往中蒙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