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碰上了小心眼的領導怎麽辦?蕭何給“小心眼”一點“小確幸”(1/3)

就像總有人寬厚總有人刻薄一樣,也總有領導宰相肚裏好撐船,總有領導的心眼比針眼還細,所以,碰上“小心眼”領導的概率也是不小。當然,偶爾的一般性的小心眼,不妨一笑置之,最多忍一忍也就過去了。但如果領導的小心眼影響到了自己的發展,那就要想想辦法了。

我有一個朋友的朋友,在一個單位做辦公室副主任,管文字材料、公共關係。一般說來,這個崗位的人,領導是比較信任的,對領導的想法也把握得比較準。

一天,省裏的媒體來做重點采訪,局長十分重視,親自參加,又叫了十來個人,開了個小型座談會。會上,當然是局長為主,介紹經驗,其他人補充。領導說得很全麵很到位,一二三四,甲乙丙丁,但具體的事例就說不上多少了--領導嘛,講究個高屋建瓴提綱挈領。於是副主任就補充了,他情況熟悉,能說會道,又經常跟新聞媒體打交道,知道記者需要什麽料。他說得頭頭是道,有理念、有做法、有效果,還有不少群眾語言,很生動形象。半個月後,報道出來了,內容呢,差不多就是這副主任說的那些,其中還有兩三個地方,還點出了副主任的名字,當然不過是“某某深有感慨地說”,“某某給我們舉了個例子”之類的。局長呢,從頭到尾不見他的名字。其實從新聞報道來說,這也是正常的。但這領導心裏就不開心了,覺得這副主任,肯定是仗著跟新聞媒體熟,說不定還做了點“工作”,搶了自己的風頭,故意讓自己難堪。從此呢,他就對副主任橫挑鼻子豎挑眼,時不時給個小鞋穿穿。

小心眼也算是一個人性的弱點吧,跟做不做官、官大官小沒多大關係,做到了皇帝,也依然有小心眼的,比如漢高祖劉邦就是。

劉邦這人,打小就特別的小心眼。他年輕時遊手好閑,吃了上頓沒下頓,就經常帶著一幫小兄弟到他大哥家蹭飯吃。他嫂子特別討厭這個混吃混喝的小叔子,一家人早早把飯吃了,見了劉邦一搖一晃地過來了,就把空鍋刮得嘎嘎響,這是告訴劉邦,我們家可沒飯給你這幫狐朋狗友吃,讓劉邦在兄弟們麵子大大地丟了麵子。更鬱悶的是,朋友走後,劉邦發現鍋裏其實還有飯。後來劉邦做了皇帝,侄子、外甥們都封了侯,就是大哥的獨子劉信不給封。是不是忘了,非也。劉邦說:“某非忘封之也,為其母不長者耳”,我還真不是忘了封了,實在是他母親當年不像個做嫂子的,不厚道。他記著當年刮鍋的聲音呢。劉邦老爸劉太公實在看不過去了,說好歹總得封一個吧。劉邦說,那行。於是給大哥的兒子封了個侯,叫作“羹頡侯”。羹,就是飯,頡,是形容刮鍋的聲音,《史記楚元王世家》顏師古注:“頡,音戛,言其母戛羹釜也。”大侄子你就做個“刮鍋侯”吧。

對親侄子都如此,對部下那就不用說了。蕭何,是為劉邦打天下的大功臣,與張良、韓信並稱“前漢三傑”。蕭何還是劉邦的老兄弟,當年劉邦在沛縣做亭長時,蕭何是縣裏的主吏掾,兩人是好朋友。於是,縣府辦公室主任蕭何就經常利用職務之便,給村裏的治保主任劉邦以許多的照顧。後來劉邦做到了漢高祖,蕭何就是他的相國。

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劉邦與項羽在京縣一帶苦鬥,戰況十分慘烈。而蕭何呢,也在後方想方設法,保證糧草供應。劉邦過幾天就派個使者,來慰問蕭何。啊喲,蕭相國,你可辛苦了啊。前方打仗的皇帝,來慰問後方搞後勤的相國,這是幾個意思?蕭何開始也不在意,慢慢地軋出苗頭來了:我劉邦每天前線打仗,提心吊膽出生入死,你卻在後方搞搞供應,你老蕭比我做皇帝的還逍遙啊?顯然,劉邦的小心眼又發作了。蕭何也不多言語,馬上把整個蕭氏大家族中,能夠打仗的男子集合起來,一起送到京縣前線,以示自己不敢享福,要緊跟陛下艱苦奮鬥。劉邦一看,這蕭相國也是蠻識相了,大為高興。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

,名將英布謀反,劉邦又是禦駕親征,留下蕭何鎮守大本營。劉邦在前線,又是多次派人,來問蕭相國在幹什麽。得到報告說,蕭相國治理國家、安撫百姓,現在老百姓都很擁戴朝廷。劉邦陰陽怪氣地說,蕭相國的功勞很大啊。蕭何聽說了,心下不安,看來劉邦的小心眼又犯了,他這是懷疑蕭何在收買人心呢。你做了相國,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還要收買人心,你是想做皇帝嗎?蕭何也不多說,派人大張旗鼓地去購買大片良田。他這是向劉邦表個態,我胸無大誌,隻是想多發點財罷了。

劉邦回來,聽說有人狀告蕭何買田買房,便哈哈大笑,得意地把狀子給蕭何看,哈,你蕭何濃眉大眼的,我一直以為你是聖人呢,其實也不全是高大上啊。心下也就舒坦了許多。

蕭何這時就趁機向劉邦提了個建議,說是皇家的園林上林苑,占地廣闊,卻隻養了一批供觀賞的禽獸,何不把這塊地讓給老百姓耕作呢,反正收割後的秸稈,喂養禽獸也是綽綽有餘。劉邦一聽大怒,好你個蕭相國,你要撈個為民辦實事的美名,卻用我的田地做人情,存心讓我難堪。他竟然下令,把蕭何投入牢獄。

這顯然是很荒唐的。有個統率衛兵守衛皇宮的王衛尉,大著膽子問劉邦,為何要這樣做?劉邦說,李斯做秦始皇的相國,“有善歸主,有惡自與”,現在,蕭何自己買房買田,卻在我麵前為民請命,這是他“自媚於民”,所以我要下獄治他的罪。看看,劉邦的小心眼又發作了。好在王衛尉仗著是劉邦的親信,一再勸說,劉邦想想自己也確實太過分,就把蕭何放了出來。蕭何一出牢門,家也沒回,穿著破衣,赤著腳,披頭散發,來向劉邦謝罪。劉邦一看往日風度翩翩的蕭何,一副狼狽相,心裏的一口氣也出了,就自找台階說:“相國你是賢相,我之所以將你下獄,就是要讓百姓知道我的過錯,以襯托相國你的偉大。”

蕭何的本事、蕭何的忠誠,劉邦不是沒看到,但他就是小心眼。看到蕭何出身比他好、水平比他高、粉絲比他多,言談舉止、風度修養,都比他這個流氓出身的皇帝強,他心裏就莫名其妙地不舒服,所以有事沒事總要折騰一下蕭何。蕭何呢,對劉邦的這點小心思也是心知肚明,所以每次都小小地滿足一下劉邦,讓他得意那麽一下下,把劉邦的小心眼,變成了劉邦的“小確幸”。前漢三傑中,韓信被劉邦殺死,張良隱居了起來,隻有蕭何在丞相的高位上終其一生,跟他的這份智慧,也實在是分不開的。

所以,要是你的領導也有那麽一點“小心眼”,你就要盡快適應。其實呢,說小心眼,也就是性格上稍稍偏執一點,比如對細節特別在意,就是我們常說的“細節控”。或者對不清楚的事特別地不放心,或者遇到事情容易想得多一點,有時甚至會鑽牛角尖。遇上這樣的領導,就要學會適應這種性格。怎麽個適應,無非是三句話。

第一句是:小處不可隨便。一般小心眼的領導,往往是一個“細節控”。大方向或許會有點糊塗,對細節那是特別在意,尤其喜歡通過對細節的挑剔,來顯示自己的“高出一籌”,或者是一個細節上的問題,他會“見微知著”,聯想到很多很遠。遇上這樣的領導,沒別的辦法,隻能是在細節上下功夫。在工作中,把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周到了,領導想到的固然要想到,領導一時想不到的也要想到,這樣做下來,領導也就滿意了,踏實了。還有一個就是要經常匯報,事無巨細,都要匯報清楚。比如前麵講到的報道的事,從新聞報道來說,肯定沒問題,但從領導的心理來說,不痛快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事先想到這個細節問題,並和媒體或者領導做好溝通工作,比如把自己的名字去掉,比如把領導的名字露個臉,完全是舉手之勞,這個問題也就完美解決了。有句話,叫作“細節是魔鬼”,細節有時候確實有著意想不到的魔力。所以記住這句話:不可隨處小便,小處不

可隨便。

第二句是:確保兩頭連接。哪兩頭?一頭是你,一頭是領導,要確保這兩頭總是保持連接的狀態。也就是說,領導交給你辦一件事,你要每個階段每個進展,都讓領導知道。這其實並非多餘。因為一件事做完了,於你而言,是整個任務完成了。於領導而言,你和你的任務,隻是整個網絡中的一個節點。這一環完成到什麽地步,中間有沒有問題,都會對相關的節點產生影響。因此,如果得不到及時的信息反饋,就可能會影響網絡節點之間的協同順利。如果是個“小心眼”的領導,就會由此而對你的能力甚至職業素養產生懷疑。因此,必須讓領導有這樣的感覺:這件事始終處於可了解、可預測、可控製的範圍,這樣,他才不會因不了解而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疑慮。還是前麵說的那個案例,如果那位副主任,能把報社記者的稿子,及時向領導做個反饋,做個溝通,甚至事先多想幾種方案,請領導來定奪,這樣無論最後改還是不改,領導心下都不會有想法,因為這已經是在他的“可預測”之中。這實際上是站在領導的角度來看問題,不能因為你了解了、清楚了,就想當然地以為領導也了解也清楚。很多的誤解往往就產生在信息的不對稱上,很多的麻煩也是由一開始的小麻煩沒有及時反饋溝通,最後在“誤會”的不斷疊加中形成了大麻煩。所以要記住這句話: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第三句是:作風不妨低調。一般說來,注重細節的領導,往往是做事比較紮實細致,講究穩妥全麵的人。因而,在工作作風上低調一點,更容易得到領導的認同。同時,即使在工作以外的其他方麵,比如個人愛好之類,也不要有意賣弄,總是一味地“孔雀開屏”,顯得自己牛氣閃閃,會在一些看似無謂的事情上讓領導尷尬,引發其不快。與“小心眼”的領導相處,一個基本的行為策略,就是“知白守黑”,通俗地說就是“示弱”。人性總是妒忌強勢,同情弱勢。草創時期的水泊梁山,為什麽杜遷、宋萬、朱貴這樣平庸之輩混得很自在,本領高強的豹子頭林衝就受到排擠?就是因為梁山泊的首領白衣秀士王倫是個小心眼,容不得林衝這樣的強者。所以對王倫這樣的領導,假如不能像林衝那樣一刀殺了對方,那麽主動示弱也是一種策略。如蕭何跣足散發、狼狽不堪地見劉邦一樣,無非是表上一個裝低服小的態,求得對方的理解和幫助。也有人擔心,“自暴其短”會不會影響領導對自己能力的評估?當然有這可能,這就要看你自暴的什麽“短”。在無關核心競爭力的事上暴上一短,其實是無傷大雅的。比如小米的創始人雷軍,在印度的小米新品發布會,一開口就是:“I’m very happy to be in china……哦,錯了,是India才對”,然後雷軍自嘲地笑了。接下來的兩分鍾演講中,雷軍的英文句子是隻挑簡單的說。雷軍是武漢大學的學霸,英語肯定不錯。但不知什麽緣故,網絡上總有雷軍英語不好的傳說。雷軍這次就索性賣一個萌。這次自暴其短的效果,使這場隻有1600張門票的小米新品發布會,當場獲得了超過10000人的申請。講英語的印度人對這個英語蹩腳的老板有了一種小小的“優越感”,不由得喜歡上了小米。消費者其實就是營銷人的“老板”,姿態擺低一點總沒錯。其實話說回來,也不僅是“小心眼”的領導,任何時候、任何領導,都不會喜歡太過高調,喜歡出風頭的下屬,低調一點,總是不錯的。記住這句話,做事可以高調,做人不妨低調。

職場論語:

人其實挺矛盾的。總是希望被理解,又害怕別人看穿。

爬得越高,空氣就越稀薄。做人高調,就是在破壞自己的生態。

如果你是領導,你會選擇一個能力比你強的手下,還是四個能力比你弱的?答案往往是後者。

聰明人與朋友同行,步調總是齊一的。(法國諺語)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