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怎樣不傷感情地拒絕同事的請求?蘇東坡教你輕鬆say no(1/3)

明明是自己有道理,卻弄得像欠了人家似的。這是什麽情況?

當同事請你幫忙做件事,你不想做,卻怎麽也拉不下臉來拒絕的時候,就是這種情況。

你心裏憋屈倒也罷了,說不定從此就結了個對頭,你說冤不冤?

朋友老汪的女兒,去年剛大學畢業,到一家單位工作。辦公室裏有一位老大姐,恰好住在同一個小區,就以前輩的口氣,大大咧咧地說:“小汪啊,以後下班我就搭你的車啊。”小汪當時也有點為難,但初來乍到,畢竟不好當麵拒絕,就說:“好啊好啊,反正--也是順便麽。”幾次便車搭下來,這老大姐把搭便車,當成了理所應當的福利。有時還會說,啊喲,我這個表格還沒做好,你等我十分鍾啊。而小汪晚上要加班呢,還得跟她匯報:“我晚上要加班,不好意思,要不你自己先走吧。”如此這般地幾個月下來,誰受得了?更何況小汪剛出校門,同學朋友之間吃飯喝茶逛街的事很多,哪能天天給她做“專職司機”。以至小汪看到要下班了,就開始煩惱起來。再後來,就開始編借口了,想方設法不讓這大姐搭便車。大姐也是人精,這點“小把戲”一眼就看穿,於是就不高興了,開始在辦公室裏,在領導那裏說小汪的壞話了。可憐小汪剛工作沒幾個月,就結結實實地把一個前輩給得罪了。

這事說起來,其實挺可笑也挺簡單的。車是小汪的,憑什麽一定要讓你搭便車,是你人品爆棚啊還是德高望重?一聲“不行”不就完了嗎?但事實上,“拒絕”這件事,對許多人來說,往往比付出還難。

怎樣不傷感情地拒絕同事的請求?宋人張邦基的《墨莊漫錄》裏,記載了一個大文豪蘇東坡拒絕人的故事。

蘇軾蘇東坡,和他的弟弟蘇轍,都是當時的大名人,官做得不算大,影響力卻絕對不小。有個蘇家兄弟當年的老朋友,想讓蘇轍幫忙在政府裏謀個差事,蘇轍委婉地拒絕了。這人不死心,想想蘇轍最聽大哥蘇軾的話,就想從蘇軾這裏來個“曲線救國”。蘇軾自然知道他的來由,倒上茶,相對坐下,也不等他開口,就跟這位老朋友說起了一個笑話。

蘇東坡說,從前有個人,家境貧困,實在過不下去了,就幹起了盜墓的營生。他先挖開一座墳,裏麵的人竟然**而臥。這人對盜墓人說:“我是西漢的楊王孫,你難道沒聽說過,我是因主張裸葬而出名的。我**而葬,哪有什麽東西可給你?”盜墓人隻得換了一座墳,費了老大的勁,進入墓中。墓中竟是一個國王,這下可發大財了吧?哪知國王說了:“我是漢文帝啊,生前我專門下詔,規定我的墓葬中不得有金銀首飾,隻能用瓦器陶器,這裏實在沒有值錢的東西,真是不好意思啊。”盜墓者不甘心,東轉西轉,看到有兩座墳墓連在一起,十分高興,心想,總有一座有收獲吧。他便馬上動手先挖左邊這一座。打開後,裏麵的那人說,我就是那個不食周粟而被餓死在首陽山的伯夷,我連吃的也沒有,哪有什麽東西能給你啊?盜墓人說:“行,行,你別說了,我到右邊那座去看看。”伯夷笑了:“我看你還是算了吧,右邊那座埋的是我弟弟叔齊,我們兩個是一塊餓死的,你看我這副樣子,他能好到哪兒去?”

蘇東坡講

到這裏,那老朋友先是一愣,然後哈哈大笑。再也不提求職的事,喝了一會兒茶,聊了一會兒天,就走了。

蘇軾自然不是無緣無故說笑話,他的意思是,我也知道你是不得已才來找我的,就像那個盜墓人一樣,也是沒辦法了才想到去盜墓。但我和蘇轍呢,就像伯夷叔齊兩兄弟一樣,實在沒有什麽能力可以幫你在政府找一份工作。來人當然也理解了蘇軾的這一番苦心,覺得蘇軾雖然沒有幫上忙,但對自己還是很上心的,也就沒什麽不高興了。

同事間互相幫助,樂於助人,這當然是應該的,但這裏也有個是否合理是否過分的問題,也有個量力而行、力所能及的問題。一般說來,是否答應同事的請求,有兩點必須考慮,一是要確定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明明自己對能否辦成毫無把握,或者是自己要麵子,或者是怕讓對方難堪,甚至輕信對方說的“這事非你不可”一類的話,勉勉強強地答應了別人,勞心勞力,最後又辦不成,這樣不但自己覺得很累,也浪費了對方的時間和機會,還會讓對方覺得你不可信。二是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什麽心態?就是幫助別人是你的善良,拒絕別人是你的自由。即使是自己有這個能力,但覺得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或者要耗費自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這就要考慮是不是值得。任何人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樂於助人的前提是你能夠掌控自己的生活。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這是聖人的境界,一般人用不著對自己有這樣的高標準。所以,拒絕人,並沒有什麽好內疚的。說句刻薄點的話,世界上還有些人,拿準了別人臉皮薄、不敢拒絕人的心理,有意提一些不靠譜的要求,如前麵那個搭便車的大姐一樣,擺明了把人家當“冤大頭”,拒絕這樣的人,完全不用有什麽心理障礙。

當然,無須內疚,並不是說,可以直截了當地,或者不加思考地拒絕,這可能也是一種做人的風格,但如果能在不傷感情的情況下,像蘇東坡這樣在輕鬆友好的氣氛中說一聲NO,當然是更好了。

在拒絕人這件事上,蘇東坡的故事,至少有三個方麵值得借鑒學習。

第一,你不一定要講道理,但一定要講感情。也就是說,你是拒絕了這件事,但沒有拒絕這個人。這件事我是幫不上你了,但我們還是同事還是朋友。說實話,拒絕人家的請求,這樣的道理無論如何是講不圓的。別人找上門來,你難道說,你這個請求是沒有道理的是不對的;或者,這事你花點力氣也可以做到,為什麽要我幫你?再或者,這事我幫了你,你就永遠不會自己做。道理講得最好聽,無非是要說明,我拒絕你是合情合理的。但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你不肯幫忙也就算了,還要說出一番理由,還要來指責我的不是,這也太過分了。無論你編出多少理由,拉出多少墊背的,給人的印象就是巧言令色,很可能對你從此就會心懷芥蒂,甚至滿腹怨氣。所以即使是拒絕人,你的態度,你的語氣,要讓他感受到你是很在乎他的,你真的不想冒犯他,但這事,也真的是沒法辦。就像蘇東坡,他是用說笑話的方式,來說NO的。這其實是向朋友說,我不想讓你尷尬,你也不要讓我尷尬,你有你的難處,我也有我

的難處,我們就互相體諒一把吧。

第二,不一定要解釋為什麽,但最好能說怎麽辦。很多時候,我們拒絕同事時,怕自己顯得寡情薄義,就挖空心思解釋一番,因為這個,因為那個,我也想幫但上級不允許,現在時機不對以後或許有機會,如此等等。但往往,你解釋得越多,越容易讓別人誤會,好像是你故意把這事說得很難,以抬高自己的身價,或者好像是故意留一點希望給他,讓他不斷求你。這對人的印象是很不好的。其實,解釋得再動聽,最後也是拒絕,說多了反而讓別人覺得虛偽,不如誠懇地向對方說一句“十分抱歉”。當然,有時候有能力,你也可以給對方出出主意,我拒絕了你,那是我愛莫能助,但我可以給你指條路,你可以嚐試一下。比如有一個公司的副總,朋友請他把自己的兒子安排到公司。他拿過簡曆一看,學曆不夠,專業也不對口,他就說了,這半年以內,我們這裏沒有招聘計劃,別耽誤了孩子。我有個朋友,他那裏最近在招人,專業也對得上,我給你個電話,你找他試試。你沒有答應他的要求,但你同時給他指了一條路,也是表示自己的誠意。不管這事成不成,人家都會領你一份情。

第三,不一定要當場拒絕,但決不能一拖再拖。心理學上有個“一致理論”。就是說,如果你承諾了什麽,卻沒有做到,就會在心中產生負疚,前後不一致會導致自身的痛苦。這個理論告訴我們:不想做的事情一開始就不要答應,一旦答應了,對方和自己都會對此產生期待,這個期待如果沒有被滿足,比一開始就拒絕帶來的痛苦和傷害要更大。比如人家請蘇東坡幫忙求職,蘇東坡不想幫也不能幫,說個笑話,人家一聽弦外之音,也就知難而退了。但蘇東坡沒有說,這個事啊,有難度,我想想辦法看。或者說,這幾天比較忙,等空下來,我找司馬光、王安石說說看。過了幾天,人家又來找了,蘇東坡這才說,這事啊,其實我真是做不了。那這老朋友肯定很不高興,不願做你老蘇早說啊,趁早別浪費大家的表情啊,你這是在玩我呐。所以,拒絕這件事,最合適的做法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千萬別裝。你以為是直接拒絕怕人家難堪,是想把場麵做得好看一點,其實呢,往往到最後,難堪的是你自己。你不想付出還想當好人,世上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拒絕這件事,最簡單也最靠譜的做法,那就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實實在在地拒絕別人,既是尊重對方,也是尊重自己。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拒絕別人,是我們這輩子繞不過去的坎。既然爬也要爬過去,我們不如用優雅的姿態翻過去。

職場論語:

人際交往的最高技巧,就是能掂清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分量。

有來有往是好事,單方麵的付出叫什麽,叫犧牲。一個人有多少東西可以犧牲,犧牲掉了,就完了,就沒有了。

每個人都是自戀的。無論你喜歡與否,交朋友和做好你的工作一樣重要。

善良是優點沒錯,但不能成為你的弱點。好心多了就變成軟弱,感謝多了就變成理所當然。適當放高姿態,所謂溫柔,不過是看用在誰身上。

少作承諾,並保證它們的信譽。一旦作出承諾,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要實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