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特殊癖好

元縣令這些年被縣城近郊離奇的幾宗失蹤案搞得焦頭爛額。35xs

十二年前他拖關係從達縣由從七品的縣承調來宜陽任縣令。達縣是個下縣,宜陽卻是三千多戶的中縣,元縣令剛到任時很是春風得意,不成想舒心日子過了沒兩天便一連接了兩宗失蹤案。

兩宗案子失蹤的都是年輕男子,離家時告知家人到郊外會友,而後失蹤,元縣令當時本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心態,很想好好破了此案樹立樹立青天的威名,卻不想耗盡心力,卻毫無線索,失蹤案成了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懸案。

時隔四年也就是八年前又發生了兩宗,失蹤的同樣是單身青年男子,在紫陽山附近遊玩時失蹤,元縣令幾乎將縣郊掘地三尺,縣郊的村子以及紫陽山上散居的住戶逐戶盤查。結果仍是毫無線索。

再過四年又是兩宗,還是單身年輕男子。失蹤的地點仍是縣郊,這次縣府幾乎傾巢而出,結果再次敗北而歸。

一度宜陽及附近的年輕男子再不敢單獨出行,縣郊尤其是紫陽山附近成了青年男子踏足的禁區。

多年來元縣令因為這個連環失蹤案一直耿耿於懷,誓言不破此案不離開宜陽。

當然,元縣令多年來沒能離開宜陽的原因斷斷不是因為未破此案。

半月前又發生了一宗青年男子失蹤案。又是一個四年。

若說是凶殺案,卻不見屍首;說是綁架案,七位失蹤男子的家人從未接到過勒索:一個兩個失蹤也能解釋為意外或是故意離家。

卻偏偏是七個正當風華的大好男兒。

若是凶殺案,這凶手顯然將官府和法令玩弄於股掌之間。

這幾宗案子把元縣令的臉麵拍的啪啪做響,著實讓他勞神勞力。

元夫人讓丫鬟給元縣令打水洗漱,夫妻二人又討論起案子,自是各自唏噓短歎。

墨池這邊也在勞心勞力,柳順娘明日要帶她和墨溪去“修業寺”抽簽上香,把準備供養膳食的事情交給了她。

修業寺是律宗祖庭,修行人不沾葷腥,墨池便做了羅漢齋、五色蒸卷等素食。

“修業寺”在紫陽山的山頂,柳順娘想燒到頭柱香,第二日天未亮便顧了馬車帶著墨池姐弟出城往郊外去了。

紫陽山離縣城有十幾公裏,馬車隻能到山腳下,母女三人便帶著供養的一應物品往山上而去。

墨溪一路在馬車上睡得迷迷糊糊,此時下了車,見姐姐走在前麵提著食盒,母親也挽著一個大包袱,自己卻兩手空空。顯然母親和姐姐沒打算讓他幫忙。

他覺得自己的男兒自尊受到了輕視,有男人在,女子呈什麽能?這種出力的事情自然應該由自己來幹的。

墨溪悶悶的拿過來母親胳膊上的包袱,又上前幾步提起墨池手裏的食盒,也不說話,便徑直往前去了。

柳順娘和墨池互看了一眼,柳順娘便一笑,說道:“這孩子,心疼他還不領情,平日裏明明是個跳脫的性子,生起氣來卻又像個悶嘴葫蘆,隻知道氣鼓鼓的不說話。”

上山的路基本全是一級級青石板鋪成的台階,隻是每四五百級台階便會有一個小小的平台,平台上有涼亭可供善男信女們休憩。

墨池小心的扶著母親走在台階上,她看看走在前麵不遠的弟弟,他右手挽著包袱,左手提著食盒,小小的身影雖然還略顯瘦弱,卻腳步堅定。

想想夢境中的弟弟,善良莽撞,有一顆有擔當的心,卻沒有亂世中能維護自己和家人的本事。

她便對母親道:“娘娘,您有想過溪兒以後能做什麽嗎?”

柳順娘回答道:“溪兒才十歲,還小呢,再過幾年再看看他能做什麽吧!”

“娘娘,甘羅十二拜上卿,項橐七歲為孔子師。若想成為真正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溪兒虛歲十一已不小了。”

柳順娘一愣,腳步頓了頓。這個女兒如今越來越懂事穩重,這番話說的竟然很像夫君的口氣。

她總覺得孩子們都還小,自然應該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無憂無慮,女兒的心思顯然太多。

但這番話說的卻有些道理。

柳順娘便問墨池:“以他的性子,你覺得應該能做些什麽呢?”

墨池一邊走一邊凝眉思索道:“溪兒不愛詩文,學堂裏夫子布置的課業十之五六都不能完成。可見以後走文科舉的路子是行不通的。但他性子活潑,愛結交朋友,而且思維活躍,咱們街坊的孩子們都服他,說明他平日裏處事能服眾。”

墨池想了想又說到:“娘娘,以溪兒的性子,行商倒是行的通,但行商之事風險居多,若在太平盛世隻要稍有能力之人,自然可保全家衣食無憂。但若在亂世,行商則是刀口搏命的行當。”

聽到這兒,柳順娘便打斷到:“池兒,莫議政事。”

墨池笑了,她知道母親擔心自己又說出“改朝換代”這樣令世人驚悚的話來。

“娘娘,女兒隻是和您討論溪兒的事情,與政事無幹的。女兒覺得,溪兒可以學武,學武一則強身健體,二則以後考武科舉也會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啊!”

母親以往的事情墨池知道些許。她能理解母親希望墨溪出人頭地,為自己爭口氣的心情。

這幾年眼見墨溪走科舉之路無望,母親心中的失落墨池也一直看在眼裏。

但她的本意自然不是希望墨溪以後去考武科舉,再過幾年朝廷都會沒了,這官還怎麽做?

但學武之人顯然在亂世中更容易生存。

學武辛苦,母親向來嬌寵弟弟,隻有考武科舉這樣的說法才能讓她心動,才有可能考慮送墨溪去學一身武藝。

果然,柳順娘聽了墨池的一番話後便沉默不語,隻低頭趕路。顯然對讓墨溪學武的提議很動心。

墨池也不在言語,母子三人便走走停停,不多時便上了山。